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教兴国战略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席巧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042462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4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教兴国战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科技富国论3
一、科教兴国战略3
1.科教兴国战略缘由3
(1)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3
(2)科教兴国战略意义4
(3)科教兴国,教育先行7
2.科教兴国战略审视8
(1)科教兴国战略发展历程8
(2)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工程11
(3)科教兴国战略理论基石13
(4)创新是科教兴国的灵魂17
3.科教兴国的先进代表18
(1)先进生产力的代表19
(2)先进文化的代表21
(3)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22
二、世界科技浪潮24
1.知识经济与教育可持续发展24
(1)知识经济与创造教育24
(2)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25
(3)知识经济与干部教育25
2.世界科技进步浪潮27
(1)20世纪科技进步态势27
(2)智力成为第一生产要素29
(3)21世纪世界科技发展30
(4)21世纪世界科技十大难题33
(5)中国科技未来36
3.科技竞争力比较38
(1)我国科技竞争力地位38
(2)科技竞争力的国际比较39
(3)我国科技竞争力差距41
(4)WTO挑战中国科技43
三、科技创新47
1.科技创新难关与超越47
(1)中国科技创新外部条件47
(2)科技创新历史条件48
(3)职称政策49
(4)科技奖励与利益牵制51
(5)科教投入机制52
(6)创新难关53
(7)超越策略55
2.“创新”得失的经验教训57
(1)“军转民”的成功效应57
(2)军费膨胀,经济落伍58
(3)突破旧体制60
四、高科技产业特殊规律与风险投资62
1.高科技产业化及其企业生命周期63
(1)概念64
(2)高科技产业界定66
(3)高科技产业演化机理67
(4)高科技产业区位70
(5)高科技企业的融资及生命周期73
2.高科技:国际竞争战略的核心76
(1)高科技领域的“天下大势”76
(2)全球十大高科技热点地区79
(3)高科技投资量猛增80
(4)发达国家创新态势82
(5)发展中国家培育“闪光点”85
(6)高科技竞争策略87
3.高科技产业发展模式92
(1)分散的经营模式92
(2)高科技人才及其创业精神93
(3)鼓励风险投资的金融体制95
(4)务实有效的经济政策96
4.投融资体制弊端与风险投资特殊机制98
(1)风险投资体系基本特征与高科技产业发展阶段98
(2)机制、制度和政策101
(3)风险资本的形成102
(4)风险投资公司的组建105
(5)知识资本的地位107
(6)风险资本的退出108
(7)中国二板市场110
5.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趋势112
五、中国高科技产业化117
1.中国高科技国情117
(1)从创业到创新117
(2)科技攻关计划120
(3)高科技产业化历程121
(4)战略地位演进125
(5)高科技产业化成就126
(6)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29
(7)中国高科技的国际地位131
2.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瓶颈”133
难点一:科技创新体系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133
难点二: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拉大135
难点三: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渠道存在断层137
难点四:技术创新能力差138
难点五:非典型特征139
难点六:技术密集度低140
难点七:社会信息化程度低142
3.中国高科技产业开发区类型与布局143
(1)类型143
(2)建设布局与地理分布145
(3)中关村:21世纪中国典型高科技区148
(4)中关村前景149
(5)中关村形象设计152
六、中国高科技产业市场化154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拓154
(1)从设想到科学155
(2)公有制并非跨越“峡谷”的终极156
(3)跨越的又一创举158
2.高科技产业市场特征160
(1)消费者161
(2)竞争者162
(3)供应商与中间商163
(4)高科技企业164
3.高科技产业市场机制164
(1)高科技产业与市场变化164
(2)高科技企业成长及其竞争机制166
(3)技术生成与研究开发168
(4)“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171
(5)高科技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173
(6)高科技产业市场化策略175
4.全球化与中国高科技180
(1)经济国际化和全球化180
(2)全球化特征182
(3)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影响183
(4)“入世”的挑战186
(5)政策环境变化188
(6)面临工业化与知识经济双重压力190
七、中国高科技产业改革方向192
1.人才高地与资本高地192
(1)为高科技大厦营造资本高地192
(2)用良好机制和环境造就人才高地195
2.高科技产业化技术路线197
(1)高科技发展关键是产业化197
(2)科技链与产业链有机结合200
(3)掌握主动权,提高创新能力202
3.高科技产业化改革方向204
(1)集中力量,协同攻关204
(2)选择适合国情的高科技企业成长模式207
(3)构建中小企业创新网络209
(4)面向未来的科技体制改革210
下篇 教育强国论215
八、教育是立国之本215
1.教育国略: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215
(1)科教兴国战略216
(2)邓小平教育发展战略思想218
(3)江泽民教育创新观220
(4)教育:创新人才的摇篮223
(5)教育可持续发展准则224
(1)主导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227
