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青少年法律素质教育新概念 1-4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吕桂兰,杨勇军,吴运同主编 著
- 出版社: 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 ISBN:722301373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364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1388页
- 主题词:中学数学课-习题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青少年法律素质教育新概念 1-4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法制及其意义3
第一节 法制与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3
第一篇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3
第二节 法制与社会文明进步5
第三节 法制与国家长治久安7
第四节 法制与民主政治建设9
第五节 法制与经济繁荣发展10
第二章 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1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制的产生13
第二节 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14
第三节 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15
第四节 贯彻党的政策的有力手段17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原则18
第三章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18
第二节 我国法制的社会主义原则19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原则21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24
第五节 执法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原则26
第二篇 提高学生法律素质是法制建设的重要一环33
第一章 当代青少年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的特点33
第一节 思想超前,行为滞后33
第二节 要求权利、价值而忽视义务、责任34
第三节 个体意识强化,整体、协作意识淡漠35
第四节 青少年法律意识水平的差异性35
第二章 普法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37
第一节 教育青少年正确理解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矛盾37
第二节 教育青少年正确理解民主与法制的关系41
第三节 大力加强对青少年的基础法律知识教育43
第三篇 权利和义务的概述49
第一章 公民概述49
第一节 公民的概念49
第二节 公民与国籍50
第三节 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特点51
第二章 权利和义务的释义53
第一节 资格说53
第二节 主张说54
第三节 自由说55
第四节 利益说56
第五节 法力说57
第六节 可能说58
第八节 选择说59
第七节 规范说59
第三章 权利和义务的界限63
第一节 权利的界限63
第二节 义务的界限67
第四章 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形态73
第一节 应有权利和义务73
第二节 习惯权利和义务75
第三节 法规权利和义务76
第四节 现实权利和义务77
第五章 权利和义务的分类80
第一节 基本权利和义务与普通权利和义务80
第二节 一般权利和义务与特殊权利和义务81
第三节 第一性权利和义务与第二性权利和义务82
第五节 个体权利和义务、集体权利和义务、国家权利和义务、人类权利和义务83
第四节 行动权利和消极义务与接受权利和积极义务83
第六章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87
第一节 结构上的相关关系87
第二节 数量上的等值关系88
第三节 功能上的互补关系89
第四节 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90
第四篇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93
第一章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93
第一节 政治权利和自由93
第二节 宗教信仰自由100
第三节 公民的人身权利103
第四节 批评、建议权,检举、控告权,申诉权和取得赔偿权106
第五节 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108
第六节 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利111
第七节 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113
第八节 国家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114
第九节 华侨的权利115
第二章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17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117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118
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120
四、保卫祖国、抵抗侵略和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121
五、受教育的义务122
六、尊重和爱护国旗、国徽的义务122
第三章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特征与行使原则124
第一节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124
第二节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127
第三节 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128
第五节 公民行使权利和自由的原则129
第四节 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129
第五篇 犯罪135
第一章 犯罪概述135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和阶级本质135
