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模塑成形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模塑成形手册
  • 王以华等编译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7313010117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639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6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模塑成形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第一篇 概 述3

第1章完整的注射成形作业3

1.1 引言3

1.2注塑机的标准命名法(术语)11

1.3模塑材料21

1.4生产的质量控制23

1.5设备的经济管理23

1.6安全条例/指南26

第二篇 机器操作31

第2章注塑机31

2.1注塑机的命名法31

2.2模具互换标准37

2.3其他注塑机标准38

2.4主要机器操作38

2.5合模原理38

2.6塑化装置39

2.7机器的液压装置40

2.8液压回路原理41

2.9机筒温度控制系统42

2.10维护和检修42

第3章往复式螺杆工艺44

3.1往复式螺杆的注射装置44

3.2塑化过程原理47

3.3塑化全过程53

3.4专用螺杆的设计56

3.5排气机筒注射成形59

3.6能量条件61

第4章注塑机操作63

4.1 引言63

4.2第一阶段:注塑机的操作63

4.3第二阶段:设定参数和开始工作65

4.4最后阶段:优化模塑产品79

5.3鉴别事故82

5.2机器使用者的职责82

5.1整个开发阶段的职责82

第5章机器安全82

5.4使安全性成为机器的不可分的部分83

5.5现行的和过去的装置85

5.6注塑机安全检查表85

5.7模塑部门的安全规章87

第三篇 产品和模具的设计91

第6章塑料产品的设计91

6.1设计基础91

6.2形状和刚度99

6.3应力松弛100

6.4性能预测100

6.5材料选择和设计101

6.6设计方面的考虑101

6.7塑料的长期特性——蠕变102

6.8影响性能的设计特点107

7.1 引言116

第7章注塑模设计116

7.2模具型式118

7.3塑料熔体的流动120

7.4型腔数量121

7.5合模力122

7.6注道,流道,浇口系统124

7.7模具排气133

7.8模具冷却135

7.9塑件脱模139

7.10倒陷140

7.11模具收缩率/公差141

7.12模具钢的选择146

7.13抛光155

7.14型腔/模具的镀覆、涂敷和热处理158

7.15模具的强度要求161

7.16模具变形163

7.17吊环螺栓孔165

7.18模具防护165

7.20模具和塑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166

7.19结论:设计效率166

第8章预制模架及零件168

8.1引言168

8.2标准模架总成169

8.3模具部件173

第9章试样181

9.1为什么要试样181

9.2试样模相对生产模具的优点181

9.3试样模183

9.4试样模工厂的选择187

第10章怎样购买模具190

10.1引言190

10.2模具询价190

10.3模具报价的估算191

10.4发出订单191

10.5接受订单191

10.6模具加工进度报表191

10.7模具设计194

10.8影响模具成本的产品设计因素195

10.9影响模具成本的其他因素197

10.10模具材料的比较198

第四篇 控 制203

第11章生产过程控制技术203

11.1注塑机实时监测203

11.2料筒和熔料的温度控制205

11.3PID注射压力控制207

11.4过程控制与塑件性能的关系208

11.5注射杆适应编程器210

11.6了解过程控制的简要方法212

11.7过程控制并非万能224

11.8过程控制技术225

11.9模塑图解法228

第12章塑件和塑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231

12.1概述231

12.2 CAD/CAM模塑简解233

12.3 CAD/CAM用于塑件和塑模设计的其他特性238

12.4模具设计工艺流程,传统方法与CAD/CAM的比较242

12.5设计数据库的使用246

12.6计算机综合制造247

12.7结语248

第13章塑料加工的过程分析方法250

13.1流动分析简解250

13.2塑料的入模流动253

13.3模具冷却分析简解256

13.4模具冷却分析258

第五篇 辅助设备277

第14章辅助设备概述277

14.1造粒与造粒作业277

14.2P.E.T成形生产效率的关键是干燥280

14.3塑件搬运设备(PHE)286

14.4快速换模288

15.2气动传输的基本原理291

15.1概述291

第15章原料的传送291

15.3气动机295

15.4料斗299

15.5过滤器301

15.6散料贮存305

15.7混料装置306

15.8干燥器310

15.10粉料泵319

15.9气动文杜里管输送319

15.11管路320

15.12铁道车辆和罐运汽车的卸货321

15.13原料输送系统323

