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江朝国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00985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57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498页
- 主题词:汽车保险:责任保险-保险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强制汽车责任保险之重要性1
萧万长序1
自序1
(一)依公路法建立之强制汽车责任保险制度演进7
二、我强制汽车责任保险之演进与评析7
1.适用保险法责任保险之规定无法直接保护受害人8
(二)公路法相关规定与汽车投保责任险办法之评析8
2.归责原则因汽车使用用途而异造成不合理现象9
3.营业车采行保险与保证双轨制不足保护受害人10
4.承保范围狭隘形成保障漏洞11
(三)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之立法过程12
壹、立法意旨14
第一条(立法目的)14
本论14
第一章 总则14
二、问题提出15
一、案例15
贰、评析15
2.责任保险法制之简介16
1.无过失保险制度之简介16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16
(一)强制汽车保险立法模式之简介与本法之采撷16
3.本法之立法模式17
(1)受害人之损害18
2.本法应保障之范围18
(二)强制汽车责任保险之保障范围18
1.汽车交通事故所致之损害18
(A)积极损害19
A.侵害生命、身体之财产损害19
(2)人身侵害之损害19
(3)人身侵害之财产损害与非财产损害19
B.侵害生命、身体之非财产损害20
(B)消极损害20
(三)强制汽车责任保险与任意性责任保险之关系21
(一)德国强制责任保险法第一条23
四、立法例23
五、案例解说24
(二)日本自动车损害赔偿保障法第一条24
壹、立法理由25
第二条(法律之适用)25
叁、结论25
(一)本法之性质26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26
贰、评析26
一、案例26
二、问题提出26
(二)法条结构27
(1)义务种类与性质28
1.保险契约关系义务群之法律性质及其违反效果28
(三)保险契约关系各种义务违反效果之适用—以危险增加相关义务为主—28
(2)违反效果29
2.危险增加相关义务之性质及其违反效果31
3.现行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中违反危险增加通知义务之法律效果32
(1)不健全保险关系与保险人之给付义务34
1.不健全保险关系对受害人直接请求权之影响34
(四)本法危险增加相关理论之再建构34
(2)不健全保险关系与强制汽车责任保险中受害人直接请求权之行使35
(3)不健全保险关系中保险人之求偿权36
A.保险人可否解除、终止契约及应否负赔偿之责37
(2)本法之规定37
2.本保险中危险增加相关义务之法律效果与对受害人直接请求权之影响37
(1)立法例之检视37
B.保险人可否对被保险人求偿38
四、案例解说39
3.小结——立法建议39
第三条(汽车之意义)40
叁、结论40
二、问题提出41
一、案例41
壹、立法意旨41
贰、评析41
2.与公路监理作业可相结合42
1.与本法之政策目的可相配合42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42
(一)负投保义务之汽车种类所应考虑之因素42
(2)赔偿能力不虞匮乏之汽车保有人43
(1)危险性低之车种43
3.宜考量社会及经济因素43
4.免除强制投保义务之特殊情形43
(1)汽车45
1.汽车之定义45
5.各因素间之相互关系45
(二)本法规定45
(2)动力机械46
(2)赔偿能力不虞匮乏之汽车保有人48
(1)危险性低之车种48
2.免除投保义务特殊车种规定之缺漏48
2.第二条(免除义务之保有人)50
1.第一条(保险义务)50
四、立法例50
(一)德国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50
五、案例解说51
2.第十条(适用例外)51
(二)日本自赔法51
1.第二条第一项51
第四条(投保义务人)52
叁、结论52
一、案例53
贰、评析53
壹、立法意旨53
(一)法条编列次序之疑义55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55
二、问题提出55
(二)汽车交通事故损害填补之保险必要性—赔偿责任担保单轨制与双轨制之优劣比较—56
(3)汽车交通事故归责原理与归责主体之契合57
(2)强制汽车保险法制之采撷57
(三)本法投保义务人规定之检视57
1.投保义务人之立法衡量因素57
(1)“宪法”之比例原则57
(4)公路监理作业之配合58
(5)各取决因素间之利益衡量及其与违反效果之关系59
2.本法之投保义务人61
五、案例解说62
