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电图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心电图学
  • 陈清启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313028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929页
  • 文件大小:97MB
  • 文件页数:943页
  • 主题词:心电图(学科: 理论) 心电图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电图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篇 心电学基本知识7

第一章 心脏解剖生理学9

第一节 心脏的解剖9

第二节 心脏传导组织的胚胎发育14

第三节 先天异常的心脏传导系统解剖16

第四节 心脏的生理17

第二章 心脏电生理学基础20

第一节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20

第二节 心肌细胞及其电活动类型24

第三节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28

第四节 影响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因素36

第五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39

第六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44

第三章 心电图产生原理47

第一节 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47

第二节 心脏的除极与复极49

第三节 电偶学说及容积导电的概念50

第四节 心肌细胞的不应期52

第五节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53

第四章 心电向量和心电向量图58

第一节 心电向量基本概念58

第二节 心电向量的导联体系61

第三节 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61

第四节 心电向量图分析、诊断及报告63

第五节 正常成人心电向量图64

第一节 常用导联68

第五章 心电图导联68

第二节 不常用导联73

第六章 心电轴、心电位和心室复极差力82

第一节 心电轴82

第二节 心电位86

第三节 心室复极差力88

第七章 心电图机及其应用93

第一节 单导联心电图机简介93

第二节 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仪94

第三节 心电图机常见故障101

第八章 正常心电图及伪差103

第一节 心电图记录纸的划线与定标103

第二节 心电图测量104

第三节 正常心电图各波、间期的形态、时间及电压109

第四节 正常心电图波形112

第五节 心电图各波、间期的正常变异113

第六节 心电图常见伪差115

第七节 影响心电图波形的生理因素116

第八节 影响心电图的技术因素117

第九章 心电图及心电生理检查常规119

第一节 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规程119

第二节 动态心电图检查操作规程120

第三节 临床心电生理检查工作常规120

第二篇 常见心脏疾病的心电图诊断125

第十章 心房、心室肥大127

第一节 心房肥大127

第二节 心室肥大133

第一节 冠状动脉解剖与冠状循环149

第十一章 冠状动脉机能不全149

第二节 冠状动脉机能不全的病理生理151

第三节 冠状动脉机能不全的心电图表现152

急性冠状动脉机能不全153

慢性冠状动脉机能不全155

心绞痛157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161

第四节 心电图负荷试验165

心电图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165

心电图三倍二级梯运动试验168

踏车试验168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169

心肌梗死后心电图负荷试验176

心电图药物负荷试验178

饱餐试验182

冷加压试验182

过度换气试验183

颈动脉窦按压(C.S.P)试验183

心房调搏试验184

缺氧试验184

第十二章 心肌梗死186

第一节 概述186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原理189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及其演变分期193

第四节 心肌梗死深度及范围判断205

第五节 心肌梗死定位诊断206

第六节 不同部位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及鉴别诊断208

第七节 不典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222

第八节 多发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224

第九节 复发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226

第十节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226

快速型心律失常227

缓慢型心律失常232

第十一节 心肌梗死合并束支传导阻滞235

第十二节 心肌梗死合并预激综合征240

第十三节 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241

第十四节 心肌梗死心电图鉴别诊断243

Q波性心肌梗死与其他疾病的鉴别243

非Q波性心肌梗死与其他疾病的鉴别246

第十三章 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和心脏肿瘤248

第一节 心肌炎248

第二节 原发性心肌病250

第三节 继发性心肌病256

第四节 克山病257

第五节 心包炎259

第六节 心脏肿瘤262

第十四章 心肌损害263

第一节 概述263

第二节 心肌损害病因及其心电图改变264

第十五章 先天性心脏病268

第十六章 其他心脏疾病278

第一节 风湿性心脏病278

第二节 肺原性心脏病281

第三节 高血压284

第五节 二尖瓣脱垂285

第四节 心内膜炎285

第十七章 全身性疾病的心电图改变286

第一节 自发性气胸286

第二节 脑源性疾病286

第三节 肌肉疾病288

第四节 中毒性疾病289

第五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92

第十八章 老年心电图294

第一节 老年人心血管增龄性变化294

第二节 老年人心电图表现295

第一节 药物影响的心电图改变297

第十九章 药物影响及电解质紊乱297

洋地黄类药物298

奎尼丁及奎尼丁样作用的药物301

普鲁卡因酰胺303

锑剂303

阿托品303

苯妥英钠304

钙拮抗剂304

β-受体阻滞剂304

心律平304

乙胺碘呋酮304

氟卡胺306

室安卡因306

第二节 电解质紊乱的心电图改变306

利多卡因306

澳卞胺306

低血钾症307

高血钾症309

低血钙309

高血钙310

血镁浓度改变对心电图的影响311

血钠浓度改变对心电图的影响312

电解质混合性改变的心电图变化312

第二十章 麻醉、低温时的心电图改变315

第一节 围手术期麻醉药对循环系统的影响315

第二节 麻醉期间非麻醉药因素对循环系统功能的影响319

第三节 低温麻醉时的心电图变化320

第一节 心搏骤停(猝死)先兆的心电图改变321

第二十一章 心搏骤停及心肺复苏术中的心电图改变321

第二节 心搏骤停时的心电图改变326

第三节 心肺复苏过程中伴发的心律失常326

第二十二章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心电图表现328

第一节 影响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因素328

第二节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329

第三节 溶栓治疗中的心电图表现329

第二十三章 心脏血管创伤时的心电图表现332

第一节 心脏外伤时的心电图表现332

第二节 心脏血管手术并发心律失常332

第三节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335

第四节 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旋磨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337

