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革命史 1840-1956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呈元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210955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498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14页
- 主题词:民族民主革命(学科: 历史 地点: 中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学科: 历史 地点: 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学科: 历史 地点: 中国) 社会主义革命(学科: 历史 地点: 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革命史 1840-1956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
第一节 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
一 鸦片战争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
鸦片贸易与中国的禁烟斗争4
英国发动侵华战争6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9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9
二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1
洪秀全的早期活动与金田起义11
定都南京与北伐、西征13
《天朝田亩制度》与各项政策15
第二次鸦片战争17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及其失败20
第二节 洋务运动与外国侵略的加深23
一 洋务运动23
洋务近代军事工业的兴办23
洋务近代民用企业的兴办24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25
二 边疆危机与中法战争26
边疆危机与左宗棠收复新疆26
法国发动侵华战争28
三 中日甲午战争30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30
爱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30
《马关条约》的订立34
中国人民保卫神圣领土台湾的斗争34
第三节 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35
一 戊戌变法35
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35
康有为的变法理论37
维新运动的高涨38
百日维新及其失败41
二 义和团运动44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44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46
中外反运派联合绞杀义和团和《辛丑条约》的订立48
第二章 辛亥革命50
第一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50
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与革命团体的建立50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的政治状况50
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与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52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57
二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与革命形势的发展58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纲58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大论战61
反清的武装斗争62
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64
一 武昌起义与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64
四川的保路运动64
武昌起义与全国响应66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68
二 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与袁世凯窃取革命政权70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70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经济教训73
第三节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继续斗争75
一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二次革命”75
二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运动77
三 皖系军阀的独裁统治与护法运动82
第三章 五四运动与北伐战争85
第一节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85
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85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85
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壮大86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88
二 五四爱国运动92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92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及其胜利发展94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99
三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100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00
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104
四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09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出现109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12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革命运动的发展114
一 中国共产党关于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114
华盛顿会议与直系军阀的反动统治114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16
二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与农民运动的兴起119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119
农民运动的兴起123
三 中国共产党革命统一战线政策的确立124
孙中山的伟大转变124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26
全国人民反对直系军阀的斗争129
第三节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与革命运动的高涨132
一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32
国民党改组工作的进行132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33
二 革命运动开始高涨136
革命武装的建立136
全国工农运动的复兴137
北京政变与国民会议运动139
三 五卅运动与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140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40
五卅运动142
省港大罢工144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与巩固145
北方革命运动的发展147
四 统一战线中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149
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斗争149
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151
反对西山会议派的斗争152
反对蒋介石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154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156
第四节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160
一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160
北伐战争前的形势160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162
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164
二 工农运动的新高涨165
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165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66
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167
关于农民问题的激烈斗争168
第五节 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政变与大革命的失败173
一 蒋介石集团的反革命政变173
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173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75
二 清精卫集团的反革命政变178
武汉国民政府的讨蒋斗争178
夏斗寅叛变与马日事变181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危害182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84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184
第四章 土地革命战争与抗日救亡运动187
第一节 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建立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187
一 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与中国革命的低潮187
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建立187
中国革命的低潮189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出现191
二 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的开辟195
八一南昌起义195
八七会议198
秋收起义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9
广州起义204
各地武装起义205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6
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208
古田会议211
三 工农红军与革命根据地的发展214
国民党新军阀混战与国民党的法西斯统治214
红军与革命根据地的发展218
土地革命的开展219
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地下斗争221
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221
国统区文化战线反“围剿”的斗争224
四 国民党的分化及各派的反蒋斗争226
国民党民主派的反蒋斗争226
国民党改组派的反蒋斗争232
第二节 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与红军长征的胜利237
一 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237
九一八事变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237
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240
东北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243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244
二 遵义会议与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246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与长征的开始246
遵义会议249
反对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斗争与红军长征的胜利250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252
第三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与国内和平的实现254
一 华北事变与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确立254
华北事变与民族危机的加深254
一二九爱国运动255
民族资产阶级抗日倾向的增长与国民党营垒的分化258
瓦窑堡会议260
二 西安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63
中国共产党逼蒋抗日方针的确定263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发展264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266
国民党的五届三中全会270
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会议271
第五章 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全民族抗日战争273
第一节 全民族抗战的发动273
一 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全民族抗战273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27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278
二 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与正面战场281
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281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281
三 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286
洛川会议与《抗日救国十大纲领》286
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288
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战略方针292
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296
第二节 坚持团结抗战与反对分裂投降299
一 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与国民党营垒的分裂299
日本侵华的新方针299
国民党汪精卫集团公开投敌301
二 解放区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302
日本帝国主义对解放区进攻的加紧302
解放区军民的反“扫荡”斗争与抗日根据地的扩大304
晋西事变与国民党的反共逆流308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310
三 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312
毛泽东论新民主主义革命312
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315
第三节 解放区军民为战胜严重困难而斗争317
一 皖南事变与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317
皖南事变317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321
二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残暴统治与正面战场的局部抗战324
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324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残暴统治326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局部抗战329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330
三 解放区军民克服严重困难坚持抗战331
解放区军民的反“扫荡”斗争331
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334
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340
巩固解放区的其他各项政策342
解放区的恢复和发展343
第四节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345
一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展与解放区战场的局部反攻345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展345
解放区战场的局部反攻346
二 国民党统治的腐败与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348
国民党统治的腐败348
豫湘桂战役的溃败349
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351
三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354
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354
解放区军民大反攻359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361
第六章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与新中国的诞生364
第一节 全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364
一 抗战胜利后的时局与中国共产党的方针364
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364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方针367
二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368
重庆谈判368
停战协定的签订372
政治协商会议374
各民主党派呼吁和平反对内战376
三 国民党反动派部署内战与国统区人民的反内战运动378
蒋介石破坏政协决议,积极部署内战378
国统区人民反内战运动的高涨380
四 中国共产党关于自卫战争的准备381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争布署381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382
解放区的练后减租与生产运动383
第二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与中国革命的新高潮385
一 全面内战的爆发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385
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385
中国共产党打败蒋介石的战略思想与政治军事方针386
粉碎蒋介石的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388
二 蒋介石政府处在全民包围中393
伪“国大”的召开与蒋介石和谈阴谋的破产393
国统区经济危机的加深394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396
三 中国历史的转折点398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398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整党整军运动401
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403
四 国民党反动派的垂死挣扎与第三条道路的破产407
国民党反动派的垂死挣扎407
第三条道路的破产与民主党派的重新组合409
第三节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决战与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413
一 伟大的战略决战与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413
伟大的战略决战413
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417
二 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419
国民党和平攻势的破产419
解放军渡江作战与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421
三 毛泽东的建国理论与新中国的诞生422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42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42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425
第七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430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430
一 建国初期的形势与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三中全会430
建国初期的形势与任务430
全国大陆的解放与统一432
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432
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433
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三中全会436
二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439
抗美援朝运动439
土地改革运动443
镇压反革命运动445
三 “三反”、“五反”运动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448
“三反”、“五反”运动448
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与对旧中国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改革453
建国初期的整党运动456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45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的建立460
一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460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460
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464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465
我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胜利469
二 粉碎高岗、饶漱石的反党活动472
三 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475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75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79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81
四 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488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488
知识分子会议490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492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495
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498
热门推荐
- 1225656.html
- 80948.html
- 627211.html
- 1250025.html
- 1293296.html
- 2991228.html
- 1844619.html
- 2049637.html
- 2812310.html
- 6034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57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17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6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93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21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76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83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15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6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2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