2.第十条(见本书第三条立法例所列)62
四、立法例62
(一)德国强制责任保险法第一条(同本书第一条立法例说明)62
(二)日本自赔法62
1.第五条62
叁、结论63
一、案例64
贰、评析64
第五条(保险人之赔偿责任基础)64
壹、立法意旨64
二、问题提出65
(一)强制汽车保险法制概论66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66
1.无过失保险制度概论67
A.危险责任之由来69
(1)汽车危险责任体系69
2.汽车交通事故危险责任保险法制之构筑69
(A)特殊危险70
C.危险责任之意义与实证条文之特征70
B.危险责任之归责原因70
(D)特殊免责事由71
(C)无慰抚金之规定71
(B)最高金额限制71
(B)危险责任之责任主体72
(A)一般侵权行为之责任主体72
D.汽车交通事故危险责任之归类72
E.汽车交通事故危险责任之赔偿责任主体72
a.立法例之介绍73
(C)汽车交通事故危险责任之赔偿责任主体73
A.过失相抵原则之根据74
(2)危险责任与过失相抵74
b.保有人之范围74
C.过失相抵中过失之意义与适用过失相抵原则时之赔偿减免标准75
B.危险责任与过失相抵75
(A)保有人或被保险人之赔偿责任范围76
B.强制汽车责任保险人之赔偿范围76
(3)汽车交通事故危险责任与强制保险之关系76
A.危险责任与强制责任保险之关联76
b.过失相抵对保险赔偿及保险财务之影响77
a.保险人可否主张过失相抵77
(B)过失相抵对保险赔偿之影响77
(2)与投保义务人之关联78
(1)受害人之法益应予优先保护78
(二)本法宜采取危险责任保险体制78
1.采取危险责任保险体制之理由78
(4)侵权行为与责任保险及社会安全体系之关系79
B.心理危险之问题79
(3)保险财务之考量79
A.保费过高可能成为实施之障碍79
A.汽车交通事故危险责任规定于法律体系上之编排疑义80
(1)现行规定之评析80
2.我设立危险责任规定之应然80
a.责任基础并不明确81
(A)本法第五条81
B.我相关条文之疑点81
b.责任主体未明82
c.过失相抵问题未加考量83
(B)“民法修正草案初稿”第一九一条之二84
(2)本书试拟条文之建立86
B.第三项87
(C)免责事由87
A.第一项与第二项87
(A)责任主体87
(B)限额依据87
(二)日本自赔法88
(一)德国道路交通法88
C.第四项88
四、立法例88
叁、结论89
五、案例解说89
一、本法立法草案主管机关之变迁90
贰、评析90
第六条(主管机关)90
壹、立法意旨90
二、本保险之监督结构91
叁、结论92
壹、立法意旨93
第七条(承保机构)93
2.公办公营的反对意见94
1.公办公营的赞成意见94
贰、评析94
一、问题提出94
二、经营主体之抉择94
(一)公办公营赞成及反对意见94
(三)本书见解95
2.公办民营的反对意见95
(二)公办民营的赞成及反对意见95
1.公办民营的赞成意见95
三、经营本保险保险业之决定96
壹、立法意旨97
第八条(被保险人之意义)97
四、立法例97
(一)德国强制责任保险法第五条第一项97
(二)日本自赔法第六条97
叁、结论97
二、问题提出98
一、案例98
贰、评析98
(一)任意责任保险之被保险人99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99
(二)强制汽车责任保险之被保险人100
1.要保人101
(三)本法被保险人之范围101
2.共同被保险人102
五、案例解说103
(二)日本自赔法第十一条103
四、立法例103
(一)德国103
1.强制责任保险法第一条103
2.汽车保险一般条款(Allgemeine Bedingungen für die Kraftfahrtversicherung;AKB)第十条第二项103
叁、结论104
二、问题提出105
一、案例105
第九条(加害人与受害人之意义)105
壹、立法意旨105
贰、评析105
(二)受害人之定义106
(一)加害人定义之不妥106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106
2.人身侵权行为责任保险之受害人107
(2)受害人与损害赔偿请求权人107
1.人身侵权行为之受害人107
(1)受害人之概念107
A.情谊共乘(Gefalligkeitsfahrt)108
(1)车内之第三人108
3.本法之受害人108
(A)立法过程所产生之疑义109
B.自损事故之驾驶人109
4.小结110
(2)车外之第三人110
(B)法条文义之解释110
(C)规范体系上之解释110
(D)小结110
四、案例解说111
2.日本自赔法第十九条之二第一项111
(三)立法例111
1.日本自赔法第十一条111
壹、立法意旨112
第十条(受益人之意义)112
叁、结论112
三、适用疑点113
二、问题提出113
贰、评析113
一、案例113
2.受益人概念混淆责任保险与伤害保险之意义114
1.受益人文义之不妥114
四、理论体系之再建构114
(一)本法受益人概念之疑义114
(1)与本法直接请求权规定之冲突115
3.受益人115
(二)强制汽车责任保险之保险赔偿对象115
1.受害人115
2.被保险人115
(4)直接受害人死亡时之受益人116
