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结构抗震性能与保护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高大峰,李卫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9869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21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234页
- 主题词:木结构-古建筑-抗震性能-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结构抗震性能与保护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问题的来源与性质1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
1.3研究的历史与现状2
1.4研究方法6
1.5组织结构6
参考文献6
第2章 地震动概述与古建筑结构震害10
2.1地震动概述10
2.1.1地球的构造10
2.1.2板块构造运动12
2.1.3中国地震分布及特点14
2.1.4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其主要内容15
2.1.5地震波和地震动的衰减18
2.1.6地震大小的衡量20
2.1.7地震动的衰减21
2.2古建筑的震害22
2.2.1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典型震害22
2.2.2中国木结构古建筑震害的教训与启示25
参考文献25
第3章 中国古建筑的材料及其结构特性26
3.1概述26
3.2中国古代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对其建筑的影响27
3.3中国古代建筑施用木材的原因28
3.4木材的基本特性30
3.5木结构柱构件模型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32
3.5.1试验简介32
3.5.2试验现象33
3.5.3试验结果33
3.6思考与总结35
参考文献35
第4章 构件的榫卯连接方式及其抗震性能37
4.1木结构古建筑构件的榫卯连接方式37
4.2大木作结构中榫卯的应用40
4.3榫卯节点的受力行为和破坏状态42
4.4结论49
参考文献49
第5章 斗栱的结构行为51
5.1斗栱的起源与演变51
5.2斗栱结构静力与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81
5.2.1概述81
5.2.2斗栱结构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81
5.2.3斗栱竖向承载能力的试验研究88
参考文献94
第6章 雀替·驼峰和隔架的结构作用96
6.1雀替的演变与功能96
6.2驼峰与隔架的功能99
6.3抹角栿的功能100
6.4结论100
参考文献101
第7章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结构原则的演变及其性能研究102
7.1木构架的起源102
7.2木构架的基本类型及其构造105
7.3梁架的科学意义107
参考文献112
第8章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113
8.1概述113
8.2试验控制系统113
8.3中国古建筑大木作结构模型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114
8.3.1试验模型的设计与制作114
8.3.2试验方案115
8.3.3试验现象116
8.3.4试验结果与分析117
8.4中国古建筑大木作结构节点加固模型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134
8.4.1试验模型的设计与制作134
8.4.2试验方案135
8.4.3试验现象136
8.4.4试验结果与分析137
8.5结论152
参考文献153
第9章 中国古代大木作结构动力特性的数值计算154
9.1概述154
9.2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154
9.2.1斗栱、榫卯和柱底(面)位置半刚性节点的计算模型154
9.2.2空间梁柱单元计算模型154
9.3结构体系的动力方程156
9.4结构振动的模态分析157
9.4.1阻尼及其对结构振型的影响157
9.4.2结构的自振频率与振型158
9.4.3节点变刚度虚拟单元中的弹簧刚度的确定159
9.5计算结果159
9.6中国古代典型大木作——殿堂与厅堂结构的动力性能161
9.6.1殿堂、厅堂动力分析模型的建立161
9.6.2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分析165
9.6.3殿堂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165
9.6.4厅堂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168
9.6.5殿堂、厅堂结构的动力特性比较170
9.7结论176
参考文献177
第10章 古建筑的保护与维修178
10.1概述178
10.2古建筑保护的原则178
10.3中国古建筑的保护方法及案例分析179
10.3.1木构梁架的抢救加固180
10.3.2椽子的维修183
10.3.3檩的维修187
10.3.4梁、枋的维修189
10.3.5斗栱的维修195
10.3.6柱子的维修198
10.3.7整体梁架的加固201
10.3.8古代“偷梁换柱”的技术204
10.3.9拆卸木构架的方法与步骤205
10.3.10安装木构架的方法与步骤209
10.3.11施工现场的木材干燥212
10.4结论216
参考文献216
附录1关于“材、分°”制度的说明217
附录2中国历代的长度单位与公制的关系218
致谢219
热门推荐
- 1692833.html
- 2610516.html
- 589153.html
- 2533753.html
- 81842.html
- 3718505.html
- 2446628.html
- 1626893.html
- 350932.html
- 3716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08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0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00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94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63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40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74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69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64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2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