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求生科学 中国科学家野外生存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求生科学 中国科学家野外生存手册
  • 图形科普杂志社采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56400105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371页
  • 主题词:科学考察-野外生存-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求生科学 中国科学家野外生存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冰天极地3

威胁来自暴风雪3

秦大河 中国国家气象局局长,徒步穿越南极的第一位中国人。如果发现帐篷隐约可见,目的地又无处可寻时,就必须返回帐篷,以免因迷失方向而死亡。穿越者的梦魇14

刘小汉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世界上首次进入格罗夫山考察的科学家。有经验者在下滑时,会用冰镐在冰面上划一道很深的沟,以阻止继续下滑。冰困极地号27

高登义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第一个完成地球三极科学考察的中国人。要学会观察冰的厚度,9月是冰最薄的时候。要注意听声音,因为海豹喜欢在薄的冰层下面打洞,一旦听到下面有海豹钻洞的声音就抓紧时间撤。一个人的北极39

刘少创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第一个尝试单人无后援穿越北冰洋到达北极点的中国人。轻度的冻伤只是感到疼痛和皮肤出现斑点,深度的冻伤伴有硬块出现,并疼痛、肿胀,严重冻伤会使皮肤发白,起水泡等。松花江上魔鬼集训51

效存德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博士,少数到达过地球三极的中国人之一。用睡袋是有技巧的。不会“睡”的人即使用高寒(-35℃)睡袋在一般低温(-5℃)下也会感到冷,那么怎样才能睡得更暖些呢?秘境高原珠峰抢救考察队长65

王维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高级工程师遇到危险时,一定要冷静,争取抢救时间。北纬30°遭遇塌方75

贺传松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86

川藏线上大多数地段属松散堆积的地质体,风化严重,所以大小塌方接连不断,风化崩裂的滚石有时也会砸死人。赶路的代价86

黄复生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98

如果有蚂蚁叮你的食物,切勿试图用脚把它们踩死。否则,蚂蚁会迅速从你的小腿爬上大腿,再爬到上身,边爬还边狠狠地咬你。第一次横穿死亡之地98

邓万明 中国科学院地质及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地滚雷是藏北可可西里一带特殊的气候现象,常常是发生在气候急剧变化的时候,在强对流层条件下,伴随着雷鸣、闪电、降雪,云团一会儿移到东一会儿移到西。祁连山“野人”107

汤懋苍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在高山遇到雷电,人们的头发往往会冒出令人恐惧的蓝色电光,顿时竖立起来。遇到这种危险情况应尽快把手中或背包中的金属器具全都解下来,放到离自己5来以外的地方。墨脱生死劫116

徐凤翔 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所长,在西藏林区考察时间最长,考察路程最远的女科学家。在危险时刻,骑在马背上的你自己不要慌张,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坐骑。逃离泥石流128

杨逸畴 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自然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第一个进入大峡谷的中国科学家。你知道这个时期会有大的泥石流爆发,过河的时候就要进行野外调查;调查周围的气压资料,确定天气有无异常,冰川里有无石块。冰塔林中危机四伏141

张文敬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到达冰川次数最多的科学家。面部的紫黑颜色一般并非冻伤所致,相反却是高山强烈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和雪面强烈的反射辐射灼伤的结果。未经污化的雪面的反射率可以高达90%以上。坠入昆仑冰河154

吴玉虎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对付高山反应我有一个小技巧。在斜坡上的帐篷里头低脚高地睡觉,因为这样睡觉可降低高山缺氧对大脑损害的程度。被“遗忘”在无人区166

张春光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176

如果看见落单的雄野牦牛,要立刻把红色的防寒服脱下来。致命雪崩176

李明森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雪后下雨或者气温升高,都会极大地增加发生雪崩的可能性。雪融化的过程使得崖壁更加润滑。低温下持续的大雪也可能会造成雪崩,因为没有足够的稳固时间。可可西里兽中之王186

冯祚建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199

一旦遇见兽类,应迅速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正视它的眼睛,让它看不出你下一步的行动。你要保持警惕,但不要主动发动攻击,这样会暴露自己。狂野丛林痛失两名队员199

李文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如果旱蚂蟥钻进你的鼻孔,弄是弄不出来的,只有一招,长时间不喝水,之后把鼻孔凑到水里,这时候旱蚂蟥也会因想喝水而钻入水中。神农架腹地56公里210

潘明清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级工程师,首次完成穿越神农架腹地科学考察的人。高山杜鹃林分布在神农顶一带海拔2700~3105.40米的阴坡及山顶。树冠层高近10米,就算当时林外是艳阳高照,林内也是潮湿阴暗,这时要注意保暖。版纳森林虎口逃生220

武素功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第一位穿越独龙江无人区的中国科学家。热带雨林中有种植物叫做“箭毒木”,它流有一种带毒性的乳汁,遇到伤口混入血液便有致命危险。亚马逊雨林19个月230

张树义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长时间在亚马逊雨林工作的第一位中国人。有毒蛇与无毒蛇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前者主要分两大类:蝰科和眼镜蛇科。蝰科蛇头部呈膨大的三角形,尾部骤然变细;眼镜蛇身体一般有环纹。“丢”在横断山247

梁孟元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实验师255

晚上困了,我就爬到树上去睡,拿裤腰带把自己拴到树枝子上,以防睡着了从树上掉下来。洞穴暴雨255

张寿越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目前中国洞穴考察数量最多,洞穴考察里程最长的科学家。为了不迷路,可以采取测绘草图或用可移动地物做标志的办法,也可以拉线绳。最忌讳的是在交叉洞口的洞底或洞壁上用油漆画路标或留下标签的做法。险过虎跳峡277

何希吾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夜晚,听到村子里的狗叫没有什么稀奇,可是所有的狗都叫起来,那声音令人毛骨悚然。后来,感觉到房子在动才明白,狗的哀叫是地震的前兆。277

80度陡壁288

关志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在一些内陆湖地区,不能轻易饮用里面的水,有一个鉴定的方法就是看牲畜是否饮用里面的水,别嫌它们脏,它们能喝的水对人的身体便无大碍。荒漠深泽西太平洋上晕船303

曲绍厚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314

晕船其实没有办法,只有吃了吐,吐了吃,不想吃也要逼自己吃,哪怕在餐桌上就吐起来也要吃。总之,不能惯着自己。爬出沼泽314

单宝庆 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博士324

在野外,生命重于面子。遇险求救时,要通过各种方式与别人取得联系,发出的信号要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免子队长失踪324

袁国映 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第一个从南到北穿越撒哈拉大荒漠中心地带的中国人。大沙山坡角下搭帐篷,一旦起风,山上滑下的沙会将帐篷埋没;大树下和草丛中蝎子等毒虫较多,很易受到袭击:一些灌木丛中,草蜱子会成群结队地凭红外导热功能向你袭来339

李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352

不要因贪惜身外之物而搭上性命,一定要把对生命的威胁降到最低点。罗布荒原迷失方向3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