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学 新编本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叶上雄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10721654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97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417页
- 主题词:教育学-干部教育-学习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学 新编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教育基本原理3
第一章 教育本质3
[学习提要]3
[关键词]3
第一节 研究教育本质的意义和方法3
一、研究教育本质的理论和实践意义3
二、研究教育本质的方法论5
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属性6
一、教育自身固有的属性6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13
三、教育的概念及形态16
第三节 教育规律17
一、教育规律概述17
二、教育的基本规律19
三、按教育规律办教育26
[结论与启示]28
[思考与应用]29
[阅读指南]29
第二章 教育功能30
[学习提要] 30
[关键词]30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30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30
二、教育功能分类32
三、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32
第二节 教育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35
一、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教育功能发挥的制约35
二、社会制度对教育功能发挥的制约36
三、教育价值观对教育功能发挥的影响38
四、社会文化传统对教育功能发挥的影响39
第三节 正确发挥教育的功能40
一、努力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40
二、减弱、转化教育的负功能43
三、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制度45
[结论与启示]48
[思考与应用]48
[阅读指南]48
第三章 教育发展50
[学习提要]50
[关键词]50
第一节 教育发展概论50
一、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含义50
二、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般关系51
三、教育发展历史阶段划分的依据52
第二节 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52
一、原始教育52
二、古代教育53
三、现代教育55
第三节 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58
一、当代社会特征及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58
二、当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60
[结论与启示]64
[思考与应用]65
[阅读指南]65
第四章 教育思想66
[学习提要]66
[关键词]66
第一节 教育思想的科学概念及其重要意义66
一、教育思想的科学概念66
二、教育思想的重要意义70
第二节 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72
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界定73
二、传统教育思想73
三、现代教育思想78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80
一、树立正确教育思想是一项系统工程80
二、全方位端正教育思想84
[结论与启示]85
[思考与应用]86
[阅读指南]86
第二编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89
第五章 我国新时期教育的历史使命与战略地位89
[学习提要]89
[关键词]89
第一节 我国新时期教育的历史定位、使命和发展道路89
一、我国新时期教育的历史定位89
二、我国新时期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发展道路93
第二节 我国新时期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95
一、我国新时期教育战略地位确立的背景和过程95
二、我国新时期教育的战略作用97
三、深化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认识98
四、全方位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101
[结论与启示]104
[思考与应用]104
[阅读指南]105
第六章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106
[学习提要]106
[关键词]106
第一节 教育方针概述106
一、教育方针的概念和特征106
二、学习、贯彻教育方针是教育干部的首要职责108
三、新中国教育方针的由来和发展109
第二节 我国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12
一、指明我国新时期教育的社会性质和服务方向112
二、规定我国新时期教育的目的115
三、指出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原则和途径117
第三节 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119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119
二、全面发展教育120
三、全面发展教育的创新发展122
[结论与启示]123
[思考与应用]124
[阅读指南]124
第七章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体系和战略目标125
[学习提要]125
[关键词]125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12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125
二、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127
三、形成终身教育体系136
第二节 我国新时期教育的战略目标、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137
一、我国新时期教育的战略目标137
二、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139
三、我国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140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146
一、农村教育的重要性146
二、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状况147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的措施148
[结论与启示]150
[思考与应用]151
[阅读指南]151
第三编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55
第八章 素质教育概述155
[学习提要]155
[关键词]155
第一节 素质教育的提出及确立155
一、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和意义156
二、素质教育概念确立的依据160
第二节 素质和素质教育163
一、人的素质164
二、素质教育167
三、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171
第三节 中小学素质教育176
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含义和任务176
二、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原则176
三、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措施180
[结论与启示]181
[思考与应用]182
[阅读指南]182
第九章 加强和改进德育183
[学习提要]183
[关键词]183
第一节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183
一、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184
二、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根本保障185
三、我国德育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意识形态的基础186
四、我国德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石187
第二节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188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188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190
第三节 完善德育的内容体系193
一、完善德育内容体系的依据193
二、青少年德育的基本内容194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当前青少年德育的重中之重195
第四节 增强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196
一、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含义196
二、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表现及原因197
三、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措施200
[结论与启示]204
[思考与应用]204
[阅读指南]204
第十章 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206
[学习提要]206
[关键词]206
第一节 创新和实践能力206
一、创新的含义及意义206
二、实践能力概述208
第二节 创新教育211
一、创新教育的任务211
二、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212
三、创新教育的层次213
第三节 中小学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214
一、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的途径214