第五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341

第六节 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341

第八节 心脏导管检查过程中的心电图变化343

第七节 心脏射频消融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343

第二十四章 心电图综合征354

第一节 X综合征354

第二节 3S综合征354

第三节 两点半综合征356

第四节 早期复极综合征358

第五节 心肌震荡综合征359

第六节 加速传导综合征(短P-R综合征)359

第七节 阿-斯综合征359

第八节 慢-快综合征361

第九节 单纯T波倒置综合征361

第十一节 复极延缓综合征362

第十二节 孤立负性T波综合征362

第十节 直背综合征362

第十三节 颈动脉窦综合征364

第十四节 Tv1>Tv5综合征364

第十五节 Q-T延长综合征364

第十六节 小心脏综合征366

第十七节 迷走神经性心律失常综合征366

第十八节 心动过速后综合征367

第十九节 卢山铃木综合征367

第二十节 Brugada综合征367

第三篇 心律失常375

第二十五章 心律失常总论377

第一节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377

第二节 心律失常分类379

第三节 快速性心律失常380

第四节 缓慢性心律失常387

第五节 Q-T间期延长综合征389

第六节 心律失常分析方法391

第二十六章 窦性心律失常397

第一节 窦性心动过速398

第二节 窦性心动过缓399

第三节 窦性心律不齐399

第四节 窦性游走节律400

第五节 窦性停搏400

第六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02

第七节 窦室节律404

第二十七章 逸搏与逸搏心律405

第一节 逸搏405

第二节 逸搏心律414

第三节 加速的逸搏422

第四节 加速的逸搏心律430

第五节 游走性起搏点430

第六节 反复心律及伪反复心律432

第二十八章 过早搏动436

第一节 过早搏动的产生机制436

第二节 过早搏动的心电图表现437

第三节 过早搏动后的心电图变化445

第四节 过早搏动对心脏基本心律的影响446

第五节 过早搏动的临床意义446

第六节 过早搏动的心电图诊断步骤和注意事项447

第二十九章 室上性心动过速449

第一节 房室结双径路折返性心动过速449

第三节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458

第二节 房室旁道折返性心功过速458

第三十章 室性心动过速463

第一节 室性心动过速分型463

第二节 室性心动过速起源点标测465

第三节 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468

第四节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474

第五节 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475

第六节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476

第七节 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480

第八节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481

第九节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481

第三十一章 异位自主性心动过速484

第二节 房室交界性自主性心动过速485

第一节 房性自主性心动过速485

第三节 双重性房室交界性心律489

第四节 室性自主性心动过速489

第三十二章 扑动与颤动491

第一节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491

心房扑动492

心房颤动498

第二节 混乱性心房律505

第三节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506

第三十三章 干扰与脱节508

第一节 干扰508

第二节 干扰性脱节517

第三十四章 心脏传导阻滞522

第一节 概述522

第二节 窦房传导阻滞523

附 窦房结功能测定526

第三节 心房内传导阻滞532

第四节 房室传导阻滞533

第五节 室内传导阻滞541

第六节 频率依赖性传异阻滞554

第七节 传出阻滞556

第三十五章 预激综合征557

第一节 概述557

第二节 WPW综合征558

第三节 L-G-L综合征586

第四节 变异型预激综合征586

第四篇 常见心电现象及心电图部分相关概念589

第二节 隐匿性传导591

第三十六章 常见心电现象591

第一节 跨越传导591

第三节 超常期传导与伪超常传导600

第四节 差异性传导601

第五节 双径路传导604

第六节 窦室传导606

第七节 多径路传导现象607

第八节 传出阻滞与传入阻滞609

第九节 抑制性传导和递减性传导610

第十节 单向传导与单向传导阻滞611

第十一节 时相型传导阻滞612

第十二节 分层传导阻滞现象614

第十三节 拖带现象617

第十四节 钩拢现象618

第十五节 心电阶梯现象621

第十六节 魏登斯基现象621

第十七节 R落T现象和R落P现象623

第十八节 抑制与总和现象623

第十九节 起步现象624

第二十节 V3现象624

第二十一节 奔放现象624

第二十二节 起搏器滞后现象625

第二十三节 电力衰竭现象625

第二十四节 灶性重激现象625

第二十五节 蝉联现象625

第二十七节 逆配对现象631

第二十六节 临界相传导现象631

第二十八节 穗尖现象632

第二十九节 二联律法则和Ashman现象633

第三十节 文氏现象和反文氏现象634

第三十一节 混沌现象638

第三十七章 心电图部分相关概念639

第一节 心电-机械分离639

