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关系的研究 以上海四个非政府组织为个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文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8313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130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关系的研究 以上海四个非政府组织为个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 研究问题提出的背景1
1.重要概念界定1
2.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历史和现状4
3.上海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历程和思考17
二 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27
1.研究问题28
2.研究目的29
三 小结30
第二章 文献省览和理论基础32
一 国内外关于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论述的梳理和分析32
1.海外关于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的论述以及启迪32
2.国内关于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的论述以及反思47
二 法团主义(corporatism)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思考52
1.法团主义定义界说及其启示53
2.法团主义类型划分和带来的思考58
3.法团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的核心思想及其意涵63
4.法团主义理论带来的启发66
三 当代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理论的主要思想及省思68
1.当代市民社会理论的主要思想和核心价值68
2.当代中国对市民社会理论的探索73
3.国内外市民社会的理论研究带来的思考76
4.法团主义理论和市民社会理论观点的异同及其启发77
四 国内外基于市民社会和法团主义视角的有关中国的经验研究探讨79
1.法团主义取向的中国经验研究及其讨论79
2.市民社会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现实研究及其评述83
五 小结88
第三章 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90
一 研究的视角和理论框架90
1.研究的视角和理论框架90
2.研究主要聚焦90
二 探索性和描述性研究与质性研究取向92
1.质性研究取向92
2.探索、描述和解释性研究互相配合93
三 个案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94
1.个案研究方法94
2.研究设计97
四 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100
1.资料收集101
2.资料整理和分析102
五 研究质量的控制105
1.质性研究的效度和信度的标准105
2.本研究采用的检验方法以及策略106
六 个案选择和研究局限108
七 小结109
第四章 政府主导和社团运作—— Y机构的诞生和运作分析111
一 授权:政府的指示和机构组建111
1.Y机构组建的背景111
2.政府的指示和安排116
二 被保护:从行政架构到服务资源120
1.从行政架构上获得的被保护121
2.从服务资源上被保护122
三 机构运作和政府在场以及保护126
1.国家法规规定和业务主管单位的监管保护127
2.把政府在场和保护融入行政架构128
3.区县政府:更强势的政府在场和更强势的保护130
四 购买服务、非竞争性地位和被保护三者的关系133
1.国家法律规定和政府购买合同133
2.非竞争性地位的真实存在136
3.保护和主动寻求被保护137
五 小结140
第五章 在自主性和依附性之间挣扎—— R机构成长历程的曲折和摆动142
一R机构建立的初衷:民间道路和服务大众142
1.R机构建立的宏观背景142
2.R机构建立的直接背景145
3.R机构的诞生及其初衷147
二R机构曲折的发展历程150
1.激情满怀的主任和自主性的努力150
2.冲突和烦恼缠身的主任以及自主性的坚持160
3.如鱼得水的主任以及和行政体系的紧密关系167
三R机构的摆动和定位174
1.R机构发展路径的摆动174
2.政府和Q社团对R机构的不同定位175
四 小结176
第六章 在培育市民社会的道路上艰难跋涉—— Q社团在成长中的进取和抗争178
一Q社团的历史传统和社区服务178
1.Q社团的优良传统178
2.Q社团投入社区服务的背景179
3.Q社团对社区建设的积极响应和全力以赴182
二“清河社区中心”:从“蜜月”到疏离188
1.共同期盼与扶持下的样板诞生和预伏的冲突189
2.清河社区中心的成就191
3.矛盾积聚和分离的显现197
4.对分离背后原因的初步分析205
三 政府委托和Q社团管理“彩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09
1.平等协商下的彩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产生210
2.社区行政组织的定位与Q社团的定位213
3.彩虹社区行政组织与Q社团达成良好互动的原因分析216
四 小结229
第七章 双重身份和双赢努力—— S慈善基金会的角色和地位232
一P慈善基金会和S慈善基金会232
1.国内慈善基金会诞生的背景233
2.S慈善基金会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235
二S慈善基金会的角色和政府支持237
1.作为一个实施者和操作者的成长237
2.政府对S慈善基金会的支持和授权242
三S慈善基金会与政府的关系分析244
1.S慈善基金会的人员构成和领导人身份244
2.S慈善基金会的运作资金247
3.S慈善基金会项目的安排250
四 小结255
第八章 四个个案的理论分析257
一 对个案的国家法团主义特征的分析257
1.对社会组织相关监管法律的法团主义特征的分析257
2.Y机构的法团主义特征及其分析265
3.S慈善基金会的法团主义特征及其分析274
4.R机构的法团主义特征及其分析279
5.Q社团的法团主义特征及其分析284
二 对个案的市民社会特征的分析290
1.个案的自主性特征及其分析290
2.个案的自治性特征及其分析296
3.个案的契约化特征及其分析301
三 小结305
第九章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互动的模式建构307
一 个案与政府互动及其关系的类型划分307
1.基于国家法团主义理论视角的分类307
2.基于市民社会理论视角的分类308
二 个案与政府互动及其关系的模式建构309
1.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互动关系模式309
2.对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互动关系模式的再分析311
三 小结315
第十章 结论与进一步讨论317
一 研究结论317
二 当前国家与社会关系状态的思考318
1.关于当代中国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理论论述及其反思318
2.重新审视中国国家和社会的关系320
三 小结324
参考文献325
致谢343
热门推荐
- 2712883.html
- 1961231.html
- 2808255.html
- 2048345.html
- 3142836.html
- 3739066.html
- 2866982.html
- 592968.html
- 2201559.html
- 5913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62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04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86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53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83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268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31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74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40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6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