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戴汝为,李耀东,李秋丹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26421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70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484页
- 主题词:人工智能-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智能与综合集成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认知、思维和智能1
1.1 认知科学的发展1
1.1.1 引言1
1.1.2 传统认知理论和现场认知理论2
1.1.3 高新技术是研究认知科学的有力工具4
1.1.4 新认知理论的建立6
1.2 有关思维研究7
1.2.1 信息时代的思维科学7
1.2.2 思维和知识8
1.2.3 人类的认知和记忆10
1.2.4 形象思维和意象12
1.2.5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15
1.3 飘扬起独一面旗帜20
1.3.1 Simon博学多采和在认知科学上建树20
1.3.2 钱学森前瞻性的学术思想和思维科学23
1.3.3 认知思维飘扬起独一面旗帜25
1.4 人—机结合智能的科学29
1.4.1 机器智能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智慧29
1.4.2 人的智能的飞跃需要机器智能30
1.4.3 人—机共创的智能的科学和工程31
1.4.4 智能的科学和工程的开拓和实践32
1.5 集体智慧和社会智能33
1.5.1 思维系统观33
1.5.2 社会思维34
1.5.3 社会思维和集体智慧36
1.5.4 综合集成和社会智能37
1.6 智慧涌现39
参考文献44
第2章 机器智能的发展和应用46
2.1 机器智能的发展46
2.1.1 传统机器智能46
2.1.2 现场机器智能48
2.1.3 以自然为基础的机器智能49
2.2 机器智能和控制系统51
2.2.1 计算机博弈机器向人的首次挑战53
2.2.2 控制系统的发展54
2.3 机器智能系统的综合集成56
2.3.1 基于逻辑的心理模型57
2.3.2 定性的模型59
2.3.3 可视知识模型61
2.3.4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61
2.3.5 模型的综合集成63
2.4 智能系统及其应用64
2.5 以人为主的计算机识别66
2.5.1 机器模式识别66
2.5.2 统计模式识别67
2.5.3 语义模式识别、句法模式识别68
2.5.4 集成型模式识别69
参考文献70
第3章 非结构化问题处理和概念系统结构71
3.1 结构不良问题求解71
3.1.1 对结构不良问题求解过程的关注71
3.1.2 有关结构不良问题的认识的深化76
3.2 复杂问题求解和概念系统结构77
3.2.1 复杂问题的表示基础77
3.2.2 处理复杂问题的认知基础80
3.2.3 概念系统结构的认知基础85
3.2.4 构造概念系统结构来处理复杂问题87
3.3 动态概念空间和概念系统结构网络89
3.3.1 动态概念空间89
3.3.2 概念系统分析90
3.3.3 概念集合元素间关系90
3.3.4 概念系统结构网络91
3.3.5 获得专家决策方法92
3.4 概念系统结构的获得和决策93
3.4.1 构造概念系统结构的一些方法93
3.4.2 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的学习型组织96
3.4.3 处理复杂问题的流程框架98
参考文献99
第4章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101
4.1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101
4.1.1 早期研究101
4.1.2 欧洲学派103
4.1.3 美国学者的工作106
4.2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111
4.2.1 系统学111
4.2.2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112
4.3 综合集成法115
4.4 综合集成研讨厅117
4.4.1 综合集成研讨厅的构思117
4.4.2 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的实践基础117
4.4.3 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的意义122
4.4.4 基于Cyberspace的综合集成研讨体系123
参考文献124
第5章 基于Cyberspace的综合集成研讨厅126
5.1 处理复杂问题的可操作平台127
5.1.1 综合集成研讨厅的结构127
5.1.2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可操作平台129
5.2 从“厅”到“信息空间”130
5.2.1 Internet与综合集成研讨厅的相关性130
5.2.2 Internet的结构与“特殊专家”131
5.2.3 作为Internet隐喻的“Cyberspace”134
5.2.4 Hall与Cyberspace135
5.3 工作空间与交互空间138
5.3.1 工作空间138
5.3.2 交互空间144
5.4 知识空间与智慧空间151
5.4.1 知识空间151
5.4.2 智慧空间157
5.5 CWME的实践与发展166
5.5.1 CWME的实现与实践166
5.5.2 CWME的发展173
参考文献174
第6章 面向社会智能的知识交互176
6.1 决策认知过程研究176
6.1.1 决策的定义与过程176
6.1.2 决策与认知179
6.1.3 决策与知识181
6.1.4 知识的来源与类型184
6.2 知识发现的方法与系统186
6.2.1 数据库中知识发现的基本定义187
6.2.2 数据库中知识发现的过程188
6.2.3 KDD过程中的数据挖掘步骤189
6.2.4 KDD应用的技术与主要问题191
6.2.5 KDD在社会智能系统中的应用193
6.3 专家知识的外化196
6.3.1 非形式逻辑简介196
6.3.2 论证图解——非形式逻辑的重要工具198
6.3.3 图尔敏模式在综合集成研讨中的应用200
6.3.4 Reason!Able模式在综合集成研讨中的应用203
6.3.5 应用实例206
6.4 基于Internet的知识扩充210
6.4.1 综合集成研讨环境下的主动信息获取框架(李耀东等,2004)210
6.4.2 话题提取(李耀东等,2002)213
6.4.3 信息检索与协作216
6.4.4 主动信息获取系统的运行实例219
6.5 知识融合与组织学习223
6.5.1 社会智能系统中的知识传播和创新223
6.5.2 组织学习与知识环境227
