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考古绘图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马鸿藻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20457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192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207页
- 主题词:考古制图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考古绘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考古绘图的意义1
一、制图与绘画的区别1
二、考古绘图的意义1
三、考古绘图的优点与不足1
目录1
四、按工作性质分2
二、学习的方法与要求2
一、学习的主要内容2
§1-3 学习的内容、方法和基本要求2
二、按制图原理分2
三、按画图技巧分2
一、按工作程序分2
§1-2 考古绘图的种类2
三、我国在制图方面的伟大贡献3
插图目录4
一、制图仪器4
图一 圆规4
§2-1 制图仪器、工具和用品4
第二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4
图二 圆规用法示意5
图四 比例规5
图三 分规的用法5
图五 直线笔6
图六 直线笔使用不得法示例6
图七 丁字尺7
图八 丁字尺用法示例7
二、制图工具7
图九 三角板8
图一○ 三角板的使用8
图一一 半圆仪9
三、制图用品9
图一三 绘图钢笔及其构件10
图一二 铅笔及置备示意10
图一四 4号图纸的裁法11
图一五 擦图片12
§2-2 制图的步骤12
一、固定图纸12
三、草图12
二、构图12
一、图线及画法13
§2-3 图线、符号和剖面的表示13
六、修改错线13
五、上墨13
四、制图13
图一六 线形示例14
图一七 线形用法图例14
图二○ 墓葬剖面图例15
图一九 遗迹遗物符号图例15
图一八 文化符号图例15
三、剖面15
二、符号15
图二一 地层图例16
§2-4 字体16
图二二 宋体字的基本笔划17
一、宋体17
图二三 方仿宋字的基本笔划18
二、仿宋18
图二四 长仿宋字标准规定19
图二五 长仿宋字体的基本笔划20
图二六 黑体字的基本笔划21
三、黑体21
四、数字22
图二八 阿拉伯数字书写步骤与笔顺示例22
图二七 数字标准斜体与正体示例22
五、汉语拼音字母23
图二九 汉语拼音字母正体与斜体示例23
图三○ 箭头标注的规则23
§2-5 尺寸标注等在考古绘图中的应用23
一、标注尺寸的基本要素23
二、标注尺寸的一般规则23
三、尺寸标注比例在考古图中的应用24
图三一 字列法则24
四、图字标注在考古图中的应用24
§2-6 素描25
一、素描的概念与意义25
图三二 龟兹佛教遗迹分布图字体标注示例25
图三三 四种基本形体26
图三四 器形结构分解示意图26
二、素描的学习内容与方法26
三、素描的基础知识26
图三六 采用平行透视素描写生林荫大路27
图三五 比例测量步骤示意图27
图三八 素描写生步骤示意图28
图三七 球体的明暗变化28
图三九 蒿城台西遗址发掘工作情况示意图29
四、素描在考古工作中的应用29
图四○ 汉代陶制“干兰”式建筑模型写生30
一、投影的形成31
图四一 投影的形成31
第三章 投影制图31
§3-1 投影制图的目的和任务31
§3-2 投影的基本概念31
图四二 投影的方法32
图四三 中心投影法32
二、投影方法的分类32
图四四 平行投影法中的正投影33
图四五 平行投影法中的斜投影33
图四六 斜投影的投影形成33
图四七 斜投影的分类34
三、投影方法的比较34
图四八 正投影平面上一个投影的异同35
图四九 采用第一角投影作图法绘出的悬山门三面投影展开示意图35
一、正投影的基本原理35
§3-3 正投影35
图五三 展开后的效果示意图36
图五一 关于空间象限的规定36
图五二 投影面的旋转方法36
图五○ 投影平面的设置36
图五四 正投影图例37
图五五 投影作图的设置37
二、正投影举例37
§3-4 投影作图37
一、点的投影38
图五六 点的一面投影38
图五七 点的二面投影38
图五九 点的三面投影39