(3)直接受害人体伤时之受益人116
(2)立法理由之谬误116
4.特别补偿基金117
叁、结论118
五、案例解说118
(三)立法例118
二、问题提出119
一、案例119
第十一条(被保险汽车之意义)119
壹、立法理由119
贰、评析119
(二)被保险汽车之范围120
(一)区分被保险汽车之实益与区分标准120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120
(二)日本自赔法施行令第九条121
(一)德国汽车保险一般条款第十a条121
四、立法例121
壹、立法理由122
第十二条(汽车交通事故之意义)122
五、案例解说122
叁、结论122
(一)利用汽车之行为之态样123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123
贰、评析123
一、案例123
二、问题提出123
(二)本条汽车利用态样之评析124
四、案例解说125
壹、立法理由126
第十三条(消灭时效)126
叁、结论126
二、问题提出127
一、案例127
贰、评析127
1.自受害人依本法而生请求权之性质以观128
(一)本条规定之必要性128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128
(二)规范客体之疑义——“受益人”宜修正为“受害人”129
2.法适用之安定129
五、案例解说130
2.第七十五条130
四、立法例130
(一)德国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130
1.第三条第三款130
2.第十二条第三项130
(二)日本自赔法130
1.第十九条130
壹、立法理由131
第十四条(契约有效性之维持)131
叁、结论131
(一)维持契约有效性之义务132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132
贰、评析132
一、案例132
二、问题提出132
叁、结论133
四、案例解说133
(二)规范之必要性133
一、案例134
贰、评析134
第二章 保险契约134
第一节 契约之成立134
第十五条(一车一保险原则及投保行为之要式性)134
壹、立法理由134
(二)以保险证之具备为汽车发照或换照之要件135
(一)保险与监理制度之配合135
二、问题提出135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135
(四)一车一保险原则136
(2)自实际运作言136
(三)删除要保书之规定136
1.“保险法”第四十三条之解释136
2.删除要保书规定之理由136
(1)自学理言136
叁、结论137
五、案例解说137
四、立法例137
二、问题提出138
一、案例138
第十六条(重要事项之据实说明义务)138
壹、立法理由138
贰、评析138
(二)应据实说明事项之列举规定139
(一)据实说明义务于本法之适用139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139
四、立法例140
(四)据实说明之主体140
(三)保险人之询问方式140
第十七条(拒保事由,拟制承保)141
叁、结论141
五、案例解说141
一、案例142
贰、评析142
壹、立法理由142
1.未交付保费者143
(一)法定拒保事由之商榷143
二、问题提出143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143
(二)保险人之拒保方式144
2.不当据实说明者144
五、案例解说145
四、立法例145
(三)核保期间之相关问题145
壹、立法理由146
第十八条(保险证之签发)146
叁、结论146
(一)保险证与汽车监理作业之配合147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147
贰、评析147
一、案例147
二、问题提出147
(二)删除保险契约书之规定148
(六)条文之规范次序149
(五)保险证之签发条件149
(三)本保险契约之相对人149
(四)保险标章制度149
3.自赔法第九条150
2.自赔法第八条150
四、立法例150
(一)德国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第五条第六款150
(二)日本自赔法之相关规定150
1.自赔法第七条150
4.自赔法第九条之二151
五、案例解说152
7.自赔法第十条之二152
5.自赔法第九条之三152
6.自赔法第十条(见本书第三条立法例所列)152
壹、立法理由153
第十九条(保险人之终止事由,终止程序)153
叁、结论153
二、问题提出154
一、案例154
贰、评析154
(三)保险之最大善意原则的维持155
(二)保险人法定终止权事由之商榷155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155
(一)保险契约不适宜解除155
(二)日本自赔法第二十一条156
2.汽车保险一般条款第四a条第四款156
(四)删除保险费返还之规定156
四、立法例156
