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永胜县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永胜县志
  • 云南省永胜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22003851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777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8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永胜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页1

序一 金人庆1

凡例1

序二 马立超2

序三 汤克仁3

第一编3

卷一 概述3

唐朝时期9

两汉及蜀汉时期9

卷二 大事记9

宋朝时期10

元朝时期10

明朝时期10

清朝时期11

民国时期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18

第一节 位置、面积29

卷三 地理志29

第一章 政区29

第二节 建置沿革30

第三节 1985年行政区划42

第四节 城乡集市55

第二章 山脉、水系、盆地68

第一节 山脉68

第二节 水系71

第三节 盆地77

第三章 地质地貌79

第一节 地质79

第二节 地貌80

第四章 土壤植被82

第一节 土壤82

第二节 植被84

第一节 气温86

第五章 气候物候86

第二节 降水87

第三节 日照87

第六章 自然资源88

第一节 生物资源88

第二节 矿产资源93

第三节 水资源100

第七章 自然灾害100

第一节 旱涝等灾100

第二节 地震灾害103

第八章 部分区乡镇村名考释106

一 永北镇106

二 北胜区107

三 羊坪区108

四 梁官区108

五 金官区109

六 松坪区111

七 大安区112

八 顺州区113

九 星湖区114

十 期纳区115

十一 涛源区116

十二 片角区117

十三 六德区118

十四 仁和区119

十五 东山区120

十六 东风区120

第二编 经济125

卷四 经济综合志125

第一章 综合经济效益125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125

第二节 工农业总产值126

第三节 国民收入129

第一节 劳动力结构130

第二章 劳动管理130

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132

第三章 人民生活133

第一节 农民生活133

第二节 职工生活134

第三节 高档商品销售135

卷五 农业志136

第一章 机构沿革137

第二章 农业发展概述137

第一节 发展简史137

第二节 建国后的发展概况138

第三节 经济效益139

第三章 农业经济体制变革141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141

第二节 减租退押143

第三节 土地改革144

第四节 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45

第五节 人民公社147

第六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148

第七节 专业户、重点户和经济联合体149

第四章 主要农作物150

第一节 粮食作物150

第二节 经济作物154

第五章 耕作制度158

第一节 耕地面积的变化158

第二节 农田基本建设159

第三节 耕作制度的演变161

第四节 肥料163

第六章 植物保护164

第一节 虫草害普查164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165

第七章 农业机械166

第二节 耕作机械167

第三节 收割脱粒机械167

第一节 动力机械167

第四节 运输机械168

第五节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168

第六节 植保机械168

第七节 投资与效益168

卷六 林业志172

第一章 机构沿革172

第二章 森林资源173

第一节 森林资源的构成175

第二节 森林的自然分布179

第三章 林政管理181

第一节 山林权属划分181

第二节 林业三定182

第四章 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183

第一节 木材利用184

第二节 木材生产188

第三节 木材经营189

第五章 云南省碧泉林业局简况191

第六章 植树造林193

第一节 采种育苗194

第二节 植树造林194

第七章 森林保护196

第一节 护林防火196

第二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198

卷七 畜牧志200

第一章 机构200

第一节 饲草201

第二章 饲草饲料201

第二节 饲料204

第三章 家畜家禽205

第一节 畜禽品种205

第二节 畜种结构207

第三节 品种改良209

第四章 畜牧业的发展211

第一节 发展概况211

第二节 畜群分布212

第三节 经济效益214

第五章 兽医防疫214

第一节 畜禽主要疫病214

第二节 主要疫病的流行和控制215

第三节 畜禽疫病防治217

卷八 水利志220

第一章 机构沿革220

第一节 县属机构220

第二节 水文机构221

第二章 水文222

第一节 水文观测222

