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耕作学 西北本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耕作学 西北本
  • 西北农业大学主编 著
  • 出版社: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 ISBN:7157·484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8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耕作学 西北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第一篇 耕作制度1

第一章 耕作制度的基本原理2

第一节 农业生产分析2

一、农业生产的实质2

二、农业生产特性与规则4

三、农业生产体系及其组成6

四、农业生产结构及调整8

第二节 植物生活因素及调控15

一、基本生活因素的同等重要与不可代替性15

二、限制因素及其克服16

三、因素的综合利用18

四、植物生活因素学说的运用20

第三节 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22

一、农业资源的类别23

二、农业资源基本特性及合理利用23

三、农田资源生产潜力25

第四节 用地与养地结合是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基本原则31

一、土地是农业的持续生产资料31

二、用地与养地结合的必要性32

三、用地与养地结合的可能性34

四、培肥地力、开发农田生产潜势29

第二章 耕作制度演进及发展规律36

第一节 耕作制度的历史演进36

一、撩荒耕作制36

二、休闲耕作制37

三、轮种耕作制39

四、集约耕作制40

第二节 耕作制度发展规律42

一、社会需要是推动耕作制度发展的动力42

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是耕作制度发展的标志43

三、土地的用养结合是耕作制度发展的重要内容44

四、社会生产条件的改善是耕作制度发展的必要条件44

五、耕作制度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性是客观存在44

六、继承与发展结合是耕作制度演进的重要原则45

第三节 耕作制度的改革45

一、耕作制度改革的一般准则46

二、解放后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及成效47

三、发展的总趋势49

第四节 西北及内蒙主要农区耕作制度简况50

一、甘、青、新内陆干早农业区51

二、宁夏-内蒙干早引黄灌溉农业区52

三、黄土高原及内蒙半干旱早作农区52

四、伊犁河-湟水-西辽河-土默特平原半干旱灌溉农业区53

五、陇东、渭北半湿润旱作农区54

六、泾、洛、渭河谷阶地半湿润灌溉农区54

七、秦巴山地半湿润-湿润旱作农区55

八、陇南、陕南河谷盆地湿润灌溉农区55

第二篇 种植制度57

第三章 作物布局58

第一节 作物布局的涵义、地位和生产作用58

一、作物布局的涵义58

二、作物布局的地位58

三、作物布局的生产作用59

第二节 作物布局的依据59

一、作物布局的适应范围59

二、作物生态适应性与合理布局60

三、生产条件的改善与作物布局67

四、社会需要对作物布局的决定性影响68

第三节 种植业结构的调整68

第四节 作物布局方案的拟定71

一、基本资料的调查与收集71

二、作物适宜种植区的划分72

三、作物布局方案的制订74

四、评价作物布局优化方案的方法78

五、示例78

第四章 种植模式83

第一节 种植模式的概念、类型及其与土地利用的关系83

一、种植模式的概念83

二、种植模式的基本类型83

三、种植模式与土地利用86

第二节 复种88

一、复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88

二、复种与光能利用90

三、复种的条件93

四、复种的栽培技术97

第三节 间混套种99

一、间混套种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99

二、间混套种发展概况100

三、间混套种增产的分析102

四、间混套种的农业技术原则108

五、西北地区间混套种的主要模式117

第五章 作物轮作121

第一节 轮作的意义121

一、轮作的概念121

二、轮作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122

三、轮作的效益124

第二节 连作及连作的运用128

一、连作的利弊128

二、不同作物类型对连作的反应129

三、连作的运用131

第三节 轮作成分及其在轮作中的地位131

一、养地作物132

二、用地作物134

三、兼养作物135

四、休闲在轮作中的地位135

第四节 西北、内蒙地区的轮作类型及轮作模式136

一、轮作类型及其划分136

二、西北及内蒙地区的主要轮作模式138

第五节 轮作制的建立139

一、建立轮作制的意义139

二、制定轮作计划的程序和方法140

三、轮作计划方案的评定142

四、轮作区的划分145

五、轮作计划的实施145

第三篇 养地制度147

第六章 农田培肥148

第一节 地力148

一、地力的概念148

二、地力在耕作过程中的变化及其类型150

三、维持和提高地力的途径155

第二节 建立农田培肥制的基本原理157

一、地力再生产原理157

二、农田养分平衡学说158

三、施肥的经济效益与施肥后效162

第三节 农田培肥方案的制订167

一、农田培肥制的概念及任务167

二、制订农田培肥方案的原则168

三、制订培肥方案的步骤与方法170

第七章 土壤耕作175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175

一、土壤耕作的概念与任务175

二、土壤耕作的实质176

三、土壤耕作的技术原则176

第二节 土壤耕作措施及质量要求184

一、土壤基本耕作措施185

二、表土耕作措施187

三、土壤耕作质量188

第三节 土壤耕作法193

一、翻耕法193

二、深松耕法196

三、少耕法和免耕法199

四、砂田耕作法201

五、旋耕法201

第四节 土壤耕作制202

一、土壤耕作制的概念及意义202

二、拟定土壤耕作制的原则204

三、土壤耕作制的改革204

第四篇 农田防护制206

第八章 防水蚀207

第一节 防水蚀的意义207

第二节 产生水蚀的主要因素209

一、降雨因素209

二、土壤因素209

三、地形因素210

四、植被因素210

五、耕作因素211

第三节 土壤流失通用方程式211

第四节 防水蚀的耕作措施2l4

一、保护耕作法214

二、保护种植220

第九章 防风蚀225

第一节 防风蚀的意义225

第二节 影响风蚀的因素226

一、风蚀方程式226

二、影响风蚀的因素227

第三节 防风蚀的农业技术措施233

一、防风蚀的农艺措施233

二、建立防风障235

第四节 护田林带236

一、建立护田林带的意义236

二、护田林带的作用236

三、护田林带的规划设计239

四、护田林的农业效益243

第十章 防杂草感染246

第一节 农田杂草的种类及其危害246

一、农田杂草的种类246

二、农田杂草的危害253

第二节 农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255

一、杂草的繁殖特性255

二、杂草的生长发育特性258

三、杂草种子的休眠习1259

四、杂草的发生条件260

第三节 农田杂草的综合防除262

一、综合防除的意义262

二、综合除草的主要措施272

三、拟定农田杂草防除制度的基本原则2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