第16章致冷和冷却328

16.1致冷和冷却的需要328

16.2总体考虑330

16.3冷却载荷的计算332

17.1粉碎的必要性336

17.2造粒机336

第17章粉碎和粒化336

第六篇 成形塑料347

第18章成形塑料概貌347

18.1 引言347

18.2熔接痕强度和材料351

18.3塑料鉴别入门:美国材料试验标准D4000355

19.1前言360

19.2成形参数和因果效应环节360

第19章ABS塑料的成形参数和性能响应360

19.3方向性361

19.4型腔内的熔体流动361

19.5成形参数与性能响应363

19.6外观性能364

19.7机械性能和成形参数365

19.8用于电镀的注射成形件368

19.9塑件内各点的性能变化369

20.3影响模具和塑件设计的加工特性371

20.2模塑成形尼龙66的特点371

20.1正确选择尼龙371

第20章最佳性能的尼龙66注射成形371

20.4考虑薄壁区流动和强韧性的设计372

20.5如何最好地充填薄壁区372

20.6型腔充填速率的重要性374

20.7避免一般性错误375

20.10熔接痕强度可提高376

20.11必须考虑尺寸因素376

20.9熔接痕不应为弱连接376

20.8为了减小厚度不均匀的风险,在设计时减小流动方向性376

20.12湿度和温度对塑件尺寸的影响377

20.13增加稳定性的退火377

20.14估计成形收缩率——一个重要的因素378

20.15诺莫图的应用379

20.16快速成形379

20.17凝固时间——一个重要的因素381

20.18有关脱模的知识381

20.20迅速脱出切槽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382

20.19结晶促进脱模382

20.21在快速成形的同时可获得高精度成形件383

20.22怎样处置浇注系统凝料和报废塑件383

20.23应该使用多少粉碎料384

第21章聚苯醚(PP)和注射成形385

21.1前言385

21.2成形条件386

21.3成形条件对收缩率的影响387

21.4脱模剂389

21.5热浇道成形389

第22章聚碳酸酯——加工对性能的影响392

22.1前言392

22.2预成形准备395

22.3加工396

22.4结论401

第23章聚乙烯、聚丙烯和共聚多酯403

23.1低密度聚乙烯403

23.2聚丙烯413

23.3共聚多酯417

第24章注射成形聚氯乙烯424

24.1前言424

24.2硬质PVC干混料424

第25章聚合物结构和注射成形性430

25.1聚合物的合成和结构430

25.2单个原子和功能基团434

25.3分子量438

25.4分子柔性441

25.5结晶和取向443

25.6分子间结合447

25.7添加物451

第26章流变学在注射成形中的作用458

26.1前言458

26.2熔融塑料的稳定切变流动458

26.3模具充填中流变学的作用462

26.4与充模有关的流变性能测量464

26.5注射成形中熔体弹性的作用470

第七篇 问题解答477

第27章成形问题和解决方法477

27.1前言477

27.2故障检查及排除480

27.3结束语496

第28章试验和质量控制497

28.1前言497

28.2机械性能498

28.3表征性能499

28.4试验类型513

28.5热性能525

28.6切片和光学分析531

28.7无损检测(NDT)533

28.8吸湿塑料的干燥534

28.9估计塑料寿命535

28.10从进料开始的质量管理535

28.13塑料鉴别537

28.12工业测试标准537

28.11质量的经济意义537

第八篇 不同的模塑技术545

第29章专用的注射成形机545

29.1拉伸技术545

29.2 Velcro带的连续模塑548

29.3连续旋转式注塑机550

29.4注射合金554

29.5吹塑554

29.6反应注射模塑(RIM)563

29.7液态注射模塑(LIM)565

29.8结构泡沫塑料566

29.9共注578

第30章一些颇具竞争性的塑料成形方法583

30.1 吹塑584

30.2铸塑584

30.3冷成形584

30.4压塑584

30.5挤出586

30.6泡沫模塑587

30.7机械加工587

30.8反应注塑588

30.9增强塑料加工588

30.10可冲压的增强热塑性材料589

30.11旋塑590

30.12热成形591

30.13无废料成形法594

30.14传递模塑594

第九篇概 要599

第31章财经管理599

31.1财经管理的重要性599

31.2成本管理599

31.3利润规划和预算602

31.4原材料管理604

31.5结论606

32.1机器性能关系607

第32章总结——富有成效的模塑成形607

32.2装饰610

32.3计算机和统计学614

32.4采用CAD/CAM615

32.5生产率:工厂调整616

32.6价值分析617

32.7遥控故障检查及排除:设备的维修和保养618

32.8技术进步带来的利益618

32.9塑料分析:在现实世界形势中影响企业战略的仪器分析621

32.10库存624

32.11塑料的回收624

32.12成本626

32.13市场627

32.14分析失败629

32.15变革630

32.16教育633

32.17结论633

附录计量单位换算6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