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瘢痕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实用瘢痕学
  • 鲍卫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ISBN:7810349198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4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瘢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皮肤1

第一节 皮肤的结构1

一、表皮1

二、真皮8

三、皮下组织9

四、皮肤附属器9

五、皮肤的神经18

六、皮肤的血管19

七、皮肤的淋巴管21

第二节 皮肤的生理功能21

一、皮肤的保护功能22

二、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22

三、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23

四、皮肤的吸收功能23

五、皮肤的感觉功能23

六、皮肤参与机体的代谢功能23

七、皮肤参与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23

第三节 皮肤及附属器官的胚胎发生24

一、表皮的胚胎发生24

二、表皮及皮下组织的发生25

三、非角质形成细胞的来源25

四、皮肤附属器官的发生26

第四节 皮肤的再生27

一、生理性再生27

二、受损伤后再生(补偿性再生)28

三、真皮和表皮再生的关系28

四、影响表皮细胞分裂活动的因素28

第二章 皮肤创面愈合30

第一节 皮肤创面愈合的基本过程30

一、皮肤创面愈合的类型30

二、皮肤创面愈合的基本过程31

第二节 细胞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主要作用39

一、中性粒细胞39

二、巨噬细胞40

三、淋巴细胞41

四、肥大细胞42

五、成纤维细胞42

六、肌成纤维细胞43

七、内皮细胞43

八、表皮细胞44

第三节 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44

一、表皮生长因子44

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6

三、血小板源生长因子47

四、转化生长因子48

五、其他生长因子50

六、炎症介质51

第四节 开放性创口的愈合和生物力学53

一、创口上皮愈合53

二、创口收缩59

三、小结62

第五节 创面愈合及瘢痕的生物力学63

一、皮肤和瘢痕的生物流变学63

二、拉力松弛和张力伸展68

三、瘢痕68

四、缝线对瘢痕的最终影响70

五、小结71

第三章 创伤愈合与瘢痕形成以及影响因素72

第一节 瘢痕形成72

一、创伤正常愈合和瘢痕形成72

二、创伤延期愈合与瘢痕形成72

三、创伤愈合、瘢痕形成的生物力学研究72

四、创伤愈合的结局74

第二节 影响瘢痕形成的因素74

一、人种与皮肤色素74

二、年龄74

三、体质75

四、家族性76

五、部位76

六、创伤或手术切口的形状77

七、创伤或手术切口的方向77

八、创伤或手术切口的角度77

九、创伤或手术切口中的失活组织77

十、创伤和切口中有无异物、血肿77

十一、缝合方式、缝合材料、缝合松紧78

十二、创伤和切口有无感染79

十三、拆线79

十四、伤口愈合和移植皮片及皮瓣的成活82

第三节 瘢痕资料分析83

一、基本情况83

二、分析84

第四章 瘢痕形成与发展86

第一节 瘢痕发展的模式86

第二节 生理性和病理性瘢痕的发展86

一、生理性瘢痕86

二、病理性瘢痕87

第三节 临床及科研意义87

一、规范瘢痕的诊断标准87

二、治疗时期和方法的选择88

三、促进对瘢痕机制的研究88

第四节 瘢痕形成的动物模型88

一、瘢痕动物模型的意义88

二、增生瘢痕动物模型的建立89

第五章 瘢痕研究91

第一节 瘢痕组织病理学91

一、瘢痕组织病理学的研究方法91

二、瘢痕组织病理学97

三、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组织病理学的研究98

第二节 瘢痕细胞学99

一、肌成纤维细胞99

二、免疫活性细胞99

三、成纤维细胞102

第三节 瘢痕免疫学104

一、机体的免疫系统104

二、免疫应答108

三、超敏反应108

四、瘢痕与免疫学关系109

第四节 瘢痕植移的动物模型111

第五节 微量元素、自由基与瘢痕112

一、微量元素与成纤维细胞115

二、微量元素与细胞外基质117

三、微量元素与伤口愈合119

四、微量元素、自由基与瘢痕122

五、瘢痕组织中的微量元素124

第六章 瘢痕分子生物学研究127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基础127

一、分子生物学技术127

二、基因表达调控131

第二节 细胞外基质与瘢痕132

一、胶原132

二、蛋白多糖和糖胺多糖135

三、纤维粘连蛋白136

四、弹性蛋白138

第三节 生长因子与瘢痕138

一、已知与瘢痕有关的几种主要生长因子138

二、生长因子与瘢痕的细胞外基质140

第七章 程序性细胞死亡与瘢痕142

第一节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142

