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新闻学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新闻学原理
  • 刘建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6318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76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590页
  • 主题词:新闻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新闻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新闻媒介的历史观1

1.1 原始新闻与人类生存1

1.1.1 劳动的创造物1

1.1.2 人类生存欲望的交流3

1.1.3 原始新闻与人类早期思维5

1.2 原始媒介的历史跨越7

1.2.1 新闻传播的人身载体7

1.2.2 新闻传播的身外载体10

1.2.3 第一次传播革命15

1.3 印刷媒介与文明的跃升19

1.3.1 从手抄新闻到印刷术19

1.3.2 第二次传播革命22

1.4 电子新闻媒介的革命25

1.4.1 广播与意媒转换25

1.4.2 视觉媒介的感官放大28

1.5 进入全球化媒体时代31

1.5.1 全球社会的认知网络31

1.5.2 万维的新闻媒介33

1.6 当代新闻媒介:社会的信息器官36

1.6.1 媒介的科技构造36

1.6.2 媒介的社会官能38

1.6.3 媒介的信息泛滥42

1.7 案例:人类创造、使用新闻媒介44

1.7.1 上古时代的新闻媒介44

1.7.2 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45

1.7.3 网络新闻与美国读者46

1.7.4 “点播电视”在京试播47

1.7.5 世界报刊现状47

1.7.6 中美黑客网络攻击战48

练习与思考49

第2章 新闻的本质与建构51

2.1 新闻的属性与本质51

2.1.1 新闻的内涵与定义51

2.1.2 新闻的本质54

2.2 新闻事实的建构58

2.2.1 新闻事实的形式59

2.2.2 新闻事实的类型64

2.3 新闻事实的模态71

2.3.1 事实倾向的模态72

2.3.2 事实品类的模态74

2.3.3 事实角度的模态76

2.4 案例:如何认识新闻80

2.4.1 新闻一词的来源80

2.4.2 新闻定义大观83

2.4.3 李普曼论新闻的性质85

练习与思考88

第3章 新闻的真实性范畴90

3.1 从新闻本源到新闻真实90

3.1.1 新闻报道的真与假90

3.1.2 新闻真实的三种状态93

3.2 单一事实的真实99

3.2.1 单一事实真实的形式99

3.2.2 单一事实真实的表象104

3.3 新闻的整体真实106

3.3.1 连续报道的真实106

3.3.2 反映真象与假象的真实108

3.4 新闻真实的使命110

3.4.1 回归社会本体的真实110

3.4.2 新闻真实的社会意义116

3.5 案例:假新闻是怎么产生的117

3.5.1 千里寻踪“寿星王”118

3.5.2 几则假新闻120

3.5.3 新闻出版署发布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处理办法124

练习与思考125

第4章 新闻特征的纵深与新闻报道126

4.1 新闻的具象化126

4.1.1 记者的影像思维126

4.1.2 新闻对世界的组构130

4.1.3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法则136

4.2 新闻的时间性141

4.2.1 新闻的瞬时发生141

4.2.2 新闻的时序性145

4.2.3 新闻的时效性147

4.2.4 新闻报道的时态法则150

4.3.1 新闻的技术涵化153

4.3 新闻事实的涵化153

4.3.2 新闻的话语涵化156

4.3.3 新闻主题的涵化法则158

4.4 案例:记者如何报道新闻160

4.4.1 新闻中的“物”“意”“文”160

4.4.2 用事实说话要可信162

4.4.3 新闻报道的快速反应164

4.4.4 浅议“养”新闻165

练习与思考167

第5章 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169

5.1 新闻价值理论的演变169

5.1.1 新闻价值理论的起源169

5.1.2 新闻价值理论的发展176

5.1.3 西方传统新闻价值的内容分析181

5.2 新闻价值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190

5.2.1 传统新闻价值理论批判191

5.2.2 现代新闻价值理论的出现197

5.3 新闻价值的选择与测量204

5.3.1 新闻价值的选择与判断204

5.3.2 新闻价值的测量210

5.4 案例:怎样进行新闻价值选择213

5.4.1 具有传统新闻价值的新闻213

5.4.2 传统新闻价值的选择行为215

5.4.3 具有现代新闻价值的新闻218

5.4.4 新闻满足受众什么样的需要221

练习与思考223

第6章 新闻传播及效果调查225

6.1 新闻传播的模式225

6.1.1 新闻传播环境及其传播效果225

6.1.2 新闻传播的三种模式228

6.2.1 新闻可受性的吸引力231

6.2 新闻的传播速度231

6.2.2 新闻的必受性与传播速度234

6.2.3 公信力与新闻的传播速度236

6.3 新闻传播的正负效果238

6.3.1 新闻的社会反响238

6.3.2 新闻传播的积极效果241

6.3.3 新闻传播的负面效果243