(一)德国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相关规定156
1.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第三条第五款156
叁、结论157
五、案例解说157
壹、立法理由158
第二十条(要保人之终止事由,终止后保费之退还)158
(一)本保险契约不适宜解除159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159
贰、评析159
一、案例159
二、问题提出159
(二)日本自赔法施行细则第五条之二160
(一)日本自赔法第二十条之二160
(二)要保人之法定终止事由160
(三)终止后未到期保险费之返还160
四、立法例160
五、案例解说161
壹、立法理由162
第二十一条(保险契约之主体变更)162
叁、结论162
(一)本保险之特殊性163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163
贰、评析163
一、案例163
二、问题之提出163
(三)变更手续之内容164
(二)本条存在之必要性164
壹、立法理由165
第二十二条(通知之方式)165
四、案例解说165
叁、结论165
1.避免当事人做轻率之决定166
(一)民法上书面要式行为目的之观察166
贰、评析166
一、案例166
二、问题之提出166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166
4.方便行政作业167
3.公诸大众167
2.证据之保存167
3.将法律行为公诸大众167
4.方便行政作业167
(二)本法要求书面通知之用意167
1.避免轻率167
2.证据保存167
叁、结论168
四、案例解说168
(三)本条规定与否的利弊得失168
壹、立法理由169
第二十三条(赔偿金额之给付期限)169
第二节 保险范围169
(一)保险人给付之内容170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170
贰、评析170
一、案例170
二、问题之提出170
(三)理赔时限之规定171
(二)给付之对象171
四、案例解说172
(四)外国立法例172
一、案例173
贰、评析173
叁、结论173
第二十四条(保险期间)173
壹、立法理由173
(二)当为之规定174
(一)明定保险期间是否妥适174
二、问题之提出174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174
四、案例解说175
(五)外国立法例175
(三)本条存在之必要性175
(四)有权调整之机关175
壹、立法理由176
第二十五条(给付项目)176
叁、结论176
(一)责任保险理赔之基础177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177
贰、评析177
一、案例177
二、问题之提出177
(1)增加生活需要178
2.责任内容不同说178
(二)强制汽车责任保险保障之内容178
1.责任内容相同说178
C.小结179
B.否定说179
(2)丧失或减少劳动能力179
A.肯定说179
(1)德国立法例180
3.外国立法例180
(3)非财产上损害赔偿180
(4)法定扶养义务180
A.财产上损害181
(2)日本立法例181
B.非财产上损害182
(B)消极损害182
(A)积极损失:事故发生时,现实支出费用的损害182
(3)代位权行使之确保183
(2)保护被保险人183
4.结语183
(1)保障受害人183
1.用语错误185
(三)现行法之检讨185
(2)残废给付、死亡给付之内容不明186
(1)伤害医疗给付之范围186
(2)“取代”损害赔偿范围之规定187
(1)定额给付187
2.立法理由说明错误187
四、案例解说188
(四)税捐稽征法上之问题188
壹、立法理由189
第二十六条(不保事项)189
叁、结论189
(1)受益人规定之不妥190
1.主体规定之不妥190
贰、评析190
一、案例190
二、问题之提出190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190
(一)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之不妥190
(二)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之不足191
2.规定之必要性191
(2)被保险人与加害人191
2.逃避合法拘捕192
1.从事犯罪行为192
B.现行犯之逮捕193
A.逮捕通缉犯193
(1)拘提193
(2)逮捕193
1.受害人为肇事汽车之驾驶人194
(三)不应排除之事项194
(3)径行拘提194
(3)小结195
(2)否定说195
(1)肯定说195
(四)应排除之事项196
(4)受害人为有投保汽车之驾驶人,与其所拥有之未投保车辆肇事196
2.受害人为肇事汽车之所有人但非驾驶人196
(1)受害人为未投保汽车之乘客196
(2)受害人为行人196
(3)受害人为有投保汽车之乘客,与其所拥有之未投保车辆肇事196
