图书介绍
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万莹编著 著
- 出版社: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82495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289MB
- 文件页数:440页
- 主题词:儿童教育-家庭教育-教育心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级,好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常识3
第一章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级,好妈妈要懂的儿童基础心理学3
孩子心理发展的起跑线3
生命开始之时,心理发展之初3
基因不是万能的——环境对胎儿的影响5
走向新世界——分娩对胎儿心理的影响6
早产的孩子心理会有缺陷吗7
探索美丽新世界,婴幼儿生理机能发展9
本能反应,生存的基础9
动作发展,渴望独立的信号11
提前训练对孩子是好还是坏12
青春期序曲,男孩女孩搞分裂14
性别分界——课桌上的“三八线”14
青春期来临,大脑也变化15
情绪化有原因,化学物质在捣蛋17
第二章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级,好妈妈要懂的儿童认知心理学19
感知觉,认知能力的最初发展19
五官动起来,感受摇篮里的小世界19
婴儿也有思维吗21
条件反射——婴儿的特殊记忆22
孩子3岁前的记忆去哪里了24
即使眼不见,心里也在想25
孩子怎么记不住老师的话27
哪个容器里的牛奶多28
以“我”为中心的孩子29
智力发展,心理成长的催化剂31
智力发展有规律,避免“填鸭式开发”31
孩子不哭不闹是好事吗32
智商与天才没有必然关系34
男孩比女孩聪明吗36
语言,表达心理感受的直接武器37
“咿咿呀呀”——掌握语言的准备工作37
孩子说出的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39
不要错过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刻40
从单词到复合句:语言的小宇宙爆发42
孩子可能走进的语言误区:外延过度和外延不足43
孩子什么时候才能理解你的“正话反说”44
第三章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级,好妈妈要懂的儿童发展心理学46
敏感期——儿童发展进程中的黄金时期46
多样的敏感期行为46
蒙台梭利的九大儿童敏感期48
敏感期决定孩子的一生50
视觉敏感期51
视觉也需要开发吗51
宝宝看的是光影交错53
教大宝宝认识世界的颜色54
听觉敏感期55
有声音就有吸引力55
孩子喜欢“妈妈腔”57
让孩子的听力更上一层楼58
口的敏感期59
口是探索世界的工具59
吃手也是孩子的成长任务60
糖是甜的——给孩子最直观的味觉认知62
嗅觉敏感期63
固定的气味带来安全感63
教孩子认识更多的气味64
触觉敏感期66
让孩子的双手自由舞动66
宝宝爱上黏糊糊的世界67
玩沙、玩水也是触觉锻炼68
动作敏感期69
宝宝的世界变大了69
宝宝爱上了爬楼梯70
让孩子体会改变世界的乐趣71
爱游戏的孩子更灵活73
孩子为什么行动迟缓74
语言敏感期75
感知语言,出生就开始的任务75
学习语言,从重复和模仿开始76
孩子说话晚是大问题吗78
教孩子用语言代替哭泣79
让“口吃”的孩子变成“辩论家”80
第四章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级,好妈妈要懂的儿童社会心理学83
个性,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83
角度不同,心理感受就不同83
外表也会影响孩子个性吗84
孩子能禁得住糖果的诱惑吗86
要时刻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87
道德,孩子价值观的根基89
孩子为什么爱告状89
出于同情的奖励伤害更大90
孩子的暴力行为何而来91
你的孩子能管住自己吗93
做个小小“社会人”——社会性发展对孩子心理的影响95
妈妈离去,为什么孩子的表现如此不同95
“婴猴”实验带给人类的启示96
不要擅自剥夺孩子应得的母爱98
同龄人才是孩子最好的朋友99
生活就是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社会101
第五章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级,好妈妈要懂的儿童情绪心理学103
