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司财务管理案例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公司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 马忠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9470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84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505页
  • 主题词:公司-财务管理-案例-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司财务管理案例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案例1 创始人股东与外部大股东能够实现资源互补与稳定治理吗 基于雷士照明的案例分析1

引例1

1.1 案例概况2

1.1.1 雷士照明业务发展概况2

1.1.2 创始人10年3次遭驱逐2

1.1.3 引资带来的资源及问题5

1.2 雷士照明如何实现行业竞争优势6

1.2.1 雷士照明的发展目标与战略变革6

1.2.2 雷士照明的产业链结构及其关系9

1.2.3 雷士照明的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11

1.3 雷士照明引入外部投资者带来的资源及影响16

1.3.1 引入外部投资者为雷士带来的资源16

1.3.2 引入外部投资者对业务发展的影响18

1.3.3 引入外部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21

1.3.4 创始人与外部股东的双重代理关系28

1.4 为什么雷士照明难以实现公司治理的持续稳定状态34

1.4.1 创始人股东与外部大股东的理念分歧34

1.4.2 创始人股东与外部大股东的利益冲突35

1.4.3 控制权干预对治理机制的双重影响37

1.4.4 雷士照明暴露出的公司治理机制缺陷41

1.5 控制权纷争对雷士照明业绩与价值的影响43

1.5.1 创始人与外部大股东的控制权纷争43

1.5.2 控制权纷争对雷士照明业绩的影响47

1.5.3 控制权纷争对雷士照明价值的影响50

1.6 案例讨论与总结53

案例2 市场竞争优势策略与企业价值创造效率的权衡 基于中兴通讯的案例分析62

引例62

2.1 案例概况62

2.2 经济增加值与企业价值创造64

2.2.1 经济增加值的核心思想65

2.2.2 经济增加值的管理导向66

2.2.3 经济增加值的计算调整67

2.3 经济增加值动量与企业价值创造效率70

2.3.1 经济增加值动量的核心思想71

2.3.2 经济增加值动量的分解分析72

2.3.3 经济增加值动量的管理导向74

2.4 生产运营效率如何驱动价值创造效率变化75

2.4.1 专注主业经营投入重点明确75

2.4.2 成本费用与收入增长不匹配78

2.5 市场盈利效率如何驱动价值创造效率变化83

2.5.1 受限低价策略盈利能力下降83

2.5.2 市场份额扩大收入增长放缓85

2.6 如何使用经济增加值动量判断企业成长类型87

2.6.1 企业成长类型判断87

2.6.2 企业成长趋势分析88

2.7 管理层对价值创造效率的权衡决策91

2.7.1 权衡业务布局提前开发市场91

2.7.2 权衡生产运营提前投入研发92

2.8 案例总结与讨论问题94

附录2A 经济增加值计算调整方法95

附录2B 中央企业经济增加值计算方法100

案例3 企业高速增长策略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权衡 基于保利地产的案例分析101