图五八 在两个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特性39
二、直线的投影40
图六一 直线的投影40
图六○ 作点的三面投影图40
图六二 直线在空间的各种位置40
图六四 三种不同位置的平行线投影特性的直观图和投影图41
图六三 一般位置直线的三面投影41
图六五 三种不同位置的垂直线投影特性直观图和投影图42
图六六 两直线平行43
图六七 两直线相交43
图六八 两直线相交叉43
三、平面的投影44
图六九 平面的表示44
图七○ 平面在空间的各种位置投影44
四、几何体的投影45
图七一 平面对三个投影平面位置的投影45
图七二 四棱柱体的正投影46
图七三 四棱柱体的正等测投影作图46
图七四 棱锥体和圆柱体的正投影及轴测投影直观图46
图七六 几何投影图的阅读47
图七五 圆锥体和球体的正投影及轴测投影直观图47
图七七 空间物体投影图的判断48
一、投影制的比较48
§3-5 投影制的比较48
图七八 投影制的比较49
二、考古绘图对投影制的选用49
图七九 考古绘图对投影制的选用50
图八○ 考古器物视图的习惯排列方式51
图八一 墓葬平、剖面图(长治分水岭M25)的排列52
图八三 六棱柱体表面展开示意图53
二、可展开的曲面53
一、概述53
§3-6 曲面展开及近似展开53
图八二 墓顶俯视图及四面展视图的排列53
图八六 圆锥体的表面展开示意图54
图八五 圆柱体表面展开示意图54
图八四 四棱锥体表面展开示意图54
图八七 用径向剖面的球展开面画法55
三、不可展开的曲面、球面的近似展开55
图八八 用平行圆盘面的球展开面画法56
图八九 庙底沟龙山文化F551复原图及复原剖面图57
第四章 田野工作绘图57
§4-1 田野测绘常用的几种方法57
一、导线垂距法57
图九○ 直角坐标法操作步骤示意58
图九一 以点连线及最后完成F551平面图58
二、平板仪射线法59
三、距离交会法59
四、方格网法59
§4-2 遗址图59
图九二 垂足的确定方法示意59
图九三 距离交会法测绘示意59
一、遗址平面图的基本画法60
图九四 遗址平面图测绘步骤示意61
二、遗址剖面图的基本画法61
图九五 遗址剖面图测绘方法示意62
图九六 遗址平、剖面视图的选用示例63
图九七 地层堆积情况的两种表示方法64
图九八 地层图例64
图九九 窖穴互相打破关系平、剖面图投影关系示意64
三、遗址平面图与剖面图的关系64
四、遗址位置图65
图一○○ 白沙宋墓遗址位置图65
图一○一 宝鸡北首岭发掘探方坑位遗迹图66
五、遗址分布图66
图一○二 宝鸡北首岭遗址发掘区坑位总图67
图一○三 宝鸡北首岭第一发掘区遗迹平面分布图68
图一○四 郑州附近新石器时代及殷代遗址分布图69
§4-3 墓葬图69
一、墓葬分布图69
图一○五 墓葬透视示意图70
图一○六 洛阳烧沟东M61空心砖壁画墓透视图71
图一○七 墓葬分布图(大汶口)72
图一○八 简单土坑墓的表示73
图一○九 墓葬平面图的表示73
二、墓葬平面图的基本画法73
图一一一 阶梯倾斜墓道在平、剖面图中的表示74
图一一○ 墓葬中壁龛及随葬物品的表示74
图一一三 指北针及比例尺不宜画在墓口内75
图一一二 不易分辨的墓葬方向可在墓内用箭头标示75
图一一四 墓葬中腐朽人骨骼的表示76
图一一五 墓葬中人骨骼葬式例图76
图一一六 葬式与墓葬坑位关系描绘图例77
图一一七 人体骨骼图78
图一一八 随葬器物叠压状况的表示79
图一一九 墓葬平面图中随葬器物的表示79
三、墓葬剖面图的基本画法79
图一二○ 马王堆一号墓平面及纵、横剖面图80
图一二二 墓葬平、剖面图彼此配合表示图例81
图一二一 墓葬剖面图位置的选择及其表示81
图一二三 殷墟武官村大墓平、剖面形制结构描绘示意图82
四、墓葬平面图与剖面图的关系82
五、各类墓葬图举例83
图一二四 投影关系示意图83
图一二五 五号墓平、剖面图(墓底系复原)84
图一二六 第1—5层随葬器物分布图85
图一二七 第6层部分随葬器物分布图86
图一二九 墓底大型铜器物分布示意图87
图一二八 椁顶上层及椁顶平面图87
图一三○ 406号墓棺椁结构图(长沙)88
图一三二 406号墓棺椁结构图89
图一三一 406号墓棺椁结构图89
图一三三 406号墓棺椁横、纵剖面图90
图一三四 侯马上马墓地三号墓车马坑下层平、剖面图91
图一三五 洛阳632号汉代砖室墓平、剖面图92
图一三六 “四隅券进式”穹窿顶砖室墓平、剖面图93
图一三七 唐代“古”字形攒尖顶单室墓平面、剖面和顶面视图94
