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手机传播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手机传播学
  • 靖鸣,刘锐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750118367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114MB
  • 文件页数:385页
  • 主题词:移动通信-携带电话机-传播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手机传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张国良1

前言1

开篇1

第一章 手机的技术功能及其拓展1

第一节 与手机相关的通信工具1

一、电话的发明2

二、无线对讲机5

三、无绳电话6

四、小灵通8

五、寻呼机10

六、大灵通15

第二节 手机的诞生与手机之父18

第三节 手机的30年法则21

一、1G:“大哥大”的时代21

二、2G:GSM网络时代24

三、2.5G:GPRS、CDMA1X时代26

第四节 手机与网络的结合——无线上网36

一、WAP业务37

二、日本的I-mode41

第五节 手机的3G革命43

一、3G的特点43

二、3G手机的功能44

三、3G:手机媒体羽化成蝶47

四、我国已正式参与3G手机国际标准的制定48

五、后3G时代50

第六节 手机的未来形态和功能52

一、多功能化53

二、智能化54

三、人性化55

四、分群化57

第二章 手机的传播特性和意义59

第一节 手机的技术特性59

一、便携性60

二、移动性61

三、贴身性61

四、渗透性62

第二节 手机的电话传播特性63

一、即时性64

二、强迫性65

三、聚焦性65

第三节 短信的人际传播特性66

一、方便快捷67

二、书面口语67

三、去现场感68

四、到达率高68

五、选择回复69

六、保密性强69

七、可存储性70

第四节 手机的新闻传播特性70

一、信息传播快捷72

二、个性化传播73

三、多媒体移动传播74

四、及时互动75

五、潜在受众广泛75

六、新闻采访的工具76

第五节 手机的传播缺陷77

一、匿名性带来的缺陷77

二、可转发性带来的缺陷78

三、强迫性带来的缺陷79

四、私密性带来的缺陷80

五、随身性带来的缺陷82

第三章 手机传播的意义与影响84

第一节 手机传播的新闻传播学意义84

一、改写传媒版图,加剧市场竞争85

二、模糊传受双方角色,挑战传统媒体把关人地位86

三、加入人际传播因素,信息传播流程复杂化87

四、精确制导,分众传播,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88

五、拓宽传统媒体赢利空间,打造新型价值链条89

六、反思现行新闻管理体制,呼唤健全政策法规91

第二节 手机传播的社会学意义91

一、延伸人的综合感官92

二、扩展个人信息空间93

三、建构公共话语平台95

四、开展社会管理与沟通96

五、缩短社会数字鸿沟98

六、模糊公私领域界限102

七、混杂前台后台行为103

第三节 手机传播的经济学意义105

一、成就拇指经济106

二、挽救网络迷局107

三、带动相关产业108

第四章 手机与人际传播110

第一节 手机人际传播的动机110

一、手机短信人际传播分类111

二、手机人际传播的动机114

第二节 手机人际传播的内容分析119

一、事务信息类119

二、节 日祝福类120

三、情感传递类121

四、整蛊搞笑类123

五、评头论足类130

六、哲理意蕴类131

七、短信糟粕类132

第三节 手机人际传播的文化视角134

一、手机人际传播与传统文化134

二、手机人际传播与大众文化137

第四节 手机人际传播心理145

一、信息交流的心理145

二、情感联系的心理145

三、游戏娱乐的心理147

四、宣泄情绪和欲望的心理149

五、追求时尚的心理151

六、标榜个性的心理153

七、追求实惠的消费心理154

第五节 手机人际传播的悖论155

一、自由与束缚的矛盾156

二、交往目的与效果的矛盾158

三、快捷与延迟的矛盾161

四、个性与雷同的矛盾163

五、工具性和玩具性的矛盾166

六、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167

第五章 手机与大众传播170

第一节 手机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与融合170

一、手机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形式170

二、手机与传统媒体互动的注意事项174

三、互动:手机与传统媒体融合的初级阶段178

第二节 第五媒体之争179

一、手机短信是否是第五媒体之争179

二、手机是否是第五媒体之争183

第三节 手机报纸193

一、手机报纸概况193

二、手机报纸的类型196

三、手机报纸的特点198

四、手机报纸:报业蓝海200

五、手机报纸的瓶颈制约203

六、手机报纸的前景展望212

第四节 短信新闻文本分析214

一、新闻体裁多为消息214

二、新闻结构打破常规216

三、根据需要选择新闻要素217

四、文本系统相对封闭219

五、叙事结构比较简单220

六、新闻语言高度浓缩221

第五节 手机电视221

一、手机电视的实现方式222

二、手机电视的发展概况224

三、发展手机电视需解决的几个问题230

第六节 手机广播247

一、手机广播的界定247

二、手机广播的发展现状248

三、手机广播的特点251

第七节 手机广告253

一、手机广告的形式255

二、手机广告的特点257

三、手机广告出现的问题260

四、如何开掘手机广告金矿261

第六章 手机传播中的法制与伦理问题268

第一节 手机短信传播中的法制与伦理问题269

一、手机短信犯罪269

二、手机短信的一般违法行为275

三、短信的不道德行为278

第二节 手机偷拍引发的法制与伦理问题280

一、手机偷拍侵犯隐私权行为281

二、手机偷拍犯罪行为284

第三节 手机媒体与著作权保护问题286

一、报纸信息在移动终端传播的著作权287

二、广播电视信息在移动终端传播的著作权289

三、网络信息在移动终端传播的著作权290

第四节 手机传播与信息安全292

一、手机正常传播与信息安全292

二、手机病毒传播与信息安全295

第五节 手机传播法制与伦理问题的原因分析298

一、手机媒介生态系统的构成299

二、手机媒介生态系统失衡原因299

第六节 手机法制与伦理问题防范305

一、国外防范手机法制与伦理问题的经验306

二、国外治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312

附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319

附件二:信息产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移动通信网络不良信息传播治理的通知338

附件三:关于规范短信息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342

附件四: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346

参考文献:354

后记3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