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山区发展报告 中国山区发展新动态与新探索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山区发展报告 中国山区发展新动态与新探索
  • 陈国阶,方一平,高延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7142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47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259页
  • 主题词:山区经济-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山区发展报告 中国山区发展新动态与新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山区近年发展的成就、差距与问题1

第一节 中国山区近年发展的成就1

一、山区与行政区的关系及所处地位1

二、山区近年发展取得显著成就4

第二节 中国山区经济发展与全国的差距5

一、山区近年经济发展与丘陵区和平原区的比较5

二、山区经济发展滞后与产业结构的关系7

第三节 中国山区近年社会发展状况10

一、山区人口数量大、密度低,人地关系调控复杂10

二、山区贫困人口减少,但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11

三、山区居民生活质量低,与实现全面小康的社会目标差距大11

四、山区教育、信息资源相对稀缺,教育和信息贫困较为普遍12

第四节 全国山区近年自然资源利用评价13

一、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基本建立,保护区和社区之间的矛盾突出13

二、山区旅游资源开发加速,山区旅游管理水平亟待提高15

三、山区水能资源总体开发程度低,无序开发、过度开发现象并存16

四、山区农业资源开发历史悠久,但粗放利用的态势没有改变17

五、山区森林资源恢复增长,正由“木头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18

六、山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开发粗放,秩序混乱19

第五节 中国山区近年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21

一、山区发展战略缺失与加快发展、缩减差距强烈愿望之间的矛盾21

二、山区发展的政策“瓶颈”与民生优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山区之间的矛盾24

三、山区资源开发高强度与山区资源统筹管理低水平的矛盾26

四、山区灾害高发性、链网性与灾害风险应对体系脆弱的矛盾27

五、山区科学研究的零散性与山区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的矛盾28

六、山区体制观念滞后与新形势下山区发展创新需求的矛盾29

第六节 中国山区发展的过渡性特征与发展机遇30

一、山区发展的过渡性特征30

二、山区发展面临的机遇31

第二章 中国山区内部近年发展的分异36

第一节 中国山区内部近年发展的地带性差异36

一、三大地带山区发展的差异36

二、三大地带山区产业结构差异明显38

三、三大地带山区近年发展速度比较39

第二节 中国山区县发展水平的分化48

一、山区发展出现多谱带现象48

二、山区县前百名和后百名的比较48

三、山区县内部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56

四、广大山区贫困基本面未发生根本改变57

第三节 中国山区产业结构正在出现重大调整58

一、三大产业结构逐步改善58

二、第二产业地位提高58

三、第三产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60

四、山区农业发展初现产业化端倪61

第三章 中国山区近年发展的主要模式64

第一节 工业发展是山区经济水平提高的主导模式64

一、河南省山区县发展启示64

二、工业发达的山区县76

三、矿业主导发展的山区县80

第二节 山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模式86

一、商贸业带动山区发展86

二、旅游业带动山区发展89

三、物流服务业带动山区发展99

第三节 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102

一、牧业产业发展模式107

二、现代商品农业发展模式110

三、农牧产品加工业发展模式112

第四章 中国山区发展值得探讨的若干重大问题114

第一节 中国山区工业化问题114

一、工业化是山区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114

二、山区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115

三、山区工业化过程的特征117

四、山区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118

第二节 中国山区生态补偿问题119

一、关于生态补偿的理论认知120

二、山区生态补偿的基本观点122

三、山区生态补偿的主要内容123

四、山区生态补偿的主体124

五、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生态补偿案例研究125

第三节 中国山区水电移民问题129

一、正确评价山区水电开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129

二、山区水电移民问题的严重性130

三、山区水电移民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132

四、山区水电移民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的原因134

五、关于做好山区水电移民工作的建议135

第四节 中国山区名牌战略问题138

一、山区发展名牌产品的可能性138

二、山区发展名牌产品的主要领域140

三、山区实施名牌战略的几点建议142

第五章 中国山区发展图景与情景分析145

第一节 中国山区发展图景的一般描述145

一、山区人口将大量减少146

二、山区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146

三、山区农业发展实现产业化147

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将使山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147

五、山区将成为全国城市的后花园148

六、山区将成为全国生态系统的安全屏障149

第二节 中国山区工业化的情景分析149

一、山区工业化的驱动作用150

二、山区工业化的推进速度152

三、山区工业化的发展预测156

第三节 中国山区城镇化的情景分析159

一、山区城镇化的基本思考159

二、山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59

三、山区城镇化预测161

第四节 中国山区人口转移的情景分析162

一、山区乡村人口预测162

二、山区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预测164

第六章 中国山区发展战略选择探讨168

第一节 关于中国山区发展不同观点的评说168

一、原生态说168

二、生态屏障说169

三、山区人口迁移说171

四、生态旅游与生态农业发展说172

五、工业化带动下的综合发展说173

第二节 中国山区发展亟须转变战略思路174

一、从山区扶贫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转变174

二、从农业思维向现代化思维转变177

三、从硬件支援到软硬件配套179

第三节 中国山区发展的宏观战略要旨181

一、以非平衡发展推动相对平衡的山区发展181

二、开发小片,保护大片182

三、山区开发的空间布局构架183

四、多模式与全国发展战略一起推进184

第七章 中国山区发展的国家重大行动186

第一节 制定中国山区发展战略186

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格局及其演进186

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评价188

三、制定中国山区发展规划迫在眉睫189

第二节 推进山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建设191

一、国民收入分配191

二、国民收入分配制度的变化192

三、加快建立适应山区快速健康发展的初次分配公平制度193

第三节 促进中国山区基础设施建设195

一、通达性是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195

二、当前山区交通建设的成绩与问题198

三、山区交通建设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200

第四节 建设中国山区生态屏障201

一、对山区生态屏障的认识201

二、当前山区生态屏障建设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203

三、协调山区开发与生态屏障建设的关系206

四、建设中国山区防灾减灾体系209

第五节 出台加快中国山区发展的政策210

一、山区产业发展政策210

二、整合运用各种惠农资金政策211

三、地方配套资金的区别对待与分类指导政策212

四、山区干部提拔激励机制和改革风险分担机制212

五、山区优惠财政政策213

六、支持山区统筹城乡发展的金融政策213

第八章 中国山区城乡统筹与山区新农村建设216

第一节 中国山区城乡统筹的意义216

一、山区城乡统筹的现实背景216

二、山区城乡统筹的主要任务217

三、山区城乡统筹应处理的几个关系219

第二节 建立中国山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223

一、当前山区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223

二、山区城乡社会保障机制建设224

第三节 中国山区城乡劳动就业226

一、推进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226

二、培育山区劳动力创业能力227

三、提升山区劳务经济潜能227

四、构建“四位一体”的就业管理体系228

第四节 中国山区土地流转机制改革228

一、探索山区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228

二、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230

三、建立山区农村龙头企业扶持基金231

四、加强山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231

第五节 加快中国山区乡镇管理机构调整与改革的步伐231

一、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运转高效的服务性政府231

二、加快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232

三、初步构建城乡人力资源培育与共享机制233

四、积极探索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234

五、加强组织领导,有序推进城乡统筹234

附录:中国山地范围界定的初步意见2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