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榆枋斋学林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虞万里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750012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107页
- 文件大小:146MB
- 文件页数:5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榆枋斋学林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编:史林555
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555
一、引言555
二、称谓的社会等级制556
(一)文献中的等级称谓制557
1.丧祭中的等级称谓557
2.其他场合中的等级称谓566
(二)《春秋》书法所反映的等级制576
1.不名不字书称爵号官职579
2.书称字580
3.书称名581
三、商周称谓之考察583
(一)先秦典籍中的动态称谓583
1.天子585
2.诸侯588
3.太子、公子591
4.诸侯夫人、妻、妾591
5.卿大夫士592
6.其他597
(二)金文中的动态称谓597
1.从器主论598
2.从册命命辞论603
(三)甲骨卜辞中的动态称谓605
1.自称605
2.亲属称谓606
3.王称臣僚609
4.臣僚称王610
(四)从等级称谓制看其所包含的讳名因素610
四、名字、爵号、谥号、庙号与避讳心理的演化612
(一)命名取字的心理与避讳习俗的进化612
(二)爵号、谥号、庙号的起源与称谓制、讳名制的关系618
1、爵号618
2、谥号620
3、庙号622
五、先秦礼书所载之讳礼633
(一)宗法、等级社会中的讳礼633
(二)避讳实例辩证642
(三)宗法制的避讳礼俗和社会等级制的讳名倾向651
六、由避讳制溯论其原始禁忌形态652
(一)原始民族的名字禁忌652
1.对死者名字的禁忌652
2.对活人名字的禁忌653
(二)商周鬼神思想与上古宗教意识656
(三)对中国古代讳名习俗起源之推测660
郭店简《缁衣》“人苟言之”之“人”旁点号解说——兼论古代涂抹符号之演变665
一、简本点号与传本异同665
二、古代涂抹符号之梳理668
三、简文之点与补写分析674
四、简本点号作用推测676
献《古文尚书》者梅颐名氏地望辨证679
宋太宗旧名匡乂、匡义辨证——兼论简化字“义”字的产生685
(一)名讳意义689
(二)避讳改名691
(三)字形演变693
《石彦辞墓志》文句正读和史事索隐701
一、志文正读701
二、史事索隐708
吕祖谦与《近思录》717
一、《近思录》编纂年月717
二、吕祖谦在《近思录》编纂中的作用718
三、《近思录》原本面貌与内容编排722
四、《近思录》之流传及其影响724
黑城文书《资治通鉴纲目》残叶考释727
一、由残叶内容之比勘以定其原书727
二、从残叶行款字体追溯其刊本年代739
(一)八行本系统740
(二)十行本系统740
三、从宋慈、詹光祖行历推论十行本年代745
有关《永乐大典》几个问题的辨证761
一、纂修动机探赜761
(一)明初御纂、敕撰群书解析763
(二)解缙仕宦经历767
(三)解缙设想与唐、方《类要》及《大典》宗旨之比较769
(四)《文献大成》编例与《大典》参与者的政治倾向774
二、《大典》卷册字数撰人辨证779
(一)卷册779
(二)字数783
(三)修撰人数784
三、《永乐大典》与《洪武正韵》之关系788
(一)韵部791
(二)字序792
(三)字数793
四、结语795
《正统道藏》编纂刊刻年代新考797
一、《正统道藏》编刊年代之观点追溯797
二、张宇初其人其事及其与《正统道藏》之关系801
(一)张宇初在永乐年间的行踪802
(二)《岘泉集》与《正统道藏》勘正806
(三)张宇初与姚广孝之关系及《正统道藏》与《永乐大典》勘正809
三、明成祖《道藏经序》的发现与价值814
四、《正统道藏》主纂人员征考817
五、《正统道藏》刊刻始末质疑823
(一)明内府刊刻机构人员825
(二)刊字匠工作量826
(三)相关书籍版刻进度比较827
(四)相关书籍日版刻量匡算827
六、邵以正督校道经甄微830
七、结论839
《康熙字典》总阅官、纂修官行历考实843
一、引言843
二、《康熙字典》编纂动因844
三、《字典》总阅官、纂修官行历考实847
(一)总阅官二人:张玉书与陈廷敬848
(二)纂修官:凌绍雯、史夔、周起渭等二十七人851
(三)纂修兼校刊官一名:陈世倌872
四、《字典》编纂实际年份推测873
五、编纂官员年龄、籍贯、身世、知识结构分析875
六、结语881
孙诒让石刻学成就初探883
一、清代石刻学之兴盛884
二、孙诒让石刻学的语言文献学养885
三、孙诒让对碑刻、古砖的征集、搜拓与校读887
四、孙著石刻三书成书过程889
五、孙诒让石刻学的学术成就895
(一)校勘发覆896
(二)语言文字897
(三)历史文献901
(四)历朔与干支纪年904
(五)揭櫫碑版特例905
(六)补正前贤疏漏906
六、孙诒让石刻成就在晚清石刻学中的地位908
孙诒让《广韵姓氏刊误》推阐(卷上)913
一东914
二冬920
四江921
五支922
六脂923
八微926
九鱼928
十虞929
十一模932
十二齐933
十五灰935
十七真936
二十三魂939
二十五寒942
姓氏起源新论947
一、姓氏涵义947
(一)姓之字形与涵义947
(二)氏之字形与涵义950
二、姓氏学家对姓与氏区别与界定957
三、姓、氏之特征、起源及其先后962
(一)妇人称姓之时代性964
(二)赐姓命氏之时代性966
四、西周封建、册命同姓与赐姓命氏971
五、周代礼制、礼俗所见同姓、异姓之等级与待遇980
(一)朝聘盟誓981
(二)作揖亲疏981
(三)车旗服饰982
(四)政策谋划982
(五)同姓蕃屏983
(六)外婚联姻983
(七)丧祭临吊985
(八)重罪轻刑986
六、氏为远古所传,姓为西周所重987
先秦至唐宋姓氏书之产生与发展991
一、先秦两汉牒谱佚籍钩沉991
二、六朝隋唐之谱学与姓氏书997
三、宋代对姓氏之分类与辩证1003
四、姓氏书纂辑方法之演进1008
明清以来之姓氏与姓氏书1011
一、明清姓氏书编纂之成熟与姓氏资料之拓展1012
二、现当代姓氏研究与姓氏词典之编纂1021
三、明清姓氏书纂辑方法之演进和所增益姓氏数量之来源1026
别集流变论1031
小引1031
马一浮与竺可桢1053
一、竺可桢一请马一浮1054
二、竺可桢二请马一浮1057
三、马一浮思想解析1058
(一)坚持登门请业1058
(二)设立国学讲习会1062
(三)要学校称其为大师1065
(四)怀疑竺可桢的诚意1066
四、丈室能容师子坐1067
五、《会语》奥义知多少1073
马一浮与龙榆生1079
跋1105
热门推荐
- 2536881.html
- 2595774.html
- 2220968.html
- 3720211.html
- 3288778.html
- 56912.html
- 697347.html
- 3688167.html
- 535604.html
- 33772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43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39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05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52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91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10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2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45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55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7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