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兽药质量检测验收规范与生产加工技术标准实用手册 中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兽药质量检测验收规范与生产加工技术标准实用手册 中
  • 陈爱莲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90000498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260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6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兽药质量检测验收规范与生产加工技术标准实用手册 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三节 片剂的生产工艺623

一、湿法制粒压片工艺623

二、干法制粒压片636

三、干颗粒直接压片法637

第四节 片剂质量检查与评价639

一、片剂质量检查639

二、片剂质量评价643

第五节 片剂的包装与贮存650

一、片剂的包装650

二、片剂的贮存650

第五章 注射剂651

第一节 注射剂概述651

一、注射剂的定义与分类651

二、注射剂特点652

三、注射剂的给药途径653

四、注射剂的质量要求654

第二节 注射剂的溶媒与附加剂655

一、注射用水655

二、注射用油665

三、其它注射溶媒665

四、注射剂的附加剂665

第三节 注射剂的生产工艺675

一、注射剂车间的设计与生产管理675

二、注射剂的容器和处理方法679

三、注射液的配制与滤过683

四、注射剂的灌、封689

五、注射剂的灭菌与检漏690

六、质量检查691

七、印字与包装692

八、举例692

第四节 输液剂的生产工艺695

一、输液概述695

二、输液剂的生产工艺698

三、营养输液699

四、血浆代用液704

第五节 粉针剂的生产工艺706

一、粉针剂概述706

二、注射用冷冻的干燥制品706

三、注射用无菌分装产品711

第六章 兽药成份含量检测技术714

第一节 分光光度法714

一、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卡那霉素饮水剂中卡那霉素的含量714

二、分光光度法测定红霉素及该类药品的含量717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扎溴铵含量722

四、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各组分的含量725

五、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筋骨草蜕皮液中β-蜕皮激素的含量728

六、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平喘消肾肿散中盐酸吗啉脒胍的含量731

七、紫外分光法测定水杨酸钠注射液含量733

八、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氯霉素注射液的含量735

九、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预混剂中二甲硝咪唑的含量738

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预混剂中各组分的含量741

十一、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科力Ⅱ可溶性粉中各组分的含量745

十二、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促生长剂中喹乙醇的含量748

十三、二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中维生素E的含量749

十四、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诺氟沙星注射液中各组分的含量751

十五、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菌毒清可溶性粉中盐酸吗啉胍的含量755

第二节 色谱法757

一、气相色谱法测定蝇毒磷的含量757

二、高效液相法测定盐酸沙拉沙星制剂的含量759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碘解磷定注射液的含量762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苯尼考及其制剂的含量764