引例101

3.1 案例概况102

3.2 营运资金迅速扩张103

3.2.1 保利地产营运资金的结构104

3.2.2 保利地产收入结构105

3.3 存货资金的沉淀106

3.3.1 保利地产的存货结构106

3.3.2 保利地产的存货资金占用高于行业水平107

3.3.3 保利地产周转率指标的分析108

3.3.4 保利地产大量囤积土地的原因108

3.4 营运资金的融资保障109

3.4.1 保利地产营运资金的融资策略109

3.4.2 保利地产营运资金的融资来源110

3.4.3 银行贷款给保利地产带来的偿债压力111

3.5 现金流量的平衡能力114

3.5.1 保利地产的现金流量结构114

3.5.2 保利地产的资金链状况116

3.6 宏观调控政策对保利地产的影响118

3.6.1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118

3.6.2 宏观调控政策对公司的影响119

3.7 竞争优势与营运资金效率的权衡120

3.7.1 资源优势提升竞争优势120

3.7.2 保利地产竞争优势与营运资金效率的权衡122

3.8 案例总结与讨论问题123

案例4 民营企业如何缓解融资约束,实现快速增长与完善公司治理 基于蒙牛乳业的案例分析124

引例124

4.1 案例概况125

4.2 蒙牛的融资需求与管理层权衡选择125

4.2.1 融资需求分析126

4.2.2 融资方式的选择126

4.3 蒙牛引入私募权益融资的股权结构设计127

4.3.1 蒙牛与私募投资者的选择128

4.3.2 蒙牛私募融资的整体设计129

4.3.3 融资原则134

4.3.4 第一轮融资:股份的划分与转换135

4.3.5 第二轮融资:可换股证券增资139

4.4 私募融资对管理层的激励方案设计141

4.4.1 对赌协议加大了管理层激励力度141

4.4.2 公司权益计划拓展了骨干成员激励范围143

4.4.3 股票授予强化了董事长的长期激励144

4.5 蒙牛乳业全球IPO与私募套现退出144

4.5.1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安排145

4.5.2 蒙牛乳业成功上市145

4.5.3 私募投资者逐步退出146

4.6 私募融资对蒙牛的资本与治理的双重影响148

4.6.1 对蒙牛扩充资本支撑增长的作用148

4.6.2 对蒙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149

4.6.3 对蒙牛改善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151

4.7 案例总结与讨论问题153

案例5 融资约束下公司营业收入增长速度管理的决策 基于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155

引例155

5.1 案例概况156

5.2 宏观调控政策与渝开发营业收入变动157

5.2.1 宏观调控政策概述158

5.2.2 房地产定为支柱产业助推营业收入增长159

5.2.3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制约渝开发增长160

5.3 经营效率与财务政策对高速增长的支撑作用161

5.3.1 实际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的比较161

5.3.2 提高经营效率支撑营业收入大幅增长162

5.3.3 增加外部债务融资对营业收入增长的支持164

5.4 融资约束对企业实现持续高速增长的制约165

5.4.1 营业收入超速增长难以持续166

5.4.2 营业收入萎缩还是母公司向子公司下放业务166

5.4.3 房地产行业市场需求分析167

5.4.4 资金链状况与融资能力分析168

5.5 一次性股权融资能否支撑持续高速增长172

5.5.1 营业收入增长与企业财务风险173

5.5.2 一次性权益融资对营业收入增长的影响174

5.6 案例总结与讨论问题175

附录5A177

附录5B177

附录5C178

附录5D179

案例6 股票型基金与债券型基金的风险与收益分析 基于银行收益债券与华夏收入股票基金为例181

引例181

6.1 基金概况182

6.1.1 基金的概念与种类182

6.1.2 基金的选股策略183

6.2 基金的风险计量方式185

6.2.1 基金的选择185

6.2.2 定期报告中的风险度量186

6.2.3 如何对基金风险进行评价187

6.2.4 基于CAPM模型的风险度量188

6.3 如何评价基金业绩189

6.4 案例总结与讨论问题191

附录6A192

附录6B192

附录6C193

附录6D193

案例7 购房贷款不同还款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基于个人购房贷款的案例分析194

引例194

7.1 案例概况195

7.2 购房者购房贷款方式的选择195

7.2.1 不同购房贷款方式的特点和选择条件195

7.2.2 影响购房贷款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196

7.2.3 影响购房贷款方式选择的主要风险197

7.3 不同购房贷款利息率的比较与选择197

7.3.1 可供选择的购房贷款利息率种类197

7.3.2 购房贷款利息率的特征与比较199

7.4 不同房贷还款方式的现金流与价值比较200

7.4.1 不同房贷方式的还款特点及适用性200

7.4.2 还贷期限对还贷现金流的影响201

7.4.3 不同房贷还款方式的选择与权衡202

7.4.4 还贷本息现金流的差异与价值比较203

7.5 正常还贷还是提前还贷的选择与权衡205

7.5.1 不同提前还贷方式的现金流有什么不同206

7.5.2 提前还款方式的选择方案比较206

7.5.3 提前还贷的适用性条件与权衡208

7.6 信贷利率调整对还贷支出产生什么影响209

7.6.1 信贷利率变动对还贷成本的影响209

7.6.2 利率变动风险与提前还贷谨慎性210

7.7 案例总结与讨论问题211

案例8 企业持续性投资项目是否进行再投资的决策 基于原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CDMA项目的案例分析213