情绪,孩子心理的外在表现103
情绪是婴儿交流的手段103
婴儿也会“察言观色”104
孩子为什么会“认生”106
什么是“情绪能力”107
“永远不生气”——环境也能控制情绪109
0~3岁,难舍的情感依恋期111
认识依恋,满足孩子爱的需求111
信任关系的最佳建立期112
自己的孩子自己带113
孩子不认生,不一定是好事115
别让孩子患上“肌肤饥饿症”116
让孩子时刻感受你的爱117
3~6岁,关键的敏感期119
孩子敏感期,妈妈要谨慎119
让孩子在玩耍中度过敏感期120
6~12岁,迷茫的儿童期122
孩子迷茫,你知道吗122
做孩子的灯塔123
帮助孩子安全度过青春期124
别在学习上给孩子施高压126
顽固的“水泥期”127
人生中的两大“水泥期”127
利用“水泥期”塑造好性格128
训练独立的最佳时机130
反叛的抗逆期131
自我意识觉醒的“第一抗逆期”131
心理烦恼的“第二抗逆期”132
掌握技巧,让孩子安全渡过抗逆期134
第六章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级,好妈妈要懂的儿童气质心理学136
孩子的气质是天生的136
孩子气质越早了解,越好教育136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137
测测孩子的气质139
“火爆易怒的小狮子”——胆汁质的孩子141
气质特点:热情似火,行为冲动141
训练孩子的情绪控制力142
以鼓励为主,培养耐性143
“胆小敏感的小鹿”——抑郁质的孩子144
气质特点:细心谨慎,敏感怯懦144
让孩子走出自己的小世界146
多与孩子沟通,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性147
“稳重冷静的小乌龟”——黏液质的孩子149
气质特点:专注冷静,固执己见149
摆脱固执的惯性,让孩子学会变通150
创造幽默活泼的环境,给孩子快乐的享受151
“机灵敏捷的小猴子”——多血质的孩子153
气质特点:适应性强,精力分散153
让孩子学会按计划踏踏实实做事154
帮助孩子控制好情绪156
第七章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级,好妈妈要懂的儿童个性心理学158
确定孩子性格,发现性格优势158
什么是九型人格158
成长中的孩子也有九型人格吗160
按天性生长,更容易长成大树162
测一测:确定孩子的“型号”163
“富有正义感的超人”——领袖型孩子168
人格特点:雄心勃勃,控制欲强168
性格枷锁:性情暴躁,独断专行169
开锁密码:“做事要雷厉风行,不要目中无人”170
培养技巧:提高孩子情商,让他淡化追逐权力171
“与世无争的世外高人”——和平型孩子173
人格特点:温和友善,自得其乐173
性格枷锁:内心胆怯,害怕冲突174
开锁密码:“宝贝,你是怎么想的”175
培养技巧:激发孩子斗志,让他勇敢接受竞争177
“注重细节的小监察员”——完美型孩子178
人格特点:责任心强,乖巧听话178
性格枷锁:规矩高于一切,过于追求完美180
开锁密码:“玩就要玩得酣畅淋漓”181
培养技巧:鼓励孩子放松,接受世界的不完美182
“体贴入微的小护士”——助人型孩子183
人格特点:助人为乐,甘于奉献183
性格枷锁:牺牲自己满足他人,拒绝求助185
开锁密码:“你的存在就是最珍贵的礼物”186
培养技巧:告诉孩子爱别人也要爱自己,帮他设定付出底线187
“聚光灯下的主角”——成就型孩子189
人格特点:讲求效率,积极进取189
性格枷锁:嫉妒心强,爱出风头190
开锁密码:“妈妈爱的是你,跟成绩无关”191
培养技巧:让孩子正确认识成功,不要太注重别人眼光193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浪漫型孩子194
人格特点:情感细腻,想象力丰富194
性格枷锁:性格孤僻,喜欢独处196
开锁密码:“你很可爱,好好享受每一天”197
培养技巧: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爱,引导他珍惜已有的事物198
“理智冷静的思想者”——思考型孩子199
人格特点:沉静独立,善于思考199
性格枷锁:行动迟缓,习惯一个人解决问题201
开锁密码:“你的意见对妈妈非常重要”202
培养技巧:给孩子思考的空间,鼓励他及时行动203
“焦虑多疑的小曹操”——怀疑型孩子205
人格特点:注意力集中,责任感强205
性格枷锁:缺乏安全感,爱猜疑206
开锁密码:“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保护你”207
培养技巧:让孩子保持冷静,学会相信他人208
