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政治与中国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国际政治与中国
  • 阎学通著(清华大学)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9014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国际政治-文集;国家安全-中国-文集;对外政策-中国-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际政治与中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第一编 科学、标准与方法3

国际关系研究的科学性3

研究方法不是理论4

科学研究方法的本质5

科学方法的意义8

结束语10

国家利益的性质11

混淆的“国家利益”概念12

国家利益的形成16

国家利益的构成与分类22

国家利益的变化26

国家利益的判断30

判断国家利益的基本依据31

国家利益的衡量37

图3-1 国家利益的次序38

图表目录38

图3-2 国家利益的效用41

国家利益的实现标准42

图3-3 利益实现的满足度43

双边关系的衡量方法45

双边关系衡量方法及其问题46

图4-1 事件数据分析的流程46

图4-2 按戈尔茨坦分值标准衡量的1979—1997年伊朗对)伊拉克的事件分值47

图4-3 李少军衡量的1993-2000年中美关系48

双边关系的衡量方法49

图4-4 定量衡量双边关系的流程49

图4-5 国家双边关系数值标准51

对双边关系衡量方法的测试53

图4-6 依两种事件分值表统计的事件分值对比53

图4-7 按事件分值表得到的事件分值与回归方程拟合得到的分值比较54

表4-1 中美关系从不同初始值出发的中美关系分值的时点数据(1999-2003)55

图4-8 中美关系从不同初始值出发的演化结果(1999-2003)55

图4-9 从同一初始值出发的中美、中俄关系演化结果56

双边关系衡量方法的应用56

图4-10 中俄、中美及两岸关系变化(2001-2003)57

图4-11 中美、中日关系变化(2001-2003)58

图4-12 中美关系各年内的变化(1999-2003)58

附录:事件分值基准表60

国际环境的评估64

国际环境的分类、构成及影响66

崛起环境的评估方法74

图5-1 崛起环境量化标志的操作化76

图5-2 崛起环境的利弊标志78

表5-1 崛起环境的等级和指数80

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评估81

表5-2 冷战后中国崛起环境的指数87

图5-3 冷战后中国崛起环境变化趋势88

结束语89

和平的性质93

第二编 和平、安全与合作93

和平的非暴力性、不安全性与非永久性94

图6-1 安全的状态95

图6-2 和平的安全程度97

和平的目的性、工具性与正义性100

结论105

安全的性质与战争周期107

“安全”的含义107

大规模国际战争的周期113

图7-1 二战后世界和平的稳定性及其推想120

中国卷入军事冲突的频率120

图7-2 中国卷入军事冲突的频率及其推测122

启示123

东亚和平的基础125

对东亚和平体系的多种解释126

非均势核威慑的作用130

图8-1 非均势核威慑双方的安全目标收益133

表8-1 东亚安全利益冲突国家的和平关系类型134

非均势核威慑的补充变量及其作用136

图8-2 东亚地区和平的三要素138

结论140

亚太安全环境143

亚太地区的安全现状及趋向144

中国安全环境的发展趋势147

争取较好安全的思考152

结束语154

亚太安全合作155

安全合作的形式与内容156

表10-1 部分亚太国家安全合作的形式与内容157

表10-2 军事同盟与合作安全的区别160

安全观念与安全合作161

表10-3 安全观念对亚太主要国家的影响程度164

安全合作的发展趋势166

结论168

第三编 矛盾、崛起与策略171

国际政治的主要矛盾171

判断国际政治主要矛盾的标准172

意识形态对抗转向争夺世界霸权175

美国称霸与大国反霸179

表11-1 冷战后世界主要力量间的双边主要矛盾182

中国在国际政治主要矛盾中的位置185

表11-2 美国霸权目标与世界主要国家的战略矛盾及强度186

表11-3 美国与中、日、俄、欧的战略矛盾强度187

结论188

大国崛起的性质190

崛起的零和性191

崛起的阶段195

崛起阶段与国际环境199

结束语200

和平崛起的条件201

对中国崛起的不同关注202

霸权遏制崛起的问题204

国家生存威胁的问题205

卷入外部战争的问题207

结论208

中国崛起的实力地位210

认识分歧及其原因211

实力地位的相对性及评估意义215

图14-1 中美关系与中日关系的变化(2001-2004)218

综合国力及中国实力地位219

表14-1 2002年美、中、日、印、法、英、俄、德的国防开支222

表14-3 21世纪初的中、法、英、俄、日、德、印的国力结构223

表14-2 2003年中、日、德、法、英、俄的GDP223

实力地位变化与中国崛起速度224

结论231

中美战略关系的基础234

内战前夕的中美关系235

内战期间的中美关系239

新中国建立时的中美关系244

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美关系247

结论252

统一台湾的概率255

台湾问题的三个基本结果255

统一台湾的三种基本方法258

统一的四种形式260

统一台湾的概率262

启示264

武力遏制“台独”的收益与策略266

“台独”对中国的战略安全威胁267

武力遏制“台独”的收益269

图17-1 新中国在战争与和平时期的GDP增长速度270

武力遏制“台独”的基本原则272

索引2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