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业生物工程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范云六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4923700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农业生物工程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21世纪的农业生物工程技术1
一、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1
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4
(一) 人口问题4
(二) 营养问题5
(三) 农药污染问题5
(四) 农业生产所面临的压力5
三、21世纪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5
(一) 基因组学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6
(二) 单基因生物性抗逆将向持久性抗逆转化7
(三) 生物性抗逆将向非生物性抗逆转化7
(四) 目标性状的研究重点将从“抗性”向“品质”转移8
(五) 由质量性状向数量性状转移9
(六)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稀有蛋白10
(七) 转基因技术的改进与提高10
四、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问题11
(一)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11
(二) 转基因植物的食品安全性12
五、我国农业基因工程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3
(一) 积极开展功能性基因组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13
(二) 建立规模化、成熟、高效的植物遗传转化再生体系14
(三) 重视与常规育种的有机结合14
(四) 加强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估15
第二部分 分子标记技术与作物遗传改良18
一、分子标记技术18
(一) 分子标记连锁图的构建19
(二) 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20
(三) 基因的分离与克隆21
(四) 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23
二、植物比较遗传学研究24
(一) 植物比较遗传学研究的主要进展24
(三)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25
(二) 共线性在物种间基因分离中的潜在作用25
(三) 植物比较遗传学对作物遗传改良的影响26
(四) 植物比较遗传学研究的前景27
三、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28
(一) 种质资源在作物遗传改良中的重要性28
(二) 农作物狭窄的遗传基础29
(三)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种子库的建立30
(四) 种质资源利用的现状和出路30
(五) 在种质资源中筛选亲本的策略31
四、农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32
(一) 选择在农作物遗传育种中的重要性32
(二)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发展33
五、前景展望41
(一) 比较生物信息学的发展41
(二) 野生种质的利用42
(三) 遗传连锁图的整合与标记辅助选择42
(四) 分子标记技术与作物遗传改良43
第三部分 农作物基因作图44
一、基因作图概述44
二、水稻基因作图46
(一) 水稻基因作图研究概述46
(三) 分子连锁作图47
(二) cDNA分析47
(四) 物理作图48
三、基因比较作图与比较遗传学研究50
(一) 比较遗传学的发展50
(二) 禾本科的比较作图51
(三) 禾本科复合图谱52
(四) 禾本科植物的锚定基因组55
四、功能基因组学——探测植物基因的表达与功能56
(一) 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方法学56
(二) 位点选择转座子诱变57
(三) 增强子陷阱及基因陷阱诱变58
(四) 转座子插入文库的应用59
五、基因图谱的应用前景61
一、叶绿体基因工程概述63
第四部分 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63
二、植物叶绿体分子生物学65
(一) 质体65
(二) 叶绿体基因组66
(三) 叶绿体基因组的表达调控69
(四) 植物叶绿体遗传转化72
三、植物叶绿体遗传工程的研究进展与展望77
(一) 叶绿体遗传工程的研究进展77
(二) 叶绿体遗传转化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79
第五部分 棉花组织培养与基因工程81
一、棉花组织培养81
(一) 棉花胚珠培养82
(二) 棉花茎尖培养85
(三) 棉花体细胞培养91
(四) 棉花原生质体培养96
(五) 棉花花药和小孢子培养99
二、棉花基因工程100
(一) 花粉管通道法101
(二) 棉花抗虫基因工程107
(三) 棉花抗病基因工程110
(四) 棉花抗除草剂基因工程113
(五) 棉花抗逆基因工程116
(六) 棉花纤维改良基因工程118
(七) 棉花基因组图谱121
三、展望126
(一) 抗虫基因131
一、植物转基因抗虫研究的进展131
第六部分 害虫防治生物工程技术131
(二) 基因转化和遗传稳定性136
(三) 害虫对转基因作物的耐受性问题及潜在风险138
二、昆虫转基因防治害虫的进展139
(一) 利用对害虫有害的基因139
(二) 构建转化载体140
(三) 启动子141
三、害虫生物防治技术142
