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产生物基础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水产生物基础
  • 李侠,刘群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7640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渔业-生物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水产生物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第一篇 水产动物学3

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Protozoa)3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3

第二节 鞭毛纲(Mastigophora)3

一、代表动物——眼虫3

二、鞭毛纲的主要特征5

三、鞭毛纲的重要类群6

第三节 肉足纲(Sarcodina)8

一、代表动物——大变形虫8

二、肉足纲的主要特征9

三、肉足纲的重要类群10

第四节 孢子纲(Sporovoa)11

一、孢子纲的主要特征11

二、孢子纲的重要类群12

第五节 纤毛纲(Ciliata)12

一、代表动物——大草履虫12

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13

三、纤毛纲的常见种类14

第六节 原生动物的生态15

第二章 海绵动物门(Spongia)(多孔动物门Porifera)17

第一节 海绵动物的形态和结构17

一、体型多数不对称17

二、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18

三、具有水沟系19

第二节 海绵动物的生殖和发育20

第三节 海绵动物门的分类及经济价值21

第三章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22

第一节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2

第二节 水螅纲(Hydrozoa)23

一、水螅纲的代表动物——水螅23

二、水螅纲的主要特征25

第三节 钵水母纲(Scyphozoa)26

一、钵水母纲的代表动物——海月水母26

第四节 珊瑚纲(Anthozoa)28

一、珊瑚纲的代表动物——海葵28

二、钵水母纲的主要特征28

二、珊瑚纲的主要特征29

第五节 腔肠动物的经济意义29

第四章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30

第一节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30

第二节 涡虫纲(Turbellaria)31

一、涡虫纲的代表动物——三角涡虫31

二、涡虫纲的主要特征34

第三节 吸虫纲(Trematoda)35

一、吸虫纲的代表动物——华枝睾吸虫35

二、吸虫纲的主要特征37

三、吸虫纲的重要类群37

一、绦虫纲的代表动物——阔节裂头绦虫42

第四节 绦虫纲(Cestoidea)42

二、绦虫纲的主要特征44

第五节 内寄生扁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44

附:纽形动物门44

第五章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47

第一节 假体腔动物概述47

第二节 线虫动物门47

第三节 轮虫动物门49

第六章 环节动物门(Annelida)53

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53

一、多毛纲的代表动物——沙蚕54

第二节 多毛纲(Polychaeta)54

二、多毛纲动物的主要特征56

三、多毛纲动物的生态56

第三节 寡毛纲(Oligochaeta)57

一、寡毛纲动物的主要特征57

二、水蚯蚓57

三、寡毛纲动物的生态59

第四节 蛭纲(Hirudinea)59

一、蛭纲动物的主要特征59

二、蛭纲动物的形态和结构特点59

三、蛭纲动物的生态62

第五节 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63

第一节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64

第七章 软体动物门(Mollusca)64

第二节 瓣鳃纲65

一、代表动物——文蛤65

二、瓣鳃纲的主要特征68

三、瓣鳃纲分类68

四、瓣鳃纲动物的生态71

第三节 腹足纲71

一、代表动物——红螺71

二、腹足纲动物的主要特征74

三、腹足纲分类74

四、腹足纲动物的生态77

一、代表动物——金乌贼78

第四节 头足纲(Cephalopoda)78

二、主要特征82

三、头足纲分类82

四、头足纲动物的生态83

第五节 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85

第八章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86

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86

第二节 甲壳纲(Crustacea)87

一、甲壳纲的代表动物——中国对虾87

二、甲壳纲的主要特征94

三、甲壳纲的重要类群94

四、甲壳动物的经济意义99

一、昆虫的形态和结构100

第三节 昆虫纲(Insecta)100

三、昆虫纲的分类及水生昆虫105

二、昆虫纲的主要特征105

第四节 节肢动物的经济意义108

