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课程的变异研究 以德育课程变革为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课程的变异研究 以德育课程变革为例
  • 王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3546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27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37页
  • 主题词:德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高等学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课程的变异研究 以德育课程变革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课程的意义与德育课程的发展1

第一节 课程的界定与意义1

一、课程的界定1

二、线性与非线性课程观3

三、课程的意义5

第二节 德育课程的发展6

一、德育课程的概念与分类6

二、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10

三、德育课程发展中的问题14

第二章 德育课程的变革与德育课程变异问题的提出20

第一节 德育课程的变革20

一、德育课程的历次变革20

二、德育课程变革的主要内容21

第二节 德育课程变革的研究综述24

一、德育专家对德育课程的理念阐释24

二、理论研究者对德育课程的探究27

三、实践研究者对德育课程的反思30

第三节 德育课程变异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32

一、德育课程变异问题的提出32

二、德育课程变异的内涵33

三、德育课程变异研究的目的与意义35

第三章 德育课程变异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38

第一节 德育课程变异研究的理论基础38

一、古德莱德的课程形态理论38

二、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41

三、课程的编制模式与实施理论44

四、德育课程模式52

第二节 德育课程变异研究的方法论60

一、研究方法论60

二、研究范式:实用主义范式62

三、具体研究方法63

四、研究的伦理67

第三节 德育课程变异研究的路径与结构导图67

一、德育课程变异研究的路径67

二、德育课程变异研究的结构导图69

第四章 德育课程的形态表征与特点71

第一节 理想课程形态及特征71

一、理想课程的形态表征72

二、基于批判性和理论性的课程特质74

第二节 正式课程形态及特征77

一、正式课程的形态表征78

二、制度化体系化的课程特质98

第三节 领悟课程形态及特征100

一、领悟课程的形态表征100

二、个体化意念中的课程特质104

第四节 运作课程形态及特征105

一、运作课程的形态表征106

二、双向互动境遇下的课程特质116

第五节 经验课程形态及特征118

一、经验课程的形态表征119

二、差异性与个性化的课程特质122

第五章 德育课程的形态变异124

第一节 德育课程形态的自变异124

一、课程自变异的内涵124

二、德育课程形态的自变异表征125

第二节 德育课程的间变异131

一、课程间变异的内涵131

二、德育课程形态间变异的表征131

第三节 德育课程的变异取向140

一、忠实取向——无视课程变异的存在140

二、相互调适取向——承认课程的变异142

三、缔造取向——对课程的变异推崇备至144

第六章 德育课程的不良变异——课程阻滞性变异的症候与原因分析147

第一节 课程阻滞性变异147

一、课程阻滞性变异的内涵147

二、课程阻滞性变异的症候148

第二节 课程阻滞性变异的原因分析150

一、课程设计层面的影响因素分析151

二、课程制度层面影响因素的分析156

三、课程实施层面影响因素的分析166

第七章 德育课程的良性变异——课程创生性变异的功用与实现途径174

第一节 课程创生性变异174

一、课程创生性变异的内涵174

二、课程创生性变异的理论基础175

第二节 课程创生性变异的功用177

一、创新功能177

二、调适功能179

三、发展功能180

第三节 课程创生性变异实现的途径:观念、机制与实践181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变异观181

二、明晰课程创生性变异的范围183

三、优化课程创生性变异的运行机制185

四、廓清相关理论问题198

五、遵循道德心理发展规律与学校品德内化指导框架208

结语215

主要参考文献218

后记2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