第二节 细胞凋亡的生理生化过程143

一、影响细胞凋亡的因素143

二、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途径144

三、DNA特异降解145

四、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和癌基因146

五、与凋亡有关基因相互作用模型149

第三节 成纤维细胞凋亡与瘢痕研究150

第八章 无瘢痕愈合的实验研究与应用前景152

第一节 胎儿无瘢痕愈合的环境152

一、外环境152

二、炎症反应152

第二节 胎儿组织153

一、胎儿成纤维细胞153

二、无瘢痕愈合的细胞外基质154

第三节 生长因子与无瘢痕愈合的关系155

第九章 瘢痕分类及治疗原则157

第一节 瘢痕分类157

一、按病理分类157

二、按形态分类157

三、按功能分类157

四、按稳定性分类157

五、按症状分类157

六、按性质分类157

七、按病因分类158

八、按部位分类158

九、按发生深度分类158

第二节 各类瘢痕的特征及治疗原则159

一、扁平瘢痕159

二、增生性瘢痕160

三、瘢痕疙瘩160

四、表浅性瘢痕160

五、深部瘢痕161

六、萎缩性瘢痕161

七、凹陷性瘢痕161

八、线状瘢痕161

九、蹼状瘢痕162

十、赘状和桥状瘢痕162

十一、挛缩性瘢痕162

十二、不稳定性瘢痕163

十三、稳定性瘢痕163

十四、疼痛性瘢痕163

第十章 瘢痕诊断164

第一节 瘢痕诊断的临床资料164

一、病史164

二、专科检查165

三、病理检查166

四、化验室检查166

五、其它检查166

六、图像记录166

第二节 瘢痕诊断的要求和模式166

一、诊断要求167

二、诊断模式167

第三节 增生性瘢痕的分期和分度170

一、增生性瘢痕的分期170

二、增生程度的划分171

第四节 挛缩性瘢痕的分期和分度172

一、挛缩性瘢痕的分期172

二、挛缩性瘢痕的分度173

第五节 瘢痕的鉴别诊断174

一、不稳定性瘢痕与皮肤恶性肿瘤鉴别174

二、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鉴别174

三、萎缩性瘢痕、凹陷性瘢痕与不稳定性瘢痕鉴别174

第十一章 瘢痕癌175

一、发病175

二、病理175

三、临床表现175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175

五、治疗176

六、预防177

第十二章 瘢痕手术治疗178

第一节 瘢痕手术的基本原则、切口选择和手术时机178

一、手术基本原则和操作要点178

二、切口选择179

三、手术时机181

第二节 瘢痕切除缝合181

一、直接切除缝合181

二、分次切除缝合182

三、瘢痕内切除缝合182

四、瘢痕皮切除缝合183

第三节 皮片移植183

一、皮片移值的目的及意义183

二、皮片移植的适应证183

三、皮片分类183

四、手术操作185

五、皮片移植的术后处理188

六、植皮失败原因及预防措施189

七、皮片移植的远期变化189

第四节 皮瓣移植191

一、皮瓣移植总论191

二、常见的任意皮瓣198

第五节 瘢痕表皮回植200

一、历史回顾201

二、适应证201

三、方法201

四、远期存在的问题201

五、优点202

第六节 其他组织移植202

一、真皮202

二、脱细胞异体真皮202

三、脂肪203

四、肌肉、肌皮瓣204

五、骨205

第七节 磨削术206

一、适应证206

二、禁忌证206

三、术前准备206

四、磨削术207

五、术后处理208

六、并发症的预防208

第八节 扩张器应用209

一、适应证209

二、手术方法210

三、并发症及防治原则212

四、皮肤扩张和实验研究213

第九节 显微外科技术在瘢痕外科的应用214

一、应用原则214

二、器械、设备和材料214

三、操作要求215

四、术前准备215

五、术后处理215

六、瘢痕外科常用的游离皮瓣、肌皮瓣、肌瓣以及岛状皮瓣215

第十三章 各部位瘢痕手术治疗要点216

第一节 头皮瘢痕216

一、头皮生理解剖特点216

二、头皮瘢痕的类别及特点216

三、头皮瘢痕的治疗要点217

第二节 眉毛缺损219

一、部分性眉缺损219

二、完全性眉缺损219

第三节 眼部瘢痕223

一、眼睑瘢痕畸形223

二、瘢痕性睑外翻224

三、瘢痕性睑内翻228

四、眦角移位229

五、睑球粘连231

六、眼窝缩窄与眼球摘除后综合畸形232

第四节 鼻部瘢痕236

一、鼻背表浅瘢痕236

二、刀伤和车祸伤后瘢痕236

三、鼻部挛缩性瘢痕236

四、鼻翼缺损237

五、鼻端缺损238

六、鼻小柱缺损239

七、鼻孔狭窄240

八、鼻下端缺损和鼻大部缺损240

第五节 唇及颊部瘢痕243

一、口周瘢痕243

二、唇外翻243

三、红唇缺损243

四、胡须缺损244

五、唇裂术后继发畸形245

第六节 耳部瘢痕246

一、耳廓缺损246

二、耳粘连246

三、菜花耳247

四、耳垂瘢痕疙瘩247

五、外耳道狭窄和闭锁248

第七节 颈部瘢痕248

一、分类及特征248

二、治疗249

第八节 躯干瘢痕253

一、特点253

二、手术要点253

第九节 腋窝瘢痕254

一、特点254

二、腋窝瘢痕分度254

三、手术要点254

四、功能锻炼255

第十节 肘部瘢痕256

一、特点256

二、手术要点256

第十一节 手部瘢痕257

一、常见病因258

二、分类特点258

三、手部瘢痕挛缩特点与病理改变258

