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梅清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1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问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1
(一)问题的缘起1
(二)研究意义2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5
(一)国内研究现状5
(二)国外研究现状8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9
(一)研究思路9
(二)研究方法9
四 重难点及创新10
(一)重难点分析10
(二)创新之处10
第一章 艾思奇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的思想历程11
一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选择11
(一)时代背景的呼唤11
(二)家学渊源的助推13
(三)教育环境的熏陶14
(四)个人因素的促动15
二 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观初步形成期16
(一)中学时代:产生了马克思主义观的萌芽(1925年—1926年)16
(二)两次日本求学期间:马克思主义观初步形成(1927年—1932年)17
三 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观发展期:上海期间(1932年初—1937年8月)19
(一)泉漳任教——沿着信仰跨步前进19
(二)进入“社联”——实现人生转折20
(三)调入《申报》流通图书馆——跨出重要一步22
四 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观成熟期——延安时期(1937年8月—1946年11月)25
(一)思想层面:从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提升到中国化的认识高度25
(二)学理层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诸多问题作深刻阐述26
(三)实践层面:从阐释马克思主义到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转变27
(四)创新层面:丰富马克思主义与集中宣传毛泽东思想相结合32
五 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观深化期——北京时期(1949年初—1966年3月)34
(一)深化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34
(二)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内涵、内容结构、方法的认识40
(三)深化了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与宣传42
第二章 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开端50
一 20世纪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运动兴起的原因50
(一)时代背景:五四运动拉开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序幕50
(二)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存在局限性51
(三)双重诉求:理论掌握群众与群众需求理论52
(四)命题反思: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对大众化的回应52
二 上海时期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53
(一)初到上海时的论文《抽象作用与辩证法》备受关注53
(二)进入“社联”后主要从事社会科学的大众化工作54
(三)利用《申报》“读书问答栏”着力解答群众困惑54
(四)出版《大众哲学》等通俗读物并普及科学知识54
三 上海时期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功绩56
(一)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先驱人物56
(二)解读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目的和任务59
(三)探索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60
(四)架起了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间的桥梁62
四 上海时期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63
(一)生活经验不够充分63
(二)言论环境不够自由63
(三)思想观念不够自觉64
(四)资料译著不够准确65
第三章 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66
一 延安时期艾思奇强调了“在中国化现实化中推动大众化”的思想66
(一)艾思奇之“在中国化现实化中推动大众化”思想及其内涵66
(二)艾思奇之“在中国化现实化中推动大众化”思想的背景68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实化”与“大众化”的关系69
二 延安时期艾思奇多层面地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70
(一)理论教育层面:深入不同层次的学习机构参加多次理论学习70
(二)思想宣传层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大众化76
(三)文化艺术方面:推动抗战中的陕甘宁边区文艺大众化运动78
(四)党群军群关系方面:助推党群军群的良性互动以赢取大众认同84
三 延安时期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86
(一)依托文化教育机构86
(二)以文艺宣传为载体86
(三)利用报纸杂志等媒介87
(四)以人民群众为根基89
四 延安时期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90
(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90
(二)明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范围91
(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维发展92
五 延安时期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92
(一)小资产阶级意识的影响92
(二)陕甘宁边区贫苦落后的现状93
(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盛行94
第四章 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入95
一 北京时期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动因素95
(一)时代因素:新中国成立后的客观需要95
(二)领导因素:党中央高度重视96
(三)群众因素:百姓呼声热烈96
(四)思想因素:破除旧思想成为潮流97
二 北京时期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入探索97
(一)结合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普及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97
(二)参加多时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教育和毛泽东思想大众化宣传102
(三)通过教学、编写教材、哲学批判和争论等多种形式展开宣传112
三 北京时期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115
(一)教育了广大民众并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115
(二)编写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116
(三)扩大了毛泽东思想在大众中的影响力119
四 北京时期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120
(一)历史条件的限制120
(二)阴谋家的恶意中伤121
(三)“左”倾思潮的影响122
第五章 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点、经验、反思及启示123
一 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特点123
(一)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时代化的整体推进123
(二)多维性:助推马克思主义向人民大众的多维渗透125
(三)技巧性:擅长运用各种技巧来帮助老百姓熟悉马克思主义127
二 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益经验131
(一)马克思主义人本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31
(二)马克思主义现实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现实问题契合134
(三)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力求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深入浅出138
三 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反思141
(一)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通俗化事业141
(二)不能局限于解读与宣传马克思主义143
(三)不能将学术与政治挂钩144
四 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启示144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学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突破口145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贴近百姓生活为中心145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解决现实问题为重要基础146
(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多样化路径的运用为重要条件147
结语148
参考文献150
后记158
热门推荐
- 2736551.html
- 2582004.html
- 2418002.html
- 3652097.html
- 1438581.html
- 18964.html
- 2058800.html
- 1803381.html
- 509422.html
- 34816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46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11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36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08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221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85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80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99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16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