二、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要处理好几个关系215
三、中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217
[结论与启示]220
[思考与应用]220
[阅读指南]220
第十一章 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222
[学习提要]222
[关键词]222
第一节 课程和教学概述222
一、课程概述222
二、教学概述227
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230
第二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31
一、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231
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232
三、课程改革的目标233
四、课程改革的进展状况234
第三节 深化教学改革236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236
二、坚持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241
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242
第四节 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几个关系243
一、传授知识与促进发展的关系243
二、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243
三、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关系244
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244
五、继承与创新的关系245
[结论与启示]245
[思考与应用]246
[阅读指南]246
第十二章 加强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248
[学习提要]248
[关键词]248
第一节 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提高学生健康素质249
一、健康与健康标准249
二、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252
三、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53
第二节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255
一、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255
二、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根本任务和目标256
三、学校体育工作的原则258
四、加强学校体育的措施259
第三节 开展学校健康教育262
一、开展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262
二、学校健康教育的含义与主要任务263
三、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工作265
四、学校健康教育的原则265
[结论与启示]266
[思考与应用]267
[阅读指南]267
第十三章 加快教育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268
[学习提要]268
[关键词]268
第一节 改革教育评价和考试制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268
一、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导向作用268
二、“应试教育”评价考试制度是制约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271
第二节 建立素质教育评价体系273
一、学生素质发展性评价274
二、教师发展性评价276
三、学校发展性评价280
四、政府推进素质教育评价285
第三节 建立素质教育的考试制度286
一、教育评价制度改革与考试制度改革必须同步进行286
二、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288
三、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291
[结论与启示]292
[思考与应用]293
[阅读指南]293
第十四章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294
[学习提要]294
[关键词]294
第一节 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294
一、教师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94
二、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298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02
第二节 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304
一、教师专业化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由之路304
二、师德建设是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核心306
三、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的途径309
第三节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310
一、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困难310
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措施313
[结论与启示]314
[思考与应用]314
[阅读指南]315
第十五章 合力推进素质教育316
[学习提要]316
[关键词]316
第一节 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现状316
一、素质教育的形成发展阶段316
二、推进素质教育的现状321
第二节 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合力324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形成合力324
二、明确推进素质教育的主体326
三、三种“主体行为”都要到位326
第三节 形成合力,关键在政府、在领导330
一、合力推进素质教育,关键在政府330
二、政府行为到位,关键在领导331
三、建立合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333
[结论与启示]334
[思考与应用]335
[阅读指南]335
第四编 建设高素质教育干部队伍339
第十六章 教育管理概述339
[学习提要]339
[关键词]339
第一节 教育管理的概念和特征339
一、管理和教育管理339
二、教育管理的公共特征343
第二节 教育管理的层次和范围344
一、教育宏观管理的职责及其层次344
二、教育微观管理及其职责346
三、教育宏观管理和教育微观管理的关系347
第三节 教育管理的过程及原则347
一、教育宏观管理过程348
二、学校管理过程348
三、教育管理的原则350
第四节 提高教育管理水平351
一、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和现实性351
二、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方向和目标352
[结论与启示]355
[思考与应用]356
[阅读指南]356
第十七章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358
[学习提要]358
[关键词]358
第一节 教育管理体制及其改革的必要性358
一、体制与机制359
二、教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360
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362
第二节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363
一、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教育宏观管理364
二、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365
三、发挥教育中介组织的作用368
四、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370
第三节 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372
一、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沿革373
二、新《义务教育法》的管理体制374
三、落实新《义务教育法》管理体制375
[结论与启示]376
[思考与应用]377
[阅读指南]377
第十八章 建立专业化的教育干部队伍378
[学习提要]378
[关键词]378
第一节 教育干部概述378
一、教育干部的含义和特点378
二、教育干部的角色定位和作用380
三、教育干部的职责和任务382
第二节 教育干部专业化385
一、教育干部专业化的含义和必要性385
二、教育干部专业化的素质结构387
第三节 教育干部实现专业化的路径388
一、制度建设388
二、在职培训391
三、自我提高393
四、造就一批教育家393
[结论与启示]396
[思考与应用]396
[阅读指南]396
热门推荐
- 2750866.html
- 210770.html
- 3317400.html
- 515893.html
- 1939474.html
- 1584933.html
- 2272690.html
- 2488104.html
- 1777721.html
- 12694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99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10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33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5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42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14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61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36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89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7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