引例213

8.1 案例概况213

8.2 原中国联通为什么最初选择投资C网215

8.2.1 投资C网符合企业竞争战略215

8.2.2 投资C网具有广阔市场前景217

8.2.3 投资C网具有良好预期效益218

8.3 投资C网实现预期财务效益了吗218

8.3.1 C网的实际盈利能力分析219

8.3.2 C网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220

8.3.3 C网的现金流量能力分析224

8.3.4 C网难以支撑自身再投资224

8.4 原中国联通能够满足C网再投资的融资需求吗225

8.4.1 原中国联通需要兼顾C网和G网的再投资225

8.4.2 C网和G网再投资的预期资金需求226

8.4.3 原中国联通支撑双网再投资的内源融资能力227

8.4.4 原中国联通支撑双网再投资的债务融资能力229

8.4.5 原中国联通支撑双网再投资的权益融资能力231

8.5 原中国联通如何进行C网的再投资决策233

8.5.1 原中国联通最终选择的实际解决方案233

8.5.2 原中国联通选择继续投资G网合理吗233

8.5.3 原中国联通选择对外出售C网合理吗235

8.6 中国电信能够支撑C网的后续再投资吗238

8.6.1 中国电信资产业务分离收购C网238

8.6.2 集团内部投资与经营C网的关系238

8.6.3 C网项目支撑自身再投资的能力240

8.6.4 中国电信支撑C网再投资的能力240

8.7 案例总结与讨论问题243

案例9 市场环境变化、产能投资决策与财务流动性的权衡 基于无锡尚德集团的案例研究245

引例245

9.1 案例概况246

9.2 市场过热驱动行业盲目扩张247

9.2.1 光伏产业政策出台带动市场发展247

9.2.2 海外市场需求刺激无锡尚德扩建产能248

9.2.3 高额利润诱发国内各地一哄而上249

9.3 管理层过度自信导致产能过度投资251

9.3.1 市场发展与自身优势增强扩张意愿251

9.3.2 地方政府扶持推动企业规模扩张252

9.3.3 媒体宣传与荣誉光环助长管理层信心253

9.3.4 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产能投资过度254

9.4 融资约束致使过度依赖债务融资257

9.4.1 产能过度投资产生融资需求257

9.4.2 股权融资不足导致债务融资规模加大258

9.4.3 偿债压力加大导致过度依赖短期借款259

9.5 市场萎缩引发财务流动性恶化262

9.5.1 市场萎缩导致产能投资回报不足262

9.5.2 营运资金扩张加大流动性风险265

9.5.3 投资规模超过现金流投资能力267

9.5.4 财务风险控制不力导致财务流动性恶化269

9.6 债务危机下无锡尚德破产重整270

9.6.1 现金流量不足导致持续经营能力下降270

9.6.2 无法偿还到期短期借款导致无锡尚德破产重整274

9.6.3 无锡尚德重整过程中机会与风险并存276

9.7 公司治理缺陷扭曲管理层行为278

9.7.1 公司治理结构符合纽交所基本要求278

9.7.2 治理机制存在缺陷280

9.7.3 治理缺陷扭曲管理层行为282

9.8 案例总结与问题讨论283

案例10 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是金手铐还是金手表 基于伊利股份的案例分析285