第九章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109

第一节 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09

第二节 海星纲(Asteroidea)109

一、海星纲的代表动物——海盘车109

第三节 海参纲(Holothuroidea)114

一、海参纲的代表动物——刺参114

三、海星纲动物的生态及经济意义114

二、海星纲的主要特征114

二、海参纲的主要特征117

三、海参纲动物的生态及经济意义117

第十章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118

第一节 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18

第二节 半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柱头虫118

一、生物学特性118

二、外部形态118

三、内部结构119

四、生殖与发育120

一、脊索121

二、背神经管121

第十一章 脊索动物门(Chordata)121

第一节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21

三、咽鳃裂122

第二节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122

一、代表动物——柄海鞘122

二、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124

三、尾索动物亚门的分类125

第三节 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126

一、代表动物——文昌鱼126

第四节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130

一、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物征130

三、头索动物的分类130

二、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130

二、圆口纲(Cyclostomata)131

三、鱼纲(Pisces)131

四、两栖纲(Anphibia)134

五、爬行纲(Reptilia)137

六、鸟纲(Aves)140

七、哺乳纲(Mammalia)144

第二篇 水产生物组织与胚胎学151

第十二章 细胞151

一、细胞的一般特征151

二、细胞的化学组成151

三、细胞的结构154

四、细胞周期158

五、细胞分裂159

第十三章 基本组织162

第一节 上皮组织162

一、被覆上皮162

二、腺上皮168

三、上皮组织的再生与修复169

第二节 结缔组织169

一、疏松结缔组织170

二、致密结缔组织174

三、脂肪组织174

四、网状组织175

五、软骨组织175

六、骨组织176

七、血液180

第三节 肌肉组织183

一、骨骼肌183

二、心肌186

三、平滑肌186

第四节 神经组织187

一、神经元187

二、突触189

三、神经纤维190

四、神经末梢190

五、神经胶质细胞193

六、神经元的再生195

第一节 生殖细胞196

一、雄性生殖细胞——精子196

第十四章 胚胎学概论196

二、雌性生殖细胞——卵子200

第二节 受精202

一、受精作用和生物学意义202

二、受精的方式203

三、受精的一般过程及其形态上的变化203

第三节 卵裂205

一、卵裂的定义及其意义206

二、卵裂的类型206

四、卵裂球的调整能力和分化现象208

三、卵裂的原因208

第四节 囊胚209

一、囊胚的定义及其意义209

二、囊胚的类型209

第五节 原肠胚210

一、原肠形成的方法211

二、中胚层的形成213

三、胚层的分化214

第六节 发生类型215

一、幼虫发生类型215

二、非幼虫发生类型215

第一节 软体动物发生概述216

一、生殖习性216

第十五章 软体动物的发生216

二、生殖细胞218

三、受精219

四、卵裂219

五、囊胚220

六、原肠胚220

七、幼虫及其变态220

第二节 贻贝的发生222

一、生殖习性222

二、性腺发育222

四、生殖细胞223

三、人工诱导223

五、受精224

六、胚胎发育224

七、幼虫时期226

八、幼虫变态226

第十六章 甲壳动物的发生228

第一节 甲壳动物发生概述228

一、生殖习性228

二、生殖细胞229

三、胚胎发育230

四、幼虫发育的多样性230

第二节 对虾的发生232

一、生殖习性232

二、胚胎发育235

三、幼体发育237

第十七章 鱼类的发生244

第一节 生殖细胞244

一、精子244

二、卵子244

第二节 排卵、产卵与受精247

一、排卵与产卵247

二、受精249

第三节 早期胚胎发育249

一、卵裂249

二、囊胚251

三、原肠作用与原始器官原基的形成252

第四节 器官发生254

一、组织分化与器官形成概述254

二、消化器官的发生255

三、中枢神经系统、脊神经节与脊神经的发生257

四、感觉器官的发生260

五、中胚层的变化262

六、心血管系统的发生264

七、生殖器官的发生267

八、排泄器官的发生269

九、皮肤及其衍生物的发生272

第五节 鱼类个体发育的分期273

第一节 染色体的形态及核型分析283

第三篇 水产生物遗传与育种283

第十八章 水产生物的染色体283

第二节 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和结构285

一、染色体的化学组成285

二、染色体的结构286

第三节 常见水生经济动物的核型287

第四节 染色体的带型分析288

第五节 染色体研究的意义289

一、染色体研究在遗传学发展中的意义289

二、染色体研究在育种工作的意义290

三、连锁互换定律291

