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书院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书院史
  • 邓洪波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ISBN:780186210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09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6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书院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第一章 书院:新生的文化教育组织1

第一节 唐代的民间书院2

一、唐代初年民间书院的出现2

光石山书院:早于丽正、集贤的民间书院2

地方志记载的唐初书院4

二、松洲书院:服务公众,传道授业的标志6

三、唐诗中的书院8

四、唐代各地书院概况18

第二节 唐代的官府书院26

一、丽正、集贤书院的设置27

二、集贤书院的职事设置与组织分工31

三、丽正、集贤书院的文化学术活动34

第三节 五代十国时期的书院42

第四节 书院的初期形态49

一、关于书院的起源49

二、初期书院在书院发展史中的地位50

三、初期书院的三个发展阶段51

四、初期书院的分布特点52

五、初期书院的功能形态53

六、初期书院的教学功能56

七、初期书院的建设特点58

第二章 书院的名扬天下60

第一节 北宋书院发展概要60

一、北宋书院基本情况统计62

二、北宋书院的区域分布与特点65

三、时间分布特点与两个发展阶段67

第二节 替代官学的角色与教育功能的强化72

一、书院替代官学的角色72

二、书院教育功能的强化77

第三节 天下四大书院81

一、各家各说“四书院”81

二、与“四书院”并行的“三书院”之说86

三、天下书院三四家89

岳麓书院:天下书院之首89

石鼓书院91

白鹿洞书院92

应天府书院94

嵩阳书院96

茅山书院与徂徕书院99

第四节 官学运动与书院的流变102

一、兴学运动中书院与官学的互动102

二、北宋后期书院的流变106

第三章 书院制度的确立110

第一节 南宋书院发展概况110

一、南宋书院基本情况统计111

二、南宋书院的区域分布113

三、南宋书院的时间分布116

四、书院建设力量的对比与分析119

第二节 理学家与南宋书院的兴起123

一、理学家掀起的书院运动123

二、理学家追求的书院目标与理想129

第三节 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136

一、书院与理学的一体繁荣136

二、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形态141

理学家的书院情结142

学人、学派与书院的结合144

书院讲学倡导理学精神148

第四节 书院制度的确立153

一、书院基本规制的日趋完善154

学术研究154

讲学155

藏书156

刻书157

祭祀158

学田159

二、规章制度建设161

《白鹿洞书院揭示》:理学家高扬的书院精神161

丽泽书院学规:书院倡导的行为规范164

延平书院日习常式:书院课程表166

三、书院的管理制度167

山长与堂长负责制168

师资管理制度169

学生管理制度171

教学管理制度172

四、明道书院:规制最完备的南宋书院174

一、南宋四大书院的缘由180

第五节 南宋四大书院180

二、岳麓书院183

三、丽泽书院185

四、白鹿洞书院186

五、象山书院188

第四章 书院的推广与官学化189

第一节 元代书院发展概况189

一、元代书院基本情况统计190

二、元代书院的区域分布191

三、元代书院的时间分布194

四、元代书院建设力量对比与分析197

一、宋遗民的书院讲学198

第二节 宋遗民兴学与元代的书院政策198

二、元代的书院政策204

第三节 书院的推广与官学化210

一、南方书院的继续发展211

二、书院向北方地区的推广217

三、理学与书院的同步北移220

四、书院的官学化趋势224

第四节 西湖书院:国家重要的出版中心234

一、西湖书院的历史沿革234

二、西湖书院的规制与组织236

三、西湖书院的刻书事业238

四、西湖书院重整书目:书院刻书事业辉煌的标志242

第五节 元代书院空间的拓展246

一、少数民族的加入:书院建设队伍的扩大247

二、医师、方书与门诊:书院教学内容的扩展250

三、教授与训导:书院制度的革新253

双山长制253

山长改教授255

训导主持教学257

第五章 书院的繁荣与辉煌260

第一节 明代书院发展概况260

一、明代书院基本情况统计261

二、明代书院的区域分布261

三、明代书院的时间分布267

四、明代书院建设力量的对比与分析270

第二节 斯文维系:明代前期书院的生存状态271

一、百年沉寂272

二、近半个世纪的恢复278

第三节 书院与学术的再度辉煌285

一、王守仁的书院实践与书院观286

门生群集的书院生活287

王守仁的书院观292

二、足迹所至必建书院的湛若水299

三、王、湛后学与书院的辉煌302

第四节 走向民众:书院的平民化305

一、面向平民:书院发展的新动向305

二、儒学诠释的平民化:书院讲学的新特点313

王、湛首开儒学平民化之先机313

泰州学派的“百姓日用之学”317

其他书院的平民化讲学322

一、扩张与普及的努力330

第五节 兴盛中的新动向330

二、新型书院333

军事书院334

社团书院338

王府书院340

三、修志编书:书院经验的总结342

第六节 走向朝鲜:书院制度的移植347

一、朝鲜书院发展史348

二、朱熹及白鹿洞书院对朝鲜书院的影响356

三、中朝书院的异同362

第七节 禁毁笼罩下的明季书院363

嘉靖之毁:矛头直指王、湛讲学364

一、明季三毁书院364

万历之毁:张居正痛恨讲学368

天启之毁:魏忠贤残害东林373

二、禁毁笼罩下的明季书院379

三、天下东林讲学书院381

天下东林讲学书院概说381

东林书院的重建与讲学386

东林开创的书院新传统392

首善书院397

第六章 书院的普及与流变404

第一节 清代书院发展概况404

一、清代书院基本情况统计405

二、清代书院的区域分布405

三、清代书院的时间分布410

四、清代书院建设力量的对比分析413

第二节 晚明遗风与清初政策415

一、清初书院的晚明遗风415

二、清初的书院政策429

由不许别建到赐书赐额:顺治、康熙年间的书院政策429

构建官办书院体系:雍正、乾隆时期的书院政策434

第三节 书院的普及性发展438

一、书院的大发展及其阶段性特征439

雍正、乾隆时期的书院与发展特点439

清代中期的书院与发展特点443

晚清书院的超高速发展446

二、书院的普及450

一、省会书院的建立460

第四节 省会书院:遍布全国的教育学术中心460

二、省会书院的特点466

三、省会书院的新生代472

第五节 书院与乾嘉汉学474

一、书院与乾嘉汉学的昌明474

二、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乾嘉汉学的鼎盛481

第六节 和而不同:书院与科举492

一、创建或修复书院:以科举为目标492

二、生徒和山长的选拔:以科举为指向497

三、书院教学:以八股文为核心501

四、书院资助赴考生徒:从经费上支持科举508

五、修建考棚和祭祀建筑:书院科举化的具体象征510

六、书院的全面科举观:应试和育才的统一512

第七节 东洋、西洋与南洋:书院制度的移植515

一、走向东洋:日本的书院516

作为日本学校的书院517

作为出版机构的书院525

作为留学教育机构的书院526

日本在中国创办的书院528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在日本的影响530

二、走向西洋:意大利与美国的书院535

意大利那不勒斯文华书院535

美国旧金山大清书院537

三、走向南洋:东南亚的华侨书院538

新加坡萃英书院:华侨书院的典型539

第八节 西学东渐:教会书院544

一、中国教会书院概况545

二、教会书院的发展历程与阶段性特征555

三、教会书院的影响560

第九节 书院的改革与改制562

一、旧院新颜:传统书院的改革562

二、新型书院的创立567

三、走向现代:书院的改制578

改革高潮与戊戌书院改制579

20世纪初的书院改制588

附录 本书图表索引598

主要参考文献601

后记6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