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病理学 第4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和瑞芝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4082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病理学-医学院校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病理学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上篇 病理解剖学5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5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5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6
一、肥大和增生6
二、萎缩7
三、化生8
第三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8
一、变性和物质异常沉积8
二、坏死12
第四节 损伤的修复16
一、再生16
二、纤维性修复18
三、创伤愈合20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4
第一节 充血24
一、动脉性充血24
二、静脉性充血25
第二节 出血27
第三节 血栓形成28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29
二、血栓形成过程及血栓的形态30
三、血栓的转归31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32
第四节 栓塞32
一、栓子运行途径32
二、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33
第五节 梗死35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35
二、梗死的类型及病变36
三、梗死的影响和结局38
第三章 炎症39
第一节 炎症的概念和原因39
一、炎症的概念39
二、炎症的原因39
第二节 炎症介质40
一、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40
二、血浆中产生的炎症介质40
第三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41
一、变质41
二、渗出41
三、增生46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47
一、变质性炎症47
二、渗出性炎症47
三、增生性炎症50
第五节 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51
一、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51
二、炎症的全身反应51
第六节 炎症的临床分型与结局52
一、炎症的临床分型52
二、炎症的结局53
第四章 肿瘤55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55
第二节 肿瘤的特性55
一、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55
二、肿瘤的异型性57
三、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58
四、肿瘤的生长与扩散59
五、恶性肿瘤的分级与分期64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64
一、局部影响64
二、全身性影响64
第四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65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66
一、肿瘤的命名66
二、肿瘤的分类67
三、癌与肉瘤的区别69
第六节 癌前病变、癌前疾病和原位癌69
一、癌前病变69
二、癌前疾病70
三、原位癌70
第七节 常见肿瘤举例71
一、上皮组织肿瘤71
二、间叶组织肿瘤73
三、淋巴造血组织肿瘤76
四、其它肿瘤78
第八节 肿瘤的病理学检查79
一、常规病理学检查方法79
二、肿瘤标本的临床取材与送检80
第九节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81
一、肿瘤的病因81
二、肿瘤的发病机制84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86
第一节 风湿病86
第二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89
一、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90
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91
第三节 心瓣膜病91
一、二尖瓣狭窄92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92
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92
四、主动脉瓣狭窄93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症93
第五节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97
一、心绞痛98
二、心肌梗死98
三、心肌硬化100
第六节 高血压100
第七节 心肌病104
一、原发性心肌病104
二、克山病105
第八节 先天性心脏病107
一、房间隔缺损107
二、室间隔缺损107
三、法洛四联症108
四、动脉导管未闭(开放)109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110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110
第二节 慢性肺气肿112
第三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13
第四节 支气管扩张症115
第五节 肺炎116
一、细菌性肺炎116
二、支原体性肺炎120
三、病毒性肺炎120
第六节 硅沉着病121
第七节 呼吸系统肿瘤123
一、肺癌123
二、鼻咽癌125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127
第一节 慢性胃炎127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127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127
三、慢性肥厚性胃炎128
第二节 溃疡病128
第三节 肠道炎症131
一、局限性肠炎131
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32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132
第五节 肝硬化136
一、门脉性肝硬化137
二、坏死后性肝硬化139
第六节 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140
一、食管癌140
二、胃癌142
三、大肠癌144
四、原发性肝癌146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149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150
一、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54
二、弥漫性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56
三、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157
四、弥漫性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159
五、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60
六、其它类型的肾小球肾炎161
第二节 肾盂肾炎162
一、急性肾盂肾炎163
二、慢性肾盂肾炎164
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165
一、肾细胞癌165
二、肾母细胞瘤166
三、膀胱癌167
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169
第一节 子宫疾病169
一、慢性子宫颈炎169
二、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与原位癌170
三、子宫颈癌170
四、子宫内膜增殖症171
五、子宫平滑肌瘤172
六、子宫体癌173
第二节 滋养层细胞肿瘤173
一、葡萄胎173
二、侵袭性葡萄胎174
三、绒毛膜上皮癌175
第三节 卵巢常见肿瘤176
一、浆液性肿瘤176
二、粘液性肿瘤177
三、交界性肿瘤177
第四节 乳腺疾病178
一、乳腺增生症178
二、乳腺肿瘤178
第十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181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181
一、甲状腺炎181
二、甲状腺肿182
三、甲状腺肿瘤184
第二节 糖尿病186
第十一章 传染病188
第一节 结核病188
一、肺结核病191
二、肺外器官结核病196
第二节 伤寒198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201
第四节 流行性出血热203
第五节 钩端螺旋体病205
第六节 化脓性脑膜炎206
第七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208
第八节 阿米巴病210
一、肠阿米巴病210
二、肠外阿米巴病211
第九节 血吸虫病212
第十二章 常见性病216
第一节 尖锐湿疣216
第二节 淋病217
第三节 梅毒218
第四节 艾滋病220
下篇 病理生理学223