3.小结197
2.保障说197
1.排除说197
四、案例解说198
(五)法律效果之检讨198
壹、立法理由199
第二十七条(保险人向加害人求偿之事由)199
叁、结论199
(一)本条规定之检讨200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200
贰、评析200
一、案例200
二、问题之提出200
2.保险人代位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201
1.负责之主体201
(3)酒醉、吸毒及未领有合格驾驶者203
(2)从事犯罪行为或逃避合法拘捕者203
3.适用之情形203
(1)自杀或故意行为203
2.日本立法例204
1.德国立法例204
(4)被保险人系无权使用被保险汽车者204
(二)外国立法例204
叁、结论205
四、案例解说205
壹、立法理由206
第二十八条(受益人之直接请求权)206
第三节 请求权之行使206
1.否定说207
(一)责任保险中赋予第三人直接请求权之可行性207
贰、评析207
一、案例207
二、问题之提出207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207
1.法定之债务共同承担说208
(二)直接请求权的性质208
2.肯定说208
3.小结208
4.小结209
(2)日本立法例209
2.保险法上之构造说209
3.外国立法例209
(1)德国立法例209
(四)请求权行使之对象210
2.直接请求权之性质210
(三)现行条文之不妥210
1.权利主体为“受益人”210
四、案例解说211
叁、结论212
壹、立法理由213
第二十九条(被保险人先为赔偿之处理)213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214
二、问题之提出214
贰、评析214
一、案例214
1.损失额、赔偿额与保险给付之关系215
(一)本条规定之不妥215
3.第一项但书规定之不妥216
2.本条第一项规定之修正216
6.赔偿主体规定之不妥217
(2)无权使用被保险汽车之人217
4.第二项本文规定之不妥217
5.第二项但书应予删除217
(1)前项但书业已删除217
2.日本立法例218
1.德国立法例218
(二)外国立法例218
壹、立法理由219
第三十条(保险人给付保险金之效果)219
四、案例解说219
叁、结论219
叁、结论220
四、案例解说220
贰、评析220
一、案例220
二、问题之提出220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220
一、案例221
贰、评析221
第三十一条(保险人之代位权)221
壹、立法理由221
(二)代位被保险人行使权利之范围222
(一)法理基础222
二、问题之提出222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222
1.德国保险契约法第六十七条223
(五)外国立法例223
(三)代位权行使之时点223
(四)代位之对象223
四、案例解说224
2.日本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普通条款第十八条224
壹、立法理由225
第三十二条(保险事故发生之处理)225
叁、结论225
(一)被保险人之通知义务226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226
贰、评析226
一、案例226
二、问题之提出226
(五)被保险人违背报请当地“警、宪机关”及通知义务、协助义务与急救义务之效果227
(四)简化第一项第三款之法文文字227
(二)受害人非通知义务人227
(三)受害人之协助义务227
(1)第七条228
2.日本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普通条款228
(六)外国立法例228
1.德国立法例228
(1)汽车保有人强制责任保险法第三条第七款228
(2)保险契约法第一五八d条第三项228
(3)保险契约法第一五八e条第一项228
叁、结论229
四、案例解说229
(2)第十四条229
一、案例230
贰、评析230
第三十三条(暂时性保险金)230
壹、立法理由230
1.存在之必要性231
(一)本条规定之不妥231
二、问题之提出231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231
3.主体规定之不妥233
2.本条规定之疏漏233
(二)外国立法例234
4.暂保金返还之前提234
四、案例解说235
壹、立法理由236
第三十四条(数车肇事时之处理)236
叁、结论236
二、问题之提出237
一、案例237
贰、评析237
1.立法前提之谬误238
(二)本条规定之谬误238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238
(一)数车肇事之意义238
1.一份保险金额保障说239
(三)数车肇事应为之保障239
2.动支特别补偿基金之情形239