6.4 新闻传播的效果调查248

6.4.1 新闻传播效果的测定248

6.4.2 新闻传播效果的调查方法249

6.5 案例:新闻传播效果的鉴别255

6.5.1 从“东突”谈起255

6.5.2 “祸起女人”引起的震怒255

6.5.3 引起公安重视的新闻照片256

练习与思考257

7.1.1 全面认识受众259

7.1 新闻报道与受众259

第7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分析259

7.1.2 受众如何选择新闻264

7.2 受众对新闻的认知268

7.2.1 对文字新闻的认知268

7.2.2 对图像新闻的认知272

7.2.3 对广播新闻的认知275

7.3 受众的心理定势与反馈277

7.3.1 受众的心理定势277

7.3.2 受众的反馈行为279

7.4 案例:倾听受众的呼声282

7.4.1 受众的几则呼唤283

7.4.2 受众调查的内容及样式284

练习与思考287

8.1.1 提高社会的整合能力289

第8章 新闻传媒的二度功能289

8.1 新闻传播的显度功能289

8.1.2 提供日常生活服务294

8.2 培育人的社会化298

8.2.1 人类社会化的意识原料298

8.2.2 媒介文化的中介作用303

8.2.3 媒介文化与社会发展306

8.3 揭示经济形态的运动308

8.3.1 展示社会的动力308

8.3.2 预测经济形态的衍变314

8.4 推进社会政治变革320

8.4.1 政治宣传与政治变革320

8.4.2 引导人民改革弊政326

8.4.3 新闻政治功能的作用力330

8.5.1 披露“白条现象”336

8.5 案例:体现新闻媒介功能的新闻336

8.5.2 替老百姓说话337

8.5.3 注视人间万象339

8.5.4 中外的新闻监督342

8.5.5 发动舆论的新闻传媒346

练习与思考349

第9章 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350

9.1 新闻自由从古典到近代的演变350

9.1.1 新闻自由思想的产生350

9.1.2 近代新闻自由思想的成果354

9.2 新闻自由的本质与属性359

9.2.1 什么是新闻自由360

9.2.2 新闻自由的组构364

9.2.3 新闻自由的属性367

9.3.1 现代新闻自由观产生的背景373

9.3 现代新闻自由观373

9.3.2 现代新闻自由的权利376

9.4 新闻媒介的社会责任381

9.4.1 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381

9.4.2 社会责任理论的内容384

9.4.3 社会责任理论的现实意义388

9.5 新闻伦理与新闻自律389

9.5.1 新闻自律的历史390

9.5.2 新闻伦理与新闻自律的理论393

9.6 案例:新闻自由遇阻种种396

9.6.1 权力与新闻自由396

9.6.2 报刊上的文字垃圾400

9.6.3 此人打记者好凶402

9.6.4 追缴《工人日报》风波405

练习与思考407

10.1.1 新闻法治的历史409

10.1 新闻报道的法治409

第10章 新闻活动的法理409

10.1.2 新闻记者的法律意识413

10.1.3 新闻规律和法治的统一417

10.1.4 司法审判及其报道限制420

10.2 新闻报道的法律禁区422

10.2.1 不得危害国家安全422

10.2.2 防止侵害名誉权427

10.2.3 防止侵害隐私权432

10.2.4 暗访的法律问题435

10.2.5 维护新闻的著作权437

10.3 新闻法治的其他限制441

10.3.1 非法出版行为441

10.3.2 广播电视的批准制度444

10.3.3 报道中的权钱交易445

10.3.4 网络新闻的法规约束448

10.4 案例:新闻记者面对法律452

10.4.1 窃密与泄密事件452

10.4.2 新闻侵权的辨别454

10.4.3 违法的报刊与索贿的记者458

练习与思考462

第11章 新闻传播体制464

11.1 国有新闻媒介体制464

11.1.1 国有和公营媒体的产生464

11.1.2 国家新闻媒体的使命467

11.2 政党新闻体制471

11.2.1 政党媒介的性质472

11.2.2 西方政党报刊间的斗争476

11.2.3 我国当代的党报体制482

11.3 西方新闻传媒的私营体制493

11.3.1 私营媒体的产生与发展494

11.3.2 商业化媒体的运作模式498

11.3.3 政府对私营媒体的管理501

11.4 案例:各种新闻制度507

11.4.1 我国的新闻工作管理507

11.4.2 英美的电视制度509

11.4.3 美国的社区报纸512

11.4.4 德国法西斯的媒体制度514

练习与思考517

第12章 新闻产品与传媒市场519

12.1 新闻的商品性及意识生产519

12.1.1 新闻商品性的由来519

12.1.2 新闻报道的意识生产526

12.1.3 新闻商品性的发展529

12.2 新闻市场与供求关系535

12.2.1 新闻市场的构成535

12.2.2 新闻市场的三种类型541

12.2.3 新闻市场中的供给与需求546

12.3 媒介产品的成本与价格549

12.3.1 媒介产品制作的成本549

12.3.2 媒介产品的价格及营销551

12.4 案例:传媒产业的潜力561

12.4.1 电视产品的开发和经营561

12.4.2 MTV品牌运作策略563

12.4.3 媒介产品的成本论565

12.4.4 新闻源的“索费”567

12.4.5 北京的报摊569

12.4.6 被卖掉的有线电视台570

12.4.7 2001年报纸广告额统计572

12.4.8 美国媒介产业的兼并风潮573

练习与思考574

必读书目5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