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原理-创作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杜书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702003458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3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44页
- 主题词:文学创作(学科: 高等学校) 文学创作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学原理-创作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对象·观念·方法·构架1
第一节 对象1
目录1
第二节 观念5
第三节方法15
第四节 构架21
第一编 文学创作的审美本质论26
第一章 文学创作与审美活动26
第一节 从发生学的角度考察26
第二节 文学创作是审美活动的高级形态和典型表现32
第三节 从审美本质看创作的特点39
(一)从审美本质看文学创作的本体论地位39
(二)从审美本质看文学创作作为自律与他律的统一46
(三)从审美本质看文学创作作为反映与创造的统一49
第一节 创作客体54
(一)文学是“人学”54
第二章 创作主体和创作客体的性质和功能54
第二编 文学创作的审美实践论54
(二)与哲学、人文科学的对象之比较60
(三)处于审美关系之中的人及其生活66
(四)文学创作的对象同其他艺术创作的对象之区别69
(五)文学创作的对象是历史地形成、发展、变化的73
第二节 创作主体——作家75
(一)创作主体的审美性质75
(二)审美机制的核心作用82
(三)作家不同于其他艺术家的“禀赋”91
(四)创作主体是历史地形成、发展、变化的93
第三节 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功能95
(一)两个“尺度”与文学创作95
(二)创作客体的功能99
(三)创作主体的功能106
(四)两个“尺度”与他律、自律110
(五)审美模型114
第三章 主体与客体的矛盾运动·作品的生成120
第一节 受孕120
(一)长期的积累和偶然的触媒120
(二)爱的产物127
(三)从否定—扬弃中获得新质130
第二节 文学意象133
(一)由艺术胚胎向文学意象的发展133
(二)对象主体化与主体对象化137
(三)感性与理性的交融140
(四)偶然与必然的契合143
(五)情感与认识的融会145
(六)文学意象的可“内视”性147
(七)文学意象的内容和形式149
(八)文学意象的形式的创造152
第三节 文学物象158
(一)文学意象向文学物象的转化158
(二)文学物象作为艺术符号系统162
(三)文学物象作为“有意味的形式”171
(四)文学物象是作家的创造176
第四节 文学创作在接受中完成178
(一)接受美学的合理因素178
(二)文学创作通过接受而完成179
(三)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相印证183
第三编 文学创作的审美社会学187
第四章 社会环境与文学创作187
第一节 审美社会学释义187
第二节 适宜的环境195
(一)我国古典美学的启示196
(二)黑格尔等人的论述200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贡献203
(四)自由的环境和自由的心境207
第三节 社会环境怎样制约文学创作212
(一)总体的必然与局部的或然212
(二)多层次、多中介217
(三)以审美为总枢纽和最后中介222
第四节 文学创作怎样影响社会环境227
(一)以“精神实践”的方式创造世界227
(二)创造“历史的创造者”230
(三)文学的审美—社会作用235
第五章 创作中个人与社会的辩证法239
第一节 作家个体劳动方式239
(一)合“群”倾向与个体意识——作家个体劳动方式的历史根据239
(二)文学创作:肯定自我·超越自我244
(三)个体体验是艺术创造的惟一途径248
第二节 个人独特性与社会普遍性253
(一)个人独特性253
(二)创作个性创作风格258
(三)社会普遍性262
第三节 社会个人化与个人社会化264
(一)社会个人化264
(二)个人社会化268
第四编 文学创作的审美心理学273
第六章 创作心理的一般规律273
第一节 审美心理的生理机制和社会基础273
(一)审美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274
(二)审美心理活动的社会制约性278
(三)审美心理结构的历史形成280
第二节 文学创作作为心理与历史的统一282
(一)心理形式与历史内容282
(二)化历史意蕴为心理形态284
第三节 诸心理功能的综合发挥290
(一)审美与多种心理功能290
(二)审美经验和审美态度292
(三)不同领域心理活动之比较296
第四节 灵感299
(一)关于灵感的种种说法299
(二)对灵感的一些初步看法303
(一)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310
第五节 自觉与非自觉,意识与无意识310
(二)心理分析美学的贡献和局限314
(三)意识与无意识、自觉与非自觉的统一317
第七章 文学创作的诸心理机制321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321
第二节 记忆和表象328
第三节 渐悟和顿悟333
第四节 思维338
第五节 想象342
第六节 情感350
第七节 意志357
第八节 动机·兴趣·注意362
第五编 文学创作中的天才与技巧367
第八章 天才与技巧及其辩证关系367
第一节 需要预先说明的几个问题367
(一)历史上的几种重要观点370
第二节 天才370
(二)三个基本规定375
(三)历史实践与自然素质380
(四)文学艺术天才的特点384
第三节 技巧386
(一)关于技巧的种种说法386
(二)技巧是技法的独特运用390
(三)技巧是对艺术规律的独特把握393
(四)技巧是对艺术内容的充分表现——形式美的创造396
(五)文学技巧的特点400
第四节 天才与技巧的辩证关系404
(一)可能性与现实性404
(二)以实践为中介而转化407
(三)统一于社会历史基础410
简单的结语413
主要参考文献425
后记432
热门推荐
- 148534.html
- 1102533.html
- 1519752.html
- 2216083.html
- 450809.html
- 1138909.html
- 3258760.html
- 2399423.html
- 912820.html
- 15698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22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34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80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08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44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88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12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05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91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9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