3.折中说240
(2)日本立法例240
2.数份保险金额保障说240
(1)德国立法例240
(B)甲、乙公司内部尚未分担无过失责任之七十万元部分241
(A)甲、乙已内部分担完毕241
(1)优点241
(2)缺点241
A.若A可证明B、C均有过失241
(A)若甲、乙已为内部分担242
C.A能证明C有过失而B无过失242
B.能证明B有过失而C无过失242
(A)甲、乙已为内部分担242
(B)甲、乙尚未为内部分担242
4.小结243
(B)甲、乙尚未为内部分担243
(四)特别补偿基金之补充性244
四、案例解说245
一、案例246
贰、评析246
叁、结论246
第三十五条(本保险与其他保险之关系)246
壹、立法理由246
(四)医疗费用本保险仍有给付义务247
(三)医疗费用属损害保险247
二、问题之提出247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247
(一)数保险理赔之顺位247
(二)损害保险与定额保险247
叁、结论248
四、案例解说248
(五)外国立法例248
1.德国保险契约法第一五八c条第四款248
2.日本汽车损害赔偿保障法第七十三条248
壹、立法意旨249
第三十六条(特别补偿基金之机构)249
第三章 汽车交通事故特别补偿基金249
二、问题提出250
一、案例250
贰、评析250
(一)受害人损害补偿体系漏洞之填补模式251
三、理论之再建构251
(三)本基金捐助章程及管理办法概要253
(二)本基金之法人属性与其纷争解决程序253
四、案例解说255
1.第七十一条256
2.第七十七条256
五、立法例256
(一)德国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256
1.第十三条第一项第一句至第三句256
2.第十三条第二项256
(二)日本自赔法256
壹、立法理由257
第三十七条(基金来源)257
叁、结论257
二、问题之提出258
一、案例258
贰、评析258
(一)特别补偿基金来源——危险源之分担259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259
2.本条第三款之规定260
1.本条第二款之规定260
(二)危险源外之其他来源260
3.本条第四款之规定261
五、案例解说262
(二)日本自赔法第七十八条262
4.本条第五款之规定262
5.小结262
四、立法例262
(一)德国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第十三条第一项第四句及第五句262
第三十八条(补偿要件;补偿金请求权扣押之禁止)263
叁、结论263
壹、立法理由264
一、案例265
贰、评析265
(一)特别补偿基金之补偿要件266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266
二、问题之提出266
1.汽车交通事故侵权行为责任之成立267
A.肇事汽车无法查究268
(1)保险人给付义务不存在268
2.本法保险人给付义务不存在或偿付能力之丧失268
B.本保险不存在269
3.其他补偿途径之缺乏——补充性原则270
(2)保险人无支付能力270
5.举证责任之问题272
4.受害人无道德危险或违反公序良俗之事由272
(1)过失相抵原则273
1.从属性原则273
(二)补偿范围273
2.补偿金额之限制274
(2)损益相抵原则274
(三)补偿金请求权扣押之禁止275
3.和解金额与补偿金额之关系275
四、案例解说276
1.第一项279
(一)德国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第十二条第一、二项及第四项279
五、立法例279
2.第七十四条280
1.第七十二条280
2.第二项280
3.第四项280
(二)日本自赔法280
叁、结论281
一、基于补偿基金补偿义务本质而立法者282
壹、立法理由282
第三十九条(基金补偿对加害人或所有人之法律效果)282
二、其他配合措施与补充规定之制定283
一、案例284
贰、评析284
1.补偿义务之性质285
(一)补偿义务之性质与基金之代位权285
二、问题之提出285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285
(1)代位求偿权之法本质286
2.特别补偿基金之求偿286
(2)代位求偿范围287
B.基金依第三十八条第一项第二款补偿时288
A.基金依第三十八条第一项第一款补偿时288
(3)代位求偿对象288
(4)代位求偿权之落实与交通监理之配合289
C.基金依第三十八条第一项第三款补偿时289
(三)本条有关“所有人”规定之疑义290
(二)补充性原则之衍生规定290
四、案例解说291
1.第七十三条293
(二)日本自赔法293
五、立法例293
(一)德国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第十二条293
1.第一项第二句293
2.第五项293
3.第六项293
叁、结论294
2.第七十六条294
壹、立法理由295
第四十条(保险费之结构)295
