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外商技术转移对东道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影响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邢斐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801208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77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191页
- 主题词:技术引进-影响-技术革新-研究-中国;技术引进-影响-产业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外商技术转移对东道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影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1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3
一、技术创新概念3
二、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6
三、生产能力与技术能力8
四、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10
五、核心技术12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总体框架与主要内容13
一、研究思路13
二、本书的总体框架与内容结构13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特色与主要贡献15
一、本书的研究方法与特色15
二、本书的主要贡献与创新之处16
第二章 单边市场框架下外商技术转移的相关研究进展和现状简述17
第一节 理论研究评述17
一、外商选择FDI方式对东道国的技术影响17
二、FDI、技术许可与外商技术转移21
第二节 实证研究评述23
一、FDI对东道国技术扩散的经验证据23
二、技术贸易对东道国技术扩散的经验证据29
三、FDI与技术贸易方式对东道国技术扩散的经验证据30
第三章 单边市场框架下外商技术转移对东道国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分析34
第一节 理论分析准备34
一、基于博弈模型的相关研究进展34
二、研发竞赛:单一创新的拍卖模型36
第二节 理论模型的假设与建立38
第三节 均衡分析41
一、在第二阶段两厂商就新技术展开的研发竞赛42
二、在第一阶段外商对核心技术转移方式的权衡43
第四节 外商技术转移对东道国的技术影响45
第五节 模型假设的放松与结论的稳健性47
一、对第一阶段双寡古诺竞争函数的放松47
二、为什么是双寡市场竞争结构49
三、对第一阶段对称过程创新函数的放松49
四、对上游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50
第四章 单边市场框架下外商技术转移对我国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52
第一节 我国技术引进历程与总体概况52
第二节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56
一、我国科技投入与产出水平57
二、创新投入结构与创新活动的执行部门63
三、我国技术水平的一般评价66
第三节 基于静态效应的计量分析68
一、模型设定、估计方法与数据说明68
二、估计结果与分析74
第四节 基于动态效应的计量分析76
一、模型设定、估计方法76
二、估计结果与分析79
第五章 单边市场框架下外商水平型技术转移对我国行业技术影响的案例分析88
第一节 外商技术转移对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影响89
一、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从自主引进转向自主研发89
二、20世纪80年代后:从自主研发转向合资模式的技术引进90
三、自主创新与本土汽车产业的发展97
四、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历程的启示99
第二节 外商技术转移对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技术发展的影响100
一、外商技术转移的“三峡模式”及其技术影响100
二、外商技术转移的“三峡模式”给我国技术引进政策的启示102
第六章 双边市场框架下外商技术转移的相关研究进展和现状简述106
第一节 水平型FDI、垂直型FDI与出口平台型FDI107
第二节 封闭型经济条件下纵向整合与反垄断的研究进展109
一、芝加哥学派和后芝加哥学派的经典研究110
二、后芝加哥学派的相应理论发展111
第三节 双边寡占市场框架下的外商技术转移115
第七章 双边市场框架下FDI进入模式与外商技术转移的模型构建与分析121
第一节 基本模型123
第二节 FDI纵向一体化与东道国产业发展137
第八章 结论与后续研究议题153
第一节 全书的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153
一、本书的主要结论153
二、政策建议156
第二节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议题159
参考文献163
后记177
热门推荐
- 3083971.html
- 3084500.html
- 1636365.html
- 2667280.html
- 174609.html
- 608514.html
- 1693417.html
- 2073960.html
- 1719612.html
- 35584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62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44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86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86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87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16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84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58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85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