五、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西复方制剂中环丙沙星的含量767

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霉素钠的含量769

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洛克沙胂预混剂含量方法的研究772

八、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酸环丙沙星制剂的含量778

九、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盐酸氨丙啉可溶性粉中盐酸环丙沙星的含量781

十、薄层扫描色谱法测定伊维菌素口服液的含量783

十一、薄层色谱法鉴别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786

第七章 兽药药物残留分析技术789

第一节 概述789

第二节 气相色谱法791

一、气相色谱理论791

二、气相色谱仪792

三、气相色谱条件的选择808

第三节 薄层色谱法809

一、基本原理810

二、固定相、展开剂、显色剂、薄层板制备和高效薄层色谱810

三、薄层色谱分离和检测817

第四节 免疫测定法821

一、放射免疫测定法821

二、酶免疫测定法825

第五节 免疫亲和色谱法830

一、原理830

二、基质835

三、免疫亲和色谱过程的建立838

四、高效免疫亲和色谱842

第八章 兽药药物化学基本实验843

第一节 基本实验操作技能843

一、常用色谱方法843

二、光学异构药物的拆分856

第二节 药物合成实验862

实验一 苯乐来(扑炎痛)的合成862

实验二 丙戊酸钠的合成865

实验三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合成871

第三节 兽药制剂实验874

实验一 液体药剂实验874

实验二 软膏剂实验881

实验三 注射剂实验883

第五篇 兽药药物选用与生产加工889

第一章 抗微生物药891

第一节 抗微生物药概述891

一、抗微生物药的发展概况891

二、微生物对抗微生物药的敏感性和耐药性892

第二节 抗生素895

一、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毒类896

二、头孢菌素及半合成头孢菌素类901

三、非经典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904

四、多肽抗生素905

五、多烯抗生素907

六、四环素类抗生素909

第三节 磺胺类药物914

一、概述914

二、磺胺药919

第四节 抗真菌药929

一、抗生素类抗真菌药929

二、合成抗真菌药930

第五节 喹诺酮类药物931

第二章 抗寄生虫药941

第一节 驱线虫药941

一、苯并咪唑类941

二、咪唑并噻唑类949

三、四氢嘧啶类954

四、抗生素类958

第二节 抗原虫药967

一、抗球虫药967

二、抗梨形虫药979

三、抗锥虫药984

第三节 抗血吸虫及血丝虫病药987

第三章 消素防腐药995

第一节 消毒防腐药概述995

一、消毒防腐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995

二、消毒防腐药的重要性996

三、理想消毒防腐药的条件997

第二节 环境消毒药998

一、酚类998

二、醛类1000

三、碱类1001

四、酸类1002

五、卤素类1004

第三节 皮肤、黏膜消毒防腐药1005

一、醇类1005

二、表面活性剂1007

三、碘与碘化物1011

四、有机酸类1015

五、过氧化物类1016

六、染料类1018

第四章 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药物1021

第一节 强心药1021

一、强心甙类1021

二、非甙类强心药1025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1026

一、Ⅰ类1027

二、Ⅱ类1027

三、Ⅲ类1028

四、Ⅳ类1028

第三节 止血药与抗凝血药1033

一、止血药1033

二、抗凝血药1039

第四节 抗贫血与高血压药1041

一、抗贫血药1041

二、抗高血压药1046

第五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1056

第一节 健胃与助消化药1057

一、健胃药1057

二、助消化药1066

第二节 瘤胃兴奋药1071

一、拟胆碱药类1071

二、抗胆碱酯酶药类1072

第三节 止吐药与止泻药1075

一、止吐药1075

二、止泻药1082

第四节 抗溃疡药1086

一、H2受体拮抗剂1087

二、质子泵抑制剂1093

第六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1096

第一节 祛痰镇咳药1096

一、恶心性祛痰药1098

二、刺激性祛痰药1100

三、黏痰溶解药1100

第二节 平喘药1104

一、茶碱类1105

二、拟肾上腺素类1106

第七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1109

第一节 中枢兴奋药1109

一、黄嘌呤类1110

二、酰胺类1114

三、苯氧乙酸酯类1115

四、吡咯烷酮类1116

五、其它1118

第二节 镇静药和抗惊厥药1120

一、镇静药1120

二、抗惊厥药1130

第三节 镇痛药1135

一、吗啡及其衍生物1135

二、合成镇痛药1139

三、内源性镇痛物质1146

四、镇痛药物的构效关系1146

第四节 麻醉药1147

一、全身麻醉药1148

二、局部麻醉药1156

三、肌肉松弛药1165

第五节 拟胆碱药与抗胆碱药1177

一、拟胆碱药1177

二、抗胆碱药1187

第八章 作用于泌尿生殖系统药种1196

第一节 利尿药和脱尿药1196

一、利尿药1196

第二节 作用于生殖系统药物1203

一、子宫收缩药1203

二、性激素与促性腺激素1204

第六篇 兽药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1213

第一章 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1215

第一节 清洁生产概述1215

一、由来1215

二、定义1220

三、内容1221

第二节 清洁生产的意义与目标1222

一、清洁生产的意义1223

二、清洁生产的目标1224

第三节 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1225

一、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1225

二、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1227

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1228

一、环境保护的发展1228

二、环保产业的崛起1229

三、结合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1231

第五节 清洁生产发展概况1233

一、国外发展概况1233

二、发达国家的进展概况1234

三、我国实施清洁生产概况1241

第二章 清洁生产途径1245

第一节 原料的综合利用1245

第二节 清洁生产工艺的开发1247

一、环氧丙烷1247

二、苯胺1248

三、四氯蒽醌1251

四、氢氧化钠1252

第三节 废物资源的利用1254

一、废物综合利用1254

二、热能综合利用1257

三、废催化剂回收利用1257

四、水循环利用1258

第四节 生物技术的采用1258

第五节 加强生产管理1260

一、原材料管理1260

二、原材料制备12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