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关系的研究 以上海四个非政府组织为个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关系的研究 以上海四个非政府组织为个案
  • 张文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8313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130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关系的研究 以上海四个非政府组织为个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 研究问题提出的背景1

1.重要概念界定1

2.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历史和现状4

3.上海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历程和思考17

二 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27

1.研究问题28

2.研究目的29

三 小结30

第二章 文献省览和理论基础32

一 国内外关于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论述的梳理和分析32

1.海外关于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的论述以及启迪32

2.国内关于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的论述以及反思47

二 法团主义(corporatism)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思考52

1.法团主义定义界说及其启示53

2.法团主义类型划分和带来的思考58

3.法团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的核心思想及其意涵63

4.法团主义理论带来的启发66

三 当代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理论的主要思想及省思68

1.当代市民社会理论的主要思想和核心价值68

2.当代中国对市民社会理论的探索73

3.国内外市民社会的理论研究带来的思考76

4.法团主义理论和市民社会理论观点的异同及其启发77

四 国内外基于市民社会和法团主义视角的有关中国的经验研究探讨79

1.法团主义取向的中国经验研究及其讨论79

2.市民社会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现实研究及其评述83

五 小结88

第三章 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90

一 研究的视角和理论框架90

1.研究的视角和理论框架90

2.研究主要聚焦90

二 探索性和描述性研究与质性研究取向92

1.质性研究取向92

2.探索、描述和解释性研究互相配合93

三 个案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94

1.个案研究方法94

2.研究设计97

四 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100

1.资料收集101

2.资料整理和分析102

五 研究质量的控制105

1.质性研究的效度和信度的标准105

2.本研究采用的检验方法以及策略106

六 个案选择和研究局限108

七 小结109

第四章 政府主导和社团运作—— Y机构的诞生和运作分析111

一 授权:政府的指示和机构组建111

1.Y机构组建的背景111

2.政府的指示和安排116

二 被保护:从行政架构到服务资源120

1.从行政架构上获得的被保护121

2.从服务资源上被保护122

三 机构运作和政府在场以及保护126

1.国家法规规定和业务主管单位的监管保护127

2.把政府在场和保护融入行政架构128

3.区县政府:更强势的政府在场和更强势的保护130

四 购买服务、非竞争性地位和被保护三者的关系133

1.国家法律规定和政府购买合同133

2.非竞争性地位的真实存在136

3.保护和主动寻求被保护137

五 小结140

第五章 在自主性和依附性之间挣扎—— R机构成长历程的曲折和摆动142

一R机构建立的初衷:民间道路和服务大众142

1.R机构建立的宏观背景142

2.R机构建立的直接背景145

3.R机构的诞生及其初衷147

二R机构曲折的发展历程150

1.激情满怀的主任和自主性的努力150

2.冲突和烦恼缠身的主任以及自主性的坚持160

3.如鱼得水的主任以及和行政体系的紧密关系167

三R机构的摆动和定位174

1.R机构发展路径的摆动174

2.政府和Q社团对R机构的不同定位175

四 小结176

第六章 在培育市民社会的道路上艰难跋涉—— Q社团在成长中的进取和抗争178

一Q社团的历史传统和社区服务178

1.Q社团的优良传统178

2.Q社团投入社区服务的背景179

3.Q社团对社区建设的积极响应和全力以赴182

二“清河社区中心”:从“蜜月”到疏离188

1.共同期盼与扶持下的样板诞生和预伏的冲突189

2.清河社区中心的成就191

3.矛盾积聚和分离的显现197

4.对分离背后原因的初步分析205

三 政府委托和Q社团管理“彩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09

1.平等协商下的彩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产生210

2.社区行政组织的定位与Q社团的定位213

3.彩虹社区行政组织与Q社团达成良好互动的原因分析216

四 小结229

第七章 双重身份和双赢努力—— S慈善基金会的角色和地位232

一P慈善基金会和S慈善基金会232

1.国内慈善基金会诞生的背景233

2.S慈善基金会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235

二S慈善基金会的角色和政府支持237

1.作为一个实施者和操作者的成长237

2.政府对S慈善基金会的支持和授权242

三S慈善基金会与政府的关系分析244

1.S慈善基金会的人员构成和领导人身份244

2.S慈善基金会的运作资金247

3.S慈善基金会项目的安排250

四 小结255

第八章 四个个案的理论分析257

一 对个案的国家法团主义特征的分析257

1.对社会组织相关监管法律的法团主义特征的分析257

2.Y机构的法团主义特征及其分析265

3.S慈善基金会的法团主义特征及其分析274

4.R机构的法团主义特征及其分析279

5.Q社团的法团主义特征及其分析284

二 对个案的市民社会特征的分析290

1.个案的自主性特征及其分析290

2.个案的自治性特征及其分析296

3.个案的契约化特征及其分析301

三 小结305

第九章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互动的模式建构307

一 个案与政府互动及其关系的类型划分307

1.基于国家法团主义理论视角的分类307

2.基于市民社会理论视角的分类308

二 个案与政府互动及其关系的模式建构309

1.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互动关系模式309

2.对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互动关系模式的再分析311

三 小结315

第十章 结论与进一步讨论317

一 研究结论317

二 当前国家与社会关系状态的思考318

1.关于当代中国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理论论述及其反思318

2.重新审视中国国家和社会的关系320

三 小结324

参考文献325

致谢3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