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化工原理示例与练习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丛德滋,方图南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
- ISBN:7562800014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化工原理示例与练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流体流动1
[例1.1]基本因次与因次系统1
[例1.2]同一因次系统的单位换算2
[例1.8]不同因次系统的单位换算3
[例1.4]经验关系式的单位换算4
[例1.5]混和液体的密度5
[例1.6]混和气体的密度5
[例1.7]混和液体的粘度6
[例1.8]混和气体的粘度7
[例1.9]静压强与浮力7
[例1.10]比重计的设计原理8
[例1.11]容器壁面的受力8
[例1.12]液封高度的计算9
[例1.13]流向的判断9
[例1.14]远距离液位测量11
[例1.15]普通U形管压强计11
[例1.16]单杯式压强计12
[例1.17]复式压强计13
[例1.18]双液杯式微压机14
[例1.19]管道两点之间压差的测量15
[例1.20]倒U形管压差计15
[例1.21]两容器间压差的测量16
[例1.22]气体的平衡16
[例1.23]液体管路各断面平均流速相对大小的不变性17
[例1.24]气体管路各断面质量流速相对大小的不变性17
[例1.25]管内流动的平均流速18
[例1.26]理想流体在管内流动时的能量转换19
[例1.27]流体在管内的汽化20
[例1.28]容器内液体的排放20
[例1.29]简易恒速装置21
[例1.30]阻力损失与势能的消耗22
[例1.31]管流的特点与管内流体压强的变化23
[例1.32]高位槽的最大流出量25
[例1.33]由局部阻力损失引起的管内汽化26
[例1.35]无外加功流体输送管路的流量调节27
[例1.34]虹吸管顶部的最大安装高度27
[例1.36]喷嘴的尺寸与喷出速度29
[例1.37]多层封闭容器内的流动30
[例1.38]流化床的压降30
[例1.39]流体对固体边界的作用力31
[例1.40]流体在环隙内作层流流动的速度分布与阻力损失32
[例1.41]流动形态判据的确定33
[例1.42]根据无因次变量进行模拟实验34
[例1.43]无因次经验关联式与普通经验式的区别35
[例1.44]无外加功简单输送管路计算问题的自由度36
[例1.45]水塔高度和管路直径的计算37
[例1.46]在一定势能差下管路输送能力的计算38
[例1.47]在规定流量下管路所需势能差的计算39
[例1.48]管路流量与所需势能差的关系39
[例1.49]流体粘度对管路输送能力的影响40
[例1.50]流体的温度对管路输送能力的影响41
[例1.51]支管阻力为主的分支管路42
[例1.52]总管阻力为主的分支管路43
[例1.53]使用同一水源各用户间的相互影响44
[例1.54]并联管路的流量分配45
[例1.55]提高流量分配均匀性的代价46
[例1.56]真空管路直径的计算47
[例1.57]设备漏气对真空度的影响48
[例1.58]长距离气体输送管路的计算48
[例1.59]非圆形管道内流量的测量49
[例1.60]孔板的能量损失50
[例1.61]孔板流量计的测量范围52
[例1.62]转子流量计的刻度换算53
[例1.63]转子流量计的切削53
练习一54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65
[例2.1]旋转液体中的压强分布65
[例2.2]流体压强沿叶片通道的变化66
[例2.3]叶片形状对理论压头的影响67
[例2.4]输送管路对外加功的需求68
[例2.5]泵在循环管路中的压头与功率70
[例2.7]根据输送任务确定管径与相应的离心泵71
[例2.6]泵在分支管路中的压头与功率71
[例2.8]根据输送任务和已有离心泵决定管径73
[例2.9]离心泵的实际工作点74
[例2.10]用阀门调节管内流量的能耗76
[例2.11]切削叶轮与关小阀门的能耗比较77
[例2.12]流体密度对管路的影响79
[例2.13]气体密度对风机流量的影响80
[例2.14]离心泵组合方式的选择81
[例2.15]多台离心泵的并联组合83
[例2.16]液体种类对泵的允许安装高度的影响84
[例2.17]在循环管路中防止汽蚀现象的措施85
[例2.18]离心泵的H3max和△hmin的实验测定86
[例2.19]正位移泵的流量调节87
练习二88
第三章 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92
[例3.1]颗粒尺寸对颗粒床内流动的影响92
[例3.2]空隙率ε对床层内流动的影响93
[例3.3]根据压降计算式从已知工况推算未知工况94
[例3.4]利用压降计算式指导实验测定95
[例3.5]恒速过滤时压差随时间的变化96
[例3.6]等压过滤时过滤速率随时间的变化97
[例3.7]间歇过滤机的生产能力98
[例3.8]所需过滤面积的计算99
[例3.9]操作方式对过滤机生产能力的影响100
[例3.10]压差与温度对过滤操作的影响102
[例3.11]根据操作数据反算过滤常数103
[例3.12]回转真空过滤机的设计型计算104
[例3.13]回转真空过滤机的操作型计算105
练习三105
第四章 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108
[例4.1]颗粒尺寸对沉降速度的影响108
