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法学时局图=AN INTELLECTUAL MAP OF THE CHINESE LEGAL SCHOLARSHIP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凌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67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法学时局图=AN INTELLECTUAL MAP OF THE CHINESE LEGAL SCHOLARSHIP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为了中国法学——法学末世论批判1
一、时局图:中国法学的当下处境1
二、法律移植主义的典型主张5
三、末世论:思想演变与精神实质11
四、法学末世论18
五、“未来法学”的自我异化23
六、法学理想的中国转向30
上篇 定量研究3
导论:学术断代史的定量研究3
一、学术评价、引证索引与引证分析3
二、数据库和定量研究的局限6
三、学术量化的困难与衡量学术的标准8
四、作为一种经验素材的引证数据11
五、学术史的定量研究16
六、反思与展望20
七、认真对待自己的历史25
第一章 背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三十年30
一、十年管窥三十年:问题与方法30
二、三十年中国学术史:基本分类与核心作品33
三、主导中国学界的重要作品:结构与变迁42
四、影响中国学界的主要作品:结构与变迁47
五、走向开放的“中国心智”53
六、结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56
第二章 中国法学三十年:主导法学的思想图式59
一、问题与说明59
二、三十年法学核心作品的影响排序64
三、三个十年间法学重要作品的影响排序69
四、中国法学的思想图式:主导作品72
五、中国法学的思想图式:主导作者78
六、法学时局图:中国法学思想图式的基本结构85
第三章 中国法学三十年:主要作品的学科特点88
一、问题与说明88
二、总体变迁90
三、地域取向:内向型法学94
四、时代取向:时效性法学96
五、风格取向:教科书法学99
六、结语:从三十年法学到三十年法治104
第四章 中国主流法学引证的统计分析107
一、问题的提出107
二、关于分析数据和变量的说明109
三、法学整体引证情况的统计分析112
四、法学各引证群引证情况的统计分析114
五、法学“核心作者”引证情况的统计分析119
六、中国法学引证特点的初步结论与评论123
七、结语:中国法学引证特点与完善引证评价机制129
附录:学术史定量研究的数据处理方法133
一、采集、备份与核对134
二、校对137
三、合并与排序143
四、编码146
五、描述147
六、结语:数字背后的历史157
下篇 定性研究161
导论:交叉学科时代的法学研究161
一、从法学翻译谈起161
二、例一:法律经济学的“成本”163
三、例二:法律统计学的“发生比”166
四、例三:法律心理学的“推想”168
五、交叉学科的法学影响170
第一章 洞悉法律的多维视角173
一、引子173
二、主旨175
三、脉络178
四、内容180
五、启迪184
第二章 洞穴里的微光187
一、为什么理“性”187
二、性选择的生物学基础190
三、性态经济学196
四、性态经济史202
五、性规制的效率评价205
六、中国的性与理性210
第三章 民法典:民族生活的法律归宿213
一、问题:民法典论争的重启213
二、法治的时间性:法典制定的历史过程216
三、法典制定与民族共识的民主塑造220
四、法典制定与法律技术的科学表达224
五、法典制定与法学研究的宪政意义229
六、结语:民族生活的法律归宿233
第四章 改造我们的教学:历史使命与法学教育236
一、历史机遇与教学使命236
二、哈佛法学院的两次“世纪改革”:用意与启迪238
三、中国法学教育的“亚里士多德教学法”242
四、美国法学教育的“苏格拉底教学法”246
五、中国古代教育的“孔子教学法”251
六、教学方法与教育目的:职业、智识与伦理252
后记:书中自有259
热门推荐
- 586078.html
- 3119362.html
- 3721881.html
- 274734.html
- 1433818.html
- 2107079.html
- 2005204.html
- 1887408.html
- 110800.html
- 22140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86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22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848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88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80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47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87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69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58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7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