引例285

10.1 案例概况285

10.2 伊利股权激励计划激励方式的选择288

10.2.1 不同股权激励设计方案与基本特征288

10.2.2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基本状况289

10.2.3 伊利股份股权激励方式的选择290

10.2.4 伊利股权激励股票来源的选择291

10.3 伊利股权激励对会计与财务的影响292

10.3.1 伊利股票期权的估价与价值判断292

10.3.2 伊利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是否合规293

10.3.3 伊利期权费用摊销对财务状况的影响296

10.3.4 伊利股票期权费用摊销是否具有合理性296

10.4 伊利股权激励方案实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298

10.4.1 实施股权激励的市场反应298

10.4.2 实施股权激励的财务绩效301

10.4.3 实施股权激励的价值创造效率302

10.5 伊利股权激励方案是否存在设计缺陷303

10.5.1 股权激励力度是否过大304

10.5.2 期权行权条件是否过低305

10.5.3 行权考核期间是否过短308

10.5.4 行权价格是否存在人为操纵310

10.5.5 股权激励方案的调整原因311

10.6 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与实施是否存在治理机制缺陷312

10.6.1 股权激励下公司管理层与所有者的关系312

10.6.2 激励对象是否参与股权激励计划表决程序313

10.6.3 董事会构成机制能否实现对股权激励的有效监督313

10.7 案例总结与讨论问题315

附录10A 伊利股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分录317

附录10B 伊利股份员工持股计划草案简介319

案例11 融资成本与财务流动性约束下不同融资方式的权衡与决策 基于四川长虹的案例分析321

引例321

11.1 案例概况321

11.2 公司增长战略需要低资金成本的长期资金支撑323

11.2.1 行业商业模式变革促使公司战略转型323

11.2.2 增长战略需要大额长期资金提供支持326

11.2.3 公司损益及流动性现状难以承受高资金成本融资330

11.3 不同融资方案选择的可行性比较332

11.3.1 配股以及非公开增发能否实现权益再融资332

11.3.2 短期融资券能否为投资项目募集足额资金333

11.3.3 短期借款能否对新增长战略提供长期支撑334

11.4 选择并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337

11.4.1 普通公司债与分离交易可转债的权衡337

11.4.2 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旨在降低资金成本341

11.4.3 认股权证行权实现权益融资对资金补充343

11.5 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降低了融资成本对损益的压力345

11.5.1 大额的长期融资支撑营业收入增长345

11.5.2 低债务利息对损益的摊薄效应下降346

11.5.3 资金成本下降有助于提升盈利水平347

11.6 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降低了融资成本对流动性的压力349

11.6.1 长期融资摆脱了短期借款主导模式349

11.6.2 融资加强了母子公司间现金流互补351

11.6.3 资金成本下降促进流动性持续改善354

11.7 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能否降低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355

11.7.1 融资结构改善降低了债务成本355

11.7.2 多元化分散风险降低权益成本357

11.7.3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呈下降趋势358

11.8 案例总结与讨论问题359

案例12 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与管理层权衡决策 基于中国中铁的案例分析361

引例361

12.1 案例概况362

12.2 建筑业行业特征与中国中铁融资结构364

12.2.1 建筑业企业融资结构特征364

12.2.2 投资规模大需要债务融资支撑增长365

12.2.3 应收账款回收周期长、难度大需要债务融资补充营运资金366

12.3 国有大型企业特征与中国中铁融资结构367

12.3.1 债务融资方式多元化367

12.3.2 债务融资成本低368

12.3.3 母子公司债务融资结构差异369

12.4 营业收入增长、盈利能力与中国中铁融资结构371

12.4.1 收入增长需要新增资产支持371

12.4.2 盈利能力限制内源融资能力372

12.5 中国中铁融资结构与管理层决策权衡374

12.5.1 证券发行政策要求与中国中铁融资结构374

12.5.2 国资委业绩考核与中国中铁融资结构376

12.5.3 债务融资与权益融资的管理层决策权衡379

12.6 案例总结与讨论问题380

附录12A382

附录12B383

附录12C383

附录12D384

附录12E385

案例13 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司长期发展能力的权衡 基于冀东水泥的案例分析386

