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谏议制度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谏议制度史
  • 晁中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10440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705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716页
  • 主题词:奏议-中国-先秦时代~清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谏议制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谏议制度4

第一节 先秦时期谏议制度的起源和初步发展4

一、谏议制度的起源4

二、夏商时期的谏议制度7

三、西周时期的谏议制度9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谏议制度11

第二节 先秦时期的谏议与政治兴衰15

一、谏议与西周的兴盛和衰亡16

二、谏议与春秋时期吴国霸业的兴衰18

三、谏议与战国时期齐国的威宣盛世25

第三节 先秦时期的著名谏议人物和事件33

一、殷商时期比干的谏议活动33

二、西周时期的著名谏臣及其谏议活动36

三、春秋时期的著名谏臣及其谏议活动40

四、战国时期的著名谏臣及其谏议活动58

第四节 先秦时期的谏议思想65

一、先秦时期的谏议理论65

二、儒家的谏议思想69

三、法家的谏议思想76

四、墨家的谏议思想81

第五节 本章小结85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谏议制度87

第一节 秦代的谏议制度87

一、秦代谏议职官的设置及职掌87

二、焚书坑儒和二世而亡91

第二节 汉代的谏议制度99

一、汉代重视谏议的原因99

二、汉代谏官的设置101

三、汉代谏议的方式104

第三节 汉代重大谏议事件114

一、西汉时期的重大谏议事件114

二、东汉时期的重大谏议事件123

第四节 汉代著名的谏诤之士126

一、司马迁及其《史记》中的谏议思想126

二、贾谊的谏议活动129

三、晁错的谏议活动134

四、其他著名谏议人物139

第五节 汉代谏议制度的特点与得失157

一、言路壅通与汉代兴衰157

二、特点和得失162

第六节 本章小结169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谏议制度170

第一节 魏晋时期谏议制度的发展170

一、职官设置的演变及门下省的设立170

二、言路壅通与政事得失175

三、著名谏臣及谏诤事件183

第二节 南朝时期谏议制度的发展193

一、南朝时期门下省组织机构的变化193

二、南朝时期门下省职能的扩展与谏议制度的发展196

三、南朝谏议制度执行失效的原因200

四、南朝著名谏臣及谏诤事件203

第三节 北朝谏议制度与言路得失210

一、北朝谏议制度的演变210

二、北朝言路壅通问题226

三、北朝谏议名臣232

第四节 本章小结236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谏议制度238

第一节 隋代的谏议制度238

一、隋代职官调整及门下省谏官职权238

二、言路壅通与隋朝兴亡242

三、重要谏诤人物与重大谏诤事件246

四、隋代谏议制度得失252

第二节 唐代谏议制度的完备255

一、唐代谏官设置及其职掌256

二、三省并立和谏官参与260

三、谏议渠道壅通及其原因264

四、唐代谏官选任制度270

第三节 唐代著名谏臣及谏诤事件272

一、“贞观之治”与魏征直谏272

二、左拾遗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278

三、韩愈及其《谏迎佛骨表》282

四、唐代其他著名谏臣287

第四节 唐代谏议思想与文士精神294

一、唐代谏议思想的发展294

二、唐代的文士精神和谏诤意识296

第五节 本章小结303

第五章 五代和两宋时期的谏议制度305

第一节 五代十国时期的谏议制度305

一、五代十国时期谏官的设置及职掌305