[例4.2]颗粒形状对沉降速度的影响108
[例4.3]流体温度对沉降速度的影响110
[例4.4]液体粘度的测定111
[例4.5]小液滴在液体中的浮升与滞留111
[例4.6]颗粒分级器各级容器直径的确定112
[例4.7]小颗粒的下降速度随时间的变化114
[例4.8]降尘室所需面积的计算115
[例4.9]降尘室出口气体含尘量的计算116
[例4.10]气体温度对降尘室生产能力的影响117
[例4.11]降尘室放置角度对生产能力的影响118
[例4.12]流化床与固定床压降的比较119
[例4.13]起始流化速度的实验测定120
[例4.14]流化床直径的计算121
[例4.15]流化床反应器催化剂损失量的计算121
练习四122
第五章 传热125
[例5.1]导热总温差在多层壁内的分配125
[例5.2]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及其平均值126
[例5.3]球形壁内的定态一维热传导127
[例5.4]导热系数的简易测定127
[例5.5]有内热源的一维定态热传导128
[例5.6]给热系数与传热温度差的关系130
[例5.7]物性对管内给热系数的影响130
[例5.8]流速对管内给热系数的影响131
[例5.9]管径对管内给热系数的影响132
[例5.10]非圆形管道的给热系数132
[例5.11]流体的流动形态对给热系数的影响133
[例5.12]自然对流所引起的热损失134
[例5.13]大容积饱和沸腾给热系数经验表达式的应用135
[例5.14]传热面的方位对冷凝给热系数的影响136
[例5.15]液膜流动状态对给热系数的影响136
[例5.17]保温材料的合理使用137
[例5.16]壁温的计算137
[例5.18]保温层的临界半径139
[例5.19]小球表面给热系数的测定140
[例5.20]空心容器壁上小孔的辐射能力141
[例5.21]黑度的实验测定142
[例5.22]热辐射所引起的热损失142
[例5.23]遮热板的黑度与数目对隔热效果的影响143
[例5.24]以恒热流方式加热的蒸发设备的飞温144
[例5.25]气体温度的测量误差145
[例5.27]对数平均推动力的特性146
[例5.26]保温瓶内热水的冷却146
[例5.28]逆流与并流操作时最小载热体用量的比较147
[例5.29]冷凝冷却器所需传热面积的计算148
[例5.30]传热过程的调节149
[例5.31]热阻较小侧流体的流量变化对传热过程的影响150
[例5.32]热阻较大侧流体的流量变化对传热过程的影响152
[例5.33]换热器的传热能力与载热体用量的关系153
[例5.34]换热器的调节余地155
[例5.35]换热器给热系数的实验测定157
[例5.37]换热器逆流操作与并流操作的比较158
[例5.36]换热器污垢热阻的计算158
[例5.38]载热体再循环对传热过程的影响159
[例5.39]搅拌在传热过程中的作用160
[例5.40]复杂流型传热过程的计算162
[例5.41]换热器的串联组合163
[例5.42]换热器的并联组合165
[例5.43]流体分布不均对并联换热器组传热能力的影响166
[例5.44]间歇传热过程的计算167
[例5.45]非定态流体温度的测量误差168
[例5.46]连续搅拌槽内液体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169
练习五170
第六章 蒸发176
[例6.1]溶液沸点升高的估算176
[例6.2]液体静压所造成的温差损失178
[例6.3]单效蒸发过程所需传热面积的计算179
[例6.4]蒸发器操作时原料状态的变化对完成液浓度的影响180
[例6.5]蒸发过程的调节181
[例6.6]物料结垢的影响与传热系数的测定183
[例6.7]单效与多效蒸发过程的比较184
[例6.8]多效蒸发并流和逆流操作的比较187
[例6.9]额外蒸汽的引出191
[例6.10]蒸发器操作周期的确定193
练习六194
第七章 气体吸收196
[例7.1]亨利定律各系数之间的换算196
[例7.2]温度和压强对各亨利系数的影响196
[例7.3]加热解吸的热量消耗197
[例7.4]吹气解吸的气体用量198
[例7.5]挥发性固体小球的升华速率199
[例7.6]相平衡对两相传质推动力及其分配的影响201
[例7.7]流体的流量对传质阻力的影响202
[例7.8]吸收剂用量对气体极限残余浓度的影响204
[例7.9]逆流与并流操作最小吸收剂用量204
[例7.10]吸收塔逆流操作与并流操作的比较205
[例7.11]吸收塔高的计算206
[例7.12]吸收剂再循环对所需塔高的影响209
[例7.13]溶质回收率对返混的敏感程度210
[例7.14]相平衡对返混实际结果的影响211
[例7.15]吸收剂用量对传质系数的影响213
[例7.16]溶质回收率与所需塔高的关系213
[例7.17]解吸塔高的计算214
[例7.18]传质阻力较小侧流体的流量变化对吸收过程的影响216
[例7.19]气体残余浓度与吸收剂用量的关系217
[例7.20]循环吸收剂用量对吸收操作的影响218
[例7.21]吸收剂入口温度对吸收过程的影响220
[例7.22]吸收剂初始浓度对吸收过程的影响221
[例7.23]提高回收率的代价222
[例7.24]流体分布不均匀对并联吸收塔操作的影响224
[例7.25]气液流动方式对吸收过程的影响226
[例7.26]液相完全混和与气液错流接触操作情况的比较227
[例7.27]两股气体混和进料与单独进料残余浓度的比较228
[例7.28]吸收塔的组合230
[例7.29]吸收塔理论板数的计算232
[例7.30]高浓度气体的吸收234
练习七236
第八章 液体精馏242
[例8.1]混合液泡点与压强的对应关系242
[例8.2]总压对相对挥发度的影响242
