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哲学探微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医学哲学探微
  • 邱鸿钟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1805192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84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498页
  • 主题词:医学哲学(学科: 研究) 医学哲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学哲学探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医学认识论和方法论 1

第一篇 临床诊断思维过程论 3

一、绪论 3

二、诊断过程系统 8

三、诊断认知过程及其机制 18

四、结束语 30

第二篇 五行学说和中医原逻辑思维实质的探讨 33

一、前言 33

二、五行学说原逻辑思维实质历史上和逻辑上之必然 34

三、中医原逻辑思维实质历史上与逻辑上之必然 49

四、原逻辑思维的扬弃 57

第三篇 经络学说的认识论探讨 61

一、导言  61

二、经络客体的存在及其假说 63

三、经络发现的认识论分析 69

四、结束语 76

第四篇 试论中医学中的形象思维 77

一、引言 77

二、中医学中形象思维的起源和特点 78

三、中医学中的形象思维作为一种理性认识活动的具体思维形式 84

四、中医学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 89

五、结束语 91

第五篇 试论辨证论治和中国哲学 92

一、前言 92

二、辨证论治理论的哲学根源 94

三、辨证论治的理论来源  98

四、辨证论治理论的特点和发展 103

五、结束语 106

一、导言 109

第六篇 现代健康问题的哲学探讨 109

二、新的挑战 110

三、健康的本质 112

四、健康的价值 118

五、新的健康观念 120

六、结束语 124

第二部分 医学发展模式 127

第一篇 论现代医学模式中的心理因素 129

一、绪论 129

二、历史回顾 134

三、现代背景 141

四、心理中介论 146

五、心理学的哲学思想 151

六、结束语 156

第二篇 中西医生命观的特点与当代合流之趋势 158

一、引言 158

二、中西医生命观的特点 159

三、中西医生命观当代合流之趋势 169

四、结束语 175

第三篇 论医学科学的数学化 177

一、科学数学化的客观必然性 177

二、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 179

三、医学科学数学化的特点180

四、医学科学数学化的本质表现 181

五、对医学科学数学化的展望 187

第四篇 中医药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189

一、引言189

二、中医药学的新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 190

三、中医药学自身的优势及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194

四、中医药学的发展趋势 198

五、结束语 202

第五篇 论现代医学模式中的社会因素 203

一、导言 203

二、历史上几种医学模式与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204

三、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209

四、社会因素影响健康与疾病的机制 217

五、改善影响健康的各种社会因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221

一、导言 224

第六篇 论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其现实意义 224

二、医学模式产生的必然性 225

三、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之客观性 230

四、现代医学模式实施之现实性 235

五、结束语 239

第七篇 医疗卫生技术与社会经济互动关系之研究 241

一、前言 241

二、医疗卫生技术与社会经济的互动过程 242

三、高科技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资源分配和伦理问题及其思考 250

四、寻求高科技医疗良性运行的对策 253

五、结束语 259

第八篇 论中医未来发展的趋势 260

一、前言260

二、中医未来发展之渊源261

三、中医未来发展之现实基础266

四、中医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战略对策271

五、结束语281

第九篇 中西医结合发展模式探讨283

一、前言283

二、中西医结合的形成和发展284

三、中西医结合发展之科学依据和若干模式286

四、中西医结合模式之方法论290

五、中西医结合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294

六、结束语299

第十篇 论科技发展与道德进步300

一、前言300

二、科技发展与道德进步关系的若干认识300

三、科技发展与道德进步的辩证运动304

四、科技与道德的协调发展314

五、结束语321

第三部分 医学家哲学思想探源323

第一篇 叶天士医学实践中的创造性思维325

一、导言325

二、温病理论体系的形成325

三、叶天士创造性思维的特点329

四、叶天士创造性思维的基础337

五、结束语339

第二篇 论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分类思想和方法341

一、导言341

二、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分类思想342

三、李时珍《本草纲目》分类的方法350

四、李时珍分类思想和方法的意义和局限性359

第三篇 张景岳医学理论体系及其文化背景的分析361

一、导言361

二、张景岳医学理论体系的本体论363

三、张景岳医学学术思想的宇宙观369

四、张景岳医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论371

五、张景岳医学学术研究的价值观376

六、结束语379

二、哈维生理学革命发生的社会背景和知识基础381

第四篇 试论哈维的生理学革命381

一、引言381

三、哈维血液循环理论的建立 386

四、哈维生理学革命的评价 394

五、结束语 397

第五篇 《千金方》医学理论之剖析 398

一、前言 398

二、《千金方》医学理论的形成 399

三、《千金方》医学理论体系的实质 409

四、结束语 416

第六篇 张锡纯中西医汇通思想探讨 419

一、导言 419

二、近代中西医汇通的社会文化背景 420

三、张锡纯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形成 422

四、张锡纯中西医汇通的思维方式及其析因 423

五、对张锡纯中西医汇通思想的评价 433

六、结束语 434

第七篇 方以智的医学哲学思想 435

一、前言 435

二、方以智对自然科学与哲学关系的认识 436

三、中医“君火、相火”论与方以智“火—气一元论”本体论 440

四、丰富的医学辩证法思想 442

五、对中医学精进之道的论述 448

六、结束语 451

第八篇 试论程朱理学对朱丹溪医学思想的影响 453

一、前言 453

二、朱丹溪的生平及所处社会文化背景 454

三、程朱理学的逻辑结构与朱丹溪医学理论的形成 455

四、“格物致知”与辨证论治 461

六、结束语 464

五、程朱理学对朱丹溪医学思想影响的评价 464

第九篇 刘完素的医学哲学思想 466

一、前言 466

二、刘完素的生平、著作及时代背景 467

三、关于五运六气与自然之理 469

四、致知在格物的医学认识原则及其医学认识诸范畴 473

五、经验复归于经验的医学思维规律及其思维方法 477

六、结束语 479

后记 广东省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拓荒牛——邓平修教授 4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