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勇,杨志,李春雨等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ISBN:780742067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17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38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研究;文学研究-中国-20世纪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五四”前后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潮11
一、“五四”前后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潮11
二、陈独秀:从文学革命论到马克思主义文艺观22
三、李大钊:劳动至上的“平民文学”31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确立42
一、渗透马克思主义文艺精神的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历程42
(一)蕴涵马克思主义文艺精神的“为人生”现实主义主张43
(二)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建设中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精神的本土化理解54
二、自然主义与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57
(一)揭示“矛盾”的入口:茅盾早期文艺思想中的自然主义问题58
(二)以倡导自然主义来推进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建设59
(三)以马克思唯物史观审视关于自然主义的三场论争61
(四)茅盾自然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契合点71
(五)茅盾早期文学进化观与之后接受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联76
三、从文艺“为人生”到革命现实主义文艺观的飞跃84
(一)茅盾由“为人生”向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文艺观转变的思想历程84
(二)茅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革命现实主义文艺观脱胎于“为人生”主张89
(三)茅盾从“为人生”到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的飞跃92
(四)茅盾与郭沫若向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转变的对照考察96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演变100
一、由浪漫主义走向马克思主义101
(一)中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中所蕴涵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精神101
(二)创造社所掀起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译介热潮104
二、革命文学的倡导106
(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影响下的中国革命文学106
(二)太阳社和后期创造社对于革命文学的倡导108
三、革命文学的理论建设112
(一)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观113
(二)革命文学批评标准的探讨及其批评的实践116
四、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解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123
(一)鲁迅与创造社、太阳社的论争123
(二)茅盾与创造社、太阳社的论争128
(三)冯雪峰、胡秋原等关于“革命文学”的意见130
(四)革命文学论争的意义和对它的历史评价133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与左翼文学的兴起138
一、左联的成立及苏俄式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主导地位的确立138
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144
(一)阶级论指导下的作家立场之争145
(二)唯物辩证法指导下的创作方法之争149
(三)人民历史观指导下的大众化写作之争152
三、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鲁迅文艺观和文艺实践157
(一)后期杂文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159
(二)后期杂文的辩证因素和理想色彩163
第五章 瞿秋白与冯雪峰: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探索者167
一、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俄苏文学168
(一)译介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169
(二)译介“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172
(三)译介和传播俄苏文学176
二、关于文艺大众化的论争180
(一)文艺大众化的前提论争:否定“五四”还是肯定“五四”180
(二)文艺大众化的姿态论争:教导大众还是深入大众183
(三)文艺大众化的任务、语言、技巧、形式、内容等问题的论争与阐释186
三、与自由主义的论争197
(一)与胡秋原的论争——“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197
(二)与苏汶的论争——文学家“做不成什么‘第三种人’”201
(三)正面阐释无产阶级文学的相关问题207
四、不一样的鲁迅观211
(一)以发展的眼光不断深化对鲁迅的认识211
(二)以辩证的态度阐释鲁迅的唯物论思想、阶级文学观和人民力量观215
(三)杂文研究:透视鲁迅思想和文学道路的窗口221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与国统区文学229
一、马克思主义在文艺大众化运动中的体现229
(一)文艺与大众问题的根源230
(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文艺为政治服务观232
(三)文艺大众化的实绩235
二、民族形式的讨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国统区的传播239
(一)毛泽东提出“民族形式”239
(二)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241
(三)国统区作家对民族形式的解读244
三、胡风: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个人化表述248
(一)在“五四”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中成长249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支脉250
(三)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现实主义251
第七章 延安文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形成256
一、《讲话》前奏曲:1942年以前的延安文艺260
(一)前进着的延安文艺——延安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艺运动方向的尝试260
(二)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另一种诠释266
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熟的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的建立270
(一)《讲话》前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无产阶级的文艺理论观念270
(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马克思主义两个基本理论体系内的文艺观273
(三)《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民族化的优秀典型280
三、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下的延安无产阶级群众化文学创作282
(一)对于王实味“思想异端”的批判283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指导下的文艺运动——大规模的民众戏剧289
(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引领下的文艺创作——新天地里的新小说295
第八章 十七年文学: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301
一、建国之初的文坛格局301
二、《讲话》精神的全面发扬304
(一)旧话重提:文艺与政治的关系304
(二)毛泽东文艺思想话语地位的确立306
三、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十七年文学创作中的贯彻308
(一)争鸣中的人学思潮309
(二)“小资产阶级”的创作倾向313
(三)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316
(四)关于“英雄人物形象”320
(五)“写中间人物”问题322
四、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323
(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原则确立及其争鸣323
(二)“两结合”的创作方法328
五、“干预生活”文学思潮对文艺功能的探索329
(一)“干预生活”文学思潮的兴起330
(二)“干预”与“反干预”的理论争锋331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新时期的拓展和演变335
一、文学与政治336
二、人性、人道主义的复苏345
三、现实主义的深化356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365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365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及其引进中国的意义365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368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376
二、马克思异化命题在20世纪中国文坛的演绎与争鸣378
(一)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本质内涵379
(二)中国现代文学对异化命题的关注和演绎380
(三)中国当代文坛对异化问题的探讨与论辩382
三、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论题的关注和审理393
(一)引入西马关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问题的研讨视角394
(二)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在中国的萌发与影响402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411
编辑后记415
热门推荐
- 3601757.html
- 803900.html
- 2765675.html
- 2520278.html
- 162039.html
- 3110089.html
- 213357.html
- 1911066.html
- 3369035.html
- 19954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31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40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71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83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17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77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50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62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43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7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