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药化学 中药专业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药化学 中药专业
  • 宋桂荣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7801564049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42页
  • 文件大小:4MB
  • 文件页数:1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药化学 中药专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中药化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1

第二节 学习中药化学的目的和意义1

一、有利于探索中药防病治病的作用机理1

二、改进药物剂型、提高临床疗效2

三、有利于控制中药和中药制剂的质量2

四、提供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依据2

五、扩大药源、开发新药3

第三节 中药化学研究概况3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及其提取分离5

第一节 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5

一、生物碱5

二、苷类5

三、挥发油6

四、糖类6

五、氨基酸、蛋白质和酶6

六、树脂7

七、鞣质7

八、有机酸7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8

一、溶剂提取法9

二、其他提取方法13

第三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14

一、两相溶剂萃取法14

二、沉淀法15

三、结晶法16

四、吸附法17

五、透析法17

六、分馏法18

第四节 色谱法18

一、薄层色谱18

二、纸色谱21

三、其他色谱法22

第三章 生物碱24

第一节 概述24

一、生物碱的含义24

二、生物碱的分布24

三、生物碱的生物活性25

第二节 生物碱的结构类型25

一、有机胺类生物碱25

二、吡咯衍生物类生物碱25

三、吡啶衍生物类生物碱26

四、莨菪烷衍生物类生物碱26

五、喹啉衍生物类生物碱26

六、异喹啉衍生物类生物碱27

七、吲哚衍生物类生物碱27

八、其他类生物碱28

第三节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及检识28

一、物理性状28

二、旋光性28

三、碱性28

四、溶解性30

五、沉淀反应31

六、显色反应31

第四节 生物碱的提取、精制31

一、生物碱的提取31

二、生物碱的精制34

第五节 生物碱的分离34

一、利用生物碱及其盐溶解度的不同进行分离34

二、利用生物碱的碱性不同进行分离34

三、利用生物碱结构中特殊功能基的性质进行分离34

四、利用色谱法进行分离35

第六节 生物碱提取实例35

一、麻黄中的生物碱35

二、三颗针中的生物碱38

三、防己中的生物碱41

四、莨菪生物碱类44

第七节 主要含生物碱的常用中药48

第四章 苷类50

第一节 苷的含义、结构组成与分类50

一、苷的含义与结构组成50

二、苷的分类50

第二节 苷的通性52

一、性状52

二、溶解性52

三、水解性52

四、检识53

第三节 苷的提取53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54

第一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及生物活性54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54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54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58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检识58

一、性状59

二、溶解性59

三、酸性59

四、检识60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61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61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61

第四节 黄酮提取实例63

一、黄芩中的黄酮63

二、槐米中的黄酮64

三、葛根中的黄酮65

第五节 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66

第六章 蒽醌类化合物68

第一节 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及生物活性68

一、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68

二、蒽醌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70

第二节 蒽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检识70

一、性状70

二、溶解性71

三、酸性71

四、检识71

第三节 蒽醌及其苷的提取与分离72

一、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72

二、蒽醌类化合物的分离73

第四节 蒽醌提取实例73

大黄中的蒽醌73

第五节 主要含蒽醌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75

第七章 香豆素类化合物77

第一节 香豆素的结构及生物活性77

一、香豆素的结构77

二、香豆素的生物活性78

第二节 香豆素的理化性质及检识79

一、理化性质79

二、检识79

第三节 香豆素的提取与分离80

一、溶剂提取法80

二、碱溶酸沉法80

三、水蒸气蒸馏法80

第四节 香豆素提取实例80

秦皮中的香豆素80

第五节 主要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81

第八章 挥发油83

第一节 挥发油的含义和组成83

一、挥发油的含义83

二、萜类的含义和分类83

三、挥发油的组成84

第二节 挥发油的分布及生物活性85

一、挥发油的分布85

二、挥发油的生物活性85

第三节 挥发油的理化性质与检识85

一、挥发油的理化性质85

二、挥发油的检识86

第四节 挥发油的提取与分离86

一、挥发油的提取86

二、挥发油成分的分离87

第五节 挥发油提取实例89

一、薄荷中的挥发油89

二、当归中的挥发油90

第六节 主要含挥发油的常用中药92

第九章 强心苷93

第一节 强心苷的含义、结构与检识93

一、强心苷的含义93

二、强心苷的结构类型93

三、强心苷的检识95

第二节 强心苷的结构与强心作用的关系95

一、甾体母核的立体结构95

二、不饱和内酯环96

三、C14位的羟基96

四、构成强心苷的糖96

第十章 皂苷97

第一节 皂苷的含义、结构与分类97

一、皂苷的含义97

二、皂苷的结构与分类97

第二节 皂苷的理化性质与检识98

一、皂苷的理化性质98

二、皂苷的检识99

第三节 皂苷的提取与分离99

一、皂苷的提取99

二、皂苷的精制100

三、皂苷元的提取100

四、皂苷的分离100

第四节 皂苷提取实例100

穿山龙中的薯蓣皂苷100

第五节 主要含皂苷的常用中药101

第十一章 鞣质103

第一节 鞣质的含义、结构与分类103

一、鞣质的含义103

二、鞣质的结构与分类103

第二节 鞣质的通性104

第三节 中药注射剂中鞣质的除去方法105

第四节 主要含鞣质的常用中药106

第十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预试验107

第一节 寻找有效成分的一般途径107

一、调查研究107

二、药理实验109

三、化学分析及结构研究109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预试验110

一、中药成分预试验的分类和要求110

二、中药成分预试验供试液的制备111

三、各类化学成分的检识112

四、色谱法在中药化学成分预试验中的应用113

第十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与中药制剂116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与中药制剂的关系116

一、中药化学成分在药材煎煮过程中的变化116

二、中药化学成分在汤液浓缩过程中的变化117

三、中药化学成分在水提-醇沉过程中的变化117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与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关系118

一、氧化作用的影响118

二、水解作用的影响118

三、聚合或缩合作用的影响118

第三节 中药化学在控制中药制剂质量方面的应用118

实验120

中药化学实验须知120

实验一 防己中粉防己碱与防己诺林碱的提取、分离与检识121

实验二 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精制及检识124

实验三 槐米中芸香苷的提取、精制与检识125

实验四 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精制及检识126

实验五 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分离与检识128

实验六 虎杖中大黄素的提取、分离与检识129

实验七 八角茴香油的提取与检识131

实验八 丁香中挥发油的提取、分离与检识133

实验九 中药化学成分预试验135

附录139

一、生物碱检识试剂139

二、糖类检识试剂139

三、苷类检识试剂139

四、氨基酸、蛋白质检识试剂141

五、有机酸检识试剂142

六、鞣质检识试剂142

七、挥发油检识试剂1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