第四章 保险业之监理295
二、问题之提出296
一、案例296
贰、评析296
(二)本保险之保费结构297
(一)无盈无亏之经营原则297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297
1.预期损失298
(1)提存方式之不同299
2.特别准备金299
(3)提存后资金运用规范之不同300
(2)提存后冲回处理之不同300
3.业务费用301
(2)安定基金与特别补偿基金给付情形重叠之问题与解决方案302
(1)安定基金之功能及给付要件302
4.安定基金302
b.安定基金给付义务之法本质303
a.特别补偿金补偿义务之法本质303
A.删除本保险中有关安定基金之规定303
(A)被保险人保障漏洞之产生303
(B)特别补偿基金负担之增加且有违安定基金设置之目的303
(C)特别补偿基金及安定基金给付义务法本质之违反303
(B)基金间之内部关系及其责任归属304
(A)赋予受害人任意向两基金请求之权利304
c.小结304
B.删除本保险特别补偿基金给付之规定304
C.两基金给付之规定皆予保留304
5.特别补偿基金之分担额305
b.安定基金得向失去清偿能力之保险人求偿305
a.特别补偿基金补偿受害人之后可向安定基金求偿305
(一)德国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第八条306
四、立法例306
(三)保险费率结构比例之调整306
五、案例解说307
3.第二十八条307
(二)日本自赔法307
1.第二十五条307
2.第二十七条307
第四十一条(保险费率)309
叁、结论309
壹、立法理由310
(二)我们宜采取的制度311
(一)日本的制度311
贰、评析311
一、保险费率之认可手续311
(一)日本的制度312
二、保险费率之从人及从车因素312
三、立法例313
(二)我们采取的制度313
一、本保险独立会计之处理314
贰、评析314
叁、结论314
第四十二条(独立会计与统计协助义务)314
壹、立法理由314
二、保险人之资料陈报义务315
(一)德国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第九条316
三、立法例316
叁、结论317
(二)德国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第十条317
壹、立法理由318
第四十三条(保险人之处罚)318
第五章 罚则318
(一)德国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第十一条319
二、立法例319
贰、评析319
一、本条之处罚形态319
第四十四条(汽车所有人之处罚)320
叁、结论320
(二)日本自赔法第九十一条320
一、案例321
贰、评析321
壹、立法理由321
1.本条规定类型仅为发现违背投保义务之情形,并非真正投保义务违反之类型322
(二)投保义务违反之类型322
二、问题之提出322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322
(一)投保义务人322
(三)增加“不开未投保车之义务”323
4.小结323
2.违背投保义务即应处罚,不应仅限于法条之两种情形323
3.投保义务违反之责任与肇事之责任分别视之323
4.第八十七条324
3.第八十六条之三324
四、立法例324
(一)德国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第六条324
(二)日本自赔法324
1.第八十四条324
2.第八十六条之二324
五、案例解说325
7.第九十条325
5.第八十八条325
6.第八十九条325
壹、立法理由326
第四十五条(未投保车辆之举发与裁决)326
叁、结论326
二、裁决处罚程序327
一、应予举发之违法行为327
贰、评析327
三、立法例328
一、行政罚锾之强制执行329
贰、评析329
叁、结论329
第四十六条(拒缴罚锾之处理)329
壹、立法理由329
二、拒缴罚锾与公路监理作业之配合330
叁、结论331
壹、立法理由332
第四十七条(强制投保之期间及其效果)332
第六章 附则332
二、问题之提出333
一、案例333
贰、评析333
(一)于规定期间内未投保,且于规定之期间内肇事334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334
(2)此受害人包括乘客335
(1)此受害人仅指驾驶人而言335
1.受害人系指未投保车内之受害人335
四、立法例336
(二)于规定期间内未投保,但于规定之期间外肇事336
2.受害人系指未投保车外之受害人336
3.小结336
第四十八条(机车之施行日期)337
叁、结论337
五、案例解说337
二、问题之提出338
一、案例338
壹、立法理由338
贰、评析338
(二)特别补偿基金之补偿责任339
(一)机车交通事故之侵权责任339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339
四、案例解说340
(三)本条立法上之考虑340
一、施行细则之制定341
贰、评析341
