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近代汉字的形体演化机制及应用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近代汉字的形体演化机制及应用研究
  • 徐秀兵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3565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74页
  • 主题词:汉字-字形-进化-研究-近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近代汉字的形体演化机制及应用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研究目标1

二、研究意义5

三、指导理论6

四、研究方法10

(一)以理分析与以形分析相结合10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10

(三)归纳法与演绎法相结合11

五、材料选取11

(一)隶变问题的考察材料11

(二)楷化问题的考察材料12

第一章 近代汉字研究述评20

一、各类字体的形体研究21

(一)隶书的形体研究22

(二)楷书的形体研究23

(三)行草书的形体研究23

二、构形史断代研究24

三、不同载体的汉字形体与字用研究28

(一)文本文字28

(二)字书辞书文字33

四、总结与展望36

(一)对前贤研究的总结36

(二)对今后研究趋势的展望37

第二章 隶变过程中笔形及笔形组的演化40

一、单笔形的演化42

(一)拉弧为直42

(二)拉折为直或断折为直43

(三)化封为直和化曲为直43

(四)置向转换44

(五)缩短笔形44

二、笔形组合后位置关系发生的变化45

(一)端交(接)拉直45

(二)笔形搭架45

(三)笔形粘连46

(四)接点调整47

(五)由接变离47

三、笔形组合后数量关系的变化48

四、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演化48

第三章 隶变过程中部件演化现象测查与论析52

一、隶变过程中小篆基础部件形体演化的数据测查53

(一)测查对象53

(二)测查结果及分析55

二、相关隶变现象58

(一)小篆高构字量成字基础部件的演化样式是隶变的趋同倾向之一58

(二)强势笔形组是隶变形体演化的又一趋同倾向61

(三)隶书笔势化的前提:保持字际的区别度63

第四章 隶变过程中整字的变异与字际关系66

一、异写转化为异构67

二、异写字样升格为新字种70

三、隶变过程中同形字的出现72

四、隶变过程中俗字大量滋生74

第五章 隶变楷化的制约因素与行草书的横向影响77

一、隶变楷化纵向演进的制约因素77

(一)生理因素77

(二)认知因素79

(三)力学因素83

(四)审美因素85

二、隶变楷化的历史地位86

(一)隶变是古今文字形体演化手段的集中体现87

(二)楷化是隶变的继续和深化91

三、行草书对隶变楷化的横向影响92

(一)行草书相对于隶楷书的速写变异92

(二)行草书对隶变楷化的横向影响98

第六章 楷化过程中笔形的成熟及变异101

一、楷书基本笔形和变异笔形的形成102

(一)隶楷笔形系统的比较102

(二)行草书促成楷书笔形系统的形成103

二、楷书的笔形变换111

(一)化长为短111

(二)置向转换114

(三)笔形连写116

(四)笔形省减132

(五)笔形借用138

第七章 楷化过程中部件的变异与混同141

一、部件位移变异141

二、部件省减142

三、部件省变143

(一)用点画少的简单部件取代点画多的复杂部件144

(二)用使转部件取代多点画部件146

四、部件混同148

(一)北朝隋唐碑志中楷书部件的混同149

(二)唐初字书中楷书部件的混同158

第八章 草楷转写所致字形歧异与唐初汉字规范165

一、草楷转写所致字形歧异与字际关系的变化165

(一)同字异写165

(二)源于异写的理据重构173

(三)同字异写形体在记词职能上作新的分工179

(四)异字同形179

(五)异字形近基础上的归并同形182

(六)后出本字添加义符强化表意性184

二、唐初正字书对草楷转写所致歧异字形的规范185

(一)《干禄字书》对草楷转写字的规范186

(二)《正名要录》对草楷转写字的规范186

第九章 近代汉字形体发展中的正俗相谐共变192

一、字体风格发展中的正俗相谐共变194

二、字形结构发展中的正俗相谐共变197

三、“相谐共变”现象典型实例分析200

(一)多次的草化再楷化200

(二)隶古定字草化再楷化201

(三)楷书对行草书变异规律的逆向类推201

四、相关问题论析204

第十章 近代汉字形体演化机制的应用研究209

一、“草书楷化”与楷书规范字形的系统优化209

(一)汉字形体简化的必然性209

(二)“草书楷化”法简化汉字形体的可行性212

(三)对《总表》“草书楷化”字形的测查分析215

(四)“草书楷化”字形的优化原则218

二、疑难字考释、古籍校勘和辞书编纂225

三、汉字教育230

(一)识字教学230

(二)书法教学232

附录一 试析智永书墨迹本《真草千字文》的一些语言文字现象236

附录二 小篆非字形位(基础部件)表247

附录三 本书抽样提取主要碑志一览表248

附录四 颜真卿书《干禄字书》图版(局部)250

附录五 《正名要录》图版(局部)251

参考文献252

后记2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