四、治疗原则258

五、手掌瘢痕特点和治疗要点259

六、手背瘢痕特点和治疗要点259

七、手部瘢痕术后处理要点261

第十二节 会阴瘢痕262

一、特点262

二、手术要点262

第十三节 下肢瘢痕262

一、腹股沟瘢痕263

二、臀与大腿后侧瘢痕263

三、胭窝瘢痕263

四、小腿瘢痕263

五、踝部瘢痕264

六、足部瘢痕265

第十四章 瘢痕手术的麻醉267

第一节 瘢痕手术麻醉的特点267

第二节 瘢痕手术麻醉的选择267

第三节 常用麻醉方法268

一、局部麻醉268

二、神经阻滞麻醉269

三、椎管内麻醉269

四、全身麻醉270

第四节 常见各部位瘢痕手术的麻醉271

一、头面部瘢痕手术的麻醉271

二、颈部瘢痕手术的麻醉272

三、躯干部瘢痕手术的麻醉272

四、四肢部瘢痕手术的麻醉273

五、会阴部瘢痕手术的麻醉273

第五节 常见的麻醉并发症与意外的处理273

一、局麻药中毒反应与过敏反应273

二、腰麻后头痛274

三、全脊髓麻醉274

四、喉痉挛274

五、心律失常274

六、误吸274

七、心跳骤停275

第十五章 瘢痕外科的护理276

第一节 皮片移植术的护理276

一、术前护理276

二、术后护理276

第二节 皮瓣移植的护理277

一、术前护理277

二、术后护理278

第三节 皮肤扩张术的护理278

一、术前护理278

二、术后护理279

第四节 显微外科的护理279

一、术前护理279

二、术后处理279

第五节 各部位瘢痕手术的护理280

一、头部器官的瘢痕和瘢痕挛缩280

二、颏颈胸部瘢痕281

三、腋窝、腘窝及手足部瘢痕282

四、会阴部瘢痕挛缩282

第十六章 瘢痕非手术治疗283

第一节 激光治疗283

一、适应证283

二、禁忌证283

三、治疗前准备283

四、激光治疗284

五、并发症及处理284

第二节 冷冻治疗285

一、冷冻源285

二、适应证285

三、禁忌证286

四、冷冻方法286

五、冷冻治疗并发症的处理286

第三节 压力287

一、适应证287

二、治疗原则288

三、疗效观察288

四、方法及操作288

第四节 物理治疗290

一、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290

二、等辐中频正弦电疗法290

三、紫外线疗法290

四、激光疗法291

五、磁疗291

六、超声波治疗291

七、石蜡疗法291

八、泥疗法292

第五节 放射治疗292

一、放射治疗的机理292

二、适应证294

三、放射线的选择295

四、放射剂量297

五、照射时间297

六、并发症299

七、预后301

第六节 药物301

一、激素301

二、硅制剂305

三、积雪甙308

四、维甲酸308

五、钙通道阻滞剂308

六、抗过敏药309

七、胶原酶310

八、抗肿瘤药物311

九、免疫抑制剂312

十、中药314

第七节 康复治疗321

一、医疗运动疗法321

二、物理治疗324

三、加压治疗324

第八节 其他325

一、蟒蛇油325

二、微波加热325

第十七章 综合治疗326

第一节 手术后的综合治疗326

一、类固醇类药物和放射线326

二、治疗方法326

第二节 医疗体育与物理疗法综合治疗327

一、运动治疗与温水浴327

二、运动治疗和浸蜡治疗327

三、运动治疗和可塑性夹板固定327

四、运动治疗与器械疗法327

第三节 药物与物理疗法的综合治疗328

一、药物与直流电离子导入法328

二、药物与超声治疗328

三、药物与浸浴治疗328

第十八章 瘢痕的中医药学329

第一节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29

一、继发性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329

二、自发性瘢痕疙瘩330

第二节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临床表现330

一、继发性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330

二、自发性瘢痕疙瘩330

第三节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中医辩证施治331

一、治疗原则331

二、治疗方法331

第十九章 瘢痕疙瘩的流行病学与诊断治疗335

第一节 流行病学335

一、发病率335

二、部位336

三、病因336

四、数量与大小337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337

一、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337

二、实验室诊断和鉴别诊断340

第三节 治疗与效果341

一、疗效标准341

二、各种疗法的效果342

第二十章 瘢痕疙瘩的实验研究344

第一节 组织学和组织化学344

一、组织学344

二、组织化学346

第二节 细胞学346

一、成纤维细胞346

二、肌成纤维细胞347

三、免疫活性细胞347

第三节 免疫学347

一、免疫球蛋白、补体和淋巴细胞348

二、IgE介导的免疫反应348

三、自身免疫348

四、免疫介质349

第四节 生物化学349

一、胶原349

二、蛋白多糖和糖胺多糖350

三、纤维粘连蛋白351

四、生长因子对瘢痕疙瘩的影响3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