第二节 犯罪产生的根本原因143
第二章 犯罪主体和犯罪客体147
第一节 犯罪主体的概念147
第二节 刑事责任年龄149
第三节 刑事责任能力152
第四节 犯罪客体的概念156
第五节 犯罪客体的种类163
第三章 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167
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167
第二节 故意犯罪的概念和种类169
第三节 过失犯罪的概念、种类和意外事件172
第四节 犯罪的目的与动机176
第五节 行为人在法律上和事实上认识的错误179
第六节 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182
第七节 危害行为185
第八节 危害结果189
第九节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192
第十节 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197
第四章 犯罪构成200
第一节 犯罪构成理论的产生和发展200
第二节 我国刑法中犯罪构成的概念204
第三节 研究犯罪构成的重要意义207
第五章 犯罪的种类及其形成的原因209
第一节 政治反动型209
第二节 暴力型216
第三节 财产型221
第四节 性欲型227
第六章 共同犯罪232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232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233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234
第七章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236
第一节 正当防卫236
第二节 紧急避险242
第八章 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246
第一节 概述246
第二节 犯罪的既遂248
第三节 犯罪的预备250
第四节 犯罪的未遂254
第五节 犯罪的中止261
第六篇 刑罚269
第一章 刑罚概述269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269
第二节 刑罚的体系273
第二章 刑罚的种类276
第一节 管制276
第二节 拘役278
第三节 有期徒刑279
第四节 无期徒刑280
第五节 死刑282
第六节 罚金285
第七节 剥夺政治权利287
第八节 没收财产289
第九节 驱逐出境290
第十节 非刑罚方法291
第三章 刑罚的适用293
第一节 量刑293
第二节 累犯297
第三节 自首和立功299
第四节 数罪并罚302
第五节 缓刑、减刑、假释308
第六节 追诉时效315
第七节 赦免318
第一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323
第一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323
第七篇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323
第二节 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作斗争的重要意义324
第二章 几种常见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介绍326
第一节 故意杀人罪326
第二节 过失杀人罪330
第三节 故意伤害罪333
第四节 过失重伤罪347
第五节 拐卖妇女、儿童罪350
第六节 绑架妇女、儿童罪356
第七节 侮辱罪、诽谤罪359
第八节 强奸妇女罪、奸淫幼女罪363
第八篇 侵犯财产罪375
第一章 侵犯财产罪概述375
第一节 侵犯财产罪的概念与特征375
第三节 同侵犯财产罪作斗争的意义378
第二节 侵犯财产罪的分类378
第二章 几种侵犯财产罪的介绍380
第一节 抢劫罪380
第二节 抢夺罪386
第三节 盗窃罪388
第四节 诈骗罪396
第五节 敲诈勒索罪400
第六节 贪污罪402
第七节 故意毁坏财物罪409
第九篇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413
第一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概述413
第二章 几种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介绍416
第一节 妨害公务罪416
第二节 招摇撞骗罪417
第三节 脱逃罪419
第四节 窝藏、包庇罪421
第五节 流氓罪422
第六节 神汉、巫婆造谣、诈骗罪426
第七节 赌博罪427
第八节 引诱、容留妇女卖淫罪428
第九节 制作、贩卖淫书、淫画罪429
第十节 制造、贩卖假药罪431
第十一节 制造贩卖运输毒品罪434
第十二节 破坏珍贵文物、名胜古迹罪435
第十三节 偷越国(边)境罪与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435
第十篇 危害公共安全罪439
第一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439
第一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与特征439
第二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种类440
第三节 同危害公共安全罪作斗争的意义441
第二章 几种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介绍443
第一节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443
第二节 破坏特定对象、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450
第三节 有关枪支、弹药方面的犯罪455
第四节 造成重大事故的犯罪457
第十一篇 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465
第一章 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概述465
第二章 几种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的介绍470
第一节 违反海关、财政金融、工商管理法规的犯罪470
第二节 妨害货币、票证的犯罪485
第三节 破坏集体生产、自然资源的犯罪492
第一节 概述505
第一章 公民505
第十二篇 民法基本概念505
第二节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507
第三节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519
第四节 姓名、住所、户籍和居民身份证527
第二章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与个人合伙530
第一节 个体工商户530
第二节 农村承包经营户532
第三节 个人合伙534
第三章 法人540
第一节 法人的概述540