2.可持续发展始于教育227
(2)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功能效应228
(3)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231
3.传统教育精华232
(1)以教治国232
(2)有教无类233
(3)德育首位235
(4)教学真知237
4.教育现代化237
(1)教育观念现代化238
(2)教育理论现代化241
(3)教育内容现代化243
(4)教育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245
(5)教育必须坚持“三个面向”248
(6)教育必须进一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49
(1)生产性与生态性的矛盾250
5.教育现代化面临的矛盾250
(2)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矛盾251
(3)物质性的与精神性的矛盾253
6.创新的制约因素254
(1)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254
(2)社会群体的趋同取向256
(3)社会角色的单一认同257
(4)创新思维认识误区258
7.全球素质教育260
(1)高度的社会责任感261
(2)高度的创新意识262
(3)高度的应变能力264
(4)素质教育原则265
8.人文教育理念270
(1)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观270
(2)超越的人性观271
(3)注重陶冶的课程观273
(4)非强制性的方法观274
9.教育多元化275
(1)知识爆炸与学习革命275
(2)科学与人文的融合277
(3)突破科技转化生产力瓶颈278
(4)造就创造性人才280
(5)终身教育282
九、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85
1.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285
(1)新技术革命的挑战285
(2)经济全球化背景288
(3)多元文化的碰撞289
(4)教育市场的形成与规范290
(1)大学的重新定位292
2.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竞争:教育竞争292
(2)从边缘到中心294
(3)转变教育观念,丰富教育方针296
(4)改革办学模式,发挥功能效应297
3.知识经济时代的新教育观299
(1)新的知识创新观299
(2)新的社会服务观301
(3)新的全面发展教育观301
(4)新的终身教育观303
(5)新的学术观304
(6)新的人才观305
(7)新的思维观308
4.高等教育的国际化310
(1)高等教育的国际性310
(2)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311
(3)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312
5.高等教育大众化314
(1)高等教育大众化概念与速度315
(2)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316
(3)大众化战略318
(4)未来大学网络化320
(5)大学精神永存322
6.高等教育的重审与重构323
(1)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教育的重审323
(2)人文精神的迷失与重构325
(3)质量: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328
(4)解放高等教育生产力329
(5)强化“三个意识”331
(6)突出刨新特色332
1.国际教育两难问题336
(1)“大众”与“英才”336
十、教育理论争议与教育改革浪潮336
(2)美国大众教育模式338
(3)英国的“贵族教育”341
(4)“天才论”与“均等论”343
(5)两难的经济动因与科学冲击346
(6)模式选择的政治文化因素347
2.中国大众教育曲折历程349
(1)平民教育运动349
(2)从“拔尖”到大众教育极端化350
(3)拨乱反正354
(4)市场经济的冲击与应对356
3.教育经济论358
(1)教育与经济的关系359
(2)教育产业与教育市场362
(3)教育体制与经济体制366
(4)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372
(5)教育的经济功能375
4.教育改革浪潮377
(1)环球教育趋势377
(2)历史动因379
(3)经济改革必然引起教育改革380
(4)战略性主导产业与中国教育改革381
(5)教育管理改革与师资经费投入383
5.集约型经济增长与劳动者素质提高385
(1)中国劳动者素质现状385
(2)整体素质低的原因388
(3)劳动者素质是竞争的决定力量393
(4)生产和消费的统一396
(5)科技劳动力再生产效应399
(6)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途径402
(7)开发人力资源战略405
6.高校:高技术创新之源408
主要参考文献411
热门推荐
- 1709234.html
- 1399559.html
- 3790585.html
- 1842905.html
- 2220497.html
- 311405.html
- 1810580.html
- 708044.html
- 931704.html
- 12251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99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11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6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65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42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8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71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65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80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3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