[例8.3]相对挥发度沿塔高的变化243
[例8.4]惰性气体对相平衡的影响244
[例8.5]可凝性混合气体露点的计算246
[例8.6]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的比较247
[例8.7]操作压强对平衡蒸馏的影响248
[例8.8]理论板数的计算249
[例8.9]回流温度对所需理论板数的影响251
[例8.10]加料热状态对所需理论板数的影响252
[例8.11]物料衡算对精馏过程的约束255
[例8.12]产品纯度与最小回流比的对应关系256
[例8.13]原料组成对最小回流比的影响258
[例8.14]复杂塔最小回流比的计算258
[例8.15]加料热状态对所需最低能耗的影响260
[例8.16]组成不同的物料混合进塔与单独进塔所需理论板数的比较262
[例8.17]直接蒸汽与间接蒸汽加热所需理论板数的比较263
[例8.18]设有部分冷凝器的精馏塔理论板数的计算264
[例8.19]具有中间换热器的精馏塔理论板数的计算265
[例8.20]塔釜伴有化学反应的精馏塔理论板数的计算267
[例8.21]回收塔所需理论板数的计算268
[例8.22]精馏塔内的温度分布269
[例8.23]馏出率(D/F)与产品组成(xD)的关系271
[例8.24]实际回流比与产品组成的关系272
[例8.25]精馏塔的调节274
[例8.26]物料衡算关系对精馏塔调节的作用276
[例8.27]产品纯度及回收率与能耗的关系276
[例8.28]加料板位置对能耗的影响278
[例8.29]中间换热对精馏过程能耗的影响279
[例8.30]组成不同的料液的加料方式对能耗的影响281
[例8.31]间歇精馏与连续精馏所需能的比较283
[例8.32]默弗里板效率与总塔效率的区别285
练习八287
第九章 液-液萃取292
[例9.1]物料衡算与杠杆定律292
[例9.2]互溶度对萃取分离效果的影响293
[例9.3]分配系数对溶剂比的影响294
[例9.4]单级萃取的操作范围295
[例9.5]单级萃取与多级萃取的比较296
[例9.6]逆流与错流萃取的比较298
[例9.7]萃余相组成与最小溶剂比的对应关系299
[例9.9]逆流萃取所需理论级数的计算301
[例9.8]溶剂组成对最小溶剂比的影响301
[例9.10]萃取过程的调节304
[例9.11]溶剂初始组成对萃取操作的影响306
[例9.12]浓度不同的料液混合进料与单独进料的比较307
[例9.13]回流萃取的最小回流比308
[例9.14]回流萃取所需理论级数的计算311
[例9.15]完全不互溶物系的逆流萃取312
[例9.16]模拟逆流萃取的实验方法314
练习九315
第十章 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318
[例10.1]用干湿球温度计测定空气湿含量318
[例10.2]热水出口温度与凉水塔最小气液比的对应关系318
[例10.3]凉水塔的极限出口温度320
[例10.4]凉水塔高度的计算321
[例10.5]气体的增湿323
[例10.6]空气状态对凉水塔操作的影响325
[例10.7]气液比对凉水塔操作的影响326
[例10.8]两相温度和水汽分压沿塔高的分布328
练习十330
第十一章 干燥331
[例11.1]湿空气状态参数的计算331
[例11.2]空气湿度的测定332
[例11.3]温度对湿空气容纳水分能力的影响332
[例11.4]总压对空气容纳水分能力的影响333
[例11.5]湿空气的混合334
[例11.6]热损失对干燥过程的影响335
[例11.7]气体的出口状态与干燥过程所需能耗的关系337
[例11.8]空气预热温度对干燥过程所需能耗的影响339
[例11.9]废气再循环339
[例11.1O]干燥气体的中间加热341
[例11.11]料层厚度对干燥过程的影响342
[例11.12]理想干燥器所需设备容积的计算344
[例11.13]空气用量对理想干燥过程的影响345
[例11.14]气流干燥器的计算346
练习十一349
练习题答案351
热门推荐
- 503394.html
- 3352019.html
- 685969.html
- 1049872.html
- 527988.html
- 42019.html
- 1910605.html
- 723190.html
- 1842797.html
- 1226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50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27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06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01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44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7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86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63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28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2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