叁、结论341
第四十九条(施行细则之拟定)341
壹、立法理由341
第五十条(施行日期)342
叁、结论342
二、立法例342
(一)德国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第七条342
(二)日本自赔法第八十五条之二342
二、问题之提出343
一、案例343
壹、立法理由343
贰、评析343
2.本法规定之施行日期方式344
(4)施行日期授权以命令定之者344
三、理论体系之再建构344
(一)施行日期之规定方式与本法之采撷344
1.立法时有关施行日期之可能规定方式344
(1)明订自公布日施行者344
(2)另定有施行日期者344
(3)特定有施行起迄日期者344
1.溯及既往原则345
(二)新旧保单之衔接问题345
4.重新出单应以一年期保单为之346
3.缓冲期间之给予346
2.新旧保单衔接时保费差额应予补足346
(三)新旧保单衔接期间差额保费之补足方法347
五、案例解说348
(二)日本自赔法附则348
四、立法例348
(一)德国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第十六条(一九九四年修正时已删除)348
叁、结论349
附录一 “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350
附录350
附录二 “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施行细则”360
附录三 保险业申请经营强制汽车责任保险审查办法363
附录四 强制汽车责任险要保书填写范例366
附录五 强制汽车责任保险要保书、保险费收据、保险单、保险证367
附录六 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核保作业处理要点370
附录七 强制汽车责任保险单条款375
附录八 临时牌照、试用牌照保险期间函382
附录九 强制汽车责任保险给付标准383
附录十 强制汽车责任保险理赔作业处理要点407
附录十一 财团法人汽车交通事故特别补偿基金捐助章程414
附录十二 修正“财团法人汽车交通事故特别补偿基金捐助章程”第八条及第十一条条文417
附录十三 财团法人汽车交通事故特别补偿基金管理办法419
附录十四 财团法人汽车交通事故特别补偿基金委任契约421
附录十五 财团法人汽车交通事故特别补偿基金委任作业要点424
附录十六 财团法人汽车交通事故特别补偿基金汽车交通事故特别补偿金申请书429
附录十七 财团法人汽车交通事故特别补偿基金《申请须知》432
附录十八 强制汽车责任保险保险费率表435
附录十九 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机车保险费率表441
附录二十 保险人办理强制汽车责任保险各种准备金提存方式442
附录二十一 保险人办理强制汽车责任保险会计处理原则444
附录二十二 违反强制汽车责任保险事件裁决机构设置办法446
附录二十三 违反强制汽车责任保险事件裁决罚锾缴纳处理要点447
附录二十四 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机车施行令453
附录二十五 汽车所有人应依规定投保汽车责任保险及新旧制度保险契约转换方式公告454
附录二十六 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施行令456
附录二十七 废止“汽车投保责任险办法”令457
热门推荐
- 1962028.html
- 2430584.html
- 1569591.html
- 2959951.html
- 1802320.html
- 62584.html
- 3479645.html
- 3256946.html
- 1012658.html
- 22912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58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5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70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02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66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71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57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94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02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7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