“活泼外向的开心果”——活跃型孩子210
人格特点:喜欢探索,动作夸张210
性格枷锁:专注力差,害怕挫折211
开锁密码:“遇到困难,我们一起面对”212
培养技巧:生活有欢乐也有痛苦,学会承担才能成长214
九型妈妈PK九型娃:巧适合不如会磨合215
以符合孩子性格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215
与孩子性格相同就和谐吗217
妈妈有脾气,九型妈妈大PK218
下篇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级,好妈妈要掌握的心理学技巧223
第一章 “小行为大心理”,揭开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真相223
小孩子的“怪癖好”223
孩子为什么爱扔玩具223
孩子为什么总是说“不”224
“人来疯”宝宝心里在想啥226
偷东西的孩子就是贼吗227
怎样剪断妈妈的“小尾巴”228
孩子为什么离不开他的破枕头229
比“网瘾”还可怕的“考试瘾”230
孩子总是欺负同学怎么办232
孩子得了“多动症”怎么办233
这些行为要理解235
孩子打人有原因235
骂人的孩子不一定是坏孩子236
我的孩子是个破坏王237
孩子为什么故意“考砸”239
孩子犯了错误总是狡辩怎么办240
孩子遇到困难只会哭鼻子怎么办241
孩子任性其实是一种心理需求243
“为什么”没有错,回答有技巧244
孩子有自慰行为时应怎么办245
孩子是在自残吗247
第二章 “再穷不能穷精神”,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249
满足孩子家的归属感249
归属感是孩子最早的安全感249
缺少归属感,孩子更叛逆251
让孩子顺利找到归属感252
小孩子也需要被尊重254
许下的诺言要实现254
别跟“别人家孩子”比255
尊重孩子的小秘密257
小成员也有权参与家庭讨论258
授予被爱和爱人的体验260
微笑是最甜蜜的礼物260
爱孩子,不妨直接告诉他261
让孩子学会表达爱263
帮助孩子实现自我认可264
珍惜孩子的每一次成功264
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265
和孩子一起设计奋斗目标267
给孩子充分的信任268
信任是最大的尊重268
相信孩子做出的选择269
给孩子一个可以打破的碗271
你信任孩子,孩子就信任你272
距离产生美,让孩子独立自主274
独立意识从娃娃抓起274
别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为口号276
创造条件,让孩子独立277
聪明的妈妈要“无为而治”279
第三章 “好妈妈就是好导师”,做好孩子的心灵导师281
孩子迷茫时,做好心灵咨询师281
“妈妈,我从哪儿来”281
“妈妈,我怎么和别人不一样”283
让孩子没有负担地质疑老师284
天上不会掉馅饼,帮孩子拒绝外界的不良诱惑286
孩子有压力时,做好心理治疗师288
及时去掉心理包袱,让孩子轻松前行288
理解孩子,小孩也会“心累”289
开心的父母才有快乐的孩子291
改变不了事实,就改变“想法”292
爱能让孩子从沮丧中重生294
及时扑灭不正常的小火苗——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296
恐惧症:生活是黑暗的296
抑郁症:童年是灰色的297
缄默症:沉默不语299
感觉统合失调:都市儿童的流行病300
孤独症:蚂蚁比小小伙伴更有吸引力301
怀疑癖:樱桃到底什么颜色的302
强迫症:不断洗手的孩子303
不正常的占有欲:丧失自我的“物质小奴隶”305
给孩子一个宣泄的出口306
坏情绪,不疏导就可能会“决堤”306
不给压力留任何储存空间308
让孩子在涂画中发泄情绪309
给孩子一个专属的宣泄空间311
积极暗示,让孩子摆脱坏心理312
运动,摆脱坏情绪的好办法314
第四章 “妙语生花出奇效”,妈妈会说孩子才会听316
对号入座,不同年龄的沟通小妙招316
0岁至4岁孩子的对话方法316
5岁至小学二年级孩子的对话方法317
小学三年级至青春期孩子的对话方法319
妈妈要会听孩子才肯说320
80/20:对话黄金法则320
孩子有说话的权利,妈妈才有“听话”的机会321
再忙也要留下和孩子对话的时间323
要想好好听,先得好好坐324
做孩子最忠实的倾听者326
妈妈怎么说孩子才肯听328
低声说与大嗓门,哪个更有效328
南风效应:温暖的沟通法最得孩子心329
教育不粗暴,说服有技巧330
超限效应:说教切忌唠唠叨叨332
一个拥抱胜过十次说教333
争论无罪,分辩有理335
别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335