二、自由组合定律291

一、分离定律291

第一节 遗传学三大定律概述和X2检验291

第十九章 质量性状的遗传291

四、X2检验292

第二节 一对等位基因差异的质量性状遗传293

一、显隐关系完全293

二、显隐关系不明显295

第三节 两对相对性状和两对基因差异的相对性状的遗传296

一、没有相互作用的两对非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296

二、相互作用的两对非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297

三、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301

第四节 多对等位基因差异的质量性状遗传301

第五节 质量性状的表现度和外显率302

第一节 性染色体及其类型303

一、XY型303

二、ZW型303

第二十章 性别决定和性连锁遗传303

三、XO型304

四、ZO型304

第二节 常染色体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305

第三节 个体发育中表型性别的可塑性306

第四节 性激素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307

第五节 造雄腺在虾蟹性别决定中的作用309

三、红鲷鱼的性别决定310

四、鳄鱼的性别决定310

一、后螠的性别决定310

二、牡蛎的性别决定310

第六节 环境对性别发育的影响310

五、大鲵的性别决定311

六、其他水生动物的性别决定311

第二十一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312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表型特征312

第二节 数量性状易受环境影响313

第三节 度量和研究数量性状的一些参数315

一、平均数(mean)315

二、方差(variance)315

四、标准误(standard error)316

三、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316

第四节 遗传力317

一、广义遗传力317

二、狭义遗传力320

三、估算遗传力的意义326

第二十二章 水产生物的引种328

第一节 引种的任务和意义328

第三节 引种对象的考察329

四、外地或外国有适合于本地区水域增养殖的优良品种329

三、原有的水产资源遭受毁灭性破坏后需要恢复的水域329

二、现有水域中的生物群落或生态关系需要改善或改变329

一、本地区水域的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未充分利用329

第二节 引种的条件329

第四节 引入水域的调查研究331

一、气候331

二、水文条件332

三、生物群落332

第五节 引种实施333

一、对引入水域的形成史和生态条件作全面的调查研究333

二、确定引种对象333

三、确定引种对象的规格333

六、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引种顺利进行334

七、采取必要的育种措施334

五、引种对象的检疫334

四、先试点后推广334

八、建立引种管理机构335

第二十三章 水产生物的驯化336

第一节 驯化的概念、内容和意义336

第二节 驯化的途径337

一、直接适应337

二、定向改变遗传基础338

第三节 影响驯化速度的因素339

一、生物本身的因素339

二、环境因素339

三、选择的效率339

第五节 水产生物的驯化前景340

第四节 驯化下的变异340

第二十四章 品种的提纯与复壮342

第一节 品种的提纯342

一、品种混杂的危害性342

二、品种混杂的原因342

三、防止品种混杂的方法343

四、品种提纯的方法343

第二节 品种的复壮344

一、品种退化与复壮的概念344

二、品种退化的严重性344

三、品种退化原因344

四、品种的复壮及防止退化的措施347

三、延长有效生长期350

二、控制繁殖速度350

第一节 水产动物性别控制的意义350

一、提高群体生长率350

第二十五章 性别控制350

四、提高水产品质量351

第二节 水产动物性别决定的特点351

一、性染色体缺少或处于进化的初始阶段351

二、表型性别容易改变351

三、性变后个体具有正常的功能351

四、YY型雄鱼可育352

第三节 水产动物性别控制的途径352

一、外科手术352

二、控制个体发育的条件353

三、性反转与未反转个体间的杂交355

四、雌核生殖与雄核生殖357

五、种间杂交357

第四节 可供水产动物性别控制借鉴的途径357

一、控制受(授)精的条件358

二、分离异型精子358

三、分离导型卵子359

第二十六章 水产生物的多倍体育种361

第一节 多倍体育种的原理361

第二节 多倍体的产生362

一、温差处理362

二、水静压处理363

三、药品处理364

一、染色体数目或组型分析367

二、核仁数目的银染法测定367

三、细胞核体积的测量和比较367

四、DNA含量的测定367

第三节 多倍体的鉴定367

第四节 多倍体育种的前景369

一、多倍体的生长速度369

二、多倍体的存活率370

三、多倍体可成为育种途径之一370

第一节 雌核生殖的诱发372

一、用物理或化学因子处理受精前的精液372

第二十七章 人工雌核生殖和雄核生殖372

二、用带血的玻璃针激活卵子发育374

三、杂交374

第二节 雌核生殖的二倍化375

一、温差处理375

二、药品处理375

三、水静压处理376

第三节 雄核生殖376

一、人工雄核生殖的方法376

二、雄核生殖的二倍化377

三、雌核生殖和雄核生殖的鉴定377

四、雄核生殖的应用前景378

参考文献3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