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李渔随笔全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李渔随笔全集
  • 李渔著;艾舒仁编;冉云飞校点 著
  • 出版社: 成都:巴蜀书社
  • ISBN:780523811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59页
  • 文件大小:202MB
  • 文件页数:700页
  • 主题词:社会各界人物 传记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李渔随笔全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闲情偶记1

序1

凡例七则3

词曲部7

结构第一7

戒讽刺10

立主脑12

脱案臼13

密针线14

减头绪16

戒荒唐17

审虚实18

词采第二19

贵显浅20

重机趣22

戒浮泛23

忌填塞24

音律第三25

恪守词韵31

凛遵曲谱32

鱼模当分33

廉监宜避34

拗句难好35

合韵易重37

慎用上声38

少填入韵39

别解务头39

宾白第四41

声务铿锵41

语求肖似43

词别繁减44

字分南北46

文贵洁净46

意取尖新47

少用方言48

时防漏孔49

科诨第五49

戒淫亵50

忌俗恶51

重关系51

贵自然52

格局第六53

家门53

冲场55

出脚色55

小收煞56

大收煞56

填词余论57

演习部59

选剧第一59

别古今60

剂冷热61

变调第二62

缩长为短62

变旧成新64

附:《琵琶记·寻夫》改本67

附:《明珠记·煎茶》改本73

授曲第三79

解明曲意80

调熟字音81

字忌模糊82

曲严分合83

锣鼓忌杂83

吹合宜低84

教白第四85

高低抑扬86

缓急顿挫88

脱套第五89

衣冠恶习89

声音恶习90

语言恶习91

科诨恶习92

声容部94

选姿第一94

肌肤95

眉眼96

手足98

态度99

修容第二102

盥栉103

熏陶106

点染107

治服第三110

首饰111

衣衫114

鞋袜118

妇人鞋袜辨120

习技第四122

文艺123

丝竹126

歌舞128

居室部133

房舍第一133

向背135

途径135

高下136

出檐深浅136

置顶格137

甃地137

洒扫138

藏垢纳污139

窗栏第二140

制体宜坚141

取景在借144

墙壁第三155

界墙155

女墙156

厅壁157

书房壁158

联匾第四160

蕉叶联161

此君联162

碑文额163

手卷额164

册页匾164

虚白匾165

石光匾166

秋叶匾166

山石第五167

大山168

小山169

石壁170

石洞170

零星小石171

器玩部172

制度第一172

几案173

椅杌174

暖椅式175

床帐177

橱柜180

箱笼箧笥181

骨董183

炉瓶184

屏轴186

茶具188

酒具189

碗碟190

灯烛191

笺简193

位置第二195

忌排偶195

贵活变196

饮馔部198

蔬食第一198

笋199

?200

莼201

菜201

瓜茄瓠芋山药202

葱蒜韭203

萝卜203

芥辣汁204

谷食第二204

饭粥205

汤206

糕饼207

面207

粉208

肉食第三209

猪210

羊210

牛犬211

鸡211

鹅211

鸭212

野禽 野兽213

鱼213

虾215

鳖215

蟹216

零星水族217

不载果食茶酒说218

种植部220

木本第一220

牡丹221

梅222

桃223

李224

杏224

梨225

海棠225

玉兰226

辛夷227

山茶227

紫薇228

绣球228

紫荆229

栀子229

杜鹃 樱桃229

石榴230

木槿230

桂231

合欢231

木芙蓉232

夹竹桃232

瑞香233

茉莉233

藤本第二234

蔷薇235

木香235

酴醿236

月月红236