让孩子理解你,不是服从你336
巧用“近因效应”,用愉快结束谈论338
给孩子写信也能出奇效339
翻过亲子沟通的围墙340
缺乏沟通时间,你可以试试这样做340
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341
平等协商,让孩子在民主氛围中成长343
第五章 “梅花香自苦寒来”,不可或缺的逆商教育345
告诉孩子:没有人会一直做赢家345
你的孩子是不是个“瓷娃娃”345
世界“不公平”,心情要平静347
要好胜,也要输得起348
放手,让孩子去失败349
不妨给孩子颁个“失败奖”351
“劣性刺激”有必要,给孩子一颗“钻石心”352
请绕行:挫折教育的误区354
孩子遭受挫折后怎么办356
正确归因,让孩子认清事实356
失败也是另一种收获357
别低估了孩子的抗挫力358
鼓励孩子向失败学习359
挫折越多,成长越快361
鼓励孩子多坚持一秒钟362
告诉孩子:你是自己最大的敌人362
让孩子尝到坚持的果实364
让孩子把一件事情坚持做下去365
坚持不一定到底,别让孩子做无谓的坚持366
第六章 “巧打板子妙给糖”,好妈妈要善用赏识和批评369
孩子喜欢被人夸369
赏识——激发潜能的武器369
多一点赏识,让孩子更看重自己371
真心期望孩子变好,孩子就会更好372
妈妈的谎言也能成“真”374
罗森塔尔效应: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375
赞美做到位,孩子更受用377
赞美孩子,从一言一行开始377
发自内心的表扬才是有效的激励378
表扬要适量,多了孩子烦380
给孩子的奖励要适当381
表扬要高调,批评要低调382
批评不可少,但绝不能多382
批评不是挖苦,别拿讽刺来伤害孩子383
孩子有尊严,尽量私下批评他384
三明治效应:批评需要讲艺术386
用表扬“刺激”孩子主动反省387
让孩子承担犯错的后果389
教育孩子不能“心太软”389
让孩子尝尝“自作自受”的后果390
不要因为错误而全盘否定他391
第七章 “事倍功半要不得”,爱得多不如爱得对394
爱是孩子最不可或缺的情感394
缺爱的孩子易患“心理性矮小症”394
母爱是孩子心理的“安全岛”395
聊天是另一种形式的爱397
别让爱被条件绑架398
溺爱会毁掉孩子的一生399
溺爱其实是一种害399
妈妈注意:这些行为都是溺爱401
溺爱的家庭易养出“心理肥胖儿”402
不要用爱扼住孩子的喉咙403
“我都是为了孩子好”是谬论403
封闭的爱会封住孩子的路405
妈妈要牢记:母爱是为了分离的爱406
父爱,不可缺席与代替407
母爱父爱大不同407
教出坏孩子,爸爸责任大409
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教育的大忌410
给予宽严适当的父爱411
别把严格与粗暴画等号412
严格不是粗暴的遮羞布412
精神暴力比肢体暴力更可怕413
粗暴是毁掉亲子关系的刽子手415
畸形的爱只会浇灌出畸形的秧苗416
“遗传”而来的心灵创伤416
当心孩子患上“母源病”417
热门推荐
- 2944565.html
- 1108447.html
- 464098.html
- 2531443.html
- 860883.html
- 1414761.html
- 3467782.html
- 838362.html
- 1516633.html
- 37434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68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79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25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73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21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3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293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67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97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6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