第二节 膜反应性和膜反应曲线640

第三节 起搏细胞和非起搏细胞641

第四节 代偿间歇与类代偿间歇641

第五节 体表心脏等电位标测图642

第六节 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与12导联心电图642

第八节 电异步状态643

第九节 电交替643

第七节 晚电位、后电位、激后电位和起搏器脉冲的后电位643

第十节 正相性逆行P波650

第十一节 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651

第十二节 逆行性P和异位性P652

第十三节 融合波652

第十四节 频率优势控制规律654

第十五节 新“心脏规律”654

第十六节 功能性心搏骤停654

第十七节 心室重复反应654

第十八节 触发活动与触发性心律失常655

第十九节 再灌注损伤与再灌注心律失常659

第二十节 并行心律659

第二十一节 心肌顿抑和心肌冬眠668

第二十二节 临界心率670

第二十三节 促心律失常和致心律失常673

第二十四节 手风琴样效应673

第二十五节 P-R指数674

第二十六节 过早搏动后节律顺延674

第二十七节 节律重整674

第二十八节 QTc、QOT、QTa、QTr、JTC间期和QT/Ta比值675

第二十九节 P波离散度676

第三十节 心室复极时间变异性677

第三十一节 心肌桥677

第三十二节 J波679

第三十三节 Epsilon波683

第三十四节 U波684

第三十五节 QT离散度685

第三十六节 濒死心电图688

第五篇 小儿心电图689

第三十八章 小儿心电图概论691

第一节 小儿心电图检查指征691

第二节 小儿心电图描记注意事项692

第三节 小儿心电图特征及其正常参考值694

第四节 小儿心电图分析方法700

第三十九章 心房扩大及心室肥大705

第一节 心房扩大705

第二节 心室肥大706

第四十章 心包炎、心肌炎与心肌病708

第一节 心包炎708

第二节 心肌炎与心肌病708

第四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713

第一节 洋地黄类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714

第四十二章 药物作用及电解质紊乱714

第二节 其他药物与心律失常715

第三节 电解质紊乱716

第四十三章 小儿心律失常717

第一节 概述717

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719

第三节 过早搏动720

第四节 阵发性心动过速721

第五节 扑动和颤动723

第六节 心脏传导阻滞724

第七节 预激综合征726

第八节 全身性疾病与心律失常727

电解质紊乱与心律失常727

内分泌疾病与心律失常728

肌肉疾病与心律失常728

结缔组织病与心律失常729

遗传性代谢性疾病与心律失常729

肺部疾病与心律失常730

血液病与心律失常730

肿瘤与心律失常730

肾脏病与心律失常731

感染性疾病与心律失常731

心脏耳聋综合征与心律失常731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心律失常731

第九节 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732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与心律失常732

低温与心律失常734

第一节 胎儿心电图描记方法735

第四十四章 胎儿心电图735

第二节 胎儿正常心电图736

第三节 胎儿异常心电图738

第六篇 心电图鉴别诊断739

第四十五章 心电图各波段异常的鉴别诊断741

第一节 P波异常741

第二节 P-R间期异常747

第三节 Q波异常750

第四节 QRS波群异常757

第五节 ST段异常769

第六节 T波异常775

第七节 Q-T间期异常780

第八节 U波异常782

第四十六章 房室肥大的鉴别诊断783

第一节 心房肥大783

第二节 心室肥大784

第三节 双侧心室肥大785

第四十七章 非梗死Q波的鉴别诊断786

第一节 心脏病变引起的Q波786

第二节 非心脏原因引起的Q波788

第四十八章 心律失常鉴别诊断790

第一节 P波形态多变790

第二节 提早出现的心搏792

第三节 延迟出现的心搏796

第四节 心率缓慢而规则796

第五节 心率快而不规则798

第六节 心室律不整799

第七节 房性二联律803

第八节 室性二联律803

第九节 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804

第四十九章 现代诊疗技术在心电图鉴别诊断中的应用805

第一节 动态心电图805

第二节 食道导管心电图806

第三节 食道心房调搏术807

第四节 固有频率测定809

第五节 窦房结电图810

第六节 希氏束电图810

第八节 心腔内心电图812

第十节 心室晚电位812

第七节 体表心脏等电位标测图812

第五十章 心电图试验在心电图鉴别诊断中的应用814

第一节 阿托品试验814

第二节 异丙基肾上腺素试验815

第三节 颈动脉窦按压试验815

第四节 心得安试验816

第五节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817

第七篇 心电诊疗新技术819

第五十一章 无创心电诊断技术821

第一节 心电监测技术821

第二节 动态心电图825

第三节 立体心电图833

第四节 心率变异性测定834

第五节 食管导联心电图839

第六节 食管调搏和经食管电生理检查840

第七节 信号叠加心电图853

第五十二章 有创性心电诊疗技术873

第一节 有创心内电生理检查873

第二节 窦房结电图879

第三节 希氏束电图880

第四节 单相动作电位884

第五节 心脏刺激术888

第五十三章 心电治疗技术890

第一节 射频消融术890

第二节 电除颤与电转复术895

第三节 心脏起搏与起搏心电图897

主要参考文献911

索引9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