图一三八 汉代M10016墓平、剖面图95
图一三九 汉代M7034平、剖面图96
图一四○ M3119空心砖汉墓平、剖面图97
图一四一 成都天回山崖墓M3平、剖面结构图99
图一四三 石椁墓墓盖平面及墓葬平、剖面图100
图一四二 积石墓平、剖面图100
六、各类地上遗迹图举例101
图一四四 山西晋祠圣母殿立面、平面和剖面图102
图一四五 莫高窟第302窟平、剖面图103
图一四六 莫高窟第420窟平、剖面图104
图一四七 山西海会院唐代石塔平、剖面图104
§4-4 田野发掘工作绘图中值得注意的问题105
图一四八 河北定县宋代开元寺料敌塔剖面图105
§5-1 器物绘图的主要方法106
第五章 室内器物绘图106
图一四九 直角坐标法投影原理示意图106
一、直角坐标法106
图一五○ 轴对称法测绘步骤示意图之一107
二、轴对称法107
图一五一 轴对称法测绘铜敦步骤示意图108
三、远距灯光投影法108
图一五二 远距灯光投影法具体设置示意图109
四、光学投影仪器投影法109
一、石器109
§5-2 各类器物的具体绘制方法109
图一五三 打制石器视图及其排列示意110
图一五四 打制石器外形轮廓测绘方法示意110
图一五五 打制石器的特征示意图111
图一五六 打制石器视图及描绘方法图例112
图一五七 磨制石器视图及描绘方法图例113
图一五八 xy坐标面的设置直观示意图114
二、陶器114
图一五九 摆放器物示意图114
图一六○ 直角坐标法凭点测绘器物外形轮廓示意图115
图一六一 沿z轴基线移动y轴测绘器表细部示意图116
图一六二 变动z轴基线测绘器表细部示意图117
图一六三 陶壶正面视图117
图一六四 镂空器物的表示118
图一六五 圆形陶器剖面118
图一六六 圆形陶器轮廓线及剖口线处理方法示例119
图一六七 纹饰与阴影描绘图例120
图一六九 纹饰与阴影描绘图例121
图一六八 纹饰与阴影描绘图例121
图一七○ 利用坐标法补绘彩绘纹饰122
图一七一 彩绘陶器视图及其处理方法123
图一七三 三足器剖面及其处理124
图一七二 复色图案技术处理图例124
图一七四 鬲的剖视图125
图一七五 鬲的剖视图中裆曲线测绘示意126
图一七六 鼎足剖面具体描绘图例126
图一七七 三足陶器图例127
图一七八 求残器口沿直径及测绘摆放方法示意128
图一七九 残器口沿直径复原图例128
图一八一 残器腹的表示129
图一八○ 残器口沿片形的表示129
图一八三 残器盖的表示130
图一八四 残器耳的表示130
图一八二 残器底的表示130
图一八五 残器足的表示131
图一八六 残器的复原图例131
图一八七 陶楼院立体效果图132
图一八八 陶俑的视图及其排列132
图一八九 畜俑、兽俑133
图一九○ 陶房屋视图及组合133
图一九一 楼阁的视图134
图一九二 陶俑的表示135
图一九三 木俑视图及表示136
图一九四 灯、井、炉、灶视图及表示137
三、铜器137
图一九五 铜?的视图及其排列138
图一九六 铜器视图及其描绘图例之一139
图一九七 铜器视图及其描绘图例之二140
图一九八 铜器视图及其描绘图例之三141
图一九九 铜器视图及其描绘图例之四142
图二○一 漏斗形铜器剖切部位的选择143
图二○○ 铜器的变动剖线示例143
图二○三 铜器与陶器剖口的不同处理比较图144
图二○二 提梁铜壶剖面的表示144
图二○四 鸟兽形铜器示例145
图二○七 多层纹饰的描绘146
图二○五 铸造纹饰中单层较粗纹饰的描绘146
图二○六 铸造纹饰中有主次之分的凹凸纹饰的描绘146
图二○八 多层纹饰中高浮雕的描绘147
图二○九 拓片与线描对比示意图148
图二一一 铜器嵌镶纹饰的描绘149
图二一○ 纹饰描绘及投影积聚性变形149
图二一四 铜羊尊灯活动范围的表示150
图二一三 素面铜器的描绘150
图二一二 铜器刻划纹饰的描绘150
图二一六 铁器特征的描绘151
图二一五 铁器铸造特征的描绘151
五、漆器151
四、铁器151
图二一七 漆鼎纹饰的描绘152
六、其它152
图二一八 骨器、玉器和骨骼的描绘153
图二一九 蚌器的描绘153
§5-3 器物的剖面及剖视图154
图二二○ 毛麻和丝织品等纹饰的描绘图例154
一、全剖面155
图二二一 器物的全剖面图例之一155
图二二二 器物的全剖面图例之二156
二、半剖面157
图二二三 器物半剖面图例157
三、旋转剖面158
图二二四 器物旋转剖面图例158
图二二五 器物局部剖面图例159
