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张力 20世纪中国文学主潮的诗学价值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张力 20世纪中国文学主潮的诗学价值
  • 冯肖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0354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现代文学-文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张力 20世纪中国文学主潮的诗学价值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现实主义文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批评的对话(代序)1

理论判断篇3

第一章 现实主义百年文学理论渊源3

一 中国古典传统现实主义文学3

二 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6

三 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9

第二章 现实主义百年文学创作的高潮13

一 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次高潮(1919—1942)13

二 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二次高潮(1942—1976)15

三 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三次高潮(1976—2000)18

第三章 20世纪中国人学理论的一个曲线20

一 “道学”与“人学”的文质分野20

二 “人学”本体的两个新质点22

三 “人学”的变异与滑落26

第四章 抗战文学问题与文学史书写病象31

一 陪都重庆抗战文学史实双重意义的认知31

二 陪都重庆抗战文学史实的书写病象34

三 病象的反思与文学史家理念的修正37

第五章 当代文学的世界价位与落差41

一 断想与价位:扭曲的文学灰姑娘41

二 优势与落差:借机逢缘的文学喷口44

第六章 当代文学的民间精神及历史遭际48

一 偏枯:民间立场的位移48

二 尴尬:情感投向的两难51

三 原点:民间精神的皈依54

第七章 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美学特征58

一 真善尽美的美学原则58

二 雅俗共赏的美学格调63

三 情理兼胜的美学情趣66

第八章 80年代文学的现实主义诗学逻辑69

一 伤痕文学——现实主义诗学批判69

二 反思文学——现实主义诗学考问71

三 改革文学——现实主义诗学思变74

四 寻根文学——现实主义诗学探寻76

第九章 90年代文学的现实主义诗学向度80

一 新写实——现实主义诗学关注80

二 新体验——现实主义诗学见证85

三 新市民——现实主义诗学聚焦87

四 新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诗学情怀88

第十章 新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放阔91

一 校园文学:大学生题材创作新崛起91

二 农民人权:“三农”文学生长新视域96

创作把脉篇103

第十一章 还原历史境遇中的鲁迅思想多重性103

一 社会转型期的“立人”意识103

二 “根底在人”的灵魂救赎思想105

三 目及蒙昧的忧愤情怀107

四 悲悯深广的人道视域110

五 深邃博大的“民族魂”高度113

第十二章 把脉历史境遇中的鲁迅人道主义历史观115

一 政治造影与阶级的鲁迅115

二 人道主义与本真的鲁迅119

三 人道文本与趋时杂感124

第十三章 “鲁迅体式”的新文学奠基126

一 思想文化与叙事话语的合一126

二 现代观念与文体意识的自觉130

三 中介思维与创作方法的自调134

第十四章 徐志摩诗歌的多维诗学品质138

一 “摩派诗学品质”:布尔乔亚情结的理想图式138

二 “摩派诗学品质”:江南士子才情的文化底蕴142

三 “摩派诗学品质”:爱情灵性的诗化律动149

第十五章 人化的变奏:陆蠡《鹤》的生命意蕴161

一 作者寄言:不屈囚者的生命长歌161

二 咏者托物:人性大爱的情感关怀162

第十六章 柳青文化人格的文学意义165

一 延安解放区生活氛围的奠基165

二 新的民族文化圈的铸模效能169

三 政治信仰人格基点的抉择172

四 自我塑造价值观的确立175

第十七章 “路遥现象”与当下的价值呈现177

一 苦难英雄的悲壮人生177

二 文学创作的精神彰显179

三 特定文学语境下的文本高度183

四 意识形态层面的社会和谐观187

第十八章 贾平凹的文学高度190

一 贾平凹文学事实190

二 贾平凹文学现象193

三 贾平凹作品文化学图式197

第十九章 陈忠实与海明威:人类精神的文学演绎215

一 桑提亚格:个体生命精神的张力215

二 白嘉轩生命密码:封建文明精神的遗存218

三 共质与异质:一种精神,两种内涵的体现221

第二十章 秦地小说民生权的深度叙事223

一 《白鹿原》:中国农人民生权的叙事亮点223

二 《高兴》:中国农人民生权的叙事深度227

第二十一章 《高兴》与“贾平凹个体文学史”231

一 跟进时代、直逼现实的史识意味231

二 关注底层、忧患民生的感情投向234

三 以小说形式继续完成与政治对话238

第二十二章 杜文娟“青藏劲风”创作风格论241

一 情感投向:精神珠峰的不疲追求241

二 情感张扬:生命彩虹的浓墨重抹246

三 情感寻梦:文学女孩的天堂行走251

批评对话篇257

第二十三章 谢冕:引领新时期诗歌批评新潮流257

第二十四章 陈辽:致力于新时期文学批评领域的拓荒262

第二十五章 刘再复:构建新时期“人学”理论新体系267

第二十六章 李星:文学批评重在生命亲历性275

第二十七章 李建军:和而不群的悖论批评观279

第二十八章 小说修辞有了新说法——《小说修辞研究》的原创性284

第二十九章 女性的哀歌与壮歌——从《体认与追寻——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论》说开去289

第三十章 源自商州人的别样体悟——读《贾平凹作品商州民间文化透视》295

主要参考书目303

后记3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