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事诉讼法要论=ESSENTIAL DISCUSSION OF THE CODE OF CIVIL PROCEDURE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民事诉讼法要论=ESSENTIAL DISCUSSION OF THE CODE OF CIVIL PROCEDURE
  • 杨建华原著;郑杰夫增订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05页
  • 文件大小:99MB
  • 文件页数:5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事诉讼法要论=ESSENTIAL DISCUSSION OF THE CODE OF CIVIL PROCEDURE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3

第一章 民事诉讼3

第一节 民事诉讼之目的3

第二节 民事诉讼之界限3

第三节 民事诉讼之理想4

第四节 民事诉讼程序之种类6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8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之意义8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之性质8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之效力9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之沿革10

第五节 民事诉讼法之立法原则11

第一项 公开审理主义与不公开审理主义11

第二项 言词审理主义与书状审理主义12

第三项 直接审理主义与间接审理主义13

第四项 两造审理主义与一造审理主义13

第五项 处分权主义14

第六项 辩论主义15

第七项 当事人进行主义与职权进行主义15

第八项 自由顺序主义、法定顺序主义与适时提出主义16

第九项 集中审理主义与并行审理主义17

第十项 律师代理主义与当事人本人诉讼主义17

本论21

第一编 总则21

第一章 法院21

第一节 管辖22

第一项 土地管辖23

第一款 普通审判籍23

第二款 特别审判籍25

第二项 专属管辖33

第三项 管辖之竞合33

第四项 指定管辖33

第五项 合意管辖35

第六项 管辖权之调查37

第七项 诉讼之移送38

第八项 管辖错误之效果40

第二节 法院职员之回避40

第一项 自行回避41

第二项 申请回避43

第三项 同意回避46

第四项 法院书记官、通译及司法事务官之回避46

第二章 当事人47

第一节 当事人之意义47

第二节 当事人之认定49

第三节 当事人能力50

第四节 选定当事人55

第五节 特殊形态之选定当事人59

第六节 诉讼能力62

第七节 代理人65

第一项 法定代理人65

第二项 特别代理人68

第三项 诉讼代理人71

第八节 辅佐人81

第九节 共同诉讼(主观的诉之合并)82

第一项 共同诉讼之意义82

第二项 共同诉讼之必要83

第三项 共同诉讼发生原因83

第四项 共同诉讼之要件84

第五项 共同诉讼之种类86

第一款 共同诉讼之分类方法86

第二款 普通共同诉讼及其处理程序87

第三款 固有必要共同诉讼及其处理程序89

第四款 类似必要共同诉讼(或特殊形态之共同诉讼)及其处理程序93

第五款 以诉讼系属中两造为被告之共同诉讼(主参加诉讼)94

第六款 预备的共同诉讼(主观的预备合并)96

第十节 诉讼参加(辅助参加、从参加)97

第三章 诉讼标的价额之核定及诉讼费用105

第一节 诉讼费用规定之必要105

第二节 诉讼费用之范围106

第三节 免征裁判费之例外规定107

第四节 诉讼标的价额之核定109

第一项 核定诉讼标的价额之机关109

第二项 核定诉讼标的价额之标准110

第三项 各种诉讼标的价额之标准112

第四项 上诉审程序计征裁判费之标准114

第五项 再审程序计征裁判费之标准115

第六项 申请之裁判费计征标准115

第七项 诉讼费用溢收之退还与裁判费之加征117

第五节 诉讼费用之负担117

第一项 诉讼费用负担之标准117

第二项 诉讼费用负担之裁判120

第三项 诉讼费用额之确定121

第四项 诉讼费用之预纳及其计算122

第五项 诉讼费用负担规定之准用123

第六节 诉讼费用之担保123

第一项 诉讼费用担保之必要123

第二项 诉讼费用担保之要件124

第三项 诉讼费用担保之裁判124

第四项 不依法院裁判提供担保之效果125

第五项 诉讼费用担保之方法及对担保物之权利125

第六项 担保物之返还126

第七项 担保物之变换128

第八项 诉讼费用担保规定之准用128

第七节 诉讼救助129

第一项 诉讼救助之必要129

第二项 诉讼救助之要件129

第三项 诉讼救助申请之程序130

第四项 诉讼救助之效力131

第五项 诉讼救助之撤销132

第六项 诉讼救助暂免费用之征收与归还132

第四章 诉讼程序134

第一节 当事人书状134

第二节 送达137

第三节 期日及期间144

第一项 期日144

第二项 期间145

第四节 诉讼程序之停止149

第一项 诉讼程序之当然停止149

第二项 诉讼程序之裁定停止153

第三项 诉讼程序之合意停止155

第四项 诉讼程序停止之效力156

第五节 言词辩论157

第一项 言词辩论之意义及种类157

第二项 当事人在言词辩论中所为之行为158

第三项 审判长于言词辩论中得为或应为之行为162

第四项 法院于言词辩论中得为或应为之行为166

第五项 言词辩论笔录170

第六节 裁判173

第一项 裁判之意义173

第二项 判决174

第三项 裁定182

第四项 法院书记官之处分183

第七节 司法事务官之处理程序183

第八节 诉讼卷宗185

第二编 第一审程序188

第一章 通常诉讼程序188

第一节 诉之基本观念188

