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生物化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申,庄景凡主编;龙友国,段如春,李继绸副主编;王海英,龙友国,付达华等编者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90032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00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311页
- 主题词:医用化学:生物化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学生物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
二、生物化学发展简史2
三、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4
第二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5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5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5
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5
三、氨基酸在蛋白质中的连接方式8
四、生物活性肽9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0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10
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10
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5
第三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17
一、蛋白质的两性电离与等电点17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18
三、蛋白质的变性19
四、蛋白质沉淀19
五、蛋白质的紫外吸收与呈色反应20
第四节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与分类21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21
二、蛋白质的分类22
第三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25
第一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25
一、核酸的基本成分25
二、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26
三、体内重要的游离核苷酸及生物学功能28
四、核酸的一级结构28
第二节 DNA的分子结构与功能30
一、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30
二、DNA的超螺旋结构32
三、DNA的功能32
第三节 RNA的分子结构与功能33
第四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37
一、核酸的一般性质37
二、核酸的紫外吸收37
三、核酸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37
第四章 维生素40
第一节 概述40
一、维生素的定义40
二、维生素的命名与分类40
三、维生素缺乏病发生的原因40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41
一、维生素A41
二、维生素D43
三、维生素345
四、维生素K46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47
一、维生素B148
二、维生素B249
三、维生素PP50
四、维生素B651
五、泛酸52
六、生物素53
七、叶酸53
八、维生素B1254
九、维生素C56
第五章 酶60
第一节 概述60
一、酶促反应的特点60
二、酶的分子组成61
三、酶的命名与分类63
第二节 酶的结构与催化作用机制64
一、酶的结构特点64
二、酶催化作用机制65
第三节 酶在体内的几种存在形式67
一、酶原67
二、同工酶68
三、别构酶69
四、修饰酶70
第四节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70
一、底物浓度70
二、酶浓度71
三、温度71
四、pH值72
五、激活剂72
六、抑制剂73
第五节 酶与临床医学76
一、酶与疾病的发生76
二、酶与疾病的诊断76
三、酶与疾病的治疗77
四、酶在医学上的其他应用78
第六章 生物氧化80
第一节 概述80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80
二、生物氧化的方式80
三、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81
四、生物氧化过程中CO2的生成82
第二节 线粒体生物氧化体系83
一、呼吸链的组成83
二、呼吸链成分的排列顺序86
三、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和水的生成86
四、胞质中NADH的氧化88
第三节 生物氧化过程中能量的生成、储存和利用89
一、高能化合物89
二、ATP的生成方式89
三、高能化合物的储存和利用91
第四节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92
一、微粒体中的氧化酶92
二、过氧化物酶体中的氧化酶类93
三、超氧化物歧化酶93
第七章 糖代谢95
第一节 糖的分解代谢95
一、糖酵解95
二、糖的有氧氧化100
三、磷酸戊糖途径106
第二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107
一、糖原合成108
二、糖原分解109
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生理意义110
四、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111
第三节 糖异生作用112
第四节 血糖与糖代谢紊乱115
一、血糖的来源与去路115
二、血糖水平的调节116
三、糖代谢紊乱117
第八章 脂质代谢121
第一节 脂质的组成、分布及生理功能121
一、脂质的组成与分布121
二、脂质的生理功能123
第二节 三酰甘油代谢124
一、脂肪分解代谢124
二、酮体代谢128
三、三酰甘油合成代谢130
四、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衍生物133
第三节 类脂代谢134
一、磷脂代谢134
二、胆固醇代谢136
第四节 血脂与血浆脂蛋白140
一、血脂的组成和含量140
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与功能140
三、脂蛋白代谢紊乱143
四、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144
第九章 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146
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146
一、氮平衡与蛋白质的生理需要量146
二、蛋白质的营养价值147
三、蛋白质的腐败作用147
四、氨基酸静脉营养与临床应用149
第二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149
一、氨基酸代谢概况150
二、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150
三、氨的代谢153
四、α-酮酸的代谢156
五、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157
第三节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159
一、一碳单位的代谢159
二、含硫氨基酸的代谢160
三、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162
第四节 核苷酸代谢163
一、核苷酸的合成代谢164
二、核苷酸的分解代谢167
三、核苷酸代谢障碍与核苷酸抗代谢物168
第十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172
第一节 DNA的生物合成172
一、DNA的复制172
二、DNA的损伤(突变)与修复177
三、反转录180
第二节 RNA的生物合成181
一、RNA转录体系182
二、转录的过程183
三、转录后的加工与修饰186
第三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89
一、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189
二、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193
三、蛋白质生物合成与医学的关系198
第四节 基因表达调控199
一、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200
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202
第五节 重组DNA技术203
一、重组DNA技术的基本概念203
二、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原理204
三、重组DNA技术与医学的关系206
第十一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209
第一节 概述209
一、血液的基本成分209
二、非蛋白含氮化合物209
三、不含氮的有机物210
第二节 血浆蛋白质211
一、血浆蛋白质的分类211
二、血浆蛋白质的特点213
三、血浆蛋白质的功能213
第三节 血细胞的代谢215
一、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215
二、血红素的生物合成217
三、血红蛋白的气体运输功能219
四、白细胞代谢221
第十二章 肝的生物化学224
第一节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224
一、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224
二、肝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225
三、肝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225
四、肝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227
五、肝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227
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227
一、生物转化作用的概念227
二、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228
三、生物转化的特点232
四、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233
第三节 胆汁与胆汁酸代谢234
一、胆汁234
二、胆汁酸代谢234
第四节 胆色素的代谢238
一、胆红素的生成238
二、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运输240
三、胆红素在肝中的转化240
四、胆红素在肠中的转变及胆素原的肠肝循环242
五、血清胆红素与黄疸242
第十三章 水和无机盐代谢246
第一节 体液246
一、体液的含量与分布246
二、体液电解质组成的特点246
三、体液的交换247
第二节 水平衡249
一、水的生理功能249
二、水平衡249
第三节 电解质平衡251
一、电解质的生理功能251
二、钠、氯的代谢251
三、钾的代谢252
第四节 水与电解质平衡调节253
一、神经系统的调节253
二、激素调节253
第五节 钙、磷代谢255
一、体内钙磷的含量、分布及生理功能255
二、钙和磷的吸收与排泄255
三、血钙与血磷256
四、骨的代谢257
五、钙、磷代谢调节258
第六节 微量元素代谢259
一、铁的代谢260
二、锌的代谢261
三、铜的代谢262
四、硒的代谢262
第十四章 酸碱平衡264
第一节 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264
一、酸性物质来源264
二、碱性物质的来源264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265
一、血液缓冲体系及其作用265
二、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267
三、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268
第三节 酸碱平衡失调271
一、酸碱平衡失调的基本类型271
二、酸碱平衡的常用生化指标及意义272
第十五章 细胞信号转导276
第一节 细胞通讯与信号转导基本特征277
一、细胞通讯方式277
二、信号转导的基本特征278
第二节 信号分子与受体279
一、信号分子279
二、信号转导受体280
三、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特点284
第三节 主要信号转导途径284
一、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285
二、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290
第四节 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291
一、G蛋白异常与疾病291
二、受体异常与疾病292
参考文献295
中英文专业词汇对照索引296
热门推荐
- 1819594.html
- 715413.html
- 1448421.html
- 2623681.html
- 1705538.html
- 189553.html
- 3014631.html
- 3672765.html
- 39758.html
- 22601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61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42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37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01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70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77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85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01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78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5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