参考文献229
第7章 面向研讨环境的非结构化Web信息处理231
7.1 综合集成研讨环境下非结构化Web信息处理231
7.2 非结构化信息质量检测233
信息质量评价流程234
7.3 面向研讨环境的信息推荐及浏览236
7.3.1 基于知识的研讨主题词扩展237
7.3.2 网页推荐及层次浏览方法239
7.4 研讨主题自动摘要及关联热点主题发现243
7.5 基于特定研讨主题的网络社区挖掘246
7.5.1 社区挖掘流程247
7.5.2 基于谱聚类的社区挖掘247
7.5.3 重叠社区结构挖掘247
7.5.4 社区结构演化分析248
7.5.5 社区主题分析249
参考文献250
第8章 综合态势分析与群体决策252
8.1 综合集成研讨环境下态势分析252
8.2 态势分析253
8.2.1 情绪分析253
8.2.2 基于主题关注度的研讨主题时空态势分析257
8.2.3 信息传播规律分析259
8.3 综合集成研讨厅中的群体决策方法260
8.3.1 研讨层次的集成261
8.3.2 判断层次上的集成261
8.3.3 决策层次的集成264
8.3.4 群体一致性算法(王丹力等,2005)265
8.3.5 群体思维收敛过程266
8.3.6 专家群体思维收敛应用示例(吕志坚,2004)267
参考文献272
第9章 人—机结合的社会智能273
9.1 群体认知与群体思维273
9.1.1 依赖性思维、僵化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原因274
9.1.2 对依赖性思维、僵化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总体分析思路280
9.1.3 依赖性思维的表现及其对策281
9.1.4 僵化思维的表现及对策285
9.1.5 发散思维的表现及其对策289
9.1.6 启示与讨论291
9.2 研讨组织方法294
9.2.1 头脑风暴法、名义群体法和德尔菲法295
9.2.2 深度汇谈与辩论296
9.2.3 研讨过程的划分与描述298
9.2.4 几点说明306
9.3 群体意见及评价的可视化307
9.3.1 基于ISOMAP的方案评估结果的可视化(刘春梅等,2005)307
9.3.2 基于即时发言评价的专家权威度计算及其可视化(李敏花等,2008)310
9.4 面向综合集成研讨体系的人工社会316
9.4.1 综合集成研讨厅人工社会317
9.4.2 以人为中心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人工社会基元319
9.4.3 人—机结合以人为中心的多智慧体系统321
9.4.4 有效交互组织设计与系统实现框架324
参考文献331
第10章 基于Cyberspace的综合集成研讨体系支撑环境及其设计332
10.1 功能需求332
10.1.1 关键问题332
10.1.2 系统特点334
10.1.3 主要功能335
10.2 构建原则337
10.2.1 可操作平台337
10.2.2 强调人—机结合的研讨339
10.2.3 强调基于Cyberspace341
10.3 系统结构与典型方案343
10.3.1 总体结构343
10.3.2 逻辑结构345
10.3.3 物理结构347
10.3.4 数据/信息支持系统方案348
10.3.5 模型/工具支持系统方案349
10.4 面向Agent的软件分析与设计方法351
10.4.1 面向Agent的软件分析与设计方法的引入351
10.4.2 两种典型的面Agent的软件工程方法356
10.4.3 面向综合集成研讨厅支撑环境的AOSE方法:MEASSIA(李耀东,2003)360
10.5 分析与设计实践367
10.5.1 几点说明367
10.5.2 综合集成研讨厅支撑环境的分析过程368
10.5.3 综合集成研讨厅支撑的设计过程375
参考文献375
第11章 综合集成研讨体系的实践376
11.1 宏观经济决策综合集成研讨系统376
11.1.1 系统研制背景376
11.1.2 任务概述378
11.1.3 系统结构与功能385
11.1.4 应用案例391
11.1.5 应用评价397
11.2 战略决策综合集成研讨系398
11.2.1 系统研制背景398
11.2.2 系统的体系结构与软件框架399
11.2.3 系统的主要功能401
11.2.4 系统的实施与操作过程414
11.2.5 应用情况与使用评价415
11.3 巨灾防御与应急决策综合集成处理框架417
11.3.1 系统设计背景417
11.3.2 系统预期功能418
11.3.3 技术路线与总体框架418
11.3.4 关键技术421
11.3.5 理论与应用前景423
参考文献424
第12章 综合集成方法论的学术影响及发展展望425
12.1 综合集成方法论的原始创新意425
12.1.1 综合集成方法论研究历史的简要回顾425
12.1.2 综合集成方法论的创新意义(戴汝为,2009)428
12.2 国内的研究与应用情况431
12.2.1 国内重要的研究项目431
12.2.2 国内的典型应用435
12.3 国际研究与影响438
12.3.1 国际学术交流438
12.3.2 国际学术合作440
12.4 综合集成方法论的发展展望443
12.4.1 SFI近期的研究443
12.4.2 以人为中心的计算(Human-Centered Computing)447
12.4.3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450
12.4.4 群决策支持系统453
12.4.5 对比与展望456
12.4.6 关于Cyberspace461
参考文献463
附录 司马贺(Simon)教授致钱学森教授的信465
后记469
热门推荐
- 2959892.html
- 2325687.html
- 399419.html
- 152804.html
- 1527477.html
- 3543970.html
- 2478222.html
- 2981169.html
- 1313932.html
- 18489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5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70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23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82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32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23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90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19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68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6913.html