(一) 寄生性昆虫天敌142
(二) 昆虫病原性天敌144
四、展望145
第七部分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146
一、植物抗病基因综述146
(一) 植物-病原的相互关系149
二、植物抗病的遗传基础149
(二) 病原avr基因150
(三) 植物R基因的性质152
三、植物R基因遗传位点152
(一) R基因遗传位点的组织152
(二) 与R基因表达有关的遗传位点153
四、R蛋白的结构与功能154
(一) R蛋白的结构155
(二) R蛋白的功能156
五、R基因的起源和进化158
(一) R基因的起源158
(二) R基因的进化159
六、R基因的利用159
七、展望160
第八部分 植物抗病毒和抗线虫基因工程162
一、抗病毒基因工程及其机理162
(一) 来自病原的抗性163
(二) 来自非病原的抗性166
二、抗线虫基因工程168
三、生物安全性169
四、展望170
第九部分 植物抗细菌病害基因工程171
一、植物抗细菌病害基因工程策略171
(一) 激活植物抗病机制171
(二) 导入植物防卫反应基因173
(三) 导入降解病原菌致病因子的基因174
(四) 导入其它抗菌肽基因175
(一) 解毒基因工程176
二、植物抗细菌病害基因工程成就176
(三) 植物抗病相关基因工程177
(二) 抗菌蛋白(肽)基因工程177
(四) 植物防卫相关基因的基因工程180
三、植物抗细菌病害基因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展望181
第十部分 植物耐盐耐旱基因工程185
一、功能性生蛋白185
(一) 合成小分子渗透调节物的关键酶炎185
(二) Lea蛋白190
(三) 水通道蛋白191
(四) 钾离子K+通道蛋白193
(五) ATP酶195
(六) 其它与渗透胁迫相关的功能性蛋白199
(一) 蛋白激酶类201
二、调节性蛋白201
(二) 两组分信号系统204
(三) 蛋白磷酸酶208
(四) 顺式和反式作用元件209
三、耐旱耐盐数量性状基因座位211
四、展望213
(一) 信号的感受与传递213
(二) 代谢途径基因工程214
(三) 鉴定和克隆与耐旱耐盐相关的QTL214
第十一部分 微生物遗传工程217
一、杀虫微生物遗传工程217
(一) 苏云金芽孢杆菌217
(二) 昆虫杆状病毒221
(三) 绿僵菌224
二、防病微生物遗传工程225
(一) 放身土壤杆菌225
(二) 荧光假单胞菌226
(三) 丁香假单胞菌227
(四) 水稻白叶枯病菌hrp基因突变株227
(五) 哈茨木霉菌228
三、展望228
(一) 新的杀虫、防病基因的研究229
(二) 遗传工程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230
(三) 生产工艺与加工剂型的改进230
第十二部分 饲料基因工程231
一、饲料基因工程综述231
(一) 在饲料业中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的重要意义233
(二) 基因工程技术在饲料业中的应用方向234
二、饲料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235
(一) 提高饲料粮的蛋白品质235
(二) 提高饲料粮的能量品质241
(三) 利用微生物反应器廉价生产饲料生物活性添加剂245
三、展望250
第十三部分 调控果实成熟生物工程技术254
一、综述254
二、基因调控果实成熟的研究进展255
(一) 果实成熟生物化学255
(二) 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基因表达260
(三) 基因操作果实成熟265
三、展望269
一、改造土壤菌剂的开发270
第十四部分 农业发酵工程技术270
二、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开发272
三、微生物防治作物病害研究273
四、灭虫微生物制剂的研究274
(一) 灭蝗菌剂275
(二) 灭蝇菌剂275
(三) 灭蚊微生物275
(四) 新型杀虫微生物276
五、生物固氮菌剂的开发277
六、生物有机肥料的开发279
(一) 有机肥料279
(二) 微生物肥料280
(一) 从绿藻中制取乙醇281
七、发展洁净绿色能源281
(二) 细菌生产乙醇282
(三) “工程微生物”制取乙醇282
(四) “工程微藻”生产生物柴油283
(五) 微生物发酵大量制取沼气284
(六) 微生物发酵生产氢气284
八、农用酶制剂开发285
(一) 高产植酸酶286
(二) 高产菊粉酶287
九、细菌纤维的开发288
(一) 纺织行业新原料源288
(二) 细菌纤维素为医疗食品行业服务289
十、扩大新食物源的研究290
十一、展望292
参考文献293
热门推荐
- 1229959.html
- 3228101.html
- 2728349.html
- 2365622.html
- 2928208.html
- 439546.html
- 1088866.html
- 3275558.html
- 1825242.html
- 19006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81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21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3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00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8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67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61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25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80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9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