姊妹花237

玫瑰237

素馨237

凌霄238

真珠兰238

草本第三238

芍药239

兰239

蕙241

水仙241

芙蕖242

罂粟243

葵244

萱244

鸡冠244

玉簪245

凤仙245

金钱245

蝴蝶花247

菊247

菜248

众卉第四249

芭蕉249

翠云250

虞美人250

书带草250

老少年251

天竹251

虎刺251

苔252

萍252

竹木第五252

竹253

松柏254

梧桐255

槐榆255

柳256

黄杨256

棕榈257

枫桕257

冬青258

颐养部259

行乐第一259

贵人行乐之法260

富人行乐之法261

贫贱行乐之法262

家庭行乐之法264

道途行乐之法265

春季行乐之法266

夏季行乐之法267

秋季行乐之法268

冬季行乐之法269

随时即景就事行乐之法270

睡270

坐272

行273

立274

饮274

谈275

沐浴275

听琴观棋276

看花听鸟277

蓄养禽鱼277

浇灌竹木279

止忧第二279

止眼前可备之忧280

止身外不测之忧280

调饮啜第三281

爱食者多食281

怕食者少食282

太饥勿饱282

太饱勿饥283

怒时哀时勿食283

倦时闷时勿食283

节色欲第四284

节快乐过情之欲285

节忧患伤情之欲285

节饥饱方殷之欲286

节劳苦初停之欲286

节新婚乍御之欲287

节隆冬盛暑之欲287

却病第五288

病未至而防之288

病将至而止之289

病已至而退之289

疗病第六290

本性酷好之药292

其人急需之药293

一心钟爱之药293

一生未见之药294

平时契慕之药295

素常乐为之药295

生平痛恶之药296

赋298

龙灯赋298

苋羹赋并序299

支颐赋300

归故乡赋300

鸡鸣赋301

不登高赋303

蟹赋304

荔枝赋306

杨梅赋308

福橘赋309

燕京葡萄赋310

苹婆果赋311

真定梨赋312

郭璞井赋313

序315

《智囊》序315

《古今笑史》序316

《求生录》序317

朱梅溪先生小像题咏序318

《名词选胜》序319

《诗韵》序321

《观音大士持验录》序322

《今又园诗集》序323

《覆瓿草》序324

《琴楼合稿》序325

制师尚书李邺园先生靖逆凯歌序326

送别驾许公汉昭擢郡司马序328

《香草亭传奇》序329

《和鸣集》序330

《笠翁别集》弁言331

《一家言》释义332

《千古奇闻》序333

《古今史略》序334

《资治新书》自题词334

《香草吟传奇》序335

词韵例言336

《宋稗》序338

《芥子园画传》序339

《三国志演义》序341

《三国演义》序342

《耐歌词》自序345

寿序347

两浙抚军陈司贞先生寿序347

代寿凤关榷使谭慎伯序349

寿张俊升泉宪序351

寿吴兴别驾余公序353

祝陈大中丞太夫人寿序355

祭文357

季太翁万太夫人双祭文357

祭福建靖难巡海道陈大来先生文358

祭福建靖难总督范觐公先生文360

记364

严陵西湖记364

黑山记365

东安赛神记366

登燕子矶观旧刻诗词记367

梦饮黄鹤楼记368

两宴吴兴郡斋记370

闰月称觞记372

佛日称觞记373

汉寿亭侯玉印记375

传377

秦淮健儿传377

义士李伦表传380

乔复生、王再来二姬合传383

朱静子传388

赞391

许青浮像赞391

范晴斋像赞391

梁冶湄明府西湖垂钓图赞392

余霁岩使君像赞394

吴念庵采芝像赞395

王茂孳像赞396

张诗宜像赞396

张敬止网鱼图赞397

八十四翁张文吾像赞397

又题小册398

刘了庵先生像赞398

汤圣昭使君小像赞399

抡仙、抡汝、抡毓三侄孙小像赞399

罗上极像赞400

朱骏文像赞400

沈亮臣像赞400

曹细君方氏像赞401

杨子亦禅像赞402

佟寿民方伯拥书图赞402

郑乘文像赞403

家石庵棠棣芝兰并茂图赞403

朱次公四时行乐图赞404

辩405

回煞辩405

乌鹊吉凶辩406

露布408

懈豸讨中山狼露布408

说410

名诸子说410

疏411

大士宫募田疏411

