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圣境 宋明理学的当代意义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圣境 宋明理学的当代意义
  • 安靖如著;吴万伟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0901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79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理学-研究-中国-宋代;理学-研究-中国-明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圣境 宋明理学的当代意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部分 关键词11

第一章 圣11

第一节 儒家传统中的“圣”12

一 历史回顾12

二 宋明理学16

三 圣人与君子23

第二节 西方理想25

一 希腊25

二 当代圣徒与英雄27

第三节 有关圣境的担忧30

一 圣境切实可行吗?30

二 圣境值得追求吗?33

第二章 理37

第一节 最初的步骤37

第二节 主观与客观41

一 性与主观性41

二 定理与客观性43

第三节 理与气47

一 本体论地位48

二 因果性作用52

第四节 一和多56

第五节 常规和结论62

第三章 德65

第一节 德作为桥梁概念65

第二节 初期的“德”67

第三节 理学家的“德”70

第四节 最后的思考74

第四章 和77

第一节 早期经典源头77

一 互补性的差异77

二 自然纹理和创造性80

第二节 中庸83

第三节 宋朝理学85

第四节 王阳明:总结和初步参与88

一 和、理和一体88

二 当代的例子92

三 政治94

第二部分 伦理学与心理学99

第五章 伦理学的范围:与斯洛特和梅铎的对话99

第一节 斯洛特的以主体为中心的伦理学的平衡与和谐100

一 关怀、仁爱和同情100

二 两种平衡102

三 总体平衡的动机105

四 以主体为中心108

五 敬109

第二节 梅铎论超越的善的重要性112

一 统一性、神秘性和信仰112

二 无私115

第三节 结论:伦理学的范围118

第六章 挑战和谐:一致性、冲突和现状120

第一节 诺斯鲍姆和斯道尔反对“和”120

第二节 想象力123

第三节 最大化128

第四节 残余130

一 画面复杂化130

二 悲伤与后悔132

第五节 两难困境的维度136

第六节 香草的感情?140

一 迈尔斯的挑战140

二 宋明理学论愤怒142

三 结论145

第七章 圣人般的安详和道德知觉148

第一节 王阳明论《论语·为政》第四节 与“立志”的核心149

一 经典文献中的志149

二 王阳明的立志观151

三 志的加深153

第二节 把志与“知行合一”联系起来155

第三节 柯雄文论实现和谐世界的志159

一 积极的道德知觉159

二 再论创造性162

第四节 更充分的图画164

一 梅铎论婆媳关系165

二 自我的闯入166

三 “真知引起善行”168

第三部分 教育与政治175

第八章 学会寻找和谐175

第一节 道德教育的阶段175

一 小学176

二 立志182

三 熟志184

第二节 修身实践187

一 精神修炼187

二 礼仪189

三 读书190

四 关注——第一步194

五 敬196

六 隐含意义200

七 敬与理203

八 克己与静坐205

九 结论206

第九章 参与实践208

第一节 志的本质210

第二节 圣人理想的阶段性和可及性213

第三节 关注再探索215

第四节 想象力与幻想219

第五节 对话222

第六节 信仰与信念227

第十章 政治问题231

第一节 圣境的麻烦232

第二节 理学的圣人与政治234

一 圣王理想235

二 限制和指南237

三 礼仪239

四 制度241

五 过分的野心:自封的圣王243

第三节 道德与政治的剥离?245

一 余英时和徐复观245

二 牟宗三249

第十一章 圣人与政治:前进之路254

第一节 完美性主义和差错主义254

第二节 敬与礼258

第三节 完美主义和制度263

一 温和的完美主义263

二 儒家的国家完美主义265

三 具体性和特别主义267

第四节 参与269

一 三个论证270

二 隐含意义和反对意见274

第五节 作为第二位支持系统的法律和权利278

一 法治278

二 法律与道德279

三 儒家途径281

结论 当代儒家的未来285

参考书目290

索引313

出处索引338

专有名称汉英对照表342

译后记3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