第二节 法人设立的条件543
第三节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545
第四节 法人的分类547
第一节 物的法律概念554
第四章 物554
第二节 物在法律上的分类555
第三节 货币560
第四节 有价证券561
第五章 民事法律行为563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563
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565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567
第四节 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569
第五节 无效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575
第六章 代理578
第一节 代理的概述578
第二节 代理的种类583
第三节 代理权的行使587
第四节 代理关系中的连带责任590
第十三篇 权595
第一章 物权595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和特征595
第二节 物权的分类598
第二章 债权601
第一节 债的概念、本质和作用601
第二节 债的发生根据605
第三章 知识产权609
第一节 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609
第二节 知识产权的意义612
第三节 软件著作权616
第四节 软件的登记管理619
第五节 软件著作权的保护622
第一节 继承的概念与本质627
第四章 继承权627
第二节 继承制度的历史沿革628
第三节 我国继承制度的本质633
第四节 继承财产的范围638
第五章 人身权642
第一节 人身权的概念、特征和分类642
第二节 人身权的历史发展647
第三节 我国民法人身权制度的建立650
第三节 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方法652
第四节 公民的自由权653
第五节 公民的名誉权665
第六节 公民死亡或法人终止后的人身权保护问题669
第十四篇 民事责任的概述673
第一章 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673
第一节 民事责任的概念673
第二节 民事责任的特征674
第一节 行为的违法性678
第二章 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678
第二节 损害事实679
第三节 因果关系680
第四节 主观过错683
第三章 免除民事责任的条件687
第一节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权利损害的687
第二节 因受害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使合同不能履行或造成自己权利损害的689
第三节 因正当防卫,紧急避险造成他人损害的689
第四章 民事责任的一般原则691
第一节 保护民事权利主体的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691
第二节 过错责任原则692
第三节 公平责任原则694
第四节 不可抗力免责的原则694
第一节 侵权损害的特征699
第十五篇 侵权的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承担699
第一章 侵权损害699
第二节 侵权损害与合法行为所致损害的区别700
第三节 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702
第二章 构成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一般要件705
第一节 有损害的事实705
第二节 侵权行为具有违法性706
第三节 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联系709
第四节 侵权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711
第二节 排除妨碍714
第一节 停止侵害714
第三章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的种类714
第三节 消除危险715
第四节 返还原物715
第五节 恢复原状716
第六节 修理、重作、更换716
第七节 赔偿损失717
第八节 支付违约金717
第九节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717
第十节 赔礼道歉718
第四章 损害赔偿概述719
第一节 损害及损害赔偿719
第二节 侵权的损害赔偿与违约的损害赔偿728
第三节 损害赔偿与其他责任形式的运用733
第一节 全面赔偿的原则737
第五章 损害赔偿的原则与方法737
第二节 考虑当事人经济状况的原则746
第十六篇 重要民事赔偿介绍759
第一章 精神损害赔偿问题759
第一节 人身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759
第二节 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方法评述763
第二章 产品责任773
第一节 产品责任的基本概念773
第二节 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782
第三节 产品责任的民事救济790
第三章 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责任条件799
第一节 损害事实799
第二节 侵害人行为的违法性800
第四节 侵害人的主观过错801
第三节 侵害行为与侵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801
第四章 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责任条件804
第一节 受害人生命健康受到侵害的事实确实存在804
第二节 加害人行为的违法性805
第三节 违法的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806
第四节 加害人主观上的过错807
第五章 汽车交通事故赔偿责任811
第一节 归责原则811
第二节 免责事由814
第三节 过失相抵817
第六章 医疗事故中的赔偿责任821
第一节 医疗事故的概述821
第二节 医疗事故赔偿责任的性质826
第三节 医疗事故赔偿责任的构成和免除830
第七章 侵害继承权的损害赔偿835
第一节 侵害继承权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特征835
第二节 侵害继承权损害赔偿的归责要件835
第三节 侵害继承权的行为及损害赔偿内容838
第四节 侵害继承权的索赔途径和方法841
第八章 动产所有权的侵权损害赔偿843
第一节 动产所有权843
第二节 动产所有权的侵权损害赔偿843
第十七篇 以案说法——民事侵害与赔偿案例选讲857
第一章 侵害物权与赔偿案例评析857
案例:吴某诉某村公所大地一队荔枝树权属纠纷案857
案例:朱某诉许某挂失银行存单侵犯财产所有权纠纷案865
案例:张某诉王某返还奖券的奖金纠纷案873
