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京社科精品文库 田野民俗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北京社科精品文库 田野民俗志
  • 董晓萍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18778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65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578页
  • 主题词:民俗学-野外作业-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北京社科精品文库 田野民俗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民俗志与民族志1

二、田野民俗志与文献民俗志4

三、田野民俗志的研究目标7

四、田野民俗志的理论、方法与资料来源10

五、田野民俗志视角与田野作业12

六、田野民俗志的结构框架15

第一部分 田野作业的学术史及其在当代的发展19

第一章 新民族志与民俗文化学19

第一节 民众知识理论的变迁20

一、民众知识理论发展的三阶段20

二、模式的失落25

第二节 民俗文化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基本框架26

一、资料描述法26

二、民众思维的结构与分层29

第二章 新民族志与民俗学31

第一节 新老两代学者的理论分歧31

一、民俗与民族32

二、民俗与传统33

三、民俗与小群体34

第二节 认同35

一、认同的理论结构与民俗学的再结构公式36

二、传统的理论结构与民俗学的再结构形态38

三、文化的理论结构与民俗学的再结构研究40

第三节 一国民俗学的学说41

一、日本的一国民俗学42

二、芬兰的一国民俗学42

三、德国的一国民俗学44

四、中国的一国民俗学49

五、一国民俗学的理论特征51

第三章 新民族志与民间文艺学53

第一节 民间文学叙事的本质53

一、民俗学与民间文学54

二、民间文学研究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地位55

三、表演学派56

四、民间文学叙事行为研究的其他问题61

第二节 民俗与民间叙事类型64

一、民俗学研究与民间叙事研究的几个边界64

二、民间叙事类型的思维结构68

第三节 中介媒介与民间艺术69

一、中介媒介70

二、个体人类学71

三、民间艺术的情境73

四、民间艺术的象征性73

第四节 史诗类型74

一、史诗的容量74

二、史诗的形式80

三、史诗的地位82

四、史诗的表演83

第四章 新民族志与中国民俗学田野作业的方式与问题85

第一节 中国现代民俗学田野作业的历程85

一、文本式田野作业87

二、民族志式田野作业97

三、对现代民俗学田野作业的反思106

第二节 西方现代学者对中国民俗文化的调查研究108

一、民间戏曲和民间谚语研究108

二、民间说唱艺人及其文本研究115

三、民间传说研究122

四、村落宗族经济民俗研究139

第三节 当代民俗学田野作业理论的发展151

一、重返印度与田野作业国际化152

二、印欧合作的国际化培训154

三、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概念转型156

第二部分 田野作业过程模式理论161

第五章 田野作业过程模式161

第一节 田野作业过程模式的建立164

一、田野作业是一种成年礼165

二、田野作业是一种双文化经验169

三、田野作业是一种学术活动170

第二节 田野作业过程模式的发展172

一、田野作业是一种民族志教育172

二、田野作业是一种知识175

三、田野作业是一种视角178

四、田野作业是一种定向研究179

第六章 田野关系183

第一节 居住184

一、居住的定义184

二、拟亲属关系187

三、熟人关系190

四、官方关系197

五、文化翻译关系200

六、居住的理论特征201

七、居住的变化209

第二节 定位212

一、定位的定义212

二、固定位222

三、主体位223

四、修辞位226

五、定位的现代策略227

第三节 视角229

一、视角的定义230

二、挫折描述230

三、双窗口235

四、表达模拟式246

第四节 听话265

一、听话的定义265