二、五代十国时期的言路壅通与诸国兴亡315

三、五代十国时期的重大谏诤事件318

第二节 两宋时期的谏议制度323

一、两宋时期的谏官323

二、宋代御史言事权的与夺344

三、宋代的台谏合流之势351

四、两宋时期的其他谏议渠道及其壅通360

第三节 两宋时期的著名谏臣与谏诤事件367

一、谏官与庆历新政的成败368

二、仁宗朝台谏集体弹劾外戚张尧佐375

三、台谏官与庆元党禁383

第四节 宋代士大夫与谏议文化390

一、宋代士大夫的谏议精神390

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包拯的谏议艺术399

三、格君心之非:朱熹的谏议思想406

第五节 本章小结411

第六章 辽、夏、金时期的谏议制度413

第一节 辽代的谏议制度413

一、辽代初期的汉化与谏议413

二、辽代的谏议系统和职官420

三、辽代中后期重大谏议事件428

第二节 西夏的谏议制度435

一、西夏的建国及其谏官制度435

二、西夏中后期的重大谏议事件439

第三节 金代的谏议制度442

一、金代的谏议机构和职官442

二、金代的谏议思想及其实践448

三、金代重大谏议事件451

第四节 本章小结459

第七章 元代的谏议制度461

第一节 元代的“御史职当言路”与台谏合流461

一、御史台的设立与建制461

二、元代的台谏合流464

三、元代谏议制度的特点与作用467

第二节 元代的言路壅通与政事得失471

一、元太祖、太宗时期的谏议活动471

二、元宪宗、元世祖时期的进谏与纳谏475

第三节 元代著名谏臣及其谏议活动481

一、耶律楚材的劝谏与汉法的推行481

二、刘秉忠劝谏忽必烈487

三、郝经的劝谏与南北和议及汉法的实行492

第四节 本章小结498

第八章 明代的谏议制度499

第一节 谏议职官的设置和特点499

一、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与谏议制度的式微499

二、科道言官与台谏合一502

三、章奏、经筵日讲及其他谏议渠道507

第二节 明前期的言路得失511

一、洪武时期的言路壅通与政事得失511

二、建文时期的进谏与纳谏516

三、永乐时期的纳谏与拒谏518

四、洪熙、宣德时期的纳谏与政治革新522

第三节 明中期的纳谏与拒谏525

一、正统至天顺年间的言路壅通与政事得失526

二、成化、弘治年间的谏议活动528

三、正德、嘉靖、隆庆时期的纳谏与拒谏533

第四节 明后期的言路与朋党之争541

一、万历年间言路由通畅转阻塞541

二、天启年间特务横行与言路阻塞551

三、崇祯年间言官加速蜕变,谏议制度名存实亡552

第五节 明代文士的谏诤意识566

一、明代文士谏诤意识的特点567

二、明代文士谏诤意识形成的原因570

三、明代文士谏诤意识的得失572

第六节 本章小结573

第九章 清代前期的谏议制度576

第一节 谏议职官的设置与谏议渠道的拓展576

一、都察院、六科的设置及台谏合一576

二、秘密奏折与谏议580

三、其他谏议方式587

第二节 顺治、康熙时的言路壅通与政事得失598

一、顺治朝的谏议活动598

二、康熙朝的进谏与纳谏603

第三节 雍正、乾隆时的谏议活动609

一、雍正朝的纳谏和拒谏609

二、乾隆朝的纳谏与政事得失614

第四节 嘉庆、道光时的纳谏与拒谏619

一、嘉庆朝的谏议活动619

二、道光朝的纳谏、拒谏与政事得失625

第五节 著名谏臣与谏诤事件631

一、洪承畴力谏善待汉人631

二、围绕迁海的谏诤636

第六节 本章小结641

第十章 清后期(鸦片战争后)的谏议制度643

第一节 清后期谏议制度的变化643

一、通民情、开言路之法的探索——近代议会民主制思潮的兴起644

二、各省谘议局及中央资政院的设立及其活动649

第二节 清后期著名谏臣与谏诤事件664

一、《马关条约》签订前后官员的谏诤活动664

二、国会请愿运动672

第三节 本章小结683

第十一章 结语:中国传统谏议思想与谏议制度684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谏议思想684

二、谏议制度的演变脉络686

三、专职谏官与非专职谏官的主要区别689

四、古代谏议制度的作用和局限690

后记694

主要参考文献6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