第二节 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222

第三章 水利建设226

第一节 除涝工程227

第二节 蓄水工程228

第三节 提灌工程229

第四节 引水工程230

第四章 综合治理231

第一节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231

第二节 兴利除弊232

第三节 主要效益232

第五章 水利管理233

第一节 工程管理233

第二节 灌溉管理234

第三节 经营管理235

第六章 渔业生产237

第七章 善后处理238

第一节 迁安238

第二节 抚恤239

卷九 工业志241

第一章 机构沿革241

第一节 县级机构241

第二节 民间运输站242

第一节 国营企业243

第三节 航管站243

第二章 工业发展概述243

第二节 集体手工业246

第三节 乡镇企业247

第三章 陶瓷工业249

第一节 发展概述249

第二节 永胜瓷厂250

第三节 永胜县瓷厂253

第四章 冶金工业254

第一节 黄金254

第二节 铜254

第五章 制糖工业255

第一节 红糖255

第二节 白糖256

第六章 电力工业256

第一节 水电257

第二节 火电262

第三节 电网建设263

第七章 煤炭工业265

第一节 煤炭生产265

第二节 主要企业266

第八章 建筑业267

第一节 建材267

第二节 建筑268

第九章 食品工业268

第一节 酿酒268

第二节 糕点、糖果、酱菜269

第十章 其他手工业269

第一节 服装业269

第二节 纺织业270

第三节 烟草业271

第四节 五金业271

第一章 交通273

第一节 驿铺273

卷十 交通邮电志273

第二节 道路276

第三节 渡口277

第四节 桥梁279

第五节 公路285

第二章 运输292

第一节 货运293

第二节 客运294

第三节 运输企业分述295

第四节 交通运输管理296

第三章 邮电297

第一节 邮政297

第二节 电信298

卷十一 城乡建设志300

第一章 机构沿革300

第一节 县城303

第二章 土地管理303

第二节 农村304

第三章 县城建设305

第一节 城区建设305

第二节 公用设施308

第三节 建设规划310

第四章 乡村建设311

第一节 小集镇建设311

第一节 城镇建筑队314

第二节 农村住宅建设314

第五章 建筑队伍314

第二节 农村建筑队315

卷十二 商业志316

第一章 机构317

第二章 商品购进318

第一节 农副产品收购318

第二节 扶持发展农村商品生产323

第三节 地方工业品收购325

第三章 商品供销326

第一节 生产资料供应327

第二节 生活资料销售330

第一节 集市贸易334

第二节 主要集市336

第三节 骡马物资交流会337

附 服务行业337

第五章 对外贸易338

附 土特产品339

第六章 工商管理340

第一节 物价管理340

第二节 企业登记342

第三节 合同鉴证及商标注册343

卷十三 粮油志344

第一章 机构345

第二章 征购346

第一节 公粮征收346

第二节 粮食收购347

第三节 油料收购349

第四节 议价收购350

第三章 供销351

第一节 城镇粮油供应352

第二节 农村粮食销售352

第三节 粮油议销353

第四章 储运、加工354

第一节 储存354

第二节 调运356

第三节 加工357

第五章 粮油商业经济核算358

卷十四 财政志360

第一章 机构361

第二章 财政收入363

第一节 农业税364

第二节 工商各税366

第三节 企业收入373

第一节 总支出374

第三章 财政支出374

第二节 主要项目支出376

第四章 税政377

第一节 税制、税种378

第二节 税率381

第三节 减免税384

第四节 征收管理385

卷十五 金融志387

第一章 货币388

第一节 货币388

第二节 管理391

第三节 投放与回笼392

第二章 贷款393

第一节 工商信贷393

第二节 农业贷款395

第三章 存款396

第三节 基本建设投资396

第一节 储蓄397

第二节 单位存款398

第三节 信用社存款398

第四章 现金399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永胜支行历年现金总收支情况399

第二节 现金出纳399

第一节 保险支公司400

第五章 保险业务400

第三节 黄金、白银的管理与经营400

第二节 保险业务401

第六章 汇兑及国家委托业务401

第一节 汇兑401

第二节 建立金库,代理地方财政收支402

第三节 代理发行公债、国库券402

第四节 农业拨款及监督工作40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407

卷十六 政党社团志407

第三编 政治407

第一节 组织机构408

第二节 党代表大会412

第三节 党员干部状况417

第四节 纪律检查419

第五节 党校教育420

第二章 团体421

第一节 群众团体421

第二节 教科文卫团体424

第三节 工商团体425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协会425

附 民国时期党派社团426

卷十七 政务志427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427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427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428

