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立法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中国立法 上
  • 郭道晖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ISBN:7800783057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758页
  • 文件大小:164MB
  • 文件页数:81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立法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卷 当代中国立法原理3

第一章 中国立法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3

第一节 立法的概念、特征与本质3

一、立法的概念3

二、立法行为的特征5

三、立法行为的本质11

第二节 法与法律和立法的区别16

一、从自然法学到理性法学16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观19

三、作为社会存在的法与作为社会意识的法律与立法22

四、社会共同意志关系(法)与统治阶级意志的产物(法律与立法)25

五、对《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法的名言的新解27

六、社会主义立法——法与法律的矛盾统一29

第三节 国家立法权的性质与地位30

一、立法权的概念与性质30

二、防止对国家立法权的侵越40

三、立法权的异化及其防止49

第四节 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50

一、立法指导思想的含义50

二、中国立法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52

第二章 中国立法的目的与价值58

第一节 中国立法的目的58

一、立法目的的意义58

二、中国立法的目的及其设定63

第二节 中国立法的价值取向69

一、立法价值的概念与价值标准69

二、立法中的平等73

三、自由的法制化83

四、人权与社会安全94

五、公平与效率98

第三章 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105

第一节 人民的利益是最高的法律106

一、利益在法律中的地位106

二、中国立法的利益调整110

第二节 立法的权利原则124

一、权利在立法中的核心地位124

二、立法中的权利配置原则137

第三节 立法的民主原则151

一、社会主义立法与社会主义民主151

二、民主化立法的原则156

三、立法民主化的原则164

第四节 立法的集中和统一原则165

一、立法中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166

二、立法体制的一元性与多位阶、多系178

三、立法体系上的协调统一186

第四章 中国的立法意识与立法决策188

第一节立法意识概说188

一、法意识与立法意识188

二、立法意识的形成193

第二节 立法决策的内容与机制196

一、立法决策的内容196

二、立法决策的机制210

第三节 立法与政策213

一、政策与法律的关系213

二、政策在立法中的地位与作用215

第五章 中国的立法体系220

第一节 建构立法体系的意义220

立法体系的概念220

二、设计与建构立法体系的必要性222

第二节 立法体系的建构原则223

一、纲目有序原则224

二、民主主导原则227

三、结构优化原则228

第三节 建构立法体系的方略236

一、立法体系与立法规划的区别236

二、建构立法体系的步骤与方法237

第六章 中国立法的发展规律243

第一节 立法的经济依存性与相对独立性243

一、经济规律与其他社会规律对立法的作用243

二、统治阶级共同意志规律245

三、立法的相对独立性247

第二节 立法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248

一、立法宏观上的主客观条件249

二、立法微观上的主客观条件251

第三节 立法的动力、压力与阻力255

一、立法的动力255

二、立法的压力257

三、立法的阻力263

第四节 立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265

一、立法中偶然性与必然性的根源265

二、立法中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相互转化268

第五节 立法的稳定性与变动性270

一、法律的稳定性270

二、法律的变动性273

第六节 立法的原则性与灵活性274

一、立法方略与程序上的原则性与灵活性275

二、立法内容上的原则性与灵活性277

三、立法中模糊语言的作用281

第七节 立法的现实性与前瞻性285

一、立足现实与兼顾前景285

二、立法的时代精神与世界潮流287

三、立法的科学预见与法的理想追求289

第七章 中国立法的效力、效益与效率292

第一节 法律的效力与实效292

一、法律效力的涵义292

二、法律效力的类别295

第二节 立法的效益与效率301

一、效益与效率的概念301

二、法律效益与立法效益的涵义303

三、法律效率与立法效率307

四、提高立法效益与效率的方略312

第八章 中国立法的局限性与对策321

第一节 法律的局限性321

一、法律不是万能的321

二、对法律局限性的补偿326

第二节 立法的社会控制限度330

一、立法的适度控制与过度控制330

二、立法中的防卫原则与比例规则334

三、立法的专横及对恶法的抵抗339

第三节 立法节制与泛立法主义343

一、立法成灾与泛立法主义344

二、立法节制与除法化346

第九章 中国立法与中国立法学349

第一节 中国立法学的价值和地位349

一、法治时代与立法学研究349

二、中国立法实践与立法学研究352

三、中国立法学的理论价值和地位356

第二节 中国立法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359

一、立法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的演化359

二、中国立法学的研究对象368

三、中国立法学的体系构成370

第三节 中国立法学中的原理、制度和技术问题374

一、关于立法原理374

二、关于立法制度378

三、关于立法技术383

第二卷 当代中国立法的发展387

第一章 当代中国立法的发展过程和阶段387

第一节 前期立法概述387

一、立法的初创时期(1949~1956年)388

二、立法的停滞时期(1957~1966年)397

三、立法遭到严重破坏时期(1966~1976年)399

第二节 新时期中国立法概述(1979~ )401

一、立法工作恢复前的过渡时期(1977~1978年)401

二、立法的恢复时期(1979~1982年)402

三、立法的快速发展时期(1982~)406

第二章 当代中国立法的主要成就与经验412

第一节由“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转变412

一、阶级斗争在立法中的地位与影响412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立法的巨大推进416