第一项 诉之意义188

第二项 诉之要素189

第三项 诉之种类189

第四项 诉讼标的191

第五项 同一诉讼事件认定之标准193

第六项 诉之利益195

第七项 诉权学说195

第二节 起诉程序之合法要件197

第三节 权利保护要件199

第一项 诉讼上权利保护要件199

第一款 当事人适格之要件(主观的诉之利益)199

第二款 保护必要之要件(客观的诉之利益)202

第二项 实体上权利保护要件204

第三项 诉讼上权利保护要件与实体上权利保护要件之辨别204

第四项 权利保护要件之调查205

第四节 起诉206

第一项 起诉之程序206

第二项 起诉之审查209

第三项 起诉(诉讼系属)之效力210

第五节 客观诉之合并213

第六节 诉之变更或追加219

第一项 诉之变更或追加之意义及辨别219

第二项 诉之变更或追加之要件221

第三项 诉之变更或追加在管辖与适用程序上之限制223

第四项 诉之变更或追加之程序及其裁判224

第七节 反诉225

第一项 反诉之意义225

第二项 反诉之要件226

第三项 提起反诉之程序228

第四项 反诉之审理228

第八节 诉之撤回229

第一项 诉之撤回之意义229

第二项 诉之撤回之要件229

第三项 诉之撤回之程序231

第四项 诉之撤回之效力232

第九节 言词辩论之准备233

第一项 准备书状233

第二项 法院于言词辩论前之处理236

第三项 准备程序236

第十节 证据241

第一项 概述241

第二项 证据之对象(客体)243

第三项 举证责任244

第一款 主张责任与举证责任244

第二款 举证责任之分配245

第三款 举证责任之例外248

第四项 证据程序252

第五项 人证257

第六项 当事人讯问267

第七项 鉴定272

第八项 书证277

第九项 勘验287

第十项 证据保全288

第十一节 和解293

第一项 和解之意义293

第二项 和解之要件294

第三项 和解当事人及和解范围296

第四项 和解之程序296

第五项 和解之效力298

第六项 和解之继续审判299

第十二节 判决302

第一项 判决之范围302

第二项 终局判决与中间判决305

第三项 舍弃或认诺判决308

第四项 一造辩论判决309

第五项 宣告假执行之判决312

第六项 定履行期间之判决318

第七项 变更原有效果之判决319

第八项 判决确定之效力320

第一款 判决之形式确定力与判决确定之时期320

第二款 判决之既判力323

第三款 判决之形成力(创设力)331

第四款 判决之执行力332

第九项 台湾地区外法院确定判决之效力332

第二章 调解程序336

第一节 调解之事件336

第二节 调解之申请与法院调解程序之实施340

第三节 调解成立与不成立344

第四节 调解成立之无效或撤销346

第三章 简易诉讼程序348

第一节 适用简易诉讼程序之范围348

第二节 简易诉讼程序之进行350

第三节 简易诉讼程序之转换与诉之合并、变更、追加或提起反诉353

第四节 简易诉讼程序之判决355

第五节 简易诉讼程序裁判之上诉或抗告356

第六节 简易诉讼程序裁判之再审359

第四章 小额诉讼程序360

第一节 适用小额诉讼程序之范围360

第二节 小额诉讼程序之进行361

第三节 小额诉讼程序之转换与诉之合并、变更、追加或提起反诉364

第四节 小额诉讼程序之判决365

第五节 小额诉讼程序裁判之上诉或抗告366

第六节 小额诉讼程序裁判之再审368

第三编 上诉审程序370

第一章 第二审程序372

第一节 第二审上诉程序上之要件372

第二节 第二审上诉程序合法要件之调查与处理378

第三节 第二审之言词辩论380

第四节 第二审诉之变更、追加或反诉382

第一项 诉之变更、追加382

第二项 反诉383

第五节 第二审之判决384

第六节 第二审关于假执行之裁判389

第七节 附带上诉391

第八节 第二审之调解程序393

第九节 第二审诉讼程序之终结393

第二章 第三审程序394

第一节 得上诉第三审法院之判决394

第二节 第三审上诉程序上之要件397

第三节 原判决法院在程序上之处理402

第四节 第三审法院之审理402

第五节 第三审之判决405

第六节 第二审程序之准用408

第四编 抗告程序409

第一章 抗告程序之要件410

第二章 原法院或审判长之处理413

第三章 抗告法院之处理415

第四章 对于裁定之异议418

第五章 再抗告421

第五编 再审程序424

第一章 再审之诉之性质424

第二章 再审之诉之要件425

第一节 再审之诉之程序上合法要件425

第二节 再审之诉再审理由之要件429

第三章 再审之诉之审理435

第一节 再审之诉合法要件之审理435

第二节 再审之诉再审理由之审理436

第三节 本案之审理437

第四章 再审之诉提起之效果及其判决之效力439

第五章 确定裁定之申请再审440

第五编之一 第三人撤销诉讼程序441

第一章 概说441

第二章 第三人撤销诉讼之要件442

第三章 第三人撤销诉讼之管辖444

第四章 提起第三人撤销诉讼之效果445

第五章 第三人撤销之诉之审理与裁判446

第六章 再审规定之准用447

第六编 督促程序448

第一章 依督促程序申请支付命令之要件449

第二章 支付命令申请之审理与裁判451

第三章 支付命令之送达与异议454

第四章 支付命令确定之效力456

第七编 保全程序457

第一章 假扣押程序458

第一节 假扣押申请之要件458

第二节 假扣押申请之审理与裁判461

第三节 假扣押裁定之撤销463

第四节 假扣押裁定之抗告466

第二章 假处分程序468

第一节 请求标的之假处分468

第二节 自助行为之申请处理程序471

第三节 定暂时状态之处分472

第一项 申请定暂时状态处分之实质要件472

第二项 申请事件之处理473

第八编 公示催告程序476

第一章 公示催告之意义476

第二章 公示催告之客体477

第三章 一般公示催告程序478

第四章 宣告证券无效之公示催告程序484

附录《问题研析民事诉讼法》总目录4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