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课程的学校体育评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课程的学校体育评价
  • 李建军编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53612776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课程的学校体育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目录1

第一章 新课程倡导的学校体育评价改革8

第一节 有关评价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8

一、评价的概念8

二、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学校体育评价问题9

第二节 国外关于体育教育评价的研究和改革10

一、国外学校体育评价的主要特征10

二、国外学校体育评价改革的趋势及特征12

四、我国学校体育评价改革的趋势13

三、我国学校体育评价存在的问题13

五、实施发展性评价的条件14

六、现代人才评价的基本内容16

七、研究的现状17

第三节 我国学校体育评价存在的问题21

一、我国学校体育评价内容、方法存在的问题21

二、我国学校体育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25

第四节 新课程倡导的学校体育评价改革25

一、关于学生的评价25

二、关于教师的评价26

三、关于学校体育的评价28

四、关于体育课程和教材的评价29

五、评价的热点问题31

第二章 学校体育评价的价值及发展37

第一节 学校体育评价的价值取向37

一、目标取向的评价38

二、过程取向的评价38

三、主体取向的评价39

第二节 学校体育评价的发展方向40

一、以质性评定取代量化评定40

三、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又倡导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41

二、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41

四、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42

五、评定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42

第三节 学校体育课程评价方式的新进展43

一、质性评价典范之一——档案袋评定44

二、质性评价典范之二——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52

第三章 发展性学校体育评价的本质与实施建议58

第一节 发展性学校体育评价的本质58

一、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由来58

二、发展性学校体育评价的基本理念60

三、发展性学校体育评价的功能61

四、发展性学校体育评价的基本内容62

第二节 发展性学校体育评价体系的建立63

一、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63

二、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64

三、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64

四、由单一内容评价向多元内容评价转变65

第四章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67

第一节 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67

一、体育学习目标68

二、一般性发展目标72

三、体质评价的心理指标73

四、健康素质测试80

五、体质综合评价的方法87

第二节 设计评价工具92

第三节 搜集和分析反映体育学习情况的数据和证据99

一、搜集反映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数据和证据99

二、对搜集到的数据和证据进行分析100

第四节 明确促进学生体育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101

第五节 应注意的问题102

第一节 对体育教师的评价理念104

第五章 建立促进体育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104

一、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目标的理解105

二、学生喜欢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程度105

三、素质教育思想是否作为指导106

四、创造性工作能力110

第二节 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110

一、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110

二、新体育课程的教案评价理念114

第三节 依据新课程设计体育教师的评价工具118

一、体育教师评价的目的120

二、体育教师评价的依据122

三、体育教师评价的理论知识123

四、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126

五、体育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评价130

六、学生对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131

七、体育教师工作表现及教学质量的评价134

八、体育教师科研成果(教学研究)质量评价136

九、体育教师的自评及完成工作量的评价137

十、体育教师评价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138

十一、启示140

一、体育课程改变要求体育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141

第三节 新课程的体育教师评价理念141

二、体育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是体育课堂教学改革143

三、体育课程改革需要体育教师新的工作方式145

四、体育课程改革需要体育教师具有新的教学技能146

五、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转变向体育教师提出挑战148

六、体育课程改革将引发体育教师教学策略的变化150

第四节 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152

一、“中评不中用”的课不是好课154

二、“教师唱主角”的课不是好课154

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是好课155

四、学生主动参与的课是好课155

三、“只达到体能和运动技能目标”的课不是好课155

第五节 搜集和分析体育教师教学和素质的数据和证据156

第六节 体育教师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156

第六章 建立促进学校体育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158

第一节 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159

第二节 设计评价工具161

第三节 搜集和分析反映学校体育办学水平的数据和证据163

第四节 明确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订改进计划168

二、可行性169

一、科学性169

第一节 发展性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169

第七章 发展性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和实施保障169

三、灵活性170

四、有创意170

第二节 发展性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实施保障170

一、教育管理者的共识170

二、全社会的认同171

三、体育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171

第八章 体育教科书评价的基本框架173

第一节 理论基础与原则173

第二节 标准指标体系176

第三节 体育教科书的评价程序179

第四节 方法与工具182

一、专家分析182

二、调查182

三、课堂观察183

四、学习效果检测184

第五节 关于教科书评价机制的建议184

第六节 新教科书的功能185

一、从知识传递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人185

二、教学模式:由封闭走向开放187

三、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188

第九章 体育课程管理与体育课程资源的评价190

第一节 重建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管理的框架191

一、重建的依据:走向共同参与决策的国际课程改革趋势192

二、谁来开发学校体育课程:两类不同的主体195

三、重建一种新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管理框架198

四、三级权利主体的权责分配200

第二节 体育课程评价的模式203

二、CSE评价模式204

一、梅特费赛尔模式204

三、反对者模式206

四、应答模式207

五、消费者导向模式207

六、自然探究模式208

第三节 体育课程计划评价210

一、体育课程计划的概念210

二、体育课程计划评价的主要步骤211

三、体育课程编制指导思想的评价211

四、体育课程目标的评价214

一、体育课程设置与课程目标一致性的评价216

第四节 体育课程设置的评价216

二、体育课程结构合理性评价217

三、课时安排219

第五节 体育课程改革实验与体育课程建设的评价219

一、体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评价219

二、体育课程建设与教学的评价220

第六节 体育教学大纲的概述238

第七节 体育教学大纲评价的内容、指标与标准241

一、体育教学大纲评价的基本内容241

二、体育教学大纲评价的指标243

三、体育教学大纲评价的标准245

附录一 “普通中小学体育新课程计划”测评、监控与质量保障体系项目行动研究计划249

附录二 “普通中小学体育新课程计划(NCP)”测评、监控与质量保障实施方案253

附录三 普通中小学体育新课程计划试教情况调查问卷(教师用表)265

附录四 “普通中小学体育新课程计划试验研究”输出调查教师座谈提纲280

附录五 普通中小学体育新课程计划试教情况调查问卷(学生用表)281

附录六 “普通高中体育新课程计划”试验研究校长访谈提纲300

附录七 “普通中小学体育新课程计划”试验家长问卷调查304

主要参考文献311

后记3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