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六朝抒情小赋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六朝抒情小赋概论
  • 池万兴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1444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赋-文学研究-中国-六朝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六朝抒情小赋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上编11

第一章 赋的文体意义11

第一节 说赋11

第二节 赋的渊源18

第三节 赋之流变24

第二章 六朝抒情小赋的生成28

第一节 六朝小赋生成的社会诸因素29

第二节 赋家审美情趣的转变30

第三节 文学自身的发展结果32

第四节 赋家创作环境及赋的产生方式的变化34

第五节 诗歌的繁荣及其对赋的影响35

第三章 抒情小赋的演变轨迹37

第一节 建安时期37

第二节 正始与西晋抒情小赋40

第三节 东晋抒情小赋45

第四节 刘宋抒情小赋49

第五节 齐梁陈抒情小赋53

第六节 庾信与北朝抒情小赋54

中编60

第一章 关注社会 表现现实60

第一节 抒写雄心壮志、表现动乱现实的建安抒情小赋62

第二节 现实政治沉重压抑下的正始抒情小赋64

第三节 两晋抒情小赋的忧生念乱与愤世嫉俗68

第四节 南朝抒情小赋对现实的反映73

第五节 北朝抒情小赋80

第二章 六朝“悲士不遇”赋84

第一节 “悲士不遇”——一个永恒的主题84

第二节 沉郁悲怨的美学风格94

第三节 苦闷与压抑的宣泻98

第三章 六朝隐逸赋101

第一节 隐逸赋兴盛的时代因素101

第二节 隐逸——士大夫一个永恒的文化主题102

第三节 隐逸赋的积极意义108

第四章 六朝山水游览赋111

第一节 六朝山水赋的繁盛111

第二节 六朝山水赋的思想价值116

第三节 六朝山水赋的艺术价值123

第五章 六朝婚姻赋126

第一节 六朝婚姻赋产生的原因126

第二节 六朝婚姻赋的分类128

第六章 六朝恋情赋134

第一节 辞赋中的恋情描写134

第二节 男女相悦相恋之赋135

第三节 正情定情赋137

第七章 六朝俗赋142

第一节 何谓俗赋142

第二节 俗赋的特征145

第三节 俗赋产生的多元因素148

第八章 六朝咏物小赋151

第一节 审美情趣的转移151

第二节 托物讽世152

第三节 人生忧患155

第四节 个性人格的寄托157

下编163

第一章 抒情小赋的意境创造163

第一节 意境及其生成163

第二节 个性化的意境追求166

第三节 咏物抒情赋的艺术创造170

第二章 抒情小赋的形象刻画175

第一节 抒情小赋的人物形象塑造175

第二节 咏物赋的形象刻画182

第三章 抒情小赋的铺陈特征187

第一节 两种赋体铺陈手法的比较187

第二节 诗与赋铺陈手法的比较191

第三节 骈赋的铺陈手法197

第四章 抒情小赋的典故运用200

第一节 古文化积淀的艺术再现200

第二节 典故的比兴作用201

第三节 对于抒情小赋用典的评价207

第五章 抒情小赋的比兴作用210

第一节 比兴略说210

第二节 比兴的拟物寄意作用212

第三节 情景交融艺术境界的追求216

第六章 抒情小赋的内在结构222

第一节 结构的多样化222

第二节 形式的建筑化226

第三节 句式的诗歌化231

第七章 咏物抒情小赋的移情234

第一节 移情的现实根据——社会生活234

第二节 移情的心理基础——作家心态237

第三节 移情的条件——审美联想240

第四节 移情的手段——比兴象征243

附录246

屈原的“男女君臣之喻”与汉赋作家的女性人格246

论宋玉赋的三大艺术构成256

从西汉“士不遇”赋看西汉文士的“不遇”现象264

束皙的赋风及其成因273

和宁及其《西藏赋》280

赋海奇葩 西藏方志289

主要参考文献299

后记3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