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就业政策与实践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9698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就业政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就业政策与实践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绪论1
一、本书的意义和价值1
(一)理论意义2
(二)现实意义5
(三)实践价值6
二、研究现状述评8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与中国就业问题的研究8
(二)关于西方就业理论对中国就业政策的影响的研究10
(三)关于中国共产党就业政策的发展的研究12
(四)关于当前中国就业面临的困难及解决对策的研究16
(五)关于中外就业政策与实践的比较研究21
三、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历史分期和方法23
(一)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23
(二)本书研究的历史分期24
(三)本书研究的方法27
四、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27
(一)本书研究的基本内容27
(二)本书研究的基本框架28
第一章 就业与就业政策的相关概念31
一、关于就业的相关概念31
(一)就业的含义31
(二)就业的结构32
(三)充分就业33
(四)就业的准入制度33
(五)就业率34
(六)就业歧视34
二、关于失业的相关概念35
(一)失业的含义35
(二)失业的特征36
(三)失业率37
(四)自然失业率38
(五)失业的类型39
(六)下岗职工42
三、关于就业政策的相关概念43
(一)积极的就业政策43
(二)再就业工程44
(三)再就业优惠政策45
(四)再就业援助45
(五)灵活就业政策46
(六)“三条保障线”47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就业政策的理论来源49
一、马克思主义的就业理论49
(一)马克思的就业理论49
(二)列宁的就业理论54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就业理论59
(一)劳动者的全员就业60
(二)普遍就业和充分就业61
(三)技术进步促进社会就业62
(四)不允许私人雇工63
三、西方学者的就业理论64
(一)“萨伊定律”64
(二)“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65
(三)“非自愿失业”与“有效需求”66
(四)结构性失业68
(五)“隐蔽失业”与“隐性失业”69
(六)“自然失业率”与“技术失业论”71
四、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就业思想74
(一)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就业思想74
(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就业思想79
(三)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就业思想84
(四)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就业思想88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稳定就业政策93
一、过渡时期党的稳定就业政策的提出93
(一)过渡时期党的稳定就业政策提出的社会条件93
(二)过渡时期党的就业政策提出的过程95
二、过渡时期党的稳定就业政策的基本内容98
(一)对国民党政府的遗留人员实行全员安置、分别录用98
(二)对失业工人实行救济政策101
(三)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104
(四)对农村劳动力采取限制其自由进入城市的政策106
(五)统一安排就业与政府介绍和自行就业相结合的政策108
(六)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劳动用工政策111
三、过渡时期党的稳定就业政策的实施及影响112
(一)过渡时期党的稳定就业政策的实施112
(二)过渡时期党的稳定就业政策的影响119
四、过渡时期党的稳定就业政策与实践的基本经验121
(一)就业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121
(二)就业形式应该多样化122
(三)就业应形成城乡互动机制123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统包统配就业政策124
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统包统配就业政策的提出124
(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统包统配就业政策提出的社会条件124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统包统配就业政策提出的过程127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统包统配就业政策的基本内容129
(一)实行统包统配和劳动力向农村转移的就业政策129
(二)扩大就业、消除失业的就业政策131
(三)精简职工、鼓励返乡和“支农”“支边”的就业政策133
(四)以“上山下乡”为主的就业政策134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统包统配就业政策的实施及影响136
(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统包统配就业政策的实施136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就业政策的影响142
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统包统配就业政策与实践的基本经验143
(一)就业政策与实践应该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143
(二)就业政策与实践必须注意城乡统筹144
(三)就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建立健全合理的就业制度145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时期的保障就业政策146
一、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保障就业政策的提出147
(一)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保障就业政策提出的社会条件147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保障就业政策提出的过程150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保障就业政策的基本内容152
(一)实行“三结合”的就业政策,实现就业政策的重大突破153
(二)实施劳动合同制,实现就业政策和机制的根本性变革156
(三)实施再就业工程,构建新型劳动就业政策和机制162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保障就业政策的实施及影响167
(一)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保障就业政策的实施167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保障就业政策的影响173
四、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保障就业政策与实践的基本经验174
(一)就业问题是人口大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175
(二)就业政策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175
(三)就业实践必须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176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积极就业政策177
一、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积极就业政策的提出177
(一)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积极就业政策提出的社会条件178
(二)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积极就业政策提出的过程182
二、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积极就业政策的基本内容187
(一)以经济发展推动就业扩大的政策188
(二)以重点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取向的扶持政策189
(三)以实现劳动力与就业需求合理匹配为取向的劳动力市场政策192
(四)以减少失业为取向的宏观调控政策195
(五)以保障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为取向的社会保障政策196
(六)以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为核心的就业政策199
三、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及影响201
(一)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201
(二)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积极就业政策的影响206
第七章 当前我国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209
一、当前我国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209
(一)失业人员呈增量增长,就业压力加大209
(二)城乡劳动力竞争加剧,形成新的就业难题212
(三)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同步,影响就业和再就业213
(四)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形成新的就业冲击214
二、当前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216
(一)劳动力资源的供给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需求216
(二)统筹城乡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217
(三)劳动力素质偏低,难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218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就业规模的扩大219
二、当前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思考220
(一)坚持就业优先的宏观政策导向,为扩大就业提供政策支撑221
(二)加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为解决就业问题奠定坚实基础222
(三)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224
(四)积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构筑劳动者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发展平台226
(五)制定和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为大学生就业构建良好平台227
(六)建立和实施就业援助制度,做好弱势群体的就业工作232
(七)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提供资金保障234
(八)建立健全就业监测预警系统235
第八章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就业政策与实践的整体评价237
一、中国共产党就业政策与实践的阶段性特征238
(一)改革开放以前党的就业政策与实践的特征238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就业政策与实践的特征241
二、中国共产党就业政策与实践的国际比较251
(一)党的就业政策与欧美主要国家就业政策的共同点252
(二)党的就业政策与欧美主要国家就业政策的不同点258
三、中国共产党就业政策与实践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261
(一)建国以来党的就业政策与实践的巨大成就262
(二)建国以来党的就业政策与实践的基本经验266
四、中国共产党就业政策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271
(一)改革开放以前,党的就业政策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272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就业政策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274
五、做好今后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278
(一)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的关系278
(二)正确处理好政府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与扩大就业的关系280
(三)正确处理好高校办学模式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281
(四)正确处理好城乡统筹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283
(五)正确处理好国际合作与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关系284
结束语286
主要参考文献288
热门推荐
- 3885791.html
- 1683385.html
- 1411592.html
- 3600855.html
- 3195415.html
- 3718505.html
- 3449182.html
- 3577847.html
- 1754680.html
- 34504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18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57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62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30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33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8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64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23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58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6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