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简况429

第二章 人民政府432

第三章 人民政协437

历届县政协会议简况438

第四章 民国政权机构440

第一节 县政府建制440

第二节 民国议会与自治441

附 明清时期文职官吏名录443

卷十八 政法志449

第一节 机构450

第一章 公安450

第二节 惩治罪犯452

第三节 治安管理454

第二章 检察455

第一节 机构456

第二节 刑事检察456

第三节 经济检察458

第四节 法纪检察458

第五节 监所检察459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460

第三章 法院461

第一节 机构461

第二节 审判制度及刑事审判462

第三节 民事审判及调解委员会465

第四节 经济审判466

第四章 司法行政467

第一节 机构467

第二节 公证工作467

第三节 律师工作468

第四节 人民调解469

第五节 法制宣传教育470

卷十九 劳动人事志471

第一章 机构471

第一节 干部状况472

第二节 干部管理472

第二章 人事472

第三章 劳动474

第一节 职工管理474

第二节 劳保476

第三节 奖惩476

第四章 工资477

第一节 工资制度477

第二节 工资调整477

第一节 明清镇戍483

卷二十 军事志483

第一章 驻军483

第二节 民国驻军485

第三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游击队486

第二章 地方武装486

第一节 乡兵土练486

第二节 民团487

第三节 人民武装组建沿革488

第三章 训练490

第四章 兵役491

第五章 兵民支前492

第六章 战事记要494

第一节 清末至民国时期494

第二节 建国前后革命武装斗争记略510

附 明清武职人员名录514

第四编 文化521

卷二十一 教育体育志521

第一章 教育523

第一节 机构523

第二节 教师524

第三节 经费526

第四节 学校教育527

第五节 第一中学简史534

第二节 机关厂矿、企业体育544

第三节 农村体育544

第一节 学校体育544

第二章 体育544

第四节 运动员训练545

卷二十二 文化广播电视志549

第一章 文化艺术549

第一节 群众文化549

附 文艺人名录551

第二节 图书馆(室)552

第三节 图书发行553

附 金江小学蒲张胡图书纪念室始末553

第四节 电影555

第五节 戏曲556

第二章 名胜古迹文物566

第一节 名胜古迹566

第二节 烈士陵园572

第三节 文物573

第四节 寺观575

第三章 广播电视577

第一节 机构580

第一章 卫生医药580

卷二十三 医药卫生志580

第二节 医药582

第三节 医疗设备584

第四节 医疗活动586

第五节 医学教育588

第二章 县医院简况588

第三章 爱国卫生运动591

第四章 卫生防疫592

第五章 妇幼保健594

第六章 地方病防治596

第一节 血吸虫病防治596

第二节 疟疾防治600

第三节 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600

第四节 克山病防治600

第五节 麻风病防治601

第二节 人口发展概况603

第一节 机构603

第七章 计划生育603

第三节 几项重要措施604

第四节 成果605

卷二十四 科技志609

第一章 机构609

第二章 科技概况610

第一节 农业科技610

第二节 林业科技611

第三节 水电科技612

第四节 畜牧兽医科技612

第五节 农业区划613

第六节 卫生医药科技614

第三章 科技队伍614

第四章 科研成果616

第五章 科技普及616

第一节 科技宣传616

第二节 科普文章617

卷二十五 民政社会志621

第一章 优抚救济621

第一节 拥军优属621

第五编 社会621

第二节 复员安置623

第三节 双扶工作623

第四节 救济624

第五节 社会福利625

第二章 信访工作和城镇知识青年插队安置626

第一节 信访工作626

第二节 城镇知识青年插队安置628

第三章 宗教628

第一节 佛教629

第二节 道教629

第四节 基督教630

第五节 伊斯兰教630

第三节 天主教630

第六节 地方多神教631

附 清邑天主教案631

第四章 帮会道门632

第一节 帮会632

第二节 一贯道633

第五章 族籍姓氏633

卷二十六 民族人口志635

第一节 按族别称谓划分637

第一章 民族分布637

第二章 彝族支系归类识别637

第二节 按语言文字系属划分638

第三节 按社会形态划分638

第三章 民族解放斗争639

第四章 习俗640

第一节 彝族640

第二节 傈僳族641

第五节 回族642

第四节 傣族、白族642

第三节 纳西族642

第六节 普米族643

第七节 苗族644

第八节 藏族644

第九节 壮族644

第五章 人口645

第一节 秦汉至民国时期645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647

卷二十七 土司志662

第一章 永胜土司源流662

第一节 土司来历与职官662

第二节 袭职664

第三节 民不聊生和“改土设流”665

第四节 土司之间的姻亲关系666

第五节 宗教信仰与文化教育666

第二章 北胜土知州高氏667

第六节 结束语667

第三章 顺州土州同子氏678

第四章 北胜州副同知章氏683

第五章 羊坪土千总李氏687

附 明清时代土司统治领地简表690

卷二十八 方言志691

第一章 音系691

第一节 亲属称谓694

第二章 词汇694

第二节 动物及植物名称695

第三节 日常生活用语696

第四节 其它常用词汇698

第三章 语法701

第一节 单音名词的重叠701

第二节 动词短语的结构形式701

第三节 形容词短语的基本结构形式702

第四节 疑问句的特殊语序703

第五节 特殊的前加成分703

第六节 特殊的后加成分704

第七节 特殊的副词“一下”705

第八节 特殊的副词“有”705

第四章 谣谚举例705

第一节 歌谣706

第二节 儿歌707

第三节 谜语708

第四节 谚语709

第五节 歇后语713

第五章 汉语和少数民族语常用词语言对比715

卷二十九 人物志720

人物传记和传略720

革命烈士英名录732

题名录749

明清部分文武人员名录749

民国部分文武人员名录7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部分人员名录750

旧志提要755

县人著述辑目755

第六编 附录755

卷三十 附录755

有关地方历史的著述757

诗文选辑758

艺文758

诗歌761

民歌小调767

民歌小调辑目767

民歌小调调词举例768

附记770

《永胜县志》各专志提供资料单位名录771

《永胜县志》参考书籍和资料773

编纂始末774

《永胜县志》审订单位776

永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776

《永胜县志》编纂人员7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