汉阳府重建鼓楼创立马头募缘引412

券413

卖山券413

誓词415

曲部誓词415

铭416

乌有先生集铭416

没字碑铭416

诗筒铭417

引418

梁夫人寿册引418

助葬册引418

哀词引419

跋420

春及堂诗》跋420

《寿世奇方》跋421

文423

瘗犬文423

逐猫文424

放鹿文425

纪略427

朱子修龄倡义鸠资赎难民妻女纪略427

龙丘邑宰卢公异政纪略429

[附]卢公复任纪略432

西湖盗鱼人自塞盗源纪略432

解435

耐病解435

书437

与王汤谷直指437

与卫澹足直指438

与张华平太史439

与龚芝麓大宗伯439

与陈学山少宰440

与纪伯紫442

与赵声伯文学444

复沈泽民太亲翁444

寄谢贾胶侯大中丞445

寄谢刘耀薇大中丞445

与太仓州守陈麓屏446

与魏贞庵相国447

复陈大司成447

与张仲选447

与林安国三札448

与张其山449

与某公449

与倪涵谷孝廉 借澡盆449

复曹顾庵太史450

与杜于皇450

与杜子濂公祖451

答陈蕊仙451

复俞贞庵451

与梁石渠452

又452

柬同学452

与沈亮臣453

复王左车453

与顾硕甫453

答友454

答周子454

复朱建三454

复胡彦远455

柬沧园主人455

与吴梅村太史456

与密友456

复王阮亭司李457

与方坦庵宫詹457

柬丛木虚457

与赵介山458

复唐君宗458

复高彦侣观察458

复王左车459

粤游家报459

四字帖辞武林诸亲友之招462

复尤展成先后五札462

与余澹心五札464

与王鼎中466

复沈贲园466

答杨鄂州枢部466

复熊元献467

与郑房季467

与徐东来467

与李仁熟468

复程端伯司空468

简汪我生468

与陈瓠翁469

答同席诸子469

柬孙豫公469

订友同赴广陵470

向邻翁索菊470

与陆诞先470

柬赵声伯471

与王绥亭大司马471

复陈学山少宰471

复袁六完太常472

与曹峨眉中翰472

与金长真太守472

与孙雪崖使君473

与某郡伯473

与施匪莪司城473

复柯岸初掌科474

又附片札475

来书附录475

又与岸初掌科476

与李雨商荆州太守476

与张秀升郡司马477

与徐东来477

与陈端伯侍郎478

复徐东来478

答顾赤方479

与许于王直指479

复徐静庵学宪479

与方绍村侍御480

与王允大驿宪480

与丁飞涛仪部481

与何省斋太史481

与徐电发482

与刘使君482

复周东轩483

与余澹心483

与孙宇台484

复朱其恭484

与诸暨明府刘梦锡485

与陈次升封翁485

与韩子蘧486

与梁冶湄明府486

与于胜斯郡司马487

又487

与顾梁汾典籍488

又488

与孙宇台、毛稚黄二好友488

复佟梅岑489

上都门故人述旧状书489

与陈陶庵、邹可达492

与于胜斯公祖492

与顾且庵侍御493

与丁泰岩方伯493

再寄丁泰岩方伯494

与张壶阳观察495

与徐冶公二札495

与古灯和尚496

启贺497

《资治新书》征文小启497

候吏科给谏启498

贺太守纳双姬498

贺友人早岁举子499

五帝纪500

论华封人三祝500

商纪501

论尧让天下于许由,汤让天下于卞随、务光501

论尧之试舜、高宗之任傅说,同一命相而有详略之不同502

论微子先抱祭器归周503

周纪504

论晋文公赏从亡者而不及介子推504

论卫懿公使鹤乘轩505

论魏绛规晋侯以安乐思终507

论吴季札让国508

论子产宽猛之政509

论程婴立孤而死510

论伍员覆楚、申包胥复楚512

论智宣子、赵简子之立后513

论吴起杀妻求将514

论商鞍徙木立信、诱执公子卬515

论蔺相如屈于廉颇515

论王孙贾、赵括、陈婴、王陵四母之贤516

秦纪517

论缩高及安陵君、信陵君之事517

论《纲目》书张良博浪之击与荆轲、聂政之事一褒一贬518

西汉纪519

论项王东乡坐王陵之母、置太公于高俎之上519

论汉高帝拜季布、斩丁公520

论韩信赐漂母、官少年521

论项羽不渡乌江522

论汉定元功位次而张良、陈平不与523

论汉高之兴,《纲目》特笔有四524