案例:高××诉元宝、金条归属案880
案例:某甲请求归还遗失的钱案881
第二章 侵害人格人身权案例评析882
案例:评论文章侵害名誉权案882
案例:人身伤害赔偿案884
案例:店主诉小黄、小李赔偿案886
案例:蒋×诉南方公司赔偿案889
案例:顾某诉医院造成医疗事故的赔偿案890
案例:齐××诉胡××侵犯隐私权案893
第三章 侵害知识产权与赔偿案例评析897
案例:王某著作权被侵案897
案例:解某之子发表权被侵案898
案例:杰克逊著作权被侵案899
案例:怀特著作权被侵案900
案例:某购物中心侵犯著作权案901
案例:邢某侵犯著作权案902
第四章 行政损害与赔偿案例评析904
案例:某市花岗岩公司不服政府房屋拆迁行为请求行政赔偿案904
案例:石某不服某县渔政管理站没收其真鲷鱼苗处罚决定案909
案例:选某因被错判申请刑事赔偿案913
案例:谷某申请某中级人民法院国家赔偿案914
案例:某市美术广告公司诉某市建委行政赔偿案916
案例:张某不服某县公安局限制人身自由、扣押财产行政赔偿案920
第五章 有关侵权行为疑难问答925
一、未经本人同意而使用他的姓名,是否构成侵害姓名权925
二、擅自偷拍他人照片予以公开展示,应否承担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926
三、相爱时双方有越轨行为,失恋后一方将其宣扬出去,他方可否追究对方的名誉损害赔偿责任929
四、相爱时一方承认自己以前的生活隐私,他方因此解除婚约并四处传播,可否起诉名誉权损害赔偿929
五、未成年人侮辱、诽谤他人,应否负名誉权侵权民事责任931
六、公开诽谤他人,造成受害人一时性精神错乱,应否予以赔偿名誉损失932
七、以语言方式侮辱他人,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民事责任934
八、被人诬为流氓、诈骗、小偷等而以侵害名誉权起诉的,对于所诬事实谁负举证责任935
九、当众剥掉他人衣裤进行侮辱的行为,符合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吗936
第十八篇 刑事诉讼法941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941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941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诉讼当事人948
第三节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966
第二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知识973
第一节 管辖973
第二节 回避974
第三节 辩护978
第四节 强制措施981
第五节 证据991
第六节 立案1006
第七节 侦查1010
第八节 提起公诉1012
第三章 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1015
第一节 审判1015
第二节 第一审程序1017
第三节 第二审程序1028
第四节 死刑复核程序1034
第五节 审判监督程序1036
第六节 执行1039
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的概述1049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1049
第十九篇 民事诉讼法1049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1052
第三节 诉与诉权1054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1069
第五节 当事人1071
第六节 第三人1079
第二章 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1084
第一节 期间、送达1084
第二节 法院调解1086
第三节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1092
第三章 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1099
第一节 普通程序1099
第二节 上诉审程序1110
第三节 督促程序1119
第四节 公示催告程序1121
第一章 行政调解1125
第一节 行政调解的概念1125
第二十篇 行政诉讼法1125
第二节 行政调解的程序1127
第二章 行政仲裁1131
第一节 行政仲裁的概念1131
第二节 行政仲裁机构1133
第三节 仲裁案件的管辖1135
第四节 行政仲裁程序1137
第三章 行政补偿1144
第一节 行政补偿的概念1144
第二节 补偿形式和补偿费用计算1147
第三节 行政补偿的程序1148
第一节 行政赔偿的概念1151
第四章 行政赔偿1151
第二节 构成行政赔偿责任的条件1152
第三节 行政赔偿的范围与方式1153
第四节 行政赔偿的履行方式1154
第五节 行政赔偿的原则1155
第六节 行政赔偿程序11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16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288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1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340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349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353
热门推荐
- 2986041.html
- 2662353.html
- 218583.html
- 450454.html
- 2055189.html
- 50767.html
- 2265045.html
- 2005583.html
- 2732703.html
- 33441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52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76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19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95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80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05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37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66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27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7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