第二节 中国立法的主要成就417

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形成417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立法制度初步形成420

第三节 中国立法的基本经验420

一、以宪法为根据建立和谐一致的法律体系420

二、从中国实际出发,并借鉴古今中外有益的经验423

三、积极负责,把实践证明成熟的经验制定成法律427

四、加强立法的理论指导428

五、法律要备而不繁,明确易懂430

六、发扬民主,听取各方面的意见432

第三章 中国立法的发展趋势和展望434

第一节90年代中国立法的主要任务434

一、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434

二、进一步完善中国立法制度436

第二节 中国立法重心的发展变化438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的强化438

二、地方立法比重的发展440

第四章 当代中国宪政立法的发展443

第一节 宪政立法的含义443

一、宪政的含义443

二、宪政立法的含义445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前的宪政立法446

一、解放初期的宪政立法446

二、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初期的宪政立法455

第三节“文化大革命”及其后期的宪政立法465

一、“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宪政立法遭受严重破坏465

二、“文化大革命”后期我国宪政立法初步恢复情况466

第四节 新时期的我国宪政立法475

一、对1978年宪法的部分修改475

二、1982年宪法的制定476

三、1982年宪法的两次修改486

四、关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立法490

五、其他宪法性法律的制定情况497

第五节 我国宪政立法的几点启示499

第五章 当代中国行政立法的发展502

第一节 行政立法的含义502

第二节 前期行政立法概述504

一、建国初期的中国行政立法情况504

二、1954年宪法后中国行政立法的初步发展510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对行政立法的破坏513

第三节 新时期行政立法的恢复和发展514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国行政立法514

二、1982年宪法与中国行政立法515

三、1982年宪法体制下中国行政立法的发展517

四、行政诉讼法的制定过程及有关情况522

五、行政处罚法的制定过程及其意义535

第四节 新时期行政立法的主要经验与发展趋势543

一、行政立法的主要经验543

二、行政立法的发展趋势547

第六章 当代中国民事立法的发展550

第一节 民事立法的含义550

第二节 前期民事立法概述551

一、婚姻法的制定551

二、民法起草情况551

第三节 新时期民事立法的恢复和发展552

一、民法通则的制定552

二、婚姻家庭方面的立法557

三、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565

四、民事诉讼法的制定和修改580

第四节 新时期民事立法的主要经验与发展趋势589

一、民事立法的主要经验589

二、民事立法的发展趋势591

第七章 当代中国经济立法的发展594

第一节 经济立法的含义和经济立法的概况594

一、经济立法的含义594

二、前期经济立法的概况和特点595

三、新时期经济立法的概况和特点600

第二节 企业法的立法604

一、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604

二、公司法610

三、外商投资企业法613

第三节 经济合同法的立法615

一、经济合同法615

二、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618

第四节 其他有关经济法方面的立法621

一、产业发展振兴方面的立法621

二、商品经营监督管理方面立法625

三、财政、金融、税收和价格方面的立法629

四、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立法633

第五节 经济立法的主要经验与发展趋势636

一、经济立法的主要经验636

二、经济立法的发展趋势640

第八章 当代中国社会立法的发展644

第一节 社会立法的含义644

第二节 前期社会立法概述646

一、建国初期的社会立法646

二、1954年宪法后的社会立法648

第三节 新时期社会立法649

一、1978年到1985年期间的社会立法649

二、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和推行650

三、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立法651

四、劳动法的制定和公布652

第四节 社会立法的主要经验和发展趋势654

一、新时期社会立法的主要经验654

二、社会立法的发展趋势655

第九章 当代中国刑事立法的发展658

第一节 刑事立法的含义658

第二节 前期刑事立法概述658

一、刑事立法概况及其特点658

二、刑法的起草情况663

三、刑事诉讼法的起草情况666

四、“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刑事立法的破坏669

第三节 新时期刑事立法的恢复和发展670

一、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制定背景和过程670

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制定过程中的672

几个主要问题672

三、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补充682

四、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发展7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