论汉高祖为义帝发丧、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同异525

论韩信登坛之对、诸葛亮草庐之谈、王朴平边之策526

论韩信兵法527

论班彪称高帝宽明仁恕、知人善任528

论周勃左袒之问529

论陈平不对决狱、钱谷之问530

论袁盎却坐533

论贾山至言534

论文帝劳军细柳534

论李广、程不识将兵537

论汲黯不拜大将军537

论武帝以汲黯为淮阳太守、宣帝以萧望之为平原太守539

论东方朔谏内董偃置酒宣室539

论周勃、霍光优劣541

论李广数奇543

论宣帝置廷尉平而郑昌劝定律令544

论龚遂治渤海545

论汲长孺矫制开仓粟、冯奉世矫制破莎车546

论汉宣在位十二年始赏保护之功、孝文即位历三时始修代来之功547

论张安世辞禄548

论二疏请老549

论二疏不以财累子孙550

论京房考功课吏法551

论汉诏刘秀典领五经所奏《七略》、九流之议552

东汉纪554

论汉图列二十八将何独以邓禹居首554

论汉图二十八将于云台,马援以椒房之戚不与555

论高帝入咸阳除秦苛法、光武入河北除莽苛政556

论高帝已平天下犹未正尊位、光武未能削平海内遽正尊位之故557

论贾、寇拟廉、蔺558

论董宣执法,史氏列之酷吏559

论马援遗书诫兄子560

论丁鸿、刘恺、邓彪三人之让561

论黄宪比颜子562

论左雄限年之法563

论汉立五经于太学门外564

论管宁、华歆优劣565

论茅容、孟敏优劣567

论曹操自陈功伐及让还三县568

论刘备取刘璋得失569

西晋纪571

论晋武帝之得天下571

论羊祜欲伐吴,山涛欲释吴573

论苏颍滨谓羊祜巧于策吴、拙于谋晋574

论薛莹、吾彦论吴亡575

论刘毅言中正之弊575

论顾荣、卫玠优劣576

论殷浩拟管、葛577

戏为晋人让殷羡书578

东晋纪580

论祁奚举午、谢安举玄、狄仁杰举光嗣580

论温峤绝裾581

论陶侃综理微密582

论王导不救周顗之难583

论桓玄伪旌隐士585

南北朝纪587

论扬雄、陶潜出处587

论檀道济量沙、孙膑减灶之同异589

论谢朏、何点、何胤孰优590

论梁武帝好生591

论夏禹泣罪、梁武泣囚592

论高欢遗慕容绍宗于其子、太宗委李世勣于高宗593

论王通献太平十二策594

唐纪596

论唐太宗周、秦修短之议596

论唐太宗以弓矢、建屋喻治道597

论魏徵才行之对598

论唐太宗殿庭教射599

论魏徵“十思”、“十渐”601

论魏徵、王珪事太宗602

论唐太宗图功臣于凌烟阁603

论唐太宗自观实录604

论唐太宗论将605

论苏章之按事、张镇周之治百姓,论者以为善处情法之间,而东莱之论独异606

论高宗之立武氏,褚遂良叩头极谏,论者议其有未尽焉607

论卢承庆考功608

论汉武帝之惮汲黯、唐玄宗之惮张九龄609

论开元贤相609

论唐因鹊巢狱树,赐牛、李为国公610

论唐兵三变、唐文三变611

论唐之再失河朔不能复取612

论郭子仪不却鱼朝恩之邀613

论唐相杨绾而郭令公减乐、黎幹省驺、崔宽毁第614

论常衮、崔祐甫为相用人得失615

论唐李璀告父之反617

论陆贽请令台省长官各举属吏618

论韩愈、欧阳修之论阳城619

论杜黄裳请对刘辟专任高崇文,勿置监军620

论帝王劳逸得失621

论李绛之策魏博622

论李吉甫、李绛之论刑法622

论柳宗元以柳易播623

论裴度上蔡,郓用兵忧勤机略624

论柳公绰不诛赃吏而诛舞文者625

论司马公论处郭谊625

论王式谈兵626

论郑綮进退之际627

五代纪628

论郭崇韬之料梁628

论康澄论事629

论桑维翰辅晋629

论晋以冯道守司徒630

论刘知远先正位后兴师631

论刘仁瞻守节632

宋纪634

论取天下上世以德,中世以力,末世以谋634

论宋太祖之得天下635

论赵普之计太原636

论赵普之谏太祖637

论宋太祖之待李汉超638

论陶邴登第,宋主命中书覆试639

论曹彬、曹翰之后荣盛衰弱之不同639

论王旦不谏天书640

论魏野、林逋之品行641

论王旦不与张师德知制浩642

论宋理宗训廉谨刑二铭642

元纪644

论文天祥之全节644

论元世祖之待文天祥645

窥词管见6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