引例386

13.1 案例概况387

13.2 公司是否具备分配现金股利的必要条件388

13.2.1 水泥行业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比较388

13.2.2 公司盈利能否保障分配现金股利389

13.2.3 现金持有能否保障支付现金股利391

13.3 不分配现金股利的驱动因素392

13.3.1 水泥行业结构调整为优势企业扩张提供有利时机392

13.3.2 新建与并购项目增多导致资金需求加大394

13.3.3 财务流动性风险加大降低现金股利分配能力398

13.3.4 集团内部资金占用减少可用于现金股利分配的现金401

13.4 管理层是否有分配现金股利的动力403

13.4.1 取得再融资资格与节约流动资金的权衡403

13.4.2 管理层是否充分考虑股东回报405

13.4.3 现金股利分配方案的治理约束408

13.5 管理层未分配现金股利的决策是否合理410

13.5.1 未分配现金股利期间的投资是否取得预期回报410

13.5.2 未分配现金股利是否真正有助于缓解资金压力412

13.5.3 恢复现金股利分配是否出于回报投资者的目的415

13.6 案例总结与讨论问题417

案例14 基于竞争优势战略的公司价值管理决策 基于三一重工的案例分析419

引例419

14.1 案例概况419

14.2 价值增长回顾421

14.2.1 价值增长的变化趋势与对比421

14.2.2 价值增长的纵向与横向比较422

14.3 价值管理工具——战略地图425

14.4 价值有形成果——财务维度427

14.4.1 成本费用优势降低428

14.4.2 运营效率优势降低429

14.4.3 收入市场反应敏感430

14.4.4 产品价值效率下滑431

14.5 价值来源定位——客户维度432

14.5.1 差异化战略定位432

14.5.2 战略的价值分析432

14.6 价值直接驱动——内部流程维度433

14.6.1 精益节约成本,激进埋藏风险434

14.6.2 研发提升利润,服务开拓市场439

14.6.3 多元化、国际化保障收入来源441

14.6.4 内外社会责任失衡导致形象受损444

14.7 价值间接支撑——学习与成长维度446

14.7.1 激励机制保障价值源泉446

14.7.2 信息化支撑核心竞争力448

14.7.3 管理短板制约价值增长449

14.8 三一重工内在价值评估451

14.8.1 管理模式对未来的业绩影响451

14.8.2 内在价值评估与管理层判断453

14.9 案例总结与讨论问题456

附录14A458

案例15 融资租赁决策对企业财务状况会产生什么影响 基于南方航空的案例分析459

引例459

15.1 案例概况459

15.2 航空运输业的特点分析461

15.2.1 行业市场扩张增加机队扩充需求461

15.2.2 行业市场竞争促进机队结构优化462

15.2.3 行业利润率低导致内源融资受限462

15.3 南航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扩充机队463

15.3.1 购买飞机需要支付哪些费用463

15.3.2 利用贷款可能带来哪些后果464

15.3.3 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选择决策464

15.4 南航可以通过哪些融资渠道购买飞机465

15.4.1 内源融资是否能够满足购机需求466

15.4.2 债务融资是否能够满足购机需求467

15.4.3 权益融资是否能够满足购机需求469

15.5 南航为何加大融资租赁引入飞机的比例471

15.5.1 营业现金难以满足机队扩充需求471

15.5.2 经营营运资金紧张限制机队投资472

15.5.3 南航融资租赁引进飞机业务分析472

15.6 南航融资租赁飞机对财务状况的影响474

15.6.1 融资租赁飞机对财务流动性的影响474

15.6.2 融资租赁飞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477

15.6.3 融资租赁飞机对资本成本的影响478

15.6.4 融资租赁飞机对当期损益的影响479

15.7 案例总结与讨论问题4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