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波遥感技术与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微波遥感技术与应用
  • 谢寿生,徐永进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00512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46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微波遥感技术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篇 微波遥感技术的历史、现状和未来1

第一章 引论1

§1.1遥感的一般定义1

§1.2遥感技术系统5

1.2.1运载工具6

1.2.2遥感器8

1.2.3图象数据的处理、判读和识别11

1.2.4目标、背景波谱特性的测量和研究13

§1.3微波遥感15

1.3.1什么是微波遥感15

1.3.2为什么要发展微波遥感17

1.3.3微波遥感的主要应用领域20

第二章 微波遥感的历史和技术发展水平24

§2.1微波遥感的发展历史24

2.1.1有源微波遥感—雷达24

2.1.2微波辐射计29

§2.2微波遥感的技术发展水平30

2.2.1无源微波遥感技术31

2.2.2有源微波遥感技术34

§2.3微波遥感的未来52

2.3.1频繁的微波遥感应用试验53

2.3.2发展新一代的微波遥感器57

2.3.3解决数据处理的及时性问题62

2.3.4微波遥感应用研究64

第二篇 微波遥感的物理基础67

第三章 光、微波与电磁波67

§3.1波运动的一般概念68

§3.2电磁波的传播72

§3.3可见光成象与微波成象75

3.3.1在光学波长上的成象75

3.3.2微波成象77

第四章 地物目标的微波热辐射特性80

§4.1综述80

§4.2无源微波辐射测量的几个概念82

4.2.1微波频谱特性82

4.2.2黑体的微波辐射83

4.2.3灰体的微波辐射89

4.2.4天线温度和亮度温度92

4.2.5能量的吸收和反射94

§4.3地表物体的发射率及其特征96

4.3.1影响物体发射率的参数96

4.3.2菲涅尔(Fresnc1)反射系数96

4.3.3表面粗糙度影响102

4.3.4辐射(穿透)深度104

4.3.5典型物体的微波辐射106

§4.4微波辐射的大气传输117

4.4.1概述117

4.4.2大气的传输和发射119

4.4.3晴空大气的微波吸收和发射126

4.4.4液水的衰减和发射128

4.4.5宇宙辐射130

5.4.6人为噪声131

第五章 地物目标微波散射特性133

§5.1引言133

§5.2地物目标表面粗糙度138

5.2.1平滑面上的目标回波139

5.2.2粗糙面上的目标回波141

§5.3复介电常数146

§5.4雷达工作频率148

§5.5入射角149

§5.6极化方式151

§5.7雷达的穿透性153

5.7.1对大气的穿透性153

5.7.2对植被和地表面的穿透性154

第三篇 微波遥感技术158

第六章 微波辐射计技术158

§6.1概述158

§6.2天线和天线参数159

§6.3接收机和接收机参数166

6.3.1接收机的组成166

6.3.2温度分辨率167

§6.4辐射计系统参数与用户要求171

6.4.1系统主要参数171

6.3.3接收机类型171

6.4.2用户要求181

§6.5辐射计图象数据处理(分析)和判读方式185

6.5.1概述185

6.5.2辐射计数据采集系统187

6.5.3数字辐射计系统192

6.5.4记录数据的显示197

6.5.5辐射计数据的处理199

6.5.6辐射计图象(数据)的判读方法202

第七章 雷达系统基础206

§7.1脉冲雷达的基本结构206

§7.2雷达的分辨率210

§7.3雷达的方位分辨率213

7.3.1线性阵列天线方向图214

7.3.2阵列天线的接收方向性224

7.3.3连续辐射元天线226

7.3.4旁瓣控制226

7.3.5阵列天线的分辨率229

7.3.6传递函数230

7.3.7非聚焦天线阵233

7.3.8聚焦天线阵235

§7.4距离分辨率237

1.4.1脉冲测距237

7.4.2距离分辨率241

7.4.3脉冲压缩245

§7.5雷达方程250

7.5.1雷达探测距离253

7.5.2接收机噪声系数254

§8.2侧视雷达工作方式255

7.5.3雷达后向散射系数σ0256

7.5.4雷达平均功率259

7.5.5余割平方型方向图260

第八章 真实孔径侧视雷达264

§8.1引言264

§8.3真实孔径侧视雷达分辨率266

§8.4真实孔径雷达的工作过程268

§8.5侧视雷达图象特性271

§8.6真实孔径雷达图象的特点和判读284

§8.7真实孔径雷达设备288

§9.1引言294

第九章 合成孔径雷达294

§9.2合成孔径定义和原理296

9.2.1真实孔径和合成孔径296

9.2.2合成孔径的三种分析方法296

§9.3合成孔径雷达的分辨率311

9.3.1交叉模糊度函数311

9.3.2模糊函数的方位和距离分辨率313

9.3.3合成孔径雷达的方位分辨率314

9.3.4合成孔径雷达的距离分辨率318

§9.4距离和方位模糊度限制319

9.4.1距离模糊度限制320

9.4.2方位模糊度限制321

9.4.4雷达的最小天线面积327

9.4.3距离-方位综合模糊度限制327

9.4.5雷达的最大数据率限制328

§9.5回波相位信息的检测和存贮329

9.5.1相位测量329

9.5.2频谱折叠331

9.5.3距离门与数据存贮333

§9.6合成孔径雷达方程336

9.6.1合成孔径雷达平均功率要求336

9.6.2合成孔径雷达信噪比要求338

§9.7相位稳定性341

9.7.1雷达设备342

9.7.2飞机航迹343

9.8.1雷达测绘速率352

9.7.3距离弯曲353

9.7.4地球旋转354

9.7.5目标运动355

9.7.6信号通过非均匀大气传播355

§9.8雷达的应用要求359

9.8.2雷达频率依赖性362

§9.9雷达设备和系统框图363

9.9.1系统硬件设计要求363

9.9.2系统框图367

第十章 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处理368

§10.1引言368

10.2.1目标相位历史369

§10.2相干光学处理369

10.2.2光学脉冲压缩375

10.2.3变换平面380

10.2.4光学相关器383

10.2.5纵横比387

10.2.6光学相关器的结构389

§10.3数字机处理391

10.3.1回波信号的多卜勒特性393

19.3.2数字成象处理原理393

10.3.3数字成象处理器403

10.3.4数字成象处理算法411

第十一章 微波散射计414

§11.1散射测量原理415

11.2.1概述416

§11.2基本的散射计类型416

11.2.2几个基本系统418

11.2.3散射计-辐射计组合系统422

§11.3散射计定标425

11.3.1定标方法425

11.3.2标准散射体的选择428

第四篇 微波遥感应用429

第十二章 微波?射计应用429

§12.1大气科学应用429

§12.2海洋学应用431

12.2.1海洋温度测量431

12.2.3海水盐度测量432

12.2.2海面风测量432

12.2.4监测油污433

12.2.5海冰监测434

§12.3农业测量434

§12.4测定动物、植物区、类435

§12.5地质测量436

第十三章 成象雷达的地球科学应用437

§13.1引言437

§13.2雷达图象的判读标志439

§13.3雷达用于地形测绘442

13.3.1引言442

13.3.2雷达测绘成果443

13.4.1在水文学中的应用445

§13.4雷达在水文学和地貌学中的应用445

13.4.2在地貌学中的应用447

§13.5雷达在植被分析中的应用449

§13.6雷达的地质应用450

13.6.1一般的地质判读452

13.6.2矿物勘探452

13.6.3石油探测453

13.6.4寻找地下水454

13.6.5地质测绘455

§13.7雷达在研究海洋中的应用457

参考文献4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