图二二六 器物隐线剖面图例159
四、局部剖面159
五、隐线剖面159
图二二七 器物附加剖面图例160
六、附加剖面160
图二二八 铜矛详细剖面图例161
八、鬲的剖视图161
图二二九 鬲的剖视图161
七、详细剖面161
九、鼎的剖视图162
图二三○ 鼎的剖视图及其表示162
十、剖视图在考古应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163
图二三二 器物剖面视图的选用163
图二三一 器物剖视分解投影示意图163
§5-4 器物的缩放164
一、设格缩放164
二、射线法缩放164
图二三三 剖面填充线的选用164
图二三四 设格缩放器物示意图164
图二三五 采用射线法缩放器物示意图165
§5-5 器物的光线处理165
三、缩放尺及光学仪器缩放165
图二三六 用点描绘光线图例166
二、用线描绘光线166
一、用点描绘光线166
图二三七 用线描绘光线图例167
图二三八 用点与线结合描绘器物光线图例168
五、用彩色描绘光线168
四、用渲染方法描绘光线168
三、用点与线结合描绘光线168
一、可展开面上花纹的画法169
图二三九 可展开面上图案花纹的展开图例169
§5-6 器物花纹的展开169
图二四○ 不可展开的曲面器物图例170
二、不可展开曲面上花纹的处理方法170
图二四一 战国时代铜壶图案分五段近似展开171
图二四二 战国时代铜敦图案分八段近似展开171
图二四三 嵌镶狩猎纹铜壶纹饰分瓣展开示意图172
图二四四 纹饰的近似示意展开173
一、投影概念问题174
§6-1 正确性174
第六章 插图的阅读与分析174
图二四五 遗迹视图间投影关系错误图例175
二、视图选择问题175
图二四七 玉璧视图间局部投影关系错误图例176
图二四六 器物视图间投影关系错误图例176
图二四八 器物视图的选用图例177
图二五○ 器物原图与修正图的比较178
图二四九 视图组合排列错误图例178
三、用线准确问题178
图二五一 遗漏线条等错误图例179
图二五二 错画与漏画线条错误图例180
图二五三 较好器物线图图例181
四、体例统一问题182
图二五四 各种错误线图图例182
图二五五 遗址线描错误图例183
图二五六 水井、窖穴线图较好图例183
图二五七 同一物体剖面处理要统一184
图二五八 器物插图组合安排欠妥185
图二五九 器物插图体例组合欠协调185
§6-2 艺术性185
一、主题明确185
二、经营位置185
三、协调美观185
四、图框、比例、方向186
图二六○ 器物插图组织、配置和安排较好186
图二六一 遗址位置示意图线描及文字标注欠妥图例187
图二六二 殷墟商代后期陶器分期图表187
图二六三 大汶口M22墓底平面图及器物组合图图例188
图二六四 大汶口M10代表性器物组合图189
图二六五 比例尺等处理欠妥图例190
主要参考书目191
后记192
热门推荐
- 1645119.html
- 570768.html
- 3011755.html
- 2742954.html
- 2858222.html
- 3839962.html
- 737646.html
- 2760666.html
- 472463.html
- 34977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40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30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57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43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19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13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16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2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4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