第一章 疾病概论223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223
一、健康的概念223
二、疾病的概念223
第二节 病因概论224
一、外界致病因素224
二、机体内部因素225
三、心理和社会因素226
第三节 疾病过程中的一般规律226
一、自稳调节功能紊乱227
二、因果转化227
三、损伤与抗损伤228
四、局部与整体的相互影响228
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228
一、完全恢复健康228
二、不完全恢复健康228
三、死亡229
第二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230
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230
一、脱水230
二、水中毒233
第二节 钾代谢紊乱234
一、低钾血症234
二、高钾血症236
第三章 水肿238
第一节 水肿的发生机制238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238
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239
第二节 几种常见的水肿类型241
一、心性水肿241
二、肺水肿242
三、脑水肿243
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245
第一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245
一、酸、碱的概念及其来源245
二、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246
第二节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指标及其意义247
一、pH247
二、二氧化碳分压247
三、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247
四、缓冲碱247
五、碱剩余和碱缺失247
六、阴离子间隙248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248
一、代谢性酸中毒248
二、呼吸性酸中毒250
三、代谢性碱中毒251
四、呼吸性碱中毒253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253
第五章 缺氧255
第一节 反映血氧变化的指标及其意义255
第二节 缺氧的原因和类型256
一、低张性缺氧256
二、血液性缺氧256
三、循环性缺氧257
四、组织性缺氧257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259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259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259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260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261
五、组织细胞和代谢的变化261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262
一、机体的代谢耗氧率262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262
第五节 氧疗和氧中毒263
一、氧疗263
二、氧中毒263
第六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64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264
一、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伤264
二、组织严重损伤264
三、血细胞大量破坏265
四、其它促凝物质入血266
第二节 促进DIC发生发展的因素266
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266
二、肝功能障碍266
三、血液的高凝状态266
四、其它266
第三节 分期及分型267
一、分期267
二、分型267
第四节 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267
一、出血268
二、休克268
三、器官功能障碍268
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269
第五节 防治原则269
第七章 休克270
第一节 休克的原因与分类270
一、按休克的原因分类270
二、按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270
第二节 休克的发病机制271
一、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271
二、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其机制271
三、体液因子在休克发生机制中的作用274
第三节 休克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276
一、细胞代谢障碍及细胞损伤276
二、重要器官功能障碍276
第四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278
第八章 呼吸衰竭279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原因与分类279
一、原因279
二、分类279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280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280
二、肺换气功能障碍282
第三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283
一、酸碱平衡及电解质代谢紊乱284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284
三、呼吸系统的变化285
四、循环系统的变化285
五、肾功能变化285
六、胃肠道变化285
第四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286
第九章 心力衰竭287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与分类287
一、原因287
二、诱因287
三、分类288
第二节 心力衰竭发生过程中机体的代偿功能289
一、心脏的代偿289
二、心脏以外的代偿290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290
一、心肌收缩性减弱290
二、心室舒张功能障碍292
三、心室各部分舒缩活动不协调292
第四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292
一、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293
二、心输出量降低引起的变化293
三、肺循环淤血引起的变化294
四、体循环淤血引起的变化294
五、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295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295
第十章 肝性脑病296
第一节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296
一、脑性毒物对脑组织的作用296
二、神经递质异常299
三、血浆氨基酸失衡300
四、脑的敏感性增高301
第二节 肝性脑病的诱因302
第三节 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302
第十一章 肾功能衰竭304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304
一、原因与分类304
二、发病机制305
三、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306
四、防治原则307
第二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307
一、病因308
二、发展进程308
三、发病机制308
四、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309
第三节 尿毒症311
一、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311
二、发病机制312
三、防治原则313
热门推荐
- 306767.html
- 2797507.html
- 1505479.html
- 163745.html
- 2517480.html
- 1720441.html
- 1902418.html
- 714287.html
- 2899671.html
- 34822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04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3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26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290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83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58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04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00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92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8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