二、局内词和局外词267

三、连系词268

四、性别词270

五、翻译词271

六、协调词274

七、表演词275

八、锁定词278

九、关键词279

第七章 田野叙述281

第一节 现场叙述283

一、现场叙述的定义283

二、现场活动计划285

三、现场访谈观察287

四、现场情境分析294

五、现场方法299

六、现场联想302

七、现场资料记录305

八、现场理论要点307

第二节 比较叙述308

一、比较叙述的定义308

二、超越背景的比较叙述308

三、限定资料的比较叙述310

四、历史—生态法的比较叙述311

五、统计法的比较叙述314

第三节 反观叙述315

一、反观叙述的定义315

二、反观叙述的要点316

三、反观叙述的反馈317

四、反观叙述的结构318

五、反观叙述的样本319

第四节 假设叙述321

一、假设叙述的定义321

二、假设的工具概念322

三、文献分析的假设323

四、实物分析的假设323

五、数据属性的假设324

六、假设叙述的样本324

第五节 阐释叙述328

一、阐释叙述的定义328

二、背景法328

三、相似性和对立性330

四、象征法333

第六节 文学叙述335

一、文学叙述的定义336

二、文学叙述的个案336

三、文学叙述的原则338

第八章 田野报告的写作与表述策略340

第一节 田野报告的理论框架341

一、田野阐释的知识增殖理论342

二、田野阐释的描述分类355

三、田野报告的理论表达要点和实践意义358

第二节 田野报告的写作技术359

一、从现实活动进入历史分析360

二、从历史文献进入现实活动分析364

第三节 田野报告小说的记述策略369

一、田野报告小说的定义369

二、田野报告小说与文学传统369

三、现代田野小说372

四、民俗学小说374

第三部分 现代田野作业技术的特殊训练381

第九章 准备工作381

第一节 案头准备381

一、阅读文献382

二、田野作业选题383

三、预设假说383

四、编制计划386

五、编制日程表392

第二节 选点395

一、原地调查点395

二、回访调查点395

三、专题调查点395

四、考察确认点396

五、邀访调查点396

六、普选选点396

第三节 出发准备396

一、精神准备397

二、物质准备397

第十章 调查方法399

第一节 与地方信息提供者合作399

一、地方信息提供者的定义399

二、寻找地方信息提供者399

三、地方信息提供者的作用400

第二节 参与观察401

一、参与观察的定义401

二、参与观察的方法402

第三节 现场访谈404

一、访谈要点404

二、访谈方法405

三、访谈技术405

四、访谈文本408

第四节 绘图与照相424

一、勘测和绘图424

二、使用采录设备424

第五节 转写技术424

一、转写人的操作技术425

二、转写人的素质条件428

第六节 答谢原则428

一、田野作业伦理原则428

二、答谢的方式429

第十一章 整理资料430

第一节 建立档案430

一、建档价值430

二、建档内容431

第二节 编辑资料集432

一、分类目录433

二、编辑原则439

三、编辑方法441

第三节 电子典藏449

一、电脑编码449

二、属性描述453

第四部分 田野作业个案选例457

选例一 河北定县秧歌戏调查457

一、定县秧歌的类型与民间解释460

二、从定县秧歌的表演看民间剧场观462

三、定县秧歌的民间传记录资料与现代华北社会的变迁史465

选例二 河南宝丰书会调查468

一、马街书会的基层社会组织及其说唱经卷民俗470

二、道教说唱经卷的分类与流浪走唱活动480

三、民间经卷的信仰与民间文艺表演485

选例三 陕西泾阳社火调查494

一、泾阳县的地理、历史、水利与民俗社会概况495

二、泾阳社火的组织者、队伍构成与节目结构496

三、泾阳社火活动的核心点与民众的思想观念500

四、泾阳民间水管理传统中的权力象征与现代变迁503

选例四 山西四社五村用水民俗调查506

一、古代水利碑管理传统与民间水渠管理的技术制度508

二、民间水渠的供水制度和民国以来的技术改造512

三、民间水渠的技术管理与社会关系管理519

四、民间水渠的水费收缴与现代农村税费改革524

选例五 北京账簿老字号成文厚调查531

一、成文厚的商人和商业活动资料532

二、成文厚商人的商业经营能力和管理成效535

三、成文厚商人理念与基层政府决策的微观比较分析542

后记5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