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针灸辨证治疗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针灸辨证治疗学
  • 章逢润,李长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20140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针灸辨证治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3

第一章 经络3

一、经络学说的形成3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3

三、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6

四、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及主要病证7

五、奇经八脉15

第二章 腧穴20

一、腧穴的意义20

二、腧穴的起源和发展20

三、腧穴的命名21

四、腧穴的分类21

六、特定穴22

五、腧穴的主治作用22

七、腧穴的定位法25

第三章 十四经穴26

一、手太阴肺经26

二、手阳明大肠经31

三、足阳明胃经40

四、足太阴脾经59

五、手少阴心经67

六、手太阳小肠经72

七、足太阳膀胱经80

八、足少阴肾经110

九、手厥阴心包经122

十、手少阳三焦经126

十一、足少阳胆经136

十二、足厥阴肝经155

十三、任脉163

十四、督脉175

十五、寄穴187

第四章 针刺法193

一、进针193

二、进针角度和深度193

三、行针与得气194

四、针刺补泻194

五、留针与出针195

第五章 针灸异常情况处理196

一、晕针196

二、滞针196

三、弯针196

四、折针197

五、针刺损伤197

一、灸疗的渊源及发展199

第六章 灸法199

二、灸疗的涵义200

三、施灸的材料201

四、灸疗的作用与适应症202

五、灸疗的禁忌症203

六、灸疗的注意事项203

七、各种不同的灸疗方法203

八、艾炷的制法209

九、灸疗体位的选择210

十、灸疗的操作211

十一、施灸的顺序211

十二、艾炷的壮数和大小211

十六、灸疮的处理212

十五、灸后的调养212

十四、灸疮的引发212

十三、灸法的补泻212

第七章 其他针法213

一、三棱针213

二、皮肤针214

三、皮内针214

四、电针215

五、穴位注射216

六、头针216

七、耳针218

二、常用的熨法223

三、熨法处方223

一、熨法的作用及适应症223

第八章 熨法223

第九章 拨罐法226

一、罐的种类226

二、操作方法226

三、各种拔罐法的运用227

四、适应范围227

五、注意事项227

第五章 针灸基础研究与现代应用研究229

一、针灸基础研究229

二、针灸现代应用研究231

下篇239

第十一章 病因239

一、六淫239

二、疫疠240

四、其他致病因素241

三、七情241

第十二章 诊法243

一、望诊243

二、闻诊244

三、问诊245

四、切诊247

第十三章 脏腑249

一、五脏249

二、六腑252

第十四章 针灸临床辨证254

一、经络脏腑证治254

二、八纲辨证260

三、六淫辨证261

二、针灸补泻263

一、针灸治疗原则263

第十五章 针灸治则263

三、取穴规律264

四、配穴方法266

第十六章 针刺急救268

一、高热268

二、惊厥268

三、昏迷269

四、晕厥270

五、中暑271

六、溺水272

第十七章 内科病证273

一、头痛273

二、眩晕276

三、失眠278

四、心悸279

五、腹痛281

六、呕吐283

七、胸痛285

八、胁痛286

九、腰痛288

十、水肿289

十一、癃闭291

十二、便秘294

十三、遗精296

十四、阳痿297

十五、脚气298

十六、痿证298

十七、痹证299

十八、感冒301

十九、支气管炎305

二十、支气管哮喘305

二十一、肺结核307

二十二、急性胃肠炎308

二十三、慢性胃炎309

二十四、慢性腹泻310

二十五、胃下垂312

二十六、胃、十二指肠溃疡312

二十七、细菌性痢疾314

二十八、传染性肝炎315

二十九、疟疾316

三十、冠心病317

三十一、心绞痛319

三十二、高血压320

三十三、脑血管意外322

三十四、癫狂324

三十五、痫证326

三十六、单纯性甲状腺肿327

三十七、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27

三十八、肥胖病329

三十九、糖尿病330

四十、三叉神经痛331

四十一、面神经麻痹332

四十二、面肌痉挛333

四十三、坐骨神经痛334

四十四、膈肌痉挛334

四十五、癔病335

四十六、失声337

一、月经不调339

第十八章 妇产科病证339

二、痛经340

三、功能性子宫出血341

四、闭经343

五、慢性盆腔炎344

六、带下病344

七、妊娠呕吐345

八、胎位不正346

九、滞产346

十、乳汁不行346

十一、乳腺增生347

十二、子宫脱垂348

十三、不孕症349

三、慢惊风350

二、急惊风350

一、百日咳350

第十九章 儿科病证350

四、流行性腮腺炎351

五、小儿麻痹后遗症352

六、小儿疳积352

七、遗尿353

八、小儿积滞354

九、鹅口疮355

十、小儿舞蹈病355

第二十章 外科、皮肤科病证357

一、破伤风357

二、丹毒357

三、疔疮358

五、急性阑尾炎359

四、急性乳腺炎359

六、急性肠梗阻360

七、胆囊炎、胆石症360

八、胆道蛔虫症361

九、截瘫362

十、痔疮363

十一、直肠脱垂364

十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64

十三、尿路感染365

十四、肾绞痛365

十五、前列腺炎366

十六、尿潴留367

十七、肩关节周围炎367

十九、腱鞘炎368

十八、肱骨外上髁炎368

二十、腱鞘囊肿369

二十一、扭伤369

二十二、闪腰岔气370

二十三、落枕371

二十四、雷诺病371

二十五、湿疹372

二十六、荨麻疹372

二十七、颈淋巴结结核373

二十八、疝气374

二十九、疣375

第二十一章 五官科病证376

一、近视376

二、青光眼376

五、视网膜出血377

三、急性结膜炎377

四、视神经萎缩377

六、中心性视网膜炎378

七、斜视378

八、电光性眼炎379

九、副鼻窦炎379

十、鼻衄379

十一、咽炎380

十二、急性扁桃体炎380

十三、牙痛381

十四、耳鸣、耳